怎樣評價南宋襄陽守將呂文煥?

布蘿紫


在金庸的射鵰三部曲中,都提到過這位守襄陽的呂文煥,由於刻畫小說人物的需要,著墨不多也寫得毫無作為,按小說來說,這位呂大人該是呂文煥與呂文德兩人的結合體。



客觀的評價呂文煥,只能說他是功過參半。這還得如何客觀對待家國忠義這件事了,南宋愛國人士文天祥罵過呂文煥,如此一來他就該背上罵名嗎?這就得客觀看待當時的時代背景了。南宋那種亂七八糟的破事還需多說嗎?說都不想說。

南宋末年,蒙元強盛,呂文煥作為襄陽守將,無疑是功勳卓著,功勞不小的。不說呂文煥曾經立下過不少的功勞,世人罵呂文煥無非就是他孤守襄陽六年,最後投降了蒙元之事。

客觀而言,呂文煥孤守襄陽六年而不失,試問當時南宋末年裡,有幾個人能做到?歷史上是有記載的,呂文煥守襄陽時,曾經向呂文德與南宋奸臣賈似道等人請求過支援,可是這些人認為襄陽城城堅池深,不予重視。這就是南宋朝廷,這就是那群掌握大權的人的所作所為。而在這種情況下,呂文煥是想過辦法突破這種局面的,儘管失敗了。



歷史上記載了一件有趣的事,當時呂文煥困守襄陽之時,宋朝廷居然對其不信任,居然起意換將,對於這種事如何看待則不好說了,只想說的是在這南宋存亡之時,朝中那些權貴居然還在為權勢明爭暗鬥,可見家國百姓生死他們並不看重。當然呂文煥也因為這件事,對南宋朝廷有了一絲不信任之感,辛苦數年就這麼對人家,有怨氣難免的。簡而言之就是大家相互不信任,所以南宋滅亡也是必然之事,有用就用你,沒用就殺你,雪藏你,岳飛,韓世忠,辛棄疾等等這些人可是前車之鑑。

從公元1267年到公元1273年,這六年時間,呂文煥都是苦苦孤守襄陽。儘管有張世傑,夏貴等有見識的將領領兵支援,但都以失敗而告終,這種結果終歸的是南宋朝廷中那些貪圖享樂的權貴重臣們的不重視。



六年孤守,雖偶爾有物資增援,但杯水車薪,這種艱難可見一般。呂文煥之所以被人罵,無非就是做了漢朝李陵降匈奴,不做唐代張巡死守睢陽之事。李陵的事不好說,張巡雖悲壯卻好歹也有郭子儀等人為他分憂,呂文煥則不同,蒙元的軍事實力都是清楚的,生死存亡之時,看看南宋朝廷還在做什麼?內鬥。

在張貴與張順兩人率軍,唯一的一次突破包圍成功支援襄陽物資,張貴突圍失敗身死後,襄陽便徹底陷入了孤立無援之中。物資緊缺,援兵遲遲不至,呂文煥不得不撤屋為薪,緝麻為衣,每一巡城,南望慟哭。

呂文煥守了六年都不投降,偏偏後來投降了。原因無非是對南宋朝廷感到失望,最重要的是在他決定投降之前,與襄陽唇齒相依的樊城被蒙元大軍攻破,全城軍民被屠殺,襄陽徹底成了一座孤城。

樊城被屠,是對呂文煥的震懾,而確實忽必烈也拿襄陽全城百姓做威脅,雖然明面上的話說得很好聽,就是讓呂文煥考慮全城百姓生死,但濃濃的威脅不言而喻,若呂文煥果真死守,襄陽全城百姓不被屠殺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蒙元做的這種事太多了。在這種情況下,猶豫再三的呂文煥不得不投降了。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被唾罵,這無從辯駁。畢竟人家明朝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要是南宋天子有這種氣節也就罷了,可惜沒有。好像似趙家天子能降是時代所迫,而呂文煥投降全成了他的過錯一般。為什麼守了六年襄陽不降,偏偏六年後降了?客觀而言,不排除為保全他一家,但同時襄陽城僅存的數萬民眾能存活,不也是一件於民的恩德?襄陽是座大城,而在抵抗蒙元六年之久後只剩下了數萬人,想想襄陽百姓到底做了多少犧牲?南宋管過百姓死活嗎?呂文煥迫於大勢已去,選擇投降,為一城百姓之命,讓趙家失去了江山,背棄了所謂大義,然而至少襄陽百姓是感激他的,這功過是非就真的很難說了。

客觀而言,文天祥罵呂文煥是值得肯定的,若是一個國家都是那種賣國求榮者,也將沒有今日之國了。但文天祥也有失偏頗的,畢竟呂文煥堅守了六年之久才降,這就涉及許多時代的大問題了。除了那些為國身死而罵呂文煥的人,這無話可說。但是那些苟且偷身的人,明明自己失了氣節而反罵呂文煥的人,不就顯得有些恬不知恥,可笑之極嗎?自己行齷蹉之事反罵別人齷蹉,一句瑪賣批不知當不當講。



如何評價呂文煥?客觀的說,他於襄樊百姓有再造之恩,於南宋朝廷有失君臣之義。堅守六年才降,他也算忠義之士,若非忠義之士,忽必烈也不會如此的看重他了。

反正呂文煥也早已作古數百年,想怎麼說人家,人家也管不著了。但至少在他的那個時空裡,那些存活下來的襄陽民眾是感激他的,辛苦守襄陽城六年,這不說功勞,苦勞也有吧。


漢墨山河


按照正統思想來講,呂文煥降元是為失節賣國,為世人所不恥。但呂文煥降元一事確有重大隱情在內。公元1272年(元至元九年),元軍在南宋降將劉整的協助下攻破樊城,鎮守襄陽的呂文煥陷入了孤立無援的險境。雖然忽必烈一再派人勸降呂文煥,但其仍不為所動,堅持頑抗。劉整和呂氏是宿仇,當初劉整降元就是受到呂文煥的哥哥呂文德逼迫,故竭力主張按拒降慣例,武力夷平襄陽城,但忽必烈不為所動。忽必烈為了防止戰事因劉整尋仇生變,於是另派畏兀兒人阿里海牙為都元帥負責進攻襄陽。阿里海牙先是調集火炮一舉擊中了襄陽城譙樓,導致城中軍心大亂。而後,阿里海牙親自到城下再三勸降呂文煥。呂文煥擔心降元之後,元軍會屠城,因此顧慮重重,阿里海牙於是折箭為誓,並保證優待呂氏一門。呂文煥這才出城投降。因戰事緊急,阿里海牙並沒有把與呂文煥的承諾上報忽必烈,但忽必烈仍然兌現了阿里海牙的承諾,任命呂文煥為昭勇大將軍、侍衛親軍都指揮使、襄漢大都督和行省參政,其麾下將士也得到了賞賜和安置。呂文煥降元之後,積極充當元朝滅亡南宋的急先鋒,其受重用之程度甚至超過了比他早先降元的劉整。劉整雖然功勞卓著,但由於急功好勝,力主嗜殺屠城的軍事方針,而呂文煥主張剿撫並用,以撫為主,並一再上書忽必烈不要隨便殺人。忽必烈同意了呂文煥的策略,因此遭到劉整的忿忿不平,不久之後,劉整鬱郁而亡。而劉整其人,明人張溥雲有句非常不客氣的評價:“亡宋賊臣,整罪居首。”由於南宋長江防線諸將多是呂氏親族門生部屬,因此呂文煥親自出面招降,效果非常顯著,一路上幾乎是望風歸附。元軍主帥伯顏也遵從呂文煥的建議不嗜殺,不屠城,達成了預期效果。根據儒家思想和正統觀念,呂文煥降元失節當為民族罪人,但由於他的降元以及對元朝的建議,使得被征服的漢族人民和地區免遭了屠城兵禍,也有力的保護了江南的農商經濟程序,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歷史畢竟有它的侷限性,以當時的歷史環境來講,呂文煥降元失節,並積極充當滅亡南宋的急先鋒,奉異族為君父,當為世人所不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