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亞馬遜,阿里的物流「雄心」更具誘惑力!

相比試圖以一己之力構建全球物流網絡,阿里巴巴的將全世界物流服務提供商連接起來的計劃,顯然更有誘惑力。

相比亞馬遜,阿里的物流“雄心”更具誘惑力!

國內物流企業加速國際化!

不管是馬雲所說的將投千億資金到物流領域,還是菜鳥網絡相在吉隆坡、香港、迪拜建立超級eHub項目,抑或是畢馬威KPMG最新調研報告顯示的,阿里超越臉書、亞馬遜、谷歌等美國科技企業,成為全球最具顛覆能力科技企業阿里正在物流等領域迅猛進軍。

相比亞馬遜,阿里的物流“雄心”更具誘惑力!

“物流CTO”(公眾號:物流CTO)獲悉,6月13日下午,菜鳥與全球最大的國際航空貨運公司——阿聯酋航空貨運部SkyCargo聯合宣佈,將在迪拜機場建設一個輻射亞歐非三大陸的eHub(數字貿易中樞),幫助包裹在中東地區進行快速中轉和分發。

相比亞馬遜,阿里的物流“雄心”更具誘惑力!

菜鳥與阿聯酋航空貨運部SkyCargo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建設迪拜eHub。

值得一提的是,阿聯酋航空貨運部SkyCargo擁有一支現代化機隊,共計267架寬體飛機,在迪拜經營兩個航空貨運站,航空網絡可覆蓋全球超過155個目的地。而迪拜國際機場是阿聯酋航空的全球樞紐,是全球第四大貨運空港。從這裡出發,8個小時的飛行時間內可以為全球2/3的人口提供服務。

同一天,報道稱湖北省和順豐共同打造的全球第四個、亞洲第一個專業貨運樞紐——鄂州機場正在加緊建設中。

在13日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鄂州市副市長李忠祿透漏,該機場預計2020年基本建成,2021年投入使用,未來將代表國家參與全球航空物流競爭。

早在去年的5月26日,順豐速運也曾與UPS在香港共同成立合資公司

,重點發力跨境電商物流和國際速遞業務

而就在兩天前(6月11日),中通快遞與土耳其航空、太平洋航空宣佈將成立合資公司,佈局開拓全球空運服務。

一週前,圓通速遞和中國航空宣佈參與菜鳥的香港eHub項目建設,該eHub項目總投資約120億港元,預計2023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將成為全球先進的的數字物流中心,每年可處理數千萬件跨境電商包裹。

不難看出,國內物流企業國際化步伐越來越快。其中,擁有著商流、資金流、信息流優勢的阿里正在快馬加鞭,加速佈局智能物流網絡。用馬雲的話說,就是要打造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一方面打造國內24小時貨運必達的網絡,另一方面是在全球範圍內實現72小時到達。

菜鳥的速度!

7天,2個超級eHub項目宣佈將建立,數百億資金投入,這就是菜鳥網絡的速度。

距離馬雲5月31日上提出,阿里巴巴和菜鳥網絡將投資上千億元人民幣建立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不到兩週時間,菜鳥已經接連宣佈建立香港、迪拜的eHub項目。

6月7日,菜鳥聯合圓通速遞和中國航空宣佈在香港建設超級eHub項目,總投資約120億港元。

相比亞馬遜,阿里的物流“雄心”更具誘惑力!

馬雲此前表示,菜鳥在全球首批佈局了6大eHub節點,分別位於杭州、吉隆坡、迪拜、莫斯科、列日(比利時)和香港。其中,ehub項目是在吉隆坡機場,預計將在2019年投入使用。

那麼,馬雲提到的eHub到底是什麼呢?背後又隱藏著阿里怎樣的野心?

首先提下另一個概念,eWTP(電子世界貿易平臺)。

這是馬雲在2016年的G20峰會上提出的倡議,是希望建立一個全球買、全球賣、高效率、全透明、無障礙的全球電子商務平臺,讓全球中小企業隨時通過手機做全球的生意,全球買全球賣。

根據馬雲描述,eWTP是一個龐大的構想和頂層設計。它不只是一個貿易問題,而是一個綜合問題,需要跨越語言、金融、支付、物流諸多門檻。

eHub,即貿易數字中樞,也可稱理解為智能物流樞紐。它是eWTP物流層面(跨境物流)的頂層設計。它不僅承擔了物流樞紐的功能,更是將物流與電商、金融、雲計算等數字生態業務緊密協同,打造成為電商、金融、物流服務的綜合體。

eHub內將包含多種物流業務模式運作,包括了進口、出口, B2B、B2C,以及國際貿易的中轉業務。跨境電商和大貿業務也會在這裡實現融合互通,幫助商家實現供應鏈的升級。

e-Hub,是連接世界與世界的模式,是菜鳥開放物流架構的一部分。這跟菜鳥之前連接中國與世界的合作的跨境物流佈局不同。

比如,2014年,阿里巴巴以2.49億美元投資新加坡郵政,之後菜鳥網絡開始與全球各地的郵政和物流供應商對接,搭建全球化的物流服務網絡,為電商全球化打基礎,這些均是連接中國與世界的合作。

菜鳥“平臺”模式複製到全球

正如外媒之前評價菜鳥在香港建立超級ehub時說的,阿里的雄心是連接全世界。

馬雲早前就曾表示,世界貿易將不可阻擋,經濟全球化更不可能阻擋。所以我們物流快遞行業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物流行業要先做好這個準備,因為我們的準備、我們的努力,能夠讓全球化更加普惠,讓全球化真正普及全球。

也正是如此,菜鳥的全球化佈局很早就已經開始。

並且自馬雲在網商大會上提出了“全球買、全球賣,全球付、全球運和全球遊”後,菜鳥網絡開始了快速的全球擴張。

2017年9月,阿里巴巴宣佈,將在未來5年再投1000億元人民幣,構建全球物流網絡。十幾天前,馬雲再宣佈將在物流領域投資上千萬等等。

目前,在國內,圓通、中通、申通、百世、韻達等快遞企業,以及心怡、北領、萬象、晟邦等中國倉儲和落地配公司,均被納入菜鳥體系。

而這一模式,隨著eHub的引入還將繼續擴散到海外。阿里有望將菜鳥在國內構建的開放是物流平臺,複製到全球,讓全球物流公司在菜鳥的物流大數據之下接受全局調度和規劃,實現馬雲所說的“全球快遞72小時可達”的目標。

當然,全球化一定是雙向的,在eHub模式下,當地物流公司也將受益。比如,阿里巴巴與馬來西亞合作,在吉隆坡機場打造的國際超級物流樞紐ehub投入使用後,將幫助當地中小企業將東南亞的優質商品更加便捷、高效地銷往全世界。

同時,菜鳥網絡全球化之後,全球物流公司也將享受電商紅利,獲得發展。

英國媒體TameBay曾將阿里巴巴連接全球的壯志雄心和亞馬遜作比較,稱比起亞馬遜試圖以一己之力構建全球物流網絡,阿里巴巴的將全世界物流服務提供商連接起來的計劃,顯然更有誘惑力。但這也是一個更大的使命,需要更多的投入,更長的時間。

相比亞馬遜,阿里的物流“雄心”更具誘惑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