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忠为什么不救岳飞,韩世忠最后是怎么死的?

哈哈大笑佛


岳飞下狱后,韩世忠曾直接跑到秦桧面前理论,但杀岳飞是高宗赵构的主意,韩世忠没能救得下来。


高宗赵构为与金国妥协议和,答应下了金国方面“必杀飞,始可和”的议和条件,加之赵宋王朝自立国之初就奉行的重文轻武原则,向来视武将为国家的不稳定因素。既然由四川——襄樊——江淮组成的长江防线已经稳固,宋金双方呈现你攻不下我、我打不下你的对峙态势,以高宗、秦桧为首的主和派便开始执行议和投降路线,打压朝廷里的主战派武将。而南宋朝廷里最大的主战派就是岳飞和韩世忠。

岳飞下狱后,韩世忠曾跑到秦桧面前,质问秦桧岳飞到底有什么罪要到杀他的地步,秦桧支支吾吾地说出了“莫须有”三个字。韩世忠当场明白这是高宗和秦桧在刻意地打压主战派,岳飞坚定、不肯妥协的主战立场才是他被下狱的根源,平安营救岳飞是不可能了,目前自己也是高宗考虑打压的对象。为了避免与岳飞相同的遭遇,韩世忠又跑去跪倒在高宗面前,除表明先前交还的兵权外,还有意晃动手臂,让高宗看看自己多年征战缺了好几根手指的手掌。赵构也感念韩世忠的战功和当年“苗刘兵变”时韩世忠救驾的恩情,同时也从防备金人反目南宋仍有将才可用的考虑出发,于是放弃了打压韩世忠的打算。

晚年的韩世忠,闭口不提军事,住在赵构赏赐的豪门大宅里深居简出,出行往往只带一个随从,昔日部将上门求见他也一概拒绝。韩世忠,上有中兴南宋战功、下有拯救黎明功德、中有保全身家智慧,死后也备享哀荣,功绩不在岳飞之下,下场却比岳飞好上很多,是古代历史上一个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


竹山清溪涧



吊岳飞

胡铨(宋)

匹马吴江谁着鞭,惟公攘臂独争先。

张皇貔貅三千士,搘拄乾坤十六年。

堪悯临淄功未就,不知钟室事何缘。

石头城下听舆论,万姓颦眉亦可怜。

观岳侯石像

薛季宣(宋)

万死何知狱吏尊,威名盖代古难存。

二桃岂以功高赐,一舸不容身退论。

几见饮江思道济,缪为图像肖王敦。

沉碑千古蛟川恨,付与无穷客断魂。

岳武穆王墓

叶绍翁(宋)

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

如公少缓须臾死,此虏安能八十年!

漠漠凝尘空偃月,堂堂遗像在凌烟。

早知埋骨西湖路,悔不鸱夷理钓船!

谒岳王坟

郑超(震?)(宋)

我来拜谒岳王坟,松柏苍苍上宿云。

臣子报君终一死,权奸卖国欲中分。

鹰扬当日谁能及,雁叫中原不可闻。

石马石人山寂寂,英雄于此忆将军。

(清隽集)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

首先,要从绍兴八年(1138),宋金第一次议和期间,那场轰轰烈烈的反对议和的朝廷运动说起。

自宋宣和七年(1125)金国南侵以来,灭北宋,犯江南,一直妄图侵占整个宋朝。但建炎元年(1127)赵构建立南宋之后,迫于形势,任用韩世忠与岳飞等武将抗击金兵,经过十年抗战与北伐,金军大受挫折,不得不主动向宋朝提出议和。自登基起就一心乞和的赵构求之不得,一拍即合,于是,从绍兴七年(1137)到绍兴九年(1139),宋金进行了第一次议和。

然而,朝廷决定议和的消息一经传出,顿时,朝野群情汹涌,抗议之声之激烈,之浩大,远远出乎赵构意料之外。群臣纷纷上书,痛斥秦桧,指责赵构,反对议和的奏折每天不断。摘录数段,看看宋朝文臣气节,亦代表当时大多数南宋人民的心声。

前宰相李纲上奏:“偷安朝夕,无久远之计!” “陛下纵自轻,奈宗社何?奈天下臣民何?奈后世史册何?!”枢密院编修官赵雍上奏:“天子之孝,与臣庶不同,报难报之恨,雪难雪之耻!”监察御史方庭实上奏:“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

枢密院编修官胡铨的上奏,使此次抗议运动达到了高潮:“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仇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又坚决请斩秦桧等人,以谢天下:“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并主张“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耳,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

胡铨这篇檄文一出,朝野震动,吏民纷纷抄阅,“市井间喧腾,数日不定”,金人闻说,用千金求购此文副本,金国君臣读后,大惊失色,连连称“南朝有人”,“中国不可轻”。在这期间,秦桧在朝堂天天被大臣指着鼻子骂,民间更贴出了大字报:秦相公是细作。万众唾骂声中,秦桧吓得上表待罪。但赵构一意孤行,决意议和!他摆出独夫之威,声称:秦桧无罪可待!并下令将胡铨“送昭州编管,永不起复!”

终于,这场轰轰烈烈的反对议和的朝廷运动宣告失败。绍兴九年(1139)一月,和议达成,签下了第一份屈辱条约——秦桧代表赵构,跪拜金使,宋向金称臣纳贡。再说武将,在议和期间,岳飞表现得相对克制温和,只是在入朝召对说了一句软中带硬的话:“金人不可信,和议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

史书上说岳飞这句话是对秦桧说的,但更可信的是,这句话是对地位更高且跟他私交很好的宰相赵鼎说的,很客气地批评赵鼎,没有好好地为国家出谋划策。这跟其他大臣的上书,把秦桧骂得满头包,把皇帝骂得就差要他一死以谢列祖列宗相比,岳飞就如当时大臣对他的评价:“动合礼法”,“恂恂如书生”。(不过,后来岳飞终于在赵构不知羞耻地下令普赏天下庆祝议和成功时来了个总爆发。)

其他重要武将,除张俊力挺主子议和之外,韩世忠,吴玠,杨沂中等则激烈反对议和,首当其冲的,便是韩世忠,在议和期间与和约签定之后,他接连上奏十余道:“事系安危,在此一决!”“今正当主辱臣死之时,臣愿效死节,激昂士卒,率先迎敌,期于必战,以决成败!”语言激切,恨不得立马跟金人开战。赵构忙下“亲札付世忠,令差人防护北使往回”,今韩世忠 “不得分毫生事。”

赵构令韩世忠派人护送金国使者返回金国,但韩世忠偏偏背道而驰,奋然抗旨!他派部下扮作“红巾军”,在金使返国的道路上,设下埋伏,准备袭杀金国使团张通古一行人马,以彻底破坏和议。后因被部将胡纺告密而泄露,金国使团临时改变路线,伏击未能成功。此事令赵构和秦桧十分震惊!

从此,韩世忠首先上了赵构的黑名单。

而秦桧恨之入骨的人有两个,一个是文臣胡铨,一个是武将韩世忠。

胡铨已发配昭州,赵构投鼠忌器,暂时没把韩世忠怎么样,这令秦桧耿耿于怀,记恨于心。终于在两年后,在宋金第二次议和期间,他逮到了机会,制造了一宗狱案——耿著案。这宗狱案,意在整掉韩世忠。

绍兴十年(1140)六月,仅签定一年多的和约,以金国毁约南侵告终。岳飞第四次北伐,连连大捷却被十二道金牌招回。“十年之功,废于一旦”,中原遗民拦道跪地痛哭,岳飞泣别百姓,悲愤班师。

赵构再度求和。七月,金人发密信给秦桧,提出议和条件“必杀飞,始可和。”赵构不置可否。

绍兴十一年(1141)一月,金国再度侵宋,宋军在张俊的总指挥下先胜后败。三月,岳飞领兵刚刚赶赴前线,金军即闻风北撤。之后,宋金暗通书信,又继续进行第二次议和。

四月,为消除一直担忧的武将势力,也为向金人献媚,表示议和诚意,赵构来了一出盗版的“杯酒释兵权”,用明升暗降的手段,解除了韩世忠、张俊还有岳飞三大宣抚使的军职兵权,并诏令他们进入枢密院(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任正副职。

五月,在架空韩世忠枢密使的职权后,赵构下诏,令枢密使张俊与枢密副使岳飞,前往韩世忠的大本营楚州检阅军马。临行之前,秦桧在政事堂布置使命,并传赵构谕旨:

“捃摭世忠军事,备反侧。”要他们搜罗韩世忠的军事上的问题,并防范韩世忠异动。

岳飞和韩世忠相差十四岁,同是坚定的主战派,力主恢复中原,且私交甚好。听闻秦桧之说,岳飞感觉不妙,忙为韩世忠老大哥说话:

“世忠有幸,沐皇恩高升为枢府大臣,既如此,楚州之军便是朝廷之军。”力保韩世忠的军队就是朝廷的军队,一定会忠心效力于朝廷,并声明:

“公相命飞以自卫,果何为者?若使飞捃摭同列之私,尤非所望于公相者”。秦相公要我防范韩世忠,要我罗织他的把柄过错,让你失望了,我岳飞不会这样做。岳飞或是不相信这是赵构旨意,这么说有暗示秦桧是假公济私甚至假传圣旨之意。秦桧听了,心中恼怒。

然而作为韩世忠双重女儿亲家的张俊,则心领神会。六月,张俊和岳飞出使到达镇江后,在检阅韩世忠旧部军马时,张俊对岳飞说:

“上留世忠,而使吾曹分其军,朝廷意可知也。”表示,要和岳飞联手,分解韩世忠的数万军马。并暗示,朝廷之意,就是要把韩世忠整垮。

岳飞当即反对:“不然!国家所赖以图恢复者惟自家三四辈。”不能这样做,国家赖以恢复中原的军队,只得我们三四家而已,岂可自家兄弟阋墙?岳飞依然不相信朝廷,在故土未复,外敌未灭的情况下,会做这种拆自家城墙折自己手足的蠢事。

张俊受到岳飞的正义驳斥,恼羞成怒!他无从发泄,便捏了些小过,要把两名士卒处斩。岳飞虽“恳救数四”,仍未能挽回两名士卒性命,气愤而无可奈何。

早在五月,秦桧就开始暗中搜罗整治韩世忠的罪状。之前告发韩世忠袭击金使的计划的胡纺,此时再度出面,告发韩世忠的心腹部将耿著,说他发布流言,“二枢密来楚州,必分世忠之军”, 是为“鼓惑众听”,并且“图叛逆”,“谋还世忠掌兵柄”,于是,秦桧下令将耿著逮捕,押往大理寺下狱,严刑逼供,要耿著诬陷韩世忠谋反。

岳飞这次出使楚州之后,方得知耿著下狱之事,联想起秦桧和张俊的种种行径,他这才明白,事情远比他想像的龌龊与阴险,更愚不可及!他为此愤愤不平,痛心不已,叹道:

“吾与世忠同王事,而使之以下不幸被罪,有负世忠。”考虑到将来的抗金大局,还有他与韩世忠之间的战友情谊,他做不到眼睁睁看着赤心抗金的名将韩世忠遭遇不幸而不相救,他就算明白这是朝廷有意加害韩世忠,仍然宁愿触犯朝廷,不顾个人安危,派人连夜送信给韩世忠。

韩世忠收到岳飞报信后,惊骇万分!他紧忙进宫求见皇帝,在赵构面前“投地自明”,“号泣”申诉。

建炎三年(1129)苗刘兵变时,韩世忠救驾有功,赵构对韩世忠尚还有几分旧情,又见韩世忠武将威严丧尽,伏在自己脚前痛哭流涕的样子,不由心生恻忍,他故作惊诧,说:还有这事?立即下令,“耿著案”不得牵连韩世忠。秦桧无奈,只得把耿著脊杖刺配了事,韩世忠这才逃过一劫。

岳飞先是拒绝同谋诬陷韩世忠,后又拒绝分解韩世忠的军队,最后竟然还给韩世忠通风报信,这使得秦桧和张俊两人,深恨岳飞。赵构虽然放过了韩世忠,但对于岳飞的在此事上的不合作,亦起猜忌之心。此时,宋金议和,正处于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中。

七月,岳飞从楚州回来,此番出使,使他对朝廷越来越厌离。他立即上表,请求罢免自己的枢密副使之职。赵构耍弄帝王权术,表面下诏不允,暗中又让秦桧等人猛烈弹劾岳飞。

八月,岳飞“引咎辞职”,在辞表中,他特别强调:“冀保全于终始,宜远引于山林”。岳飞已隐隐感受到,前途吉凶未卜,所以,他唯望赵构能让他全身而退,归隐山林。赵构下诏允了岳飞的辞呈,并假惺惺保证:“保功臣之终”。

但赵构已不再想保全岳飞。他为人个之猜忌,更为了与金国媾和万无一失,已决定配合金国“必杀飞,始可和”的议和条件。赵构、秦桧和张俊,把之前刺向韩世忠的矛头,齐齐转向岳飞。

九月,秦、张两人,故技重施,又制造了另一宗狱案——“张宪案”。张俊告发:岳飞唆使部将张宪谋反,秦桧立即把岳飞的心腹爱将张宪下狱,这跟四个月前“耿著案”如出一辙。

十月,赵构下诏,命令身在江州庐山的岳飞立即前往“行在”临安府。岳飞在去临安的路,多人劝他,此非嘉诏,勿赴临安,但岳飞只有一句:“只得前迈”。当到达临安后,岳飞立即被投入大理寺,投入赵构的“诏狱”(罪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之中。

其实,在庐山隐居时,就有人通风报信,告知岳飞“张宪案”,岳飞立即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但跟韩世忠不同,他并没有去找赵构申诉。有人劝岳飞上奏自辨,岳飞苦笑道:

“使天有目,必不使忠臣陷不义。万一不幸,亦何所逃?”

赵构在政治上军事上多次重大失策,岳飞却一再预测准确,如“淮西兵变”,如“金人叛盟”,一次次打皇帝的脸。难道他不曾料到自己最后的结局?其实,他早已通过“耿著案”明白,朝廷用意之恶。他已看透赵构,为了议和与苟安,已是不顾一切,甚至不惜自毁长城!若上天有眼,赵构真能明辨是非,回心转意,就不会陷忠臣于不义,但如果赵构一心要加害自己,他又将何处可逃?要他像韩世忠一样,痛哭求饶,他宁愿直道危行,宁折不屈。

岳飞不愧千古一将,文韬武略,骁勇善战之外,又集儒家传统美德于一身,“时人号为贤将”。他有着武将视死如归的硬骨,也有着文士清高孤直的气节。但他唯独没有野心。

岳飞下狱后,受尽毒刑,也绝不肯自诬。刚刚逃过一劫本已闭门谢客不问世事的韩世忠,冒险闯相府,质问秦桧,岳飞到底何罪?

秦桧说,谋反。

韩世忠又问,证据何在?

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韩世忠悲愤交加,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十一月,宋金第二次议和达成书面协议,宋朝第二份屈辱条约《绍兴和议》签定。除宋向金称臣纳贡之外,岳飞一年前最后一次北伐,率领岳家军将士们浴血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土地,被割让给金国。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除夕,赵构终于下旨:“岳飞特赐死”。临刑前,岳飞写下了他的唯一供状——八字绝笔:“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韩世忠最终未能救得了岳飞,但从此之后,“莫须有”三字,伴随着赵构秦桧张俊等卖国苟和者的名字,遗臭万年。也昭示着尽忠报国者岳飞的“千古奇冤”,令人痛惜不已,叹息至今。

这算是韩世忠对岳飞在他危难之时出手相救的一点报答。

后来,他终于被解除了兵权。自此他社门谢客,居家阅书读经,绝日不言兵。他经常骑着毛驴,携小童一二,带着酒壶,闷游于西湖之上。他一生清廉,仗义疏财,历年所得赏赐都分给了部下,田产都分给了他封邑的百姓;他持军威严,能与士卒同甘苦。解职后居家十余年,澹然自若。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这位一代名将忧郁而死,时年六十八岁。

 脱脱:“古人有言:‘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宋靖康、建炎之际,天下安危之机也,勇略忠义如韩世忠而为将,是天以资宋之兴复也。方兀术渡江,惟世忠与之对阵,以闲暇示之。及刘豫废,中原人心动摇,世忠请乘时进兵,此机何可失也?高宗惟奸桧之言是听,使世忠不得尽展其才,和议成而宋事去矣。暮年退居行都,口不言兵,部曲旧将,不与相见,盖惩岳飞之事也。昔汉文帝思颇、牧于前代,宋有世忠而不善用,惜哉!”

岳飞这样一个忧国忧民的文武全才(元人脱脱主编《宋史》:“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按说是要托之社稷的啊,正在用人之际,反而去之而后快,若何?

我细读岳飞生前死后一些关键人物的表现,发现了一些端倪。

1:金兀术,金统兵元帅。客观的说,他是个很不错的帅才。但命运安排他和岳飞同在一个时代,注定他们是一生的死敌。1140年5月,岳家军在朱仙镇杀退兀术的十万步兵和三万骑兵。金兵闻风丧胆,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兀术哀叹:“自我起兵北方以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失败过。”岳飞决心乘胜渡河收复河北,激励部将:“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然而,高宗慑于岳飞震主之威,听信秦桧奏言,“令岳飞暂且班师”,下令各路大军一律撤回原驻地。岳飞锐意北伐,上奏道:“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高宗借口“孤军不可久留”,一天催发12道金牌(即一尺长朱漆金字木牌),日行四五百里。岳飞涕泪交流,痛心疾首,大放悲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被迫撤军。

金兀术假意同意和谈,提出“必杀飞,始可和”的条件。高宗竟然在秦桧等撮合下,砰然心动。

岳飞之死,始作蛹者,金兀术也。

2:宋高宗赵构。赵构是因为父亲和哥哥这两个先皇被金俘虏才得以临时承继大统。也就是说,他的位子是不稳的,只要父亲和哥哥有一人回来,他就得退位。因此在战和和上,他是首鼠两端,既不要落下害死父兄的恶名,又要千方百计保住位子。他怕失败,那什么都没有了;他也不要胜利, 那对他没有好处;最好是维持现状。所以,每当宋军大胜时,他就要“班师”,和谈。岳飞是他用来战斗的砝码,秦桧是他用来和谈的闳股。当岳飞一意“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时,赵构就容不下他了。无他,岳飞死不了。

可惜忠勇如岳飞,至死不明白。

3:秦桧,熟读“四书五经”的大知识分子,主和的“大外交家”。他与岳飞本无瓜葛,但有着小肚鸡肠。秦桧曾经想谋害韩世忠,岳飞得信,驰书告之,使其阴谋未得逞,因此怀恨在心。只因为岳飞妨碍了他的“和谈大业”,就造出“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处死,既秉承了赵构的意思,也报了自己的私怨。

4:张俊,与韩世忠、岳飞同为抗金主将。他虽然是秦党,又是岳飞的长辈,却对岳飞相当看好,多加激赏。但当岳飞与他齐名甚至名声超过他时,他由嫉妒发展到对岳飞痛下杀手,是谋害岳飞的主谋和实际执行者。

张俊贪污成性,与清廉的岳飞性格上是格格不入的。

宋代的将领,很少有不贪财的,特别是南宋初年的大将,差不多个个都贪财,只有岳飞是例外。宋高宗常纵容诸将贪财,用意在使诸将腐化而丧失上进的志趣、野心。高宗时诸将以张俊为最贪,他的田产每年可收租米六十万斛。他家里藏的银子很多,每千两铸成一毬,号称'没奈何'。所以军中戏称“张太尉铁脸”,意谓他无廉耻,不要脸,脸皮好像铁打的一样。而这样一个贪鄙的人,却蒙宋高宗的垂青,南宋初年诸将以他为最享福。

就是名将韩世忠也未能免俗。他曾议买新淦官田,宋高宗闻之大喜,特赐御札,就把这田赐给他。当时高宗颇疑诸将有野心,及知韩世忠也是一个求田问舍的人,所以喜欢起来。

岳飞的廉洁,从他的家产可以证明。他死后被抄家,家里仅有现金一百馀千,其他布帛粟麦等项,合计不过值钱九千馀串。岳飞之得祸,正为他太廉洁了。诸将皆贪财,他偏不贪财,可见他志不在小,便是高宗所疑忌的。也不能为朝臣接纳。

他们曾经奉诏一起到楚州阅兵,张俊提出和岳飞分韩世忠的背嵬军为己有,岳飞顾及与韩世忠的友情,没有同意,就得罪了张俊。后来他是谋害岳飞最凶恶的之一。

5:万其卨:谏议大夫,秦桧死党。他不仅一手炮制假证,还把岳飞严刑拷打得死去活来。真是畜生不如的东西。

6:王氏,秦桧老婆。为秦桧出谋划策,力主“除灭”岳飞的坏婆娘!

7:王贵,岳飞部下统制官,因为违纪,被岳飞刑仗,在张俊利诱下,诬告岳飞。

8:王俊,岳飞部将。因为对张宪不满,拿着张俊捏造的罪状,出告张宪“谋据襄阳,还飞兵权。”成为座死岳飞的“造反”主罪。

9:韩世忠,抗金主将。他是少有的几个与岳飞谈得来的当权者之一。岳飞几次救过他。当岳飞系狱初,韩世忠不平:诣桧访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 ’三字,何以服天下?”本想救岳飞。

如果他坚持的话,当然结果不好说,起码还是有希望的。但当他听了夫人梁红玉的“明哲保身”一席话后,放弃努力,归隐田园了。还有谁愿意救岳飞呢?

10:梁红玉,韩世忠夫人。如雷贯耳的女中豪杰,抗金名将。当年她击鼓助威的豪气,震古烁今。当韩世忠决心救岳飞时,她却说“奸臣当道,尚有何幸?妾为相公计,不如见机而作,明哲保身罢!”当年豪气哪里去了?

11:何铸,中丞,秦桧死党。最先由他和大理卿周三畏审理岳飞。飞见了二人,道:皇天厚土,可表此心。并解衣露背,请二人看。乃是”尽忠报国“四个大字。何铸良心发现,说了个”好“字,并到秦桧处为岳飞辩污。秦桧说“这是上意”,不成。

12:周三畏,大理卿,因为不愿审理岳飞,挂冠而去。

13:张宪,岳飞手下大将。至死不诬岳飞,后与岳飞一起被杀。

14:隗顺,狱卒,冒死负岳飞尸体葬栖霞岭下。

从岳飞死狱中的关键人物的关键表现,不难看出,处死岳飞乃主流之意,权威之作,岳飞没有不死的道理。且是在和谐中操作,几乎听不见不同的声音。南宋不亡,天理不容!

几百年后,大明朝的于谦,又重复了岳飞故事。


金山万丈


岳飞被害时,韩世忠曾质问秦桧:“岳飞犯了何罪?”秦桧说了一句“千古留名”的话――“莫须有吧。”

当时的“中兴四将”都被罢了军权。当然韩世忠也是如此。

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四人中,张俊投靠了亲家秦桧,刘光世打仗就是个长腿将军,在政治方面更是高手,明哲保身。只留下韩世忠还能说几句公道话。但说到带兵解救岳飞,这是他万万做不到的,因为南宋武将的地位本来就低下。带兵的权利被文官制约。再说韩世忠此时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其实,韩世忠抗金名声和决心都比岳飞大,开始秦桧要收拾的是韩世忠。当然,这是宋徽宗赵构和秦桧两个人的主意。起初秦桧还让岳飞和张俊,收罗韩世忠所谓的罪证呢。只是岳飞不肯陷害朋友,提前告诉了韩世忠。韩世忠由此提起了注意。

同时,岳飞得知秦桧拷问韩世忠下属,意图搜罗罪状,还火速派人给韩世忠通风报信,韩世忠马上觐见宋高宗,跪在地上表明忠心,祈求饶命,得到了高宗出面保全。而岳飞则遭到了秦桧、高宗、张俊的同时嫉恨,成为了他们的加害目标。

后来,韩世忠心灰意冷,不问政事,花天酒地,置买良田。就像汉初的萧何一样,“自汚”

保身。史料记载他“蒙赐到田土,并私家所置良田,岁收数万石”。还先后娶了好几房妻妾,到处饮酒作乐,使得高宗觉得他既贪财又好色,对朝廷不会有什么大的威胁。当然,这时他更没有能力去救岳飞了。再者说了,军队也不是他自家的军队。别说韩世忠了,就连岳飞培养的数量很多的“岳家军”又能如何呢?不是都眼睁睁看着岳飞被冤杀吗?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岳飞被杀害,韩世忠感到心灰意冷,从此闭门谢客,不问世事,终日带着几个小童喝酒写词。绍兴二十一年八月四日韩世忠病逝,享年六十三岁。

(撰文:秉烛读春秋,欢迎点评加关注)


秉烛读春秋


岳飞的悲剧即是历史的悲剧,也是其个人的悲剧,但其必死乃是定数,即使再开明的皇帝也不可能让岳飞这样的人留存于世,他只能如昙花一现,流星划过,带出短暂的辉煌。



为什么岳飞一定要死呢?这是当时政治、政权、统治阶级必须要的结果,我们来罗列一下岳飞的死罪:

一、“岳家军”,岳飞收复襄汉六郡后,岳家军移屯鄂州,襄汉地区自此成为岳家军的主要防区。经过数次扩编,岳家军截至绍兴五年的兵力达到了三万余人。绍兴五年(1135年),岳家军的规模增加到十万人左右。我想这点大家很清楚,当时岳飞招兵买马大多不是通过中央控制的,说难听点就是任由平民百姓农民壮丁加入岳飞的军事集团,不知道为什么会叫“岳家军”,而不是叫“宋家军”,这点大家似乎应该看出问题了吧,”岳家军“按现在的说法应该是军阀了,岳飞的政治短视致命弱点暴露无遗,虽然岳飞自己也许并不赞同什么所谓的岳家军不岳家军的,那都是老百姓拥戴岳飞给的称号,只要抗金就是对的,但统治阶级绝不会这么想,宋朝很清楚唐朝的安史之乱的原因始于番乱,也就是地方政府拥有抗衡中央的军事力量,而宋朝始祖赵匡胤的黄袍加身更是让大宋朝对地方政府军事力量恐惧之至,所以宋朝对军事实行中央统一化管理,而岳家军的出现无疑让宋天子感觉到了危急,宋天子不希望再出现第二个赵匡胤,哪怕岳飞忠心耿耿为大宋卖命,宋天子也会视其为潜在的威胁,必须除之。宋天子很清楚如果任由岳飞壮大他的岳家军,到最后即使打败了大金,也不得不面对一个自己无法控制的岳家军。所以岳家军是岳飞死罪的核心,那个皇帝也不希望看到一个自己无法掌控的军事集团越做越大,同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宋天子宁愿扫国库自己省吃俭用也不让岳飞自筹军饷,因为宋天子知道,如果这样,那岳家军就真的成私军了,自己招兵,自己筹响,就算岳飞自己没这个心思,他手下人呢?再来一个黄袍加身,岳飞是反还是不反?

二、十二道金令,相当于十二道军令,军令如山这不是一句废话,这是体现一个君主对军队的控制能力,要知道古代君王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本身对国家的掌控就是依靠手下的大臣,文臣也就罢了,可是武将,掌握重兵在外,却敢连续抗命,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对与错的问题了,而是皇帝的威信、对军队的掌控已经出现了问题,就凭这一点宋天子给岳飞一个违抗军令的死罪,你觉得冤吗?


三、他总说要直捣黄龙,迎回二圣。这让赵构很尴尬。因为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二圣回来了,一个是他爸爸,一个是他哥哥。赵构还能做皇帝了吗?但他还不能公开的斥责岳飞,因为岳飞占理,所以只能暗地里记恨。

四、他不该参与到立皇储的问题中去,古代宫廷最忌讳的一件事情就是立太子的问题了。多少功臣名相在这个问题上栽了跟头,身首异处。更别说岳飞作为一个在外统帅大军的武将,向皇帝提这种建议,皇帝会怎么想?你一个统兵大将跟皇族来往这么亲密,还公然为鲁王站位,你们是不是私下达成了什么协议?如果我不同意你是不是准备跟鲁王清君侧?老实说,这一点岳飞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统兵大将参与这种事情,对于任何一个皇帝来说都是零容忍,更别说还是掌控了全国精锐的岳飞!

五、岳飞太完美了。没有缺点的人是可怕的。当然站在平头老百姓的角度看,那是敬仰,可站在上司的角度看呢?这种手下太可怕了。不好财,不好色,不好权,不结党,不营私。让你找不出任何毛病。这样的人是可怕的,并且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同样的人-------王莽!不由得身为皇帝的赵构不忌惮。手握重兵,还准备做道德完人,你是想干嘛?君不见王翦、萧何、李靖之流的人物都不得不自污自证清白。你岳飞这是想干嘛?

看到以上内容想必你也明白了,为什么韩世忠不救岳飞,因为他的对手不是秦桧,而是皇帝,而皇帝之所以对付岳飞,也是因为岳飞做了太多超越一个臣子所应该做的了。
有人说如果韩世忠力保岳飞会如何?两点。第一、岳飞跟韩世忠并没有那么大的交情,同时岳飞所作所为的确触犯了底线。第二、如果力保,会给皇帝传递出一个信号,你们这些将军们是否私下有了交流,互相联盟!一旦这样想,韩世忠也难逃一死。



至于韩世忠是怎么死的

岳飞父子被杀后,北伐无望,韩世忠毅然辞去有职无权的枢密使官职,闲赋在家(还一度复出任过节度使),借酒消愁。先后被封为潭国公、咸安郡王、偶尔也去朝廷与赵构酒聚,得到一些赏赐。六十三岁时病故善终。追赠太师、追封通义郡王、蕲王。


文渊君


韩世忠和岳飞都是抗金名将,两个人的功劳也在伯仲之间。

当宋金两个国家议和的时候,这些立有大功的武将,就显得格外刺眼了。尤其是在宋朝,武将是皇帝最要堤防的人。

因为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从一个比较有威望的武将,经过黄袍加身之后,摇身一变,成了大宋的开国之君的。

宋高宗赵构是很熟悉,他的老祖宗赵匡胤是如何得到的江山的。对于赵构来说武将那可是世界上最危险的人。

这时候影响力比较大,威望又比较高的韩世忠和岳飞就被赵构给盯上了。

他要拿这些立有大功的人开刀了,所谓狡兔死,猎狗烹,飞鸟尽,良弓藏......,韩世忠和岳飞已经把忠尽完了,所以,他们的死期也就不远了。

宋高宗赵构其实想先拿韩世忠开刀的,韩世忠因为有岳飞这个好哥们,他逃过了一劫。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宋高宗赵构想把韩世忠给杀掉,这件事秦桧和张俊是知道的。张俊也是一名武将,他手里也有带兵。

当张俊得知宋高宗赵构要杀韩世忠的时候,他就跑到了岳飞那里,然后告诉岳飞,皇帝要把韩世忠给杀掉呢,等韩世忠一死,我们两人把他的士兵给平分了吧。

岳飞一听这件事,他就急了。

这叫什么屁话,亏你张俊和韩世忠还是儿女亲家,在人家有难的时候,你不帮人家,反倒是落井下石,你这人怎么这样。我岳飞怎么可能和你一起干这种勾当呢。

再说了,国家只是暂时和金国和解了,不一定那一天战事还会爆发呢。我们国家会打仗的就这么几个人,若是把韩世忠给杀了,到时候金军来犯,能打金军的岂不是又少了一个大将。

岳飞不但没答应张俊,反而把宋高宗赵构要陷害韩世忠的事情说给了韩世忠。

韩世忠是个很聪明的家伙,他一听说宋高宗想拿他开刀,那肯定是皇帝嫌弃自己功劳太大了,所以,韩世忠跑到了赵构面前是表忠心,并且交出了所有的兵权。

就这还不算,他还在当时的都城,也就是西湖附近给宋高宗赵构要了一片土地,他打算在这里定居下来来。

韩世忠之所以要在西湖安家,就是因为这里离着赵构比较近,生活在这里他的一举一动都能被宋高宗赵构监视到,也只有这样赵构才会对他放心。

就这样韩世忠终于逃过了一死,可是岳飞就没这么幸运了。

张俊本来是岳飞的老上级,当他给岳飞商议分韩世忠的兵的时候,被岳飞给顶了回来。所以,张俊对岳飞极其的不满。

回到朝中后的张俊,明白秦桧要置岳飞于死地的时候,他就联合秦桧来一起整岳飞了,最后就是在他们两人的谋划之下,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给杀死的。

今天跪在岳飞前面的铁像,就有这两个罪魁祸首。

当韩世忠知道岳飞被害的时候,他就去找宰相秦桧去理论了。

韩世忠说岳飞赤胆忠心,你为何要杀掉岳飞呢?

秦桧说,岳飞可能是有罪吧。这也就是所谓的莫须有之罪。

秦桧的意思是说韩世忠,你又不是岳飞,你怎么知道岳飞没有谋反的想法呢?

韩世忠还能说什么,他什么也不敢说了。

连岳飞这么功劳大的人都被陷害死了,这不能不引起韩世忠的警觉呀。

所以,从此之后,韩世忠谢绝了所有的门客,也不和之前的老部下来往了。为了免遭迫害,他每天之和自己的妻子交谈。

韩世忠这么个武将在西湖住下来之后,竟然弃武从文了,他读了大量的书,还会写词,他的词写的还很不错,当然没有岳飞写的好了。

不过,韩世忠的结局还是不错的,毕竟他不是别人害死的,而是病死的。

韩世忠虽说活的比岳飞长久一些,但是也是够窝囊的。我觉得他应该挺羡慕岳飞的,毕竟岳飞死后不用受这种鸟气了。


史学达人


首先厘清一个认识,谁要杀岳飞,当然是皇帝赵构,秦桧只是奉皇帝旨意当了侩子手。

韩世忠与岳飞同为中兴名将,对金主战,韩世忠的言辞和行动比岳飞更鲜明更激烈。秦桧要搞掉的首要目标起初就是韩世忠,岳飞还曾将秦桧私下收集韩世忠罪证的消息通报给了他,他最终没被赵构杀掉,已属于万幸,他哪有胆量和能力救岳飞?

第一、韩世忠和岳飞、虽同为带兵之人,但岳飞带兵作战在淮河之北,韩世忠带兵作战在淮河之南,两人在军事行动上并没有什么交集;韩世忠贪财恋色,岳飞视钱财为粪土,他俩尿不到一个壶里,谈不上有什么个人交情。他为何要与岳飞同生死共患难,要舍命救岳飞?

第二、作为士大夫耿直人格,韩世忠公开为岳飞鸣过不平,曾当面质问秦桧;杀岳飞的罪名是“莫须有”,何以服天下人?仅此而已。

韩世忠比岳飞聪明圆滑,他主张北伐抗金,但没有鼓吹要迎回二帝;他购置田产宅院,收罗美女,在皇帝眼皮下锦衣玉食,腐败之人何来造反野心?韩世忠曾救过赵构的命(建炎三年,将官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逼赵构让位给三岁的儿子。韩世忠领兵杀入杭州解救出赵构,从此成为皇帝的亲信),所以他虽与岳飞一起被解除了兵权,但逃过了灭顶之灾。

岳飞父子被杀后,北伐无望,韩世忠毅然辞去有职无权的枢密使官职,闲赋在家(还一度复出任过节度使),借酒消愁。先后被封为潭国公、咸安郡王、偶尔也去朝廷与赵构酒聚,得到一些赏赐。六十三岁时病故善终。追赠太师、追封通义郡王、蕲王。


谌人




从历史资料上来看,不能说韩世忠没有救岳飞,韩世忠曾经出面质疑过岳飞的被捕,但无能为力。

在南宋统治集团内部,以韩世忠和岳飞为代表的是抗金派,以宋高宗赵构和秦桧为代表的是投降派。

韩世忠和岳飞曾经打败金兵,把赵构从大海的船上给救回来。在随后的战斗中,韩世忠和岳飞的兵力不断扩大,一度曾经达到北宋的首都汴京。

但宋高宗赵构和秦桧坚持要向金国称臣,给别人当儿子。并且按照宋金和谈的协议,强令前线将领纷纷返回杭州,并且罢免了他们的兵权。因为韩世忠对赵构有救命之恩,赵构把韩世忠升为枢密使,架空了他的权力。



岳飞父子和张宪被捕入狱后,韩世忠曾当面斥责秦桧:岳飞父子何罪,为何将其关押?秦桧答道:情况虽然不是很明了,证据也不充分,但是不需要有。

韩世忠骂道:大宋开国到现在没有杀过功臣。朝廷自有律法,你这样做能让天下人信服吗?

朋友劝韩世忠说:咱们武将职务低,没地位。不可随便得罪秦桧。韩世忠答道:如果今天我和奸贼同流合污,死后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

前边已经讲过了,要杀害岳飞的是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的皇帝。

在皇权专制社会中,天下都是皇帝的。天下的臣民也是皇帝的奴才,自然是想杀就杀,从来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

作为臣子的韩世忠,勉强自保还是可以的。如果拼死相救岳飞,就算把自己的命搭上,也是徒劳无功。



应该说在南宋初期,封闭的北宋管理制度被打破了,当时还是涌现出了不少卓越的军事将领,他们联手把金兵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力保南宋半壁江山。

但是宋高宗赵构却打起了小算盘,害怕这些武将拥兵自重,篡权夺位,又和秦桧密谋,夺取了他们的兵权。

韩世忠在岳飞父子被杀后,对南宋朝廷敢怒不敢言。愤然辞去了枢密使的职务,回到自己的家中。

和抗金将领宗泽一样,终日饮酒浇愁,写些诗文,以抒发自己的胸怀。

作为赵构的救命恩人,赵构还多次请韩世忠到宫中来吃饭。

后来还曾经册封,韩世忠为潭国公,三镇节度使。

公元1151年秋,韩世忠病死,时年63岁。吃货被追封为太师,通义郡王。


新知传习阁


电视剧中,但凡忠臣蒙冤必然会有人到权贵面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张口就是——大人,您救救...

实际上,这种情况几乎不会出现——如果救得了,早就救了;或者说,压根就不想

对于韩世忠来说,他何曾不想拯救岳飞,只是此刻他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命

就算他为了救岳飞放弃一切,那应该如何放弃?

是带兵灭了宋高宗、秦桧,还是说跑去求情然后和那几个书生一起被砍了

答案就是韩世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如归去的韩世忠,选择了放弃一切

当韩世忠怒气冲冲的“质问”秦桧岳飞的罪名,得到的答复便是那句流传千古的“莫须有”,然后我们的韩将军在瞠目结舌之后,无奈而去

因为,那个时候他已经不再是曾经雷震三山、炮炸两狼的韩将军了。当时的“中兴四将”都被罢了兵权,聪明如刘光世、张俊都选择明哲保身,唯有韩世忠能和岳飞一样,是忠君为国的将才,只是此时他无可奈何,也无能为力

纵使有再多的不舍和愤恨,都只能默默的忍受着。早在之前就因为名声在外被秦桧嫉妒的韩世忠,便差点惨遭毒手,是岳飞提醒他多加防范

韩世忠随后选择了作为武将最不能接受的方式——彻底放逐自己。不再过问政事的韩世忠毅然辞官,天天醉生梦死、求佛问道,直至死去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之气,或许仍然存在于韩世忠的心间,只是时局不允许他做什么,为了家庭他没有选择玉碎,这不能怪他,毕竟自己就算一死也是徒劳,为何要搭上更多无辜的生命,何况还是自己的家人

或许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只有梦回黄天荡才能让他安然入眠

手握重兵的岳飞选择杀身成仁,自己又能如何呢?

抗金形势一片大好,岳家军连战连捷,直捣黄龙收复失地是指日可待。而韩世忠部队也在不断的壮大,可就是投降派的怂恿加上高宗的自保心理,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随后收回了包括韩世忠、岳飞、张俊在内三位大将的兵权

群情激愤的军民,大有支持岳飞政变的意思。而且按照当时岳飞的威望,以迎还二帝为旗号,无论是拒绝班师或是直接兵变,都不会有如此下场

纵使迎还宋钦宗,自己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也算是死得其所。可是岳飞选择了一种最决绝的方式——放弃。或许他以为高宗不会杀他,直到他来到风波亭,或许他有过后悔,只是他仍然从容赴死,选择对国家和君王忠诚

韩世忠又能怎样呢?他何尝不是对赵宋王朝忠心耿耿,纵使是圣上无道,他也不能犯下谋逆之罪。所以他用自己的方式去抗议——辞官返乡,再不问世事

我想,是岳飞的一举一动,让韩世忠明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就算不惜谋反救援岳飞,就能有好结果吗?

如果说,韩世忠准备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决定兵变以拯救岳飞,共同为抗金事业出一分力,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首先,刘光世是否会站在自己这边还两说,张俊绝对会成为自己的对立面。毕竟作为亲家,早已投靠了秦桧,此时必然会尽力阻击韩世忠

在外患尚未解决的情况下,进行内斗是很危险的,说不定就被金国趁虚而入,那么不用提未来收复失地了,弄不好都得灭国

而且,兵变就可以救得了岳飞吗?按照岳飞的性子,是否会毅然拒绝自己的救援呢?毕竟如果有此心,他根本不必班师回朝的

所以无论从成功几率还是动机上来说,韩世忠都没把握能够成功拯救岳飞,更何况他根本也没有这个想法

岳飞死后,韩世忠曾毅然辞官。而后高宗多次召见,虽仍身居高位,却已是心灰意冷

绍兴二十一年,六十三岁的韩世忠死去,距离其夫人巾帼英雄梁红玉去世已经十六年

黄天荡一役中,梁红玉曾亲自擂鼓以鼓舞士气,而韩世忠也在此战中大败金军

只是这曾经的豪迈,也只能在梦中出现了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韩世忠与岳飞同属武将,同类中兴四大名将,岳飞为什么必须死,韩世忠不是不明白,岳飞一死,对韩世忠来说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自救不暇,哪里还有闲心管闲事!(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岳飞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一听就是私人武装,这就比较可怕了,军队向来由国家供养,供国家驱使,你岳飞率领的军队,明明是国家的,怎么就成了“岳家军”,难不成要造反?

这个问题让宋高宗赵构可谓如鲠在喉,他的先人宋太祖赵匡胤怎么起家当皇帝的,还不是靠着手底下的一行兄弟,把国家的军队掏腾空,成为忠于自己的军队嘛!

从这一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来岳飞捅了马蜂窝,出事只分早晚而已。偏偏岳飞还表现出了不驯服,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古代则更讲究“忠君爱国”,谁是君,谁是国?明摆着的吗――宋高宗呗!

可岳飞却表现出了不同于一般人的理解,在他看来,有利于家国社稷的才是忠君爱国,否则就不是,为此他强拒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在此之前,还犯了武将大忌,过问宋高宗的立嗣事宜。


岳飞天天喊的“收复失地,迎回二圣”(宋高宗也喊)都够宋高宗头疼得了,现在又来关心立储一事,黄鼠狼给鸡拜年,肯定没安好心,宋高宗都在想岳飞是不是要效仿历史上的“司马代魏”了。

这些政治因素综合起来,宋高宗已经下定决心要除掉岳飞了,至于说罪名,虽然秦桧对韩世忠说的“莫须有”有些空泛,但的的确确不需要有什么实际的说辞。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皇帝弄死个人还需要理由,更何况岳飞老喊“还我河山”,宋高宗更不以为然,怎么就成了“还你河山”,怎么“我的河山”就成了你的。

在宋代皇帝向来对武将有疑心病的情况下,岳飞犯的事,件件够个谋朝篡位的死罪。

因此,岳飞死了,虽然韩世忠跑到秦桧府上质问,但在他心里,岂能不知岳飞的真正死因,岳飞能死,他韩世忠也不是什么丢不掉的棋子。

他们不过都是皇帝的家奴,合得来就用,合不来就杀了,在皇帝来说,铁打的江山流水的岳飞,此人去了,自有彼来,本无需大惊小怪!


历史三日谈


韩世忠最后是病死的,得以善终。

1.

自从北宋灭亡以后,金兵欺负南宋刚刚建立,动不动就发兵南下,想着彻底灭掉赵氏王朝。金军铁骑横扫东南半壁江山,最远都打到了浙江福建一带,宋高宗赵构躲在海军大船上逃到海上,这才摆脱了金军铁骑的追击。

不过金兵人数不多,遭到了各地政府军,地方武装,义军,甚至于有骨气的土匪的不断骚扰阻击,后勤供应困难。又大多是北方的少数民族,水土不服,伤亡很大。

南宋的水师,比较厉害。金兵更是惧怕,被人断了退路,包了饺子。所以几次南下,都是匆匆而过,并未过多停留,抢了金银珠宝,女人票子,就撤回去了。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有效抵抗金兵,南宋进行了军事上的改革,在长江以北,设置宣抚使,逐渐形成了以韩世忠驻守南京为中心的淮东军团,镇江张俊的淮西军团,鄂州的京西岳家军军团,四川吴玠的川陕军团,还有淮北的刘光世军团。下面设置有中军统制,节度使等官职。

五人形成了防御金兵的第一线,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刘光世的淮北军团最先军败解散,其本人也是入朝为官,成为最早下课的统兵大元帅。

赵构充分授权,军民共管。各镇长官打破了北宋的惯例,可以自己募兵,兵为将有,将为帅募,享有当地的财税大权。在这种充分授权情况下,将帅可以随机处变,厉兵秣马,抵抗金兵。

2.

但是宋朝君臣,武将拥兵自重,一直都是块心病,与生俱来。这种军民共管的权宜之计,在生逢乱世之时,可以起到非常大作用。但是也很容形成割据势力。后来的吴玠三代世袭西川军团,最后在孙子吴璘时,发动了叛乱,自立为王的叛乱事件。

四大军镇的存在,随着形势和缓,尤其是宋金达成停战协定之后,就成为了南宋朝廷的心腹大患。

此时四大军镇,人人都是拥兵近十万,享有生杀予夺大权,不缺钱粮。一手培养的私家军,都是从战火中锻造出来,战斗力强大,关键是朝廷指挥不动。

如果要收回军权,又不激起哗变,只有一方面,激化四镇之间的矛盾,让他们各位统帅不和。同时,必须拿一人开刀杀鸡儆猴,才能震慑其他将领,逐步解除兵权。

3.

岳飞这个出头鸟,就成为众矢之的。

他一心要收复故土,迎回二圣。这就触犯到了赵构的利益。赵构还想继续当皇帝,你把两个前任,太上皇接过来了,他这个现任将作何处理?

岳飞以前是张俊的部将,他比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等人,都要小十来二十岁,差了一代人,是个晚辈。当岳飞迅速崛起,屡立战功,成为独当一面的统军大将,,风头盖过这些老骨头时,自然老上司就不高兴了。所以张俊等人,一直和岳飞不和。

岳飞军威最盛,功高震主。他立的功劳越大,岳家军越强大,赵构就越是不放心。他看到的不是战神,而是死神。

岳飞坚持北伐,这就又得罪了主和派秦桧等人。

这些嫉恨、怀疑岳飞的一群君臣武将,因为各自的小心思,合谋编制了一张大网,让岳飞往里面钻,举起屠刀向岳飞砍去。

岳飞一死,韩世忠、张俊的兵权,也先后解除。从此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的四位统军大将,都离开了一线。南宋朝廷通过提拔、分化瓦解、调动,改制整编,重新控制了长江以北的各路大军。

韩世忠刚开始时,也是和岳飞不和,但毕竟胸襟开阔,识大体,所以并没有怎么为难岳飞。当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下狱时,还曾经为他鸣不平。但是他自身都尚且难保,又能如何?孤掌难鸣,无力回天。

赵构需要杀掉这个心腹大患,并且杀鸡儆猴,告诉各路大军,比你们都牛逼的大将,朕说杀就杀了,你们不要以为手上有几万雄兵,就可以翘辫子,门都没有。你们现在应该知道该怎么办了,乖乖的就范,否则岳飞就是你们的下场。


延伸阅读:

《小龙死了》原创神雕后传,已经连载。

1、小龙女死在了古墓?

2、杨过和小龙女的儿子是阳顶天吗?

3、黄衫女到底是谁的后人?

关注本头条号,在动态子菜单,可阅读精彩内容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