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与秦桧,为什么会放过与岳飞齐名的韩世忠?

历史大帝


宋高宗与秦桧当时并非一定要大将死,皇帝和宰相两个人要做的,是向金国求和,求和自然要停战,停战就涉及到要让主战的将军退出战场,甚至改变立场,要在政策大变的情况下,确保军心的稳定和军队的稳定,这就涉及到收兵权的问题了。

其实,无论宋高宗赵构,还是宰相秦桧,谁也不会轻而易举地要谁谁谁死,能够不死人是一件多么令人安全的事?不要负责任,不要担骂名,谁会冒着让天下人耻笑和后人咒骂的风险去杀大将?在个人方面,与自己关系不大,在政治前途方面,于己不利。

当时,宋高宗想乘各路北伐军队有一点战绩的良好机会,也就是说,战场的胜利是讲和的好牌,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权,在这种情况下讲和,于己更有利。宋高宗和秦桧对北伐,恢复中原,并无进一步想法,他们只求停战,只有一隅偏安,所以抓紧战争局部胜利有契机,赶快向金人求和。金人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也愿意停战休整,但对南宋也提出了一系列议和条件,无非称臣、赔款、割地之类的霸王条款。

于是,宋高宗开始收兵权,急调“中兴四将”中的岳飞、张俊、韩世忠罢兵回朝,张俊最听话,第一个回来,改任枢密使,任最高军事长官,但不直接带兵,以此解除兵权。韩世忠相对听话,回来出任枢密副使,也罢去兵权。只有岳飞最不听话,连下诏令,而岳飞不回,《宋史·岳飞传》记载说:“时和议既决,(秦)桧患飞异己,乃密奏召三大将论功行赏。韩世忠、张俊已至,飞独后。”回来论功行赏,实际就是解除兵权,其余二将皆听话,独岳飞犹豫不决,即执行诏令不力,有对皇帝不忠、不惟命是从的举动。岳飞后来便因此遭受冤狱,被杀害于大理寺监狱。

之所以放过与岳飞齐名的韩世忠,那是因为韩世忠比岳飞更听话,对听话的将军还行杀戮,那就是与朝野官民为敌了,这样划不来的事,聪明如赵构、秦桧者,是不会去做的,也没有做的必要。

韩世忠因为听话,不但保住了性命,而且保住了荣华富贵,岳飞死后9年,韩世忠在高官厚禄中安然去世,死后追赠太师,赠通义郡王。宋孝宗时还追封蕲王,谥号“忠武”,并配飨高宗庙,可谓高位善终。


帝国的脸谱


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是当时的“中兴四将”,是当时南宋能抵挡金兵南下的中流砥柱,其中岳飞名列首位,有着岳家军之称,有着自己的口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极得人心,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是金人眼中的头号敌人,韩世忠为人正直,打仗听从调度;刘光世在南宋建立时立下大功,但是御军姑息,无克复志,被人诟病,在1137年被罢去兵权;张俊,部下被称作“张家军”,有一个爱好是特别贪财,岳飞的被害,他参与过。那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韩世忠会相安无事?

一、中兴四将中首先被弹劾的是刘光世,因为他够不上威胁,也就剩下了三位,如果岳飞被除掉后,如果再把韩世忠出去,那么就张俊一家独大,但是贪财重利,很难信任他在关键时刻拯救自己,韩世忠的存在可以制衡张俊。

二、岳飞提出“迎回二圣”的口号,十二道金牌才将他召回来,犯了赵构的心病,但是韩世忠少说多做,谨言慎行,赵构很放心。

三、秦桧被认为是金国的奸细,那么如果把韩世忠也除掉,那他的做法岂不是太明显了,宋高宗认为金国和宋达成议和是有条件的,前提就是除掉岳飞,但是和韩世忠没关系,万一金国又生事端,那还得依靠韩世忠。

四、宋高宗和秦桧再怎么作都不能把事情做绝吧,总不能对他第二次用“莫须有”的罪名吧,朝中人心惶惶,谁来替他们卖命,岳飞的死足以对当时的将领起到了威慑的作用,他们的目的达到了,没必要紧追不舍。

所以宋高宗和秦桧放过了韩世忠。


好风好梦好歌好地方


韩世忠能避免岳飞的厄运,第一是因为他曾为赵构建下特殊的功劳,而岳飞没有;第二是因为岳飞干涉皇帝家事,而韩世忠没有;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岳飞对皇帝的国策是潜在的威胁,而韩世忠不是。

首先,咱来说韩世忠的特殊功勋,那就是宋高宗初年,两个对朝廷不满的将军发动兵变,逼赵构让位。因为事发突然,当时场面极混乱,韩世忠便挺身而出。兵变分子拿他的妻子梁红玉威胁他,但因为智商太低,随后又派人和梁红玉去招降韩世忠。结果韩世忠得了老婆,便砍了使者,进攻杭州,打败叛军,救出赵构——赵构告诉他,宫中的中军统制和叛军是一伙的,此贼不除,宫中不安。恰好该统制来迎接韩世忠,两人伸手相握,韩世忠力大,一把捏断对方手指,喝令拿下,并斩于市。

这份功劳,就是传说中的救驾,你说赵构能不感激他么?

当然感激是一回事,赵构和秦桧决议投降之即,照样收了韩世忠的兵权,只不过回到临安之后,韩世忠被升为枢密使。自然升官不假,剥夺兵权也是事实。

事实上,三大将同时被罢兵权之后, 秦桧要打击迫害 的第一个对象,并不是岳飞,而是韩世忠。秦桧曾向张俊和岳飞透露这个用意 , 要他们防备韩世 忠 的旧部反叛。张俊、岳飞都是聪明人,岂不明白?于是张俊就打算对韩世忠下手,但“ 飞义不肯”。而在秦桧这边,则是指使淮东总领胡某诬告并逮捕韩世忠的亲校,罪名是图谋叛逆 , 打算以此牵连韩世忠, 但最终未能得逞。

为什么不得逞?就是赵构对韩世忠此前救驾的感激,你说救驾的人会造反么?

于是秦桧一转身,杀向岳飞。

韩世忠有事,岳飞和赵构都救他。那么岳飞有事呢?韩世忠也想救,他曾面见秦桧,当面指斥道:“岳飞父子何罪?为何将其关押?”秦桧答曰莫须有三字。

关键人物,只有一个,那就是赵构。赵构保韩世忠,却不会保岳飞,原因大家看开头三条。

所以,韩世忠救不了岳飞,他只能辞官借酒消愁。

“绍兴和议”签订后,赵构生母韦太后从金国回到临安,她在金国时,早已听闻韩世忠威名,特地将他招至帘前,问道:“这是韩相公吗?”慰问良久。

但是,难道韦太后就没听说过岳飞的威名吗?或许没有,也或许有,但人都没了,说不说都不重要了。

此后,赵构封韩世忠为郡王、节度使,还曾多次召韩及其家人进宫饮宴,送给他名马宝剑。直到绍兴二十一年,韩世忠病故于临安,享年六十三岁。

最后还要说一句,岳飞被害后, 秦桧又让党羽弹劫张俊, 说他有图谋皇位的野心。 出面保张俊“无谋反之事”的,也正是宋高宗。

赵构唯一不出面担保的,只有岳飞。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韩世忠,两宋之际的名将,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 他为官正派,不肯依附奸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死后被追赠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宋孝宗时,又追封蕲王,谥号忠武,配飨宋高宗庙廷。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由于坚决主战, 第一次绍兴和议时,在金使路过韩世忠防区时,韩世忠派军士伪装成土匪劫杀金使,这件事让秦桧恨之入骨! 因此秦桧把除掉南宋抗金将帅的目标最早是锁定在韩世忠身上,(秦桧是金国的内应,在金人的授意下,身负剪除南宋抗金人士的任务。)有一次,秦桧命张俊和岳飞巡视韩世忠的防区,在这个过程中,秦桧的授意张俊拆解韩世忠的军队,张俊知道韩世忠和秦桧两人之间不对付,就想出了与岳飞瓜分韩世忠的背嵬军的鬼主意。岳飞一身正气,岂能同流合污,因此坚决不肯,张俊因此对岳飞产生忌恨心理。恰逢此时,韩世忠管下军吏景著向总领胡纺诬告:“张、岳两枢密如果瓜分了韩世忠的军队,恐怕(韩世忠)军队就会起事端。”胡纺向朝廷上报此事,秦桧将景著抓来,投入大理寺,在此过程中,秦桧授意景著诬陷韩世忠谋反。岳飞听说此事后派人飞速的去给韩世忠报信,将秦桧陷害他的意图告诉了韩世忠。韩世忠听到后大惊失色,马上求见高宗,向高宗哭诉,并说明了此事原委。因为韩世忠在苗刘兵变中护驾有功,高宗便放过了韩世忠,此事不了了之。秦桧闻听此事后,对岳飞恨之入骨!于是把下一个陷害的目标锁定在岳飞的身上。


张俊回朝后,对岳飞不肯与他合作瓜分韩世忠的背嵬军耿耿于怀,于是诬告岳飞在淮西以军队缺粮为借口,不肯进兵援淮西。实际上他比谁都清楚,因为他想独享战功而向岳飞谎称庐州无粮可供,并且称前方金军已退走渡淮北去岳飞无奈驻军舒州等待高宗指示。但是像这种小人不会因此而亏心的。这件事让秦桧大喜过望,于是和张俊做了一笔交易。许诺张俊共同陷害岳飞成功后,把韩岳的部队交给张俊统领,二人臭味相投,一拍即合。《宋史·刑法志》记载: “……十一年,枢密使张俊使人诬张宪,谓收岳飞文字,谋为变。秦桧欲乘此诛飞,命万俟卨锻炼成之。” 因为在颖昌大战中王贵产生了畏缩金军情绪,岳飞因此要杀他。秦桧和张俊原以为王贵一定怨恨岳飞,可以引诱上钩。然而王贵却说:“相公为大将,宁免以赏罚用人,苟以为怨,将不胜其怨矣!”最后,张俊等人又以王贵家的阴私,进行胁持,王贵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被迫屈从 (《宋史》卷368《张宪传》)。



岳飞蒙受冤狱,满朝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唯独韩世忠直言触怒秦桧。因为他坚决抵制和排斥和议,触怒秦桧之处尤其多,有人劝阻他,韩世忠说:“现在害怕祸患苟且赞同,他日死后,怎能在太祖殿上接受铁杖呢?” 岳飞被秦桧诬陷入狱时,韩世忠很愤愤不平,到秦桧处查问实情。秦桧说:“岳飞的儿子岳云给张宪的信件虽然没有确证,但是这些罪状或许有。”韩世忠说:“‘莫须有’三个字,凭什么让天下人信服呢?” 秦桧张口结舌。 案件审理的结果出来后,由于是诬告,证据不实,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大理卿薛仁辅在结案报告中一致判定岳飞无罪。秦桧便指使他的党羽万俟卨把三人弹劾下去。上百个朝臣联名写保书救岳飞,万俟卨把领头大臣的弹劾流放,最终死在建州。有一个叫 刘允升的 老百姓上书大理寺说岳飞冤,被大理寺处死。

《宋史》记载:“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到了年底,这个案子因为证据不实岳飞的罪名不成立, 宋史在这里揭露出秦桧仅凭一个小纸条就能致一个军区司令于死地,可见其能量非同小可! 后来的证据证明秦桧假传圣旨制造了冤狱。在《宋史·刑法志》(二)当中,就明确地指出,岳飞父子和张宪的冤狱,完全是由秦桧矫诏所造成的。其文曰:“诏狱本以纠大奸慝,故其事不常见。(绍兴)十一年,枢密使张俊使人诬张宪,谓收岳飞文字,谋为变。秦桧欲乘此诛飞,命万俟卨锻炼成之。飞赐死,诛其子云及宪于市。……飞与舜陟死,桧权愈炽,屡兴大狱以中异己者。名曰诏狱,实非诏旨也。其后所谓诏狱,纷纷类此,故不备录云。” 有史料表明,所谓诏旨是假的,日期是倒填上去的。做为案件主审之一, 罗汝楫在陷害岳飞的时候曾经洋洋得意地说过:“舌尖杀人不用刀。”

而秦桧的目标是剥夺三大将的军权,对张俊的许诺岂能实现,不仅如此,张俊也成了光杆司令,因他有助高宗登基上位之功,所以秦桧在收了他的兵权后放过来他。

此时的韩世忠,兵权全无,看到朝政腐败,忠臣受戮,因此意志消沉心如死灰,开始笃信佛教,他在 绍兴二十一年(1151)八月去世,享年63岁。临终前对看望他的人说:“我从平头老百姓做起,历经百战,最终位列王公,赖天之灵,保高宗让国家没有陷落金人之手,我和大家至今还哀痛岳飞被陷害致死这件事呀”,可见他对岳飞被奸相秦桧害死之事犹念念在心。



夺取三大将军权后, 做为金国的内应,秦桧配合金国变本加厉的破坏南宋的国防力量。据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9 记载:“(秦桧)其任将帅,必选驽才”,而驽才将帅“不治兵而治财,刻剥之政行,而附摩之恩绝,市井之习成,而训练之法坏。二十年间,披坚执锐之士化为行商坐贾者不知其几”。 (《朱文公文集》卷75《戊午谠议序》)记载: 对于战备之事,却是“士马销亡不问,干戈顿弊而不修”,使得那些“士大夫豢养于钱塘湖山歌舞之娱,无复故都黍离麦秀之叹”,“此桧之罪,所为上通于夭,而不可赎也!” 绍兴三十二年,王之道在奏章中指出:“吾之宿将,比自讲和以来,初无尺寸之劳、毫发之功。二十年间,享其富贵尊荣。……黄金白璧,歌童舞女,充知私室,朝游暮宴,其奉养倍侈,有非言之所能尽者,孰肯披甲胄、冒锋镝、奋不顾身以拘国家之急哉?”(《祖山集》卷二十《与汪中丞画一厉害札子》)

根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绍兴三十一年,北虏犯边,连年大举,上(指宋高宗赵构)思曰:“岳飞若在,虏军岂容至此。” 南宋大臣叶适在《题姚令威》中提到:“初,完颜亮来寇,举朝上下无不丧胆,直云:虏百万何可当,惟有退走尔。” 听说金主完颜亮率大军气势汹汹地扑来,宋高宗赵构马上吓得尿裤子,赶紧备船,准备逃亡海上。多亏了临危不惧的爱国文臣虞允文指挥宋军残部凭借长江天险据守,加上金国后来发生内讧,南宋总算又逃过一场劫难。 金军的大举南侵宣告了宋高宗赵构、汉奸秦桧之流长期奉行的屈辱求和政策彻底破产 。


用户52929682141


韩世忠从战功到官职,再到威望,是岳飞能相提并论的?两个人根本不在一个档次,拉虎皮扯大旗,借韩世忠的名气抬高岳飞?

韩世忠虽然和岳飞一样,在1141年的淮西战役里,按兵不动。但是韩世忠最后也参加了战斗,而且,韩世忠资格老,立的战功也比岳飞高的多,在说韩世忠的儿子和亲信又没有谋反,抗旨也就这一次,不像岳飞抗旨成了家常便饭。


晓风2016


淮西之战后,让高宗下定决心整顿军队,让军队绝对服从朝廷。所以先后解了张俊,韩世忠,刘锜,岳飞等人的军职。淮西之战,唯有岳飞畏敌抗旨不前,让国家痛失与金国决战的好局,这在任何朝代,岳飞早就被灭门了!韩世忠平叛护驾有恩于赵构,也识时务,放弃兵权,安享爵位俸禄。唯有岳飞频频联络军队,欲有不轨和叛敌意图,所以高宗痛下决心,三司会审,定罪只杀了岳飞张宪岳云,流放岳飞家人。已是宽宏大量!


Fibonacci4


岳飞的名头在当时那可是响当当的,岳家军也是很有战斗力的一直军队,能和金国军队打那么长时间不是吹出来的。宋王朝最怕的就是武将拥兵自重,岳飞在当时是犯了大忌讳,就算没有秦桧还会有张桧、李桧,总之赵构都不会放过岳飞的,最起码是剥夺了他的兵权。相比较韩世忠就没有那么大的威望了,道理很简单,皇帝不能把武将都灭了,会留一两个,如果都灭了,自己的皇位也就快做到头了。这种情况下选择让韩世忠生,岳飞死是做皇帝最乐意看到的结果。


L~俊傑


一,韩世忠有勤王的大功,

二,韩世忠解除兵权后立即斩断跟军队的一切联系,每日里纵情声色,寄情山水,吟风弄月,皇帝自然不会搞他,这也是皇帝最希望的结果,当年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时候就跟大将们说过: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诸君弃兵权封以大镇,多置田宅,蓄歌儿美女,颐养天年。韩世忠,张俊都是如此,所以都得以善终,偏岳飞不甘寂寞,跟军队频频联系,实在是自己作死。


狼的影子319


当时在宋金战争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宋军各部互相扯皮、调度不力。于是朝廷及时进行制度改革,收回兵权,由中央直接控制。张俊韩世忠刘光世等将领明白了朝廷用意,及时交出兵权,保住身家性命。岳飞受部下蛊惑迟迟不配合这次改革,被高宗枪打出头鸟。


麻将特级大师


主要是没理由杀他,没犯事为啥要杀,如果无缘无故就杀,还审什么,派人暗杀不行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