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排名第一的“武聖”孫祿堂的武功如何?

小小嬴政


真正意義上的武學集大成者,多為兩種,一種是將一個派別鑽到極致者;一種則是集各家所長融會貫通並自成一派者。民國武學第一高手“武聖”孫祿堂屬於後者!

作為傳統武學集大成者、新式武功流派的創辦者,孫祿堂的武功絕對過人。但他武功究竟到了何種程度?他的武學為何未得到很好的傳承?這種種問題的答案,還得回到民國去詳細分析。

通常情況下,體現一個人武功高低程度的最好計量方式便是被他打敗的對手了。

孫祿堂一生,和很多同時代的武學高手一樣,都曾隻身闖蕩江湖。

26歲這年,已在形意拳、八卦掌上學有所成,且在少林、武當、峨眉等多地學成的孫祿堂和武俠小說中的英雄一樣,開始闖蕩江湖試試身手。

這期間,孫祿堂的足跡遍佈大江南北,歷經河北、河南、湖北、四川、湖南、廣東、江西、安徽、浙江、江蘇、山東等省,但凡遇到精通武術者他必會較量一番,鮮逢敵手。

遊歷期間的孫祿堂還在保定、京津等地踢館六七百家,凡是他踢館的,從末落敗過。

人說,實踐是最讓人成長的法寶。經歷過三年獨自闖蕩,單挑各路高手後,孫祿堂的武藝更加超群了,此時的孫祿堂頗有點“獨孤求敗”的意思。

這以後,本就愛武成痴的孫祿堂更加深入鑽研起了武學。

不久後,雲遊中的孫祿堂還遇見了一位奇人,這位奇人是一位雲遊道士。因覺孫祿堂是武學奇才,又因覺與他有緣,該道士傳授了孫祿堂一種修心養氣之法,後來孫祿常將此方法融入拳術修習之中。

同時,為了提高武術境界,他還在四川跟從一位高僧研修《易經》數月,並於武當山從陳姓隱道一同結廬,聽講丹經。

發展到此時,孫祿堂的武功基本已到了“高深莫測”的地步。

後人在記載孫祿堂的遊歷相關時,曾用了這樣一句話:

“先生遨遊方外,登雲天、造九極,逐虎豹、入林莽,一路行俠奇事極多,曾多次遇匪、獨鬥群梟,所向披靡。南方有碑文記載。歷時三年餘,先生於武道臻造極至境。行止坐臥、一念一應,無不依乎天理合於道。“

從這段文字也可看出,世人對孫祿堂及其武學造詣的評價已經相當高了。

由於所學眾多的緣故,年輕時的孫祿堂還被各種“過來人”委婉勸諫過,他們的勸諫大意是“恐所學太多導致最後門門通卻無一門精”之類。

但對於這類質疑,孫祿堂基本不予理會。

孫祿堂堅信:自己可以憑藉過人的智慧,將畢生多學融匯貫通,最終採眾家之所長創辦出一個超越已有武學的派別。

1912年,52歲的孫祿堂在北京遇到了同是老鄉的武式太極拳第三代傳人郝為真。

郝為真遇見孫祿堂後,深覺此人是難得的人才,於是他也同雲遊道士一樣將畢生所學傳授給了他。

說到此處不得不嘆:孫祿堂此人真真非尋常人可比,能讓武學大家傾囊相授,這本就足以說明很多了。

這以後,孫祿堂成功將太極,八卦,形意三家真諦學到家。尋常人學一門便可吃遍天下,而他卻將三者都學到了極致,這樣的孫祿堂很快便在武學上超越了之前的所有前輩。

此時的孫祿堂已經名動京城了,可以說,在武學上, 他已經成了真正的民國第一高手。

事實還通過孫祿堂清楚地告訴世人:夢想這東西真的可以有。數年後,孫祿堂終博採眾家之長自成一派,創立了孫氏太極拳,成為開宗立派的一代宗師。

樹大必招風,名氣日盛的孫祿堂很快也開始面對各種前來挑戰的高人。只是,他們中始終無一人是他的對手。

這些上門挑戰的對手中,有單人,也有團體。其中,最厲害的是這三次挑戰。

這第一次是與本國武聖之稱的武術家武林志,這場挑戰賽的結局大家都知道,最終,“武聖”的帽子輕易地落到了孫祿堂的頭上。

這第二次是與團伙比試,這期間,孫祿堂一人對對方持械者十餘人,大獲全勝。

重點來講講第三次,這一次與前兩次明顯不同,這次的對手是日本柔術冠軍坂垣一雄。

坂垣一雄曾是日本武學屆的象徵,曾被授予“大正天皇特級勳章”,號稱“天下第一”。

此人身高魁梧健壯,身高超過一米八,而體重則超過了200磅。

值得一提的是,坂垣一雄挑戰孫祿堂時,已是民國時期的1918年,此時生於1860年的孫祿堂已是花甲之年。

而坂垣一雄則正值壯年,武學說到底是體力競賽,所以,這場比試說來是孫祿堂吃虧。

然而,在比賽中發生的一切,卻徹底讓坂垣一雄怔住了。

當時,或許是對中國功夫心有畏懼,坂垣並不直接比試。而是非常不君子地提出力量比試。

壯年漢子,即便功夫不如花甲老人,在力量上總有優勢的吧,這大約就是坂垣當時的想法了。

比賽開始後,人在客廳中鋪上一張地毯,二人並臥,阪垣以雙腿夾住孫祿堂雙腿,雙手抱住孫的左臂,說:“我兩手一搓,你的左臂就斷了。”孫祿堂淡定地說:“你試試。”

阪垣聽完後便開始用力,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力大如牛的他剛一發力,兩臂便如受重力打擊,隨即,還未等他反應過來,他便全身一震,被彈出兩丈以外。

爬起來後的坂垣一雄才深知自己根本不可能是孫祿堂的對手,深覺中國功夫高深莫測的坂垣一雄在這一戰後請求孫祿堂收他為徒。

但經歷過甲午中日戰爭的孫祿堂豈會應允,他嚴詞拒絕了孫祿堂。

這以後,坂垣一雄便回了國,回國後的他將孫祿堂的中國功夫傳得神乎其神。不久,又有日本五位格鬥高手帶著翻譯來到孫祿堂住處,提出挑戰。

而他們的結局也和坂垣一雄一樣:慘敗而歸了。

除了日本高手外,孫祿堂還在比武中與歐洲格鬥冠軍彼得洛夫等比試過,無一例外,每一次,孫祿堂都輕鬆取勝了。

這樣一位高手,自然會得到同時代政要的關注。

同在1918年,孫祿堂還曾被民國總統徐世昌任命為總統府武承宣官。後來南京中央國術館成後,孫祿堂還被聘為了武當門掌門。

從此也可看出,孫祿堂的武功確實已經到了可以被稱作民國第一的程度。

孫祿堂是一個講究傳承的武學家,他一生寫過不少武學著作,其中就包括《形意拳學》、《八卦掌學》、《拳意述真》、《八卦劍學》等。

但孫祿堂和他創辦的武學終未得到更好的傳承,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孫祿堂等人在中華國術領域修成正果時,正是中國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強勁衝擊乃至分崩離析之時,孫祿堂等人的價值變得難為世人所知。

因此,孫祿堂的武學體系從其完成建構的那天起,就面臨著被湮沒、淘汰、後斷乏人的窘境。孫祿堂曾感慨道:

“吾言雖詳而盡,猶慮能解者百分中無一二人。吾懼此術之絕其傳也。”

末尾,獻上孫祿堂在《拳意述真》中的一句話:

夫道者,陰陽之根,萬物之體也。其道未發,懸於太虛之內;其道已發,流行於萬物之中。

記者李滿


1933年12月16日早上,孫祿堂對家人說,仙佛來接引矣!並且讓家人去外面燒紙錢,在6:05,孫祿堂望著東南,說:吾視生死如遊戲耳!然後一笑而逝!

到底是怎麼樣的人傑才能如此坦然面對死亡?下面請隨我一同走進孫祿堂的一生!

1860年出生的孫祿堂聰明好學,但是無奈幼年喪父,家中貧苦,小時候的他歷經千辛萬苦。11歲的他就背井離鄉,去打工賺錢。因為愛好武術,13歲那年拜入李魁元門下,可謂文武雙全。


因為孫祿堂天資過人,很快掌握形意拳的真諦,於是李魁元將其介紹給了自己的師傅郭雲深,這下孫祿堂徹底掌握形意拳的精髓。但他並不滿足於此,獨自一人闖蕩江湖,先後習得八卦拳與太極拳,並且掌握其精髓!

一生恬淡寡欲的孫祿堂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更是先後得到宋世榮,車毅齋等人的傳授,他的武功已至化境!

程廷華曾言:吾授徒數百,從未有天資聰慧復能專心潛學如弟者。

1918年孫祿堂將三門拳法融會貫通,匯合在一起,並獨創一門,自成一家!


那麼孫祿堂的武功到底有多厲害呢?

當時國難當頭,民族即將危亡,在外侮內憂的情況下,孫祿堂站了出來,50左右打敗俄國著名格鬥家皮德羅夫,花甲之年挫敗日本小天皇的欽命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時更是將日本五大高手打得落荒而逃!

這就是孫祿堂,有著武林中武聖武神萬能手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的孫祿堂!


歷史微旅者


孫祿堂是近代史上十分著名的人物,時人尊稱其為“武聖”。這個稱號一定程度上極大地說明了他的武藝高超,可是他究竟是否真的名副其實嗎?今天就請跟隨筆者一同走進近代史上排名第一的“武聖”孫祿堂,去一探他的武功究竟如何。

孫祿堂生活在晚晴時期,這段時期時局動盪,天下都不太平,為了在如此亂世中謀生存,百姓紛紛習武。孫祿堂順應了這樣的時代潮流,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成為了孫氏太極拳的創始人。其實在當時的武術界,人才輩出,諸如太極宗師楊露禪、神槍李文書等層出不窮,孫祿堂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獲得“武聖”、“萬能手”、“天下第一手”等稱號,實屬不易,這也從一個側面看出他的武藝不凡。

那這樣看來,孫祿堂的武藝高超似乎毋庸置疑,那麼筆者不禁發問了,那孫祿堂的武功究竟到達了什麼樣的境界呢?一起來看看吧。

孫祿堂是個不折不扣的武痴,他極小的時候就對武術充滿了熱情。26歲那年,他就開始單槍匹馬勇闖天下。他利用三年的時間遊歷了國家的許多省份,在這期間也走訪了許多久負盛名的武術學派,其實這一路並不是十分順利平安的,他曾多次遇匪,但好在最終他都全身而退。不過說來也巧,在遊歷的過程中,不少精通武術的人向孫祿堂發出挑戰,所幸他最後也都勝利了。

孫祿堂學習武藝有一個獨樹一幟的特點,就是他學習武功不侷限於獨門獨派,而是博覽百家之長,吸取其精華,最終自成一派。筆者認為專注和多方發展並不衝突,這兩者無所謂誰優誰劣,要依據自己的個人情況來做選擇。

這樣的多方發展,孫祿堂在其中如魚得水,也收穫了成果。1918年被徐世昌親聘,到總統府擔任了武承宣使一職。1920年,日本大正天皇欽命日本柔術冠軍坂垣一雄造訪中國,他與孫祿堂進行了武學切磋。這位日本人可是不簡單,他來到中國之後,挑戰了許多的知名武術家,都取得了勝利。他在與孫祿堂的對戰過程中,運用以柔克剛的方法,眼看即將勝利的時候,孫祿堂突然發力,最終反敗為勝。這一戰,讓號稱百戰百勝的日本柔術冠軍坂垣一雄顏面掃地。十年之後,日本為了一掃前恥,陸續派出了六名高手來試圖打敗孫祿堂。這日本人為了贏也真的是不擇手段,竟讓這六名高手一起對戰年近古稀的孫祿堂。就是在這樣極端不利的情況下,孫祿堂頂住了壓力,最後成功地戰勝了這六位高手。

其實孫祿堂取得這樣的成就並不是天生的或者是極為簡單地就獲得的,實際上,他是在不斷的努力和研究中不斷提高了自己的武術能力,最終才達到登峰造極的水平。他集合了形意拳、八卦掌等諸多武術精華,最後自成一派,創立了孫氏太極拳。為了更好地領悟武術的真諦,他曾前往京城探訪八卦掌門人程庭華,和他終日切磋,幾日後才歸去。之後,程庭華的同門曾問過他:“孫祿堂的水平如何?”程庭華這樣回答道:“神乎哉!神乎哉!獨步絕倫矣!”別人對孫祿堂的評論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來了他的武藝高強是得到認可的。

還有一件往事也可以充分地說明孫祿堂的確在武術方面有極高的造詣。據說孫祿堂有一次和段祺瑞一起坐在敞篷的轎車裡,車子逆風行駛,段祺瑞的帽子就順勢被風吹走了,孫祿堂就立馬下車去撿回來,等他回來之後,段祺瑞都沒發覺他之前下去過,可想而知孫祿堂的速度有多麼得快。這件事當時還登上了報紙,引起了轟動。

孫祿堂還是個極其熱愛國家的赤子。古稀之年的孫祿堂知道江南水災後,二話不說選擇參加賑災演出,當時他打了一套拳,旁觀者完全看不出他的年紀,只當他是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由此可見他是多麼得老當益壯。他還經歷過甲午戰爭,對日本人十分的厭惡和痛恨。

孫祿堂的武功高超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筆者最為敬重的是他為了民族大義毅然決然犧牲自我,若今日的中國新青年都能夠擁有對國家的赤誠之心,那麼國家一定將以更加美好的面容去面對之後的子子孫孫,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是指日可待的一件事情,惟願有一天青年強,則國強。


無筆


孫祿堂(1860一1933),河北保定人,號稱民國第一高手,曾師承李魁元、郭雲深、程廷華、郝為真等名師,學過形意拳、八卦掌和太極拳等諸多拳種。

年輕好鬥,在保定、京津一帶數百次地向拳館挑戰比武,從無敗績。26歲時開始獨自闖蕩江湖,先後到過少林寺、武當、峨嵋等地,足跡遍及大江南北。每到一地,心找精通武藝者較量一番,幾無敵手。數年的歷練造就了他的傳奇人生,最終,他博採眾長,自成一派,創立孫氏太極拳。成為一代宗師,被後人尊為”武聖”。

孫祿堂的功夫到底如何呢?讓事實來說話吧。

江蘇國術館開業時,大廳裡上百位武林高手邀他表演一下。孫祿堂欣然同意,說到⺀你們一起來抓我,就在這個大廳裡,若能碰到我衣服,算我輸。″結果,眾人再三圍堵也未能沾他分毫。

他的絕技已出神入化。1907年,孫祿堂47歲時,在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家中演示⺀牆上貼畫″的絕技,但見他稍一發力,身體已拔地而起丈佘高,雙臂伸展,後背貼牆,10秒‘才一躍而下,一時驚呆眾人。

1918年10月,日本柔書冠軍阪垣來到中國,與眾多國人交手,未逢敵手。後專門上門向孫祿堂挑戰,在客廳上,二人並臥,阪垣以雙腿夾住孫祿堂的雙腿,以雙手抱住孫祿堂的左臂,說⺀我若兩手一搓,你左臂必斷。″孫說⺀你試試看″。結果,阪原剛發力就覺雙臂如遭重擊,全身一震,被彈出兩丈開外,倒地認輸。後來在他五十多歲時又同時擊敗五位日本格鬥高手。日本人是十分崇尚武力的,在一敗再敗下佩服得五體投地,尊其為⺀武聖″。

孫祿堂威名遠揚,這麼多年來被稱為⺀武聖″,可見其武功之高呀。


中華歷史說說


上官自幼尚武,研習過多門拳譜。武嶽心意拳,後來發展為形意拳,太極,少林,洪拳等都有研習。

因此,上官以為有資格評論孫祿堂。

孫祿堂研習的是內家拳,以形意拳,八卦掌啟蒙,後修煉太極,結合自身造詣和理解,創孫氏太極。

學太極者無有不學《易經》,不懂八卦,何來太極。

從孫祿堂的學習經歷來看, 他更注重用氣和內功的修為。所謂“牆上掛畫”的絕技,就是內功使然。孫祿堂身形瘦長,雙目有神,注重呼吸,常年苦練內功,尤以速度見長,他有八卦的底子,腿上功夫了得,騰挪閃躲極快,非常人可比。偏瘦的人,都以速度見長,而非力量,李小龍就是代表之一。孫祿堂也應如此。

孫祿堂一生充滿傳奇色彩。

年輕時遊歷過大江南北,結識了無數英雄,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給後來開宗立派打下基礎。

鬥過惡霸,當過師傅,開過武館,也做了總統保鏢。可以說是一個武者該做的都做了。

位極人臣,風光無雙。

古人不欺世。文載孫祿堂打敗大力士,鬥敗日本浪人,可信度極高。過去學武致用,不是花架子。歷史記載大內高手都是層層選拔的,絕非浪得虛名。孫祿堂可以做到大內總教頭,可見是有真才實學。

『武聖』之名始自日本,後傳入中國,家喻戶曉。日本尚武,覬覦華夏,總想用武力征服中華。日本在中國開了很多武館,妄想用武術擊垮中國人的鬥志。但是日本人對比自己強的對手是充滿尊敬的,可見孫祿堂是他們非常敬仰的人,才有了武聖的稱號。

人有很多的潛能有待開發。古人一輩子幹一件事,不可畏不專研!習武自古以來可以保家衛國,佼佼者可以飛黃騰達,因此華夏古來習武者眾多,也並非人人都有與日本高手比試的機會,所以埋沒的也多。上官不認為孫祿堂就是武功第一,但是確實有真功夫而非浪得虛名!而且他是政府認可的武術家,這比很多民間宗師要出名的多。

孫氏太極流傳至今,雖沒有陳氏太極普及,但是懂拳的人都知道,孫氏太極高明的多。陳氏太極因為解放後被政府作為標準推廣,讓老百姓強身健體,因此知道的多。

熟悉李連杰的人就知道他的太極打的好,精髓就是孫氏太極拳。

此外還有楊式太極。太極種類很多,並不全是我們看到的慢騰騰的樣子。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絕非現代幾個傳人所能代表!

孫祿堂當得起『武聖』這個稱號。可惜的是,解放後武術演變成了體操,不再是過去的面目。







上官青雲哥哥




答:一直以來,中國人心目中的“武聖”是關羽和岳飛。

最先稱孫祿堂為武聖的,是日本人。

日本人容易犯賤——您要尊他為大爺,他就越瞧不起你;您要是把他當孫子揍,而且揍得越痛,他就認定您是他大爺。

唐朝名將劉仁軌曾在新羅白江口大破日本、百濟聯軍,日本人尊之成神,崇仰大唐為天朝,處處效仿;晚明名將李如松提師入朝痛扁日本人,日本人聞風喪膽,日本史料《松蔭靈社記》這樣評價李如松“如松在其國以勇武善戰有聲,一時推以為第一。平壤之捷,氣益驕,視我如兒”,日本人此後三百多年不敢西顧。

不過,自晚清甲午海戰之後,日本人“氣益驕”,有“視我如兒”的傾向。

現在,日本人最敬重的大爺就是在二戰中打得它滿地亂滾的美國人。

所以,日本人稱孫祿堂為武聖,可以側面推想一下孫祿堂的本事。

最先與孫祿堂交手的日本人是日本大正天皇欽命大武士、全日本柔術冠軍坂垣一雄。

時間是1920年。

注意,孫祿堂出生於1860年,也就是說,1920年時,他已經六十歲!

而坂垣一雄才三十出頭,正值當打之年。

武術界有一句行話:拳怕少壯。

無論是拳擊臺還是格鬥場,選手間的較量,都分開年齡、體重級別,捉對進行。“著名”大擺錘拳師王知亮以五十歲“高齡”擊敗四十多歲的雷雷,從白天吹到黑,處處吹牛,都吹破天了。

孫祿堂在六十歲年紀以掌力震倒坂垣,讓人細思極恐。

坂垣惱羞成怒之下,竟然拔槍朝孫祿堂連開了兩槍。

又說,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坂垣用的不是菜刀,而是動動手指就能致人於死命的手槍!

但是孫祿堂好整以暇,從容躲過兩次槍擊。

阪垣垂頭喪氣地回去後,越想越恐怖,越想越覺得孫祿堂功夫深不可測,託人前來遊說,自願出兩萬塊大洋拜孫祿堂為師,想把中華精妙武藝學到手。

孫祿堂認為阪垣陰險狠毒,斷然拒絕。

1928年3月24日,在張之江和“武當劍仙”李景林等人的積極運作下,中央國術研究館成立,年近古稀的孫祿堂出任中央國術研究館的教務主任兼武當門門長。

此後,孫祿堂與李景林組織、主持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次國術擂臺大賽:浙江省國術遊藝大會和上海國術大賽。

日本武道界精心研究了這兩次比賽,從國內挑選出五位頂尖技擊格鬥高手前來挑戰。

孫祿堂從容應戰。

日本這五位格鬥高手欺負孫祿堂年事已高,準備用車輪戰術將他耗死。

孫祿堂冷笑,讓他們五人齊上,再用神功,將這五人一一打倒。

日本人徹底服絕。

第二天,日本領事館官員一行八人關往孫祿堂住處,稱是“日本天皇盛情相邀”,請孫祿堂去日本教授武技,每月報酬兩萬塊銀洋。

孫祿堂以年老為由拒絕了。

日本人求而不得,尊之為武聖。

實際上,單就武藝一項,孫祿堂絕對當得起“武中之聖”的稱號。

即孫祿堂如果稱自己的武藝為第二,同時代沒人敢稱第一。

孫祿堂通習形意、八卦、太極三派武功。早在1885年,血氣方剛的孫祿堂藝成出山,打遍河北、河南、湖北、四川、湖南、廣東、江西、安徽、浙江、江蘇、山東等十一省無敵手。

頗值一提的是,1893年,孫祿堂到定興孫紹亭家作客。恰逢孫紹亭與當地某拳家發生了衝突。該拳家為清朝軍機大臣鹿傳麟老家的護院總管,邀集河北五省武林中近百餘人前到孫家決鬥。孫紹亭見勢不好,落荒而逃。孫祿堂仗義應戰,獨自一人,連傷數十人,解決了紛爭,並得“平定興”美譽。

另外,1900年,清廷在京郊舉行規模盛大“天下英雄會”。孫祿堂在這場英雄會中力挫群雄,獨佔鰲頭,從此享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

1907年,翰林出身的徐世昌到東北擔任三省總督,特聘孫祿堂同行。

途徑奉天,遭遇俄國及歐洲格鬥冠軍彼得洛夫的挑戰。

孫祿堂三下兩下就把牛高馬大的彼得洛夫擊倒在地。

1912年,孫祿堂還去倫敦參加了“世界大力士格鬥大賽”,以全勝戰績榮獲總冠軍,震動世界。

天津《大公報》稱讚孫祿堂,說他“合形意、八卦、太極三家,一以貫之,純以神行。海內精技術者皆望風傾倒”。

北平《京報》則稱孫祿堂是“我國太極拳界惟一名手。”

《世界日報》讚歎孫祿堂:“其藝已臻絕頂。”

可以說,孫祿堂為當時世上武功排名第一,絕非謠傳!


覃仕勇說史


和李小龍一樣,都是吹出來的,大家看這貨的照片,這體形,這細胳膊細腿。這是一個健康的人嗎?

現代科學昌明瞭,都集體掃過盲了。大家都應該有一點醫學常識吧?多少懂一點人體結構學吧?力量,速度,抗擊打能力從何而來?肌肉!骨骼!為什麼現在頂級的格鬥全部被黑白兩種人壟斷呢?跟訓練條件和方法無關吧?網絡信息如此發達,有什麼奇招秘笈可言?基因上就輸了啊,老虎就是老虎,貓就是貓,貓怎麼訓練,怎麼吹,也打不過老虎,這是事實吧?

那麼這種傳說是怎麼來得呢?這和中國人的國民性有關。從古至今中國人是不能輸的,手上輸了的,一定要在嘴上討回來。被契丹揍的納貢,就YY出一部“楊家將”;被金國打得叫爹,就YY出一部“岳飛傳”;被蒙古滅了,就搞個成仙的張三丰;到了近代不得了了,英法美日俄,個個搞中國,搞的中國人高潮迭起,地攤文學順產高產:孫祿堂、霍元甲、方世玉、黃飛鴻、李小龍……蜀山劍俠,天外有天。




酒之徒


孫祿堂,只要瞭解中國近代武術方面的人肯定都是聽說他的名字的,被很多人成為近代武林中的武神,武聖。不管是孫祿堂的武功還是人品都是值得後世學習和尊敬的。

孫祿堂從一個平民老百姓,而且9歲就喪父,他自己也是非常喜愛武術,而且也是練武的奇才啊。11歲就出門做學徒,13歲就開始拜李魁元為師,學習形意拳。李魁元也是看到孫祿堂天資聰慧,直接把他推薦給自己的師傅郭雲深,孫祿堂沒有多久就把形意拳學的融會貫通了。後來又到北京跟隨程廷華學武,之後就開始雲遊四海了,各地拜師學藝。一直都不滿足。最主要的是他太過聰明瞭,一般的武功他只要學過一段時間就能融會貫通。在當時來說孫祿堂可以說是天下無敵了。

孫祿堂曾經面對數十持械者,也是絲毫不懼,而且還打贏了,這個不是拍電影而是真實的。而且後來跟隨在東三省總督徐世昌,聘他為幕賓。曾在比武中輕鬆擊敗俄國格鬥冠軍彼得洛夫。後來又得到了北京太極拳宗師郝為真的真傳,自己後來也是創立了孫氏太極拳,譽滿京城。1928年3月,南京中央國術館成立,孫受聘為該館武當門門長,7月,又被聘為江蘇省國術館副館長兼教務長。在孫祿堂已經快要六十歲高齡的時候,當時日本天皇欽命的大武士板垣一雄,這個人在當時的日本就是武術的代表。在日本的時候也是號稱“天下第一”,沒有人可以打敗。而且還曾被授予“大正天皇特級勳章”。孫祿堂如此高齡但是面對日本人的挑戰也是絲毫不懼。在比武中也是打贏了當時不可一世的板垣一雄。後來到了古稀之年,也就是70歲的時候,又打敗了日本五名高手的聯合挑戰。當時即使孫祿堂已經是古稀之年了,但是武林中還是尊他為天下第一。

孫祿堂一生的精力都放在了武學上面,當然他在武學上的造詣可以說是近代第一人。孫祿堂撰寫了《太極拳學》、《形意拳學》、《八卦掌學》、《拳意述真》、《八卦劍學》、《論拳術內外家之別》等重要專著和文章。為中華武術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國歷史研究所


現在社會上,褒揚孫先生者有之,貶損孫先生者亦不勝枚舉。我以為都有失偏頗。褒揚者認為孫先生神乎其技,可踏雪無痕、牆上掛畫、拔髮自起,無所不能其極。但是這些技能已經超脫了物理規律,讓人難以信服!至於貶損者,則口無遮攔認為孫先生就是一神棍騙子,靠矇騙江湖混飯吃而已。我覺得這純粹就是口炮黑人黨了!儘管沒有詳實可信的史料或影像資料讓我們知道孫先生的武功究竟有多高;一些流傳甚廣的記載的孫先生較技資料真偽也無從考證,但其畢生研究武術並以此為業,你說他是騙子,確實過分了!昔人故去百年,後人信口雌黃,神話者缺乏底線,反對者不積口德,殊為可悲!

作為一個武術愛好者,我的評價是:孫先生《形意拳學》、《拳意述真》、《八卦拳學》、《太極拳學》和《八卦劍學》等武學著作在上世紀20年代就流傳於海內外,被譽為武學經典。其著作以本人照片示範,言簡意賅,文字優美,以陰陽五行之傳統文化演繹拳理,講述拳藝練法及技法,毫無保留披露了內家拳法的奧秘。這些著作至今仍是研究中華武術的寶貴資料。後世習形意八卦太極諸拳技者,隨著功力增長,每次閱讀學習都會有不同體悟。就憑此,我認為孫先生絕對是有一定武功高度之人。


大音希聲小閣樓


孫祿堂被稱為“武聖”,他的武功肯定達到了武學巔峰的境界。

一,有一回,孫祿堂與某高手切磋武功,猛地騰空一躍,背部緊貼牆壁,粘在牆上足有半個時辰,謂之“人體壁畫”。此功夫驚駭了比武的對手,同時,整個場子的看客更是驚喜莫名。

二、那是某年的冬季,孫祿堂出門辦事,回家時,見庭院裡灑滿瑞雪,煞是好看,祿堂不忍足踏;於是,暗運輕功,輕飄飄飄過庭院,徑入房門。雪地上,沒有腳印一枚。內行一看,此功夫叫“踏雪無痕”。

三、五個日本空手道高手,尋上門來,欲與孫祿堂較量功夫。時,孫祿堂年屆七十矣。祿堂曰:既來之,爾等齊齊上罷。

於是,孫師躺在地上,靜心閉目,叫五個倭寇按牢其雙臂、雙腿、再加頭脖,然後暗運內功,身子猛一發力,但見五個日本浪人,頓時飛出一丈有餘。

如上三則故事,來自坊間傳說。是真是假?俗語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