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管清友:财政政策不够积极 但也不能全怪财政部

「专访」管清友:财政政策不够积极 但也不能全怪财政部

「专访」管清友:财政政策不够积极 但也不能全怪财政部

近日,央行和财政部一些官员、学者就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进行了一番“隔空喊话”,因双方观点有针锋相对之处,引发广泛关注。那么,应如何看待这轮财政与金融之争?

本文系网易研究局对盘古智库共同发起人、学术委员,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进行的专访,发布于“网易研究局”微信公众号。

「专访」管清友:财政政策不够积极 但也不能全怪财政部

核心观点:

1. 财政政策肯定不够积极,但是光把财政政策寄托在财政部身上是不行的。

2. 社会融资总量下降,是影子银行收缩的典型表现,是个好事。

3. 如果没有金融去杠杆,我们金融系统会更危险,房价高涨,债券泡沫,各种企业的杠杆很高……

【专访实录】

网易研究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财政政策定调为“积极的”,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速大于财政支出增速。您认为财政政策是否算得上“积极”?

管清友:财政政策肯定不够积极。

但是光把财政政策寄托在财政部身上是不行的,支出口没有发生变化,收入口的减税就很难起到效果。

这是因为,财政部强化税收征管以后,必然带来税收大幅增长,但是支出口的改革不是财政部能决定的,得由国务院统一去改,这就涉及到支出体制、支出范围、支出结构,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等多个方面的改动。如果单纯只要求财政部门去减税,很难!

网易研究局: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融资增量大跌。为什么会这样?

管清友:金融去杠杆势必带来融资的下跌,很多业务不能做了,很多融资不能融了。

过去市场流动性的传导依赖庞大的影子银行,经过一年半时间的整顿,影子银行确实被管住了,社会融资总量下降,是影子银行收缩的典型表现,所以这是个好事。

如果我们到现在都没有金融去杠杆,还像2016年那种环境——影子银行膨胀,企业各种融资,金融系统是很危险的。

网易研究局:最近这段时间,信用债违约层出不穷,互金平台接连爆雷,有观点认为,这是金融去杠杆导致的,您怎么看?

管清友:这种观点就属于怨天尤人,企业做不好风控,扩张太快,杠杆太高,政策一收紧,就出现问题了。

这些公司出问题跟金融去杠杆有没有关系?当然有关系,但是你说这些企业出问题该不该?它就该出问题。

从2015年股灾到这次企业的杠杆偏高,我们说三年前是在资金端去杠杆,这一次是在资产端去杠杆,中国个人投资者和企业家,第一次真正体会到高杠杆的危害性,原来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东西,没有这种体会。

如果没有金融去杠杆,我们金融系统会更危险,房价高涨,债券泡沫,各种企业的杠杆很高……

去杠杆的过程中,机构出现问题,爆雷,整顿,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儿,去杠杆不出现这种问题才会没有效果。

政府如果因为这些事要再度宽松,那才叫前功尽弃,行百里者半九十呢。要知道,不去杠杆才更危险呢,2015年股市从5100点开始下跌,如果涨到1万点开始下跌,整个金融系统恐怕都要崩掉的,就是这么个道理嘛。

网易研究局:地方债如何解决,也是央行和财政部官员辩论的一个焦点。怎样才能更好地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管清友:地方债属于财政部门的管理范围。但问题是这样的:

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比较模糊,预算软约束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财政部管不到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个发展型政府,投资型政府,它不是个服务型政府,当然要融资,要发债。但是财政又得控制,这里头就有矛盾,这是个内生性冲突。所以,既不能埋怨财政部,也不能埋怨地方政府,出了事儿大家就互相埋怨,归根到底是因为预算软约束的问题一直都没有解决。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建立现代财政体制,重新去架构政府的定位、功能,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或者说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职能和财政关系。但是这个过程难度很大,因为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困难。

网易研究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配合,才能实现“去杠杆”和“稳增长”的良性互动?

管清友:严格意义上来讲,现在货币政策的空间也不大,财政政策的空间也不大。

货币政策不可能再走“放水”这个路子了,2009年、2014年的两次“放水”,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更严重,资产泡沫,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财政政策空间也不大,只能靠一揽子结构性改革。■

「专访」管清友:财政政策不够积极 但也不能全怪财政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