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漂流溺死,受害人家属如何维权?

一、案例简介

XX旅游公司是青龙峡风景区的开发、经营、管理单位。每年夏季,该公司在景区内的落步溪河上游拦坝集中放水经营漂流业务,营业时间为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6时,公司只对来景区漂流的游客收取漂流门票,非漂流游客无需购票可自由进出景区。

2017年7月15日,受害人李某力电话邀约其亲属李某燕、王某杰、王某海等人去青龙峡风景区游泳。当日下午4时许,王某杰驾车载李某力、李某燕、王某海及王某海的妻子、儿子等一行六人进入青龙峡风景区。因李某力等人不是来景区漂流的便未在景区大门购买漂流门票。后李某力等人停车步行至景区漂流河段的象鼻子潭,李某力、王某海、王某杰先后下河游泳。在游泳过程中,李某力不幸溺水而亡。2017年7月16日,XX旅游公司向李某力家属支付安葬费3万元、慰问金3万元。

XX旅游公司在景区大门及漂流河段沿途包括事发地设置了有“漂流河段、禁止游泳”等内容的警示牌,还在漂流河段每隔200米左右安排一名护漂员对下河游泳的人进行阻拦、劝离。但事发当日,李某力等人下河游泳并未遭到当时在事发河段值守的护漂员的阻拦或劝离,同时在李某力溺水时,护漂员也未观察到。庭审中,李某天、王某春提出李某力是在救助他人过程中溺水而亡,只不过被救人员至今尚未找到。

另查明,李某天现年55岁,系李某力的父亲;王某春现年54岁,系李某力的母亲。李某力殁年31岁,生前系XX教育集团职工。

旅游景区漂流溺死,受害人家属如何维权?

溺水死亡

二、法院裁判要点

法院认为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XX旅游公司为经营漂流业务,在自然河流上游拦坝集中放水,增加了事发地河流水域的危险性,而该水域系对社会公众开放的区域,青龙峡公司作为景区的经营管理者和受益者,对该水域具有更大安全管理义务,青龙峡公司理应尽到对该水域的危险防控和安全保障职责,但青龙峡公司未完全尽到,对李某力溺水死亡具有过错。

李某力作为具有完全认知能力的成年人,应当能够预见到在漂流水域游泳的危险性,也应当能够看见青龙峡公司设置的警示牌,但其不顾危险、警示而下河游泳,对损害结果的发生也有过错。

在此次事故中,鉴于事故双方对损害结果的发生均有过错,一审法院认为青龙峡公司和李某力各自承担50%的责任较为合理。

旅游景区漂流溺死,受害人家属如何维权?

庭审

李某力殁年31岁,生前生活、居住在城镇,应当按照城镇居民标准计算死亡赔偿金,即认定死亡赔偿金为587720元(29386元/年×20年)。

李某天、王某春作为死者李某力的父母,有权请求青龙峡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对于李某天、王某春提出李某力是在救助他人过程中溺水而亡的事实,因证明该事实的证据不够充分,法院无法作出认定。

对于李某天、王某春主张的被扶养人生活费,李某天现年55岁、王某春54岁,均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且李某天、王某春提交的证据也不足以证明其二人现已丧失劳动能力,故不予支持。

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条 、第六条 第一款 、第十六条 、第十八条 第一款 、第二十六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 第一款 之规定,判决:一、XX旅游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一次性赔偿李某天、王某春293860元;二、驳回李某天、王某春的其他诉讼请求。

旅游景区漂流溺死,受害人家属如何维权?

法治中国

三、律师观点

(一)关于过错责任划分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应对损害后果的发生具有过错,且承担的侵权责任与其过错程度相一致。

本案应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以及李某力死亡原因等因素综合判断双方责任承担比例。

1、事发地点系XX旅游公司在自然河流上开发经营的漂流河段,系供游客进行水上漂流的场所,该河段在放水漂流期间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2、XX旅游公司作为漂流景区的经营者,在保障漂流游客安全的同时,也应加强对非漂流游客的管理,以尽到相应的安全保障义务。

3、李某力超过自身能力范围的救助行为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该损失应由被救助者予以适当补偿,本案中,李某天、王某春可待本案被救助者身份确定后,依法另行向其主张权利。

(二)关于被扶养人生活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八条 第二款 规定,“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本案中,受害人李某力的父亲李某天、母亲王某春均系成年人,虽然因李某力死亡而遭受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打击,但并无证据证明其已丧失劳动能力且无其他生活来源,需要他人扶养才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