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聖、武聖、亞聖、詩聖、畫聖、醫聖、茶聖、酒聖分別是誰?

沸騰的靈感火花


聖,繁體字為聖,還是蠻有意思的。

聖者,從耳從口,聽和說皆為王者,引申為通達事理之人,進一步引申為在某門學問、技藝有特高成就的人。



文聖:孔子/歐陽修

文聖,一般來說會有兩中說法。一是孔子,二是歐陽修。

孔子是有資格稱聖的,而且是是至聖先師!雖然現在一直有人在抨擊儒家文化,但不可否認的是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影響了中國數千年,至今還在影響著。(至於儒家文化被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加以閹割用來鞏固自己統治,這不是孔子的初衷)。

孔子厲害的地方還在於他是一個真正教育家,不論貧富貴賤,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故而孔子有門徒3000,賢者72人!


歐陽修這個文聖和孔子的文聖是不一樣的,歐陽修這個文,指的是散文。歐陽修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散文上的成就自然是登峰造極,有著“一代文宗”的稱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武聖:關羽

三國時代將星如雲,關羽並沒有在那個時候一騎絕塵。更不用說和孫子、白起、李靖、岳飛這些絕世戰神去比了。

但是,關羽同樣有著別人所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關羽的忠義。中國人講究忠義,所以關羽被不斷神話,最終成為武聖,與孔子並列!




亞聖:孟子

孟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學說的集大成者,孔子文化的傳承和傳播者,在元朝時期被封為為“亞聖公·樹宸”,尊稱為“亞聖”。

孟子在繼承了孔子仁愛的思想下,進一步發揚了儒家文化,“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哪怕是放到現在,依舊具有很強的借鑑意義!



詩聖:杜甫

唐詩是中華文化史上的一座高峰,不光有詩聖杜甫,還有詩仙李白,詩佛王維,詩豪劉禹錫,詩鬼李賀。

杜甫是他們之間比較特別的,杜甫的詩主要描繪現實的,杜甫的詩,憂國憂民,是可以作為史料的,因而杜甫的詩又被稱之為詩史。



畫聖:吳道子

吳道子,唐代著名畫家,尤精於佛道、人物,長於壁畫創作。年未弱冠之時,已“窮丹青之妙”。

吳道子的畫,線條飄逸,因此又有著“吳帶當風”的美譽。有人評價說:吳道子筆法超妙,為百代畫聖。



醫聖:張仲景

張仲景,東漢著名的醫學家。張仲景的傳世鉅著《傷寒雜症論》,是中國第一部理論到實踐的醫書,書中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茶聖:陸羽

陸羽,唐朝人,一生嗜茶如命,精於茶道,著有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被譽為“茶仙”,尊稱為“茶聖”。



酒聖:杜康

曹孟德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杜康,是我國傳說中“釀酒始祖”,一個活在傳說中的人物。按照一些記載,杜康乃是夏朝國君少康。



另外再補充幾個,謀聖四人:姜子牙、鬼谷子、張良、范蠡;藥聖:李時珍;書聖:王羲之;草聖:張旭;劍聖:裴旻;兵聖:孫武。


小鎮月明


文聖和武聖的爭議很大所以說,個人從另一個方向來分析文聖和武聖的歸屬:

武廟又稱武成廟,祭祀姜太公以及歷代良將。唐高宗上元初,封為姜太公為武成王。開元間比照文廟祭祀體系,始置亞聖十哲配祀,至宋代逐漸形成的奉祀姜太公的廟。唐宋文、武廟祭祀體系是以文廟為標準,設立亞聖、十哲、七十二子。武廟也如同文廟祭祀體系,春秋仲月上戊日行祭禮。至滿清時稱供奉關羽的關公廟為武廟。

所以說武廟之主一開始是姜子牙,而滿清則是為了統治的便利才把武廟之主,暫且我們稱之為武聖的姜太公給換成關羽了。所以說從這個方面來看武聖應該是姜尚。也既呂尚

文廟是紀念和祭祀孔子的祠廟建築,在歷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稱作文廟、夫子廟、至聖廟、先師廟、先聖廟、文宣王廟。配享孔子的先賢先儒共有172人,其中大成殿內有四配、十二哲,東西兩廡有先賢79人、先儒77人。

因此與武廟類似,文聖應當是文廟之主文聖孔子,既孔丘。

下面我們來談談題外話,看看文廟,武廟裡都是哪些大佬。

文廟、武廟基本囊括了歷代最高水平的儒生、將領,能入選都是名垂青史之莫大光榮。中國歷史上同時入選文廟、武廟的人僅有兩個——諸葛亮、杜預。

文廟入選主要有兩類,一是孔子弟子,而是後世學術大師(尤其是儒學),杜預能入選主要就因為他對《左傳》的學術貢獻。有三個人入選比較奇葩:公孫僑(子產)、遽伯玉、諸葛亮。公孫僑和遽伯玉都是孔子同時代或稍早的人物,並非孔子弟子,遽伯玉還與孔子談笑風生過,而公孫僑(子產)就純粹躺著中槍。後世能入選的都是因為“學者”的身份,哪怕同時也是政治家,如王陽明、韓愈、范仲淹等。唯獨諸葛亮與“學者”身份有差距,且政治上偏法家。所以說諸葛亮可能是唯一一的以政治家身份入選的。

武廟人物還是比較公正的,飽受道德家批判的白起、白起能入選十哲,異族的慕容恪也能入選武廟。杜預在名將堆裡基本是醬油貨色,而諸葛亮則與白起、韓信、李靖、李勣、張良、司馬穰苴、孫武、吳起、樂毅並列武廟十哲,處於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行列。

而其他的亞聖為孟子,詩聖為杜甫(李白是詩仙,還有其他的比如詩骨陳子昂,詩傑王勃,詩狂賀知章,詩魔白居易,詩佛王維,詩豪劉禹錫等等),畫聖吳道子。

為何吳道子是畫聖呢?

"畫聖"之身份,不是吳道子自封,而是後人給予的。在他之前,已經有畫家衛協、張墨等曾被稱為"畫聖",但都因說服力不足,後來沒被公認。張彥遠在總結對比了所有的畫家後,借鑑南齊謝赫《古畫品錄》的"六法說"評論道,惟有吳道子的畫才可以說六法俱全,萬象必盡,而其他人的繪畫,有的畫好了形象,卻失去了神韻,有的畫好了色彩,卻失去了筆法。於是把吳道子尊為畫聖,列為繪畫"神品上"的唯一一人。朱景玄《唐朝名畫錄》把吳道子列為第一,周昉列為第二。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認為:"吳生之作,為萬世法,號曰畫聖,不亦宜哉!"蘇東坡雖然倡行"文人畫",但他尚能跳出文人圈全面審視繪畫,"畫至於吳道子,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

吳道子把繪畫整到了如此高度,這讓後來的畫家十分緊張,就像進了大廳找不到空座一樣。北宋大畫家李公麟由於人物畫學得太像吳道子,苦惱了若干年,想擺脫都擺脫不掉。所以從吳道子的盛名下突圍出來,成了無數畫家們的畢生追求。可見五代、唐宋以來山水花鳥大興,既有政治社會上的原因,也有藝術選擇上另闢新境的因素。

蘇軾才大,在不得不承認吳道子的情況下,仍不甘心從此無路可走,遂發狂言"吳生雖妙絕,猶以畫工論",終於覓到了一條"文人畫"新路,在繪畫之外尋找"詩意氣節",專畫"竹石"題材,以求突破。蘇軾偏激的"畫工論",也遭到了後來人的譏笑,你畫的連像都不像,恐怕連畫工都做不上。宋代性格高傲的米芾,也跟吳道子較勁,堅持"不使一筆入吳生",這一方面反證了吳道子在畫壇的深遠影響,另一方面,也證明了米芾們可貴的藝術追求精神。不落入前人窠臼,這是有出息的藝術家都應該有的秉性素質。所以,米芾果然開創了"米家山水"的一片新境,讓畫史無法忽視,而萬世留名。

雖然由於蘇軾、米芾、董其昌等一大批文人的倡導,文人畫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績,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扭曲了中國繪畫的全面發展。撇開部分文人們的偏頗言論,吳道子仍然在後來的宋代《宣和畫譜》、宋代朱熹《跋吳道子畫》、元湯垕《畫鑑》、明楊慎《畫品》等重要繪畫理論書籍中,以畫聖的身份置疑不動、傲然屹立。

另外醫聖是張仲景,藥聖是李時珍,藥王孫思邈

茶聖陸羽以及酒聖杜康一般來說都是公認的。


怕瓦落地砸燈泡


文聖與儒聖――孔子(春秋魯國,今山東曲阜人)

道聖――老子(春秋陳國,今河南鹿邑人)

亞聖――孟子(戰國鄒國,今山東鄒城人)

武聖――關羽(三國,今山西運城人)

智聖――諸葛亮(三國,今山東沂南人)

茶聖――陸羽(唐朝,今湖北天門人)


藥聖――孫思邈(唐朝,今陝西銅川人),一說李時珍(明朝,今湖北蘄春人)

醫聖――張仲景(東漢,今河南鄧州人)

法聖――韓非子(戰國韓國,今河南新鄭人)

墨聖――墨子(戰國宋國,今河南商丘人)

兵聖――孫武(春秋齊國,今山東北部人)

書聖――王羲之(東晉,今山東臨沂人)


草聖――張旭(唐朝,進江蘇蘇州人)

畫聖――吳道子(唐朝,今河南禹州人)

史聖――司馬遷(西漢,今陝西韓城人)

賦聖――司馬相如(西漢,今四川成都人)

詩聖――杜甫(唐朝,今河南鞏義人)


詞聖――蘇軾(北宋,今四川眉山人)

曲聖――關漢卿(元朝,今北京人)

酒聖――杜康(夏朝,今河南洛陽人)

舞聖――楊貴妃或公孫大娘(唐朝)

樂聖――李龜年(唐朝)

棋聖――黃龍士(清朝,今江蘇泰州人)


李子遲到了


文聖 文聖或指孔子,即文化的聖人。獲或指,指他的散文成就達到極高境界。(孔子被後世尊稱為“文聖 ”,這個“文聖”的意思是文化的聖人。 歐陽修被後世尊稱為“文聖 ”

武聖 唐宋以前,被歷代皇帝追封為武聖,追封姜太公為

亞聖 孟子 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對後世中國文化的影響全面而巨大,有“亞聖”之稱,

詩聖 畫聖杜甫(712-770),字

,漢族,唐朝河南鞏縣(今河南鄭州鞏義市)人,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合稱“”。為了與另兩位詩人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杜甫也常被稱為“”。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

醫聖 張仲景

茶聖 陸羽


透心涼的小可愛


有紅雨,說歷史,品人文,悟道理。您好,我是紅雨。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這裡邊文聖歐陽修,武聖孔子。但是歷史上的文武方面孔子和姜尚的地位更高。下面我做出說明:

1.文聖:歐陽修,六一居士。北宋文壇巨匠,唐宋八大家之首,提攜後進。曾鞏、蘇軾都曾受他提攜。歐陽修推行古文運動,繼承韓愈,提倡秦漢文風。反對晚唐和南北朝迤靡文風。歐陽修散文造詣極高,文章寫得好被尊為文聖。

武聖:關羽,漢壽亭侯。關羽因為《三國演義》地位大大提升,明清時期被民間提升為武聖。

歷史上在在文武方面有兩個人地位比歐陽修和關羽高。

文方面:至聖文宣王孔子。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一直被各朝供奉,兩側為孔門十哲顏回、子騫、伯牛、仲弓、子有、子貢、子路、子我、子游、子夏,外為孔門七十二賢。

孔子被推為“至聖先師”。

武方面:武成王姜太公。武成王與文宣王並立。唐朝開始設立武廟供奉姜太公,兩側設立“武廟十哲”與孔門十哲對立。白起、韓信、諸葛亮、唐·李靖、張良、司馬穰苴、孫武、吳起、樂毅。外設立六十二將,宋朝增加到七十二將(關羽就在這六十二、七十二將裡邊)。

亞聖:孟子,戰國儒家代表。著有《孟子》。主張性善論。養浩然之氣。民貴君輕。被後世尊為亞聖。

詩聖:杜甫。盛唐神來、氣來、筆來。詩發展到了頂峰。站在頂峰至高點的就是現實主義的詩聖杜甫,他的詩被稱為“詩史”。還有就是浪漫主義的詩仙李白。“三吏”“三別”,《兵車行》讓人落淚。


畫聖:唐·吳道子。吳道子以“吳帶當風”(飄逸)的風格名動天下,被尊為畫聖。《送子天王圖》為其代表作。

醫聖:漢·張仲景以《傷寒雜病論》和高超醫術被尊為醫聖。與外科聖手神醫華佗,藥王孫思邈,藥聖李時珍被後人供奉。

茶聖:唐·陸羽著有《茶經》被尊為茶聖受百姓供奉。

酒聖:杜康,釀酒的老祖宗,傳說很多,有說他是黃帝時代人,有說夏朝,還有說漢朝。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名句不朽啊。

記得點贊哦,告訴我您來過,再次感謝。


紅雨說歷史


在我國曆史上,某領域有傑出貢獻的人被稱為“聖人”。

文聖:孔丘,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歷代封建統治階級尊他為聖人,影響甚遠。

武聖:關羽,三國蜀漢大將。重義氣,精武藝,他的事蹟長期在民間流傳,被世人尊為“關聖”“關帝”。

書聖:王羲之,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書法家,作品有《黃庭經》《蘭亭序》等。

畫聖:吳道子,唐朝著名畫家,擅長人物畫。

草聖:張旭,漢朝書法家,他擅長草書,造詣很深。

茶聖:陸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經》3卷。

史聖:司馬遷,西漢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一書的作者。

詩聖:杜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著有《杜工部集》。

醫聖:張仲景,東漢醫學家,所著《傷寒雜病論》和《金匱要略》兩書對我國醫學發展影響很大。

酒聖:杜康,即少康。古代傳說中釀酒術的發明者。

詞聖:蘇軾,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有《東坡樂府》。

藥聖:孫思邈,隋唐大醫學家。其所著的《千金要方》是我國最早的醫學百科全書,從基礎理論到臨床各科,理、法、方、藥齊備,是價值千金的中醫瑰寶。故後人稱之為“藥王”,“真人”,“藥聖”。

樂聖:李龜年,唐。善歌,還擅吹篳篥,擅奏羯鼓,也長於作曲等。和李彭年、李鶴年兄弟創作的《渭川曲》特別受到唐玄宗的賞識。

棋聖:黃龍士,清康熙朝中期圍棋霸主,棋風不拘一格,留下十局名局“血淚篇”,著《弈括》。 “血淚篇”為黃龍士授徐星友三子的十局棋局,為古代讓子棋的名局。

兵聖:孫武,字長卿,即孫子,春秋未著名軍事家。齊國人。所著《十三篇》是我國最早的兵法,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並被後世確認為《孫子兵法》的作者。

謀聖:張良,字子房,漢初三傑之一,在楚漢戰爭中“長計謀平天下”,都為劉邦所採納。劉邦曾贊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外,子房功也”。

曲聖:關漢卿,元代雜劇作家。號已齋(一作一齋)。《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木聖: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成就涉及到天文學、地震學、機械技術、數學乃至文學藝術等許多領域。

歷史“聖人”各有說法,不必過於計較。


子非魚亦非我009


傳統意義上的,就是做題要答案的,應該是,

文聖---孔子;

武聖---關羽;

亞聖---孟子;

詩聖---杜甫;

畫聖---吳道子;

醫聖---張仲景;

茶聖---陸羽;

酒聖---杜康。

文聖----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孔子學院( 英文:Confucius Institute ),是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在世界各地設立的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的機構。 孔子學院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給世界各地的漢語學習者提供規範、權威的現代漢語教材;提供最正規、最主要的漢語教學渠道。

武聖---關羽


關羽(160-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蜀漢大將關羽,之所以會變成相當長曆史時期的“武聖”,經歷了一個歷時千年的漫長造神過程。這其中,唐朝以後佛道兩教的宗教推廣,和滿清王朝統治期間的大力倡導,起到了關鍵作用。隋朝時期,因為佛教興起,僧人稱關羽為“珈藍護法神”,使得關羽在大眾心中成為神靈之一。在唐朝設定的武廟,武聖為姜尚,就是封神榜中的姜子牙,亞聖為張良,但是關羽仍然配享武廟。到宋朝初年,由於“兵敗身死,不克善終”為由,將關羽逐出武廟,直到宋徽宗宣和五年,重新設定武廟名單,再次將關羽列入名單。由於受道家思想影響,民間香火比較旺的,被一生信奉道教的宋徽宗奉神靈。明朝年間,由於朱元璋的嚴格控制意識形態,廢除武廟,至此,將原來的武聖姜尚拉下神壇,直到洪武九年,重新配置歷代太祖廟,但是由於政治原因,三國人物僅配諸葛亮一人,宋太祖廟配岳飛。但是關羽在民間香火依然很旺盛。直到明萬曆十三年,關羽和岳飛再次被拉上神壇,關羽被封為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岳飛為「三界靖魔大帝忠孝妙法天尊嶽聖帝君。清朝時期,由於清軍入關出戰之前,每次都會拜關羽。隨著他們不斷勝利,吞噬大明疆土,他們自然更加信奉關羽,更加的追封關羽。後來隨著民間香火鼎盛和戲劇的推廣,在百姓心中的更加信仰深入,關羽的武聖形象更加明顯。後代人追封關羽為武聖。

在南方,由於關羽的忠肝義膽和威武形象,也被尊為武財神。

亞聖---孟子


孟子,姬姓,孟氏,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子居),戰國時期鄒城(今山東鄒城市)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 韓愈《原道》將孟子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為“亞聖公”,尊稱為“亞聖”,《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完成,倡導“以仁為本”。代表作有《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寡人之於國也》編入高中語文教科書中。


詩聖--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畫聖---吳道子


吳道子(約公元680~759年),唐代著名畫家,畫史尊稱畫聖,又名道玄。漢族,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約生於公元680(永隆元年) ,卒於公元758(乾元元年)前後。少孤貧,年輕時即有畫名。曾任兗州瑕丘(今山東滋陽)縣尉,不久即辭職。後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開元年間以善畫被召入宮廷,歷任供奉、內教博士、寧王友。曾隨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通過觀賞公孫大娘舞劍,體會用筆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尤精於佛道、人物,長於壁畫創作。


醫聖---張仲景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茶聖---陸羽


陸羽(733—804),字鴻漸,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 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他也很善於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並不多。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並擅長品茗。 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陸羽隱居江南各地,撰《茶經》三卷,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著。《全唐文》中撰載有《陸羽自傳》。曾編寫過《謔談》三卷。他開啟了一個茶的時代,為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酒聖---杜康

杜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 民間有多種傳說,漢《說文解字》載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國君。 因杜康善釀酒,後世將杜康尊為酒神,制酒業則奉杜康為祖師爺。孔穎達疏引漢應劭《世本》:“杜康造酒,”後世因以“杜康”借指酒。杜康為中國史傳的“釀酒始祖”,根據不同地區的民間傳說,造酒聖人杜康又有黃帝大臣、夏代國君、以及漢代杜康之說。


Mrmichael


後世喻之為聖的人,必然是在某一領域獨領風騷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大師巨擘,必是人中之傑、藝中之聖,按照林語堂的話說,那真是人世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人物,按照這個標準並結合歷史的評價,中國歷史上的文聖、武聖、亞聖、詩聖、畫聖、醫聖、茶聖、酒聖分別是以下這些人:

1、文聖:歷史上被稱為文聖的,有兩個人,一為孔子,二為歐陽修。冠孔子以文聖,這是從文化的角度而言,因為他是思想家,是中國人做人標準的制定者,從文而化之來說,他確實可稱千百年來文化方面的大聖人。稱歐陽修為文聖,那是從寫文章的角度,歐陽修的散文是絕對的一流,《古文觀止》中收錄的他的《醉翁亭記》和《秋聲賦》二文,其文采的豐美,其氣韻的生動,其語言的流暢,其行文的自如,其思想的深邃,皆是散文中少有的如珠璣一般的珍品,冠之以文聖,名副其實。

2、武聖:中國的武聖人,自然是關老爺關羽也。不過,有趣的是,被稱為武聖的關羽卻是因為兵敗死於戰場之上的一個敗將。那麼,這樣一個戰場上的敗將,怎麼就成了萬世的武聖人了呢?這是因為,所謂武聖,並非說他是打仗最厲害的,中國歷史上打仗厲害的太多了,白起、衛青、霍去病等都算,但他們沒被尊為武聖,關羽尊為武聖,是因為他的忠義,不僅對主忠,對敵人也有情有義,成為武將中的道德楷模,所以歷代對關羽尊敬有加,到清朝,更是奉關羽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武聖”從此成了關羽的尊號。

3、亞聖:這個大家都知道,是孟子。孟子既繼承了孔聖人的道德衣缽,又發揚了儒家的思想精義,故到元朝,便追封孟子為“亞聖公”,“亞聖”由此而來,揚名千古。

4、詩聖:杜甫一生顛沛流離,但始終忠君愛國,關心百姓疾苦,詩歌沉鬱頓挫,內容深遠,窮絕工巧,為歷代所傳唱和學習,當得起詩聖稱號。

5、畫聖:是唐代宮廷畫師吳道子。蘇東坡曾評價他說:“(吳)道子畫人物,如以燈取影,逆來順往,旁見側出。橫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數,不差毫末。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所謂遊刃餘地,運斤成風,蓋古今一人而已。”

6、醫聖:張仲景。他是東漢名醫,著有《傷寒雜病論》,此書對於推動後世中醫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故尊稱他為醫聖。

7、茶聖:茶聖是指唐朝人陸羽,他寫的《茶經》一書,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茶葉專著,對中國茶葉事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8、酒聖:曹操《短歌行》詩中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酒聖,就是詩中的杜康,他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


帝國的臉譜


聖人,在世人的眼中不僅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在自己的領域內造詣精深,更要在道德上無可挑剔,才能稱之為聖人。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古往今來,到底有哪些人被後世尊稱為聖人呢?

文聖---孔子

武聖---岳飛

亞聖---孟子

詩聖---杜甫

畫聖---吳道子

醫聖---張仲景

茶聖---陸羽

酒聖---杜康

一、文聖

孔子被世人稱為第一文化聖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漢族(前551~前479)春秋時期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先祖為宋國(今河南商丘市夏邑縣)貴族。

孔子幼年勤奮好學,博學多能,知書達理。

在家鄉遭受戰亂,禮制崩解時,

他不畏艱辛,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宣傳自己的思想及主張。晚年修訂完成《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成為儒家思想的傳播者。

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其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編成了儒家經典《論語》其經典語錄如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不學禮,無以立。”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等儒家思想經典,對中國和世界都有及其深遠的影響。

北宋政治家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高度讚揚其思想的精髓。

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巴黎發表聯合宣言,呼籲全世界“21世紀人類要生存,就必須汲取孔子的智慧。”

之後,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現如今,孔子學院遍佈世界各地,孔子思想的影響力不僅穿越時空,更跨越了國界,影響了全世界。

所以,孔子是當之無愧的文化聖人。

二、武聖

這個比較有爭議。明神宗時期,追封岳飛為嶽聖帝君,但民間卻出現了岳飛和關羽兩位武聖人。

但我認為武聖人當岳飛莫屬。

岳飛是抗金愛國將領,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岳飛生活的兩宋之交,金兵入侵,北宋滅亡,中原大片土地淪喪,百姓流離失所。面對國家危難,岳飛精忠報國,毅然走上抗金道路。

他率領的岳家軍英勇善戰,紀律嚴明,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屢獲成功。

岳飛的愛國詞作《滿江紅·寫懷》,被千古傳誦。從中感受到嶽將軍的英雄之氣撲面而來,愛國情懷躍然紙上。

而關羽是一個武將,桃園結義,只是為兄弟情義,是被民間神話了的英雄。

所以,武聖乃岳飛莫屬。

三、亞聖

指孟子。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對儒術的理解。

故後世追封孟子為“亞聖公”,尊稱為“亞聖”。

四、詩聖

杜甫。唐代詩人那麼多,為什麼稱杜甫為詩聖呢?

被稱為聖人的人,基本上都是符合儒家思想,憂國憂民的情懷和形象。杜甫正是這樣一個具有廣闊悲天憫人情懷的人。

他一生雖顛沛流離,但始終有博愛的情懷,心中裝著勞苦大眾。他的大量詩作都表達了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寫道:“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等,所表現的正是這種情懷。

杜甫的詩,如同史詩般記錄了他所生活的時代的歷史及人民的疾苦,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

充滿“濟世愛民”之心,因此理所當然地被國人稱為“詩聖”。

五、畫聖—吳道子

是唐代畫家,被後世尊稱為“畫聖”,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

吳道子是河南陽翟(今河南省禹州)人。開元年間,漫遊洛陽時,唐玄宗聞其名,被召入宮廷,歷任供奉、內教博士、寧王友。

吳道子活動的時代,是唐朝國勢強盛,經濟繁榮,藝術飛躍發展的時代。

洛陽和長安,是全國文化中心。

吳道子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尤精於佛道、人物,長於壁畫創作,被後世尊稱為畫聖。

六、醫聖—張仲景

東漢醫學家,河南南陽人,所著《傷寒雜病論》開創了六經辨證的先河,收錄了大量方劑,是中國醫學史上的瑰寶,為中醫經典著作之一,被後世譽為“方書之祖”,是後世從醫者的必學經典作品。後又分為《傷 寒論》和《金匱要略》。

張仲景被後世尊稱為醫聖。

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他不喜歡做官。每到初一十五就給百姓看病,成了慣例,後來每逢這兩天,衙門口聚集了各地來看病的群眾,人們親切地稱他為“坐堂醫生”。後來中醫的坐堂醫生即來源於此。

七、茶聖---陸羽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陸羽,字鴻漸。

他最大的貢獻就是對茶的研究,他的《茶經》凡三卷,闡述茶的本源,採製和飲用的方法,所用器皿等,十分詳盡。

陸羽之前,“荼”“茶”不分,一個“荼”字,兩家共用。一種是草本植物,開黃花,味苦,可作蔬菜的,稱“荼”。

再一種木本植物,葉作飲料的“木字旁加賈字”,也稱作“荼”。名同實異,難免混淆不清。是陸羽先生為“茶”正了字,陸羽先生在著《茶經》時,把“荼”字減去一畫作“茶”,其價值遠遠超出了文字學的範圍,在自然科學史上也有它重要的意義。因此他被尊之為“茶聖”。

八、酒聖---杜康

中國是酒文化的起源地。杜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

漢《說文解字》記載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

他的貢獻在於創造了秫酒的釀造方法。秫酒就是用黏性高粱為原料製成的清酒,即糧食造的酒。奠定了中國酒品製造業的基礎。

杜康造酒之後,經過歷代釀酒者的精心調製,我國湧現出了種類繁多的美酒佳釀,有白酒、黃酒、葡萄酒,果酒等,尤其是白酒,作為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餾酒之一,聲明遠播世界各地。

所以,被後人尊崇為釀酒鼻祖和酒聖。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學習、瞭解聖人的故事,感受我中華文明深厚的底蘊及博大精深,更加提振我們的文化自信。文化是根,我們有義務去傳承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精髓。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有書共讀


今天的商標,有各種系列,如各種酒,10年,20年,30年窖藏。酒名更是齊天。又像今天的【國學】大師,【國恥】【國賊】,都必須有響亮的名字,才能讓人看出不同凡響。古人更精通此道,各種聖人應運而生,連個猴子也給起上一個齊天大聖的好名字。

古人是有發展精神的,每個聖,幾乎都留下不朽,給人有了更高一層的神秘。綽號是一定要起好的,文聖,如果人品不對,再有文才,也不能稱文聖,孔子父親,學富五車,與顏氏野合生孔子,就因為作風問題,不能稱聖,古時搞個職稱也很難,品德考核不通過,也評不了職稱,古人重德,要說文才,孔子遠遜其父。最後孔子做了文聖,其父默默無聞。無論什麼聖,未必是獨一無二,天下無雙。可為聖者比比皆是,只是沒有機會。【四庫全書】推出了七十二行,行行出聖人,所謂的聖,都是系列聖,齊天大聖才是聖中之聖。如果說聖人分別是誰?千年古事,以訛傳訛,未必精確。就是今天的【國學】大師是誰?你都不一定回答正確。大家都喜歡聽聖人云,聖人的名字,讓他們成為名聖,於是,很多後人,就借聖人之名,偷偷寫上自己的文字。為什麼聖人的東西越傳越多,意思越來越複雜?因為有人添加篡改,把聖人的意思,弄得面目全非。現在不好說誰是聖人了,可能會因為聖人的頭銜打官司,有人認為聖人的話,已經被他們改成自己的想法,聖人不該屬於一個人,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現在很多專家學者,正在對歷史質疑,很多事情,他們都不承認,很多歷史中的英雄被他們塗鴉。在沒有他們點頭的情況下,聖人暫時不是聖人。不過聖人在歷史中的作用,是正能量,仙人,聖人,道人,只要帶人的稱謂,都要榮獲五千年文化的貢獻獎。佛教是阿三教,就不稱人,稱和尚,什麼聖都可以,不應該有佛聖。千聖萬聖,不如一道聖旨,秦始皇就下過聖旨。聖人是社會的產物,就如很多聖母,是不是她們生的聖女,就很難知道。論聖人英雄,不如人民千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