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近代史上排名第一的“武聖”孫祿堂的武功如何?

小小嬴政


真正意義上的武學集大成者,多為兩種,一種是將一個派別鑽到極致者;一種則是集各家所長融會貫通並自成一派者。民國武學第一高手“武聖”孫祿堂屬於後者!

作為傳統武學集大成者、新式武功流派的創辦者,孫祿堂的武功絕對過人。但他武功究竟到了何種程度?他的武學為何未得到很好的傳承?這種種問題的答案,還得回到民國去詳細分析。

通常情況下,體現一個人武功高低程度的最好計量方式便是被他打敗的對手了。

孫祿堂一生,和很多同時代的武學高手一樣,都曾隻身闖蕩江湖。

26歲這年,已在形意拳、八卦掌上學有所成,且在少林、武當、峨眉等多地學成的孫祿堂和武俠小說中的英雄一樣,開始闖蕩江湖試試身手。

這期間,孫祿堂的足跡遍佈大江南北,歷經河北、河南、湖北、四川、湖南、廣東、江西、安徽、浙江、江蘇、山東等省,但凡遇到精通武術者他必會較量一番,鮮逢敵手。

遊歷期間的孫祿堂還在保定、京津等地踢館六七百家,凡是他踢館的,從末落敗過。

人說,實踐是最讓人成長的法寶。經歷過三年獨自闖蕩,單挑各路高手後,孫祿堂的武藝更加超群了,此時的孫祿堂頗有點“獨孤求敗”的意思。

這以後,本就愛武成痴的孫祿堂更加深入鑽研起了武學。

不久後,雲遊中的孫祿堂還遇見了一位奇人,這位奇人是一位雲遊道士。因覺孫祿堂是武學奇才,又因覺與他有緣,該道士傳授了孫祿堂一種修心養氣之法,後來孫祿常將此方法融入拳術修習之中。

同時,為了提高武術境界,他還在四川跟從一位高僧研修《易經》數月,並於武當山從陳姓隱道一同結廬,聽講丹經。

發展到此時,孫祿堂的武功基本已到了“高深莫測”的地步。

後人在記載孫祿堂的遊歷相關時,曾用了這樣一句話:

“先生遨遊方外,登雲天、造九極,逐虎豹、入林莽,一路行俠奇事極多,曾多次遇匪、獨鬥群梟,所向披靡。南方有碑文記載。歷時三年餘,先生於武道臻造極至境。行止坐臥、一念一應,無不依乎天理合於道。“

從這段文字也可看出,世人對孫祿堂及其武學造詣的評價已經相當高了。

由於所學眾多的緣故,年輕時的孫祿堂還被各種“過來人”委婉勸諫過,他們的勸諫大意是“恐所學太多導致最後門門通卻無一門精”之類。

但對於這類質疑,孫祿堂基本不予理會。

孫祿堂堅信:自己可以憑藉過人的智慧,將畢生多學融匯貫通,最終採眾家之所長創辦出一個超越已有武學的派別。

1912年,52歲的孫祿堂在北京遇到了同是老鄉的武式太極拳第三代傳人郝為真。

郝為真遇見孫祿堂後,深覺此人是難得的人才,於是他也同雲遊道士一樣將畢生所學傳授給了他。

說到此處不得不嘆:孫祿堂此人真真非尋常人可比,能讓武學大家傾囊相授,這本就足以說明很多了。

這以後,孫祿堂成功將太極,八卦,形意三家真諦學到家。尋常人學一門便可吃遍天下,而他卻將三者都學到了極致,這樣的孫祿堂很快便在武學上超越了之前的所有前輩。

此時的孫祿堂已經名動京城了,可以說,在武學上, 他已經成了真正的民國第一高手。

事實還通過孫祿堂清楚地告訴世人:夢想這東西真的可以有。數年後,孫祿堂終博採眾家之長自成一派,創立了孫氏太極拳,成為開宗立派的一代宗師。

樹大必招風,名氣日盛的孫祿堂很快也開始面對各種前來挑戰的高人。只是,他們中始終無一人是他的對手。

這些上門挑戰的對手中,有單人,也有團體。其中,最厲害的是這三次挑戰。

這第一次是與本國武聖之稱的武術家武林志,這場挑戰賽的結局大家都知道,最終,“武聖”的帽子輕易地落到了孫祿堂的頭上。

這第二次是與團伙比試,這期間,孫祿堂一人對對方持械者十餘人,大獲全勝。

重點來講講第三次,這一次與前兩次明顯不同,這次的對手是日本柔術冠軍坂垣一雄。

坂垣一雄曾是日本武學屆的象徵,曾被授予“大正天皇特級勳章”,號稱“天下第一”。

此人身高魁梧健壯,身高超過一米八,而體重則超過了200磅。

值得一提的是,坂垣一雄挑戰孫祿堂時,已是民國時期的1918年,此時生於1860年的孫祿堂已是花甲之年。

而坂垣一雄則正值壯年,武學說到底是體力競賽,所以,這場比試說來是孫祿堂吃虧。

然而,在比賽中發生的一切,卻徹底讓坂垣一雄怔住了。

當時,或許是對中國功夫心有畏懼,坂垣並不直接比試。而是非常不君子地提出力量比試。

壯年漢子,即便功夫不如花甲老人,在力量上總有優勢的吧,這大約就是坂垣當時的想法了。

比賽開始後,人在客廳中鋪上一張地毯,二人並臥,阪垣以雙腿夾住孫祿堂雙腿,雙手抱住孫的左臂,說:“我兩手一搓,你的左臂就斷了。”孫祿堂淡定地說:“你試試。”

阪垣聽完後便開始用力,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力大如牛的他剛一發力,兩臂便如受重力打擊,隨即,還未等他反應過來,他便全身一震,被彈出兩丈以外。

爬起來後的坂垣一雄才深知自己根本不可能是孫祿堂的對手,深覺中國功夫高深莫測的坂垣一雄在這一戰後請求孫祿堂收他為徒。

但經歷過甲午中日戰爭的孫祿堂豈會應允,他嚴詞拒絕了孫祿堂。

這以後,坂垣一雄便回了國,回國後的他將孫祿堂的中國功夫傳得神乎其神。不久,又有日本五位格鬥高手帶著翻譯來到孫祿堂住處,提出挑戰。

而他們的結局也和坂垣一雄一樣:慘敗而歸了。

除了日本高手外,孫祿堂還在比武中與歐洲格鬥冠軍彼得洛夫等比試過,無一例外,每一次,孫祿堂都輕鬆取勝了。

這樣一位高手,自然會得到同時代政要的關注。

同在1918年,孫祿堂還曾被民國總統徐世昌任命為總統府武承宣官。後來南京中央國術館成後,孫祿堂還被聘為了武當門掌門。

從此也可看出,孫祿堂的武功確實已經到了可以被稱作民國第一的程度。

孫祿堂是一個講究傳承的武學家,他一生寫過不少武學著作,其中就包括《形意拳學》、《八卦掌學》、《拳意述真》、《八卦劍學》等。

但孫祿堂和他創辦的武學終未得到更好的傳承,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孫祿堂等人在中華國術領域修成正果時,正是中國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強勁衝擊乃至分崩離析之時,孫祿堂等人的價值變得難為世人所知。

因此,孫祿堂的武學體系從其完成建構的那天起,就面臨著被湮沒、淘汰、後斷乏人的窘境。孫祿堂曾感慨道:

“吾言雖詳而盡,猶慮能解者百分中無一二人。吾懼此術之絕其傳也。”

末尾,獻上孫祿堂在《拳意述真》中的一句話:

夫道者,陰陽之根,萬物之體也。其道未發,懸於太虛之內;其道已發,流行於萬物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