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9946933279400
南宋最重要的經濟作物,首推棉花。
有人會說,古代生產力那麼低下,吃飽肚子才是天大的事,應該是水稻和小麥啊。
誠然,民以食為天,但在古代,糧食作物的流通性不強,並且沒有延展性,而在南宋時期,作為經濟作物的棉花,已經形成了一條穩定的產業鏈。
就讓小花帶大家瞭解一下南宋時期的棉和米吧。
棉花
棉花並不是中國本土的作物,它的原產地在中亞地區,尤其是印度。
棉花最早傳入中國是在南北朝時期,但並沒有得到大面積的推廣,而到了南宋時期,棉花開始大量傳入內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宋朝之前,中國文字中只有帶“絲”字旁的“綿”字,卻沒有帶“木”字旁的“棉”字。
北宋的滅亡導致南宋的領土大面積縮水,為了維持國民經濟的穩定以及當權者的統治,南宋政府鼓勵百姓大力種植經濟作物。
棉花的大面積推廣,很大程度推動了宋代紡織業的進步,而紡織業的進步,又推動了宋代商品貿易的發展。
都說宋朝是弱宋,但南宋偏安一隅經濟卻異常發達,在這其中棉花的功勞不成多讓。
水稻
早在14000至18000年前,中國人就開始種植水稻,但產量卻並不理想。
南宋時期的占城稻以其早熟豐產和抗旱力強而備受青睞,遺憾的是,占城稻並不是中國本土的品種。
南宋初年民生凋敝,夏金元又在一旁虎視眈眈,統治者如坐針氈。為了穩定民心、擴大糧食產量,南宋政府不斷鼓勵百姓拓荒屯田,而耕地面積的增加也使南宋的農業經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糧食的產量仍然是個大問題。
為了解決產量低下的問題,南宋政府從越南引進優良品種占城稻。
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強,並且“不擇地而生”,適於普遍栽種,很快就得到了百姓的認可,並在江南地區得到了大面積推廣,後來就有了“蘇(州)湖(州)熟,天下足”的諺語。
在當時,棉紡織就已經形成了一條穩固的產業鏈,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可從中受惠。
糧食產量的提高保障了民生,使南宋百姓不再遭受糧食短缺的困擾,但也只是滿足了人們最基本的需求,而棉紡織的推廣,卻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社會經濟也隨之穩步攀升,所以說南宋最重要的經濟作物,非棉花莫屬。
另外茶葉、桑樹、麻和蔗糖也都是南宋時期重要的經濟作物。
十八街亂麻花
兩宋時期,在氣候溫和、資源豐富的南方,形成了文明天下的“糧倉”。南方原先很少種麥,漢以後才逐漸向南推廣。《晉書·五行志》說:“元帝大興二年(公元319年),吳郡(今江蘇)、吳興(今浙江湖州)、東陽(今浙江東陽)無麥禾(這裡的禾是指稻說的),大飢。”可見四世紀初,麥在江浙一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在此以後,又陸續得到推廣,主要是出於農民自己的傳播,有時王朝政府或地方官也曾督促推廣。南宋初年,北方人大批地遷移到長江中下游和福建、廣東等省。北方人習慣於吃麥,麥的需要量突然增加,因而麥價大漲,刺激了麥的生產。因此,麥的栽培迅速擴大開來
我有著屬於莪的
棉花是南宋重要的經濟作物!
為什麼?
我們從古代詩詞和考古兩方面來論證!
北宋時期,植棉地區僅在廣東和福建。到南宋,已推進到江淮和川蜀一帶。隨著棉花種植的推廣,棉紡織業逐漸普遍起來。
南宋詩人艾克叔在《木棉》詩中寫道:
收來老繭倍三春,匹似真棉白一分。
車轉輕雷秋紡雪,弓彎半月夜彈雲。
衣裘卒歲吟翁暖,機杼終年織婦勤。
聞得上方存節檢,區區欲獻野人芹。
詩中充分反映了扦子、彈花、紡紗、織布的勞動過程,以及所用鐵鋌、彈弓、紡車、織機等各種棉紡織工具。
1966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蘭溪縣的一座南宋前期墓中,曾經發現一條長達七尺五寸、寬三尺五寸左右,純用棉花織成的毯子。這是江南地區在南宋時已使用棉織品的明顯例證。
綜上,可知棉花是南宋重要的經濟作物!
東秋妮
北宋
從越南引進佔城稻;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成為重要糧倉,民間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
茶樹的栽培地區越來越廣,淮南、江南、兩浙、荊湖、福建及四川諸路,茶園十分普遍。僅在江南、兩浙、荊湖、福建地區輸送政府專賣機構的茶葉,每年就達一千四五百萬斤。茶葉已成為人們的生活必需品,同時也是國內外市場上的重要商品。
棉花的種植,在福建、廣東一帶逐漸盛行。養蠶和種桑、麻的地區比以前也有擴大。甘蔗主要在浙江、福建、廣南以及四川的一些地區種植,那裡有許多“糖霜戶”,專門種蔗製糖。
南宋後期,印度木棉迅速向長江流域推廣成為農業中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
兩湖風輕雲淡
南宋主要以小麥,棉花為主,主要是小麥。偏安一隅,因循守舊,奸倿當道,註定屈身中原!小麥以裹腹,棉花亦保暖,終敵不過外族鐵蹄!
何不如政治軍事雙管齊下,徵鐵蹄,積糧草,肅君側,問鼎天下!
蔡照鋒
應該是當時的小麥和棉花,和人認為棉花是最重要的經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