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师禁止补课了,培训机构却掏空了家长的口袋!

又是一年暑假时,各地校外培训机构重新燃起没有硝烟的战争。

君不见,发传单、做活动、送礼品,绞尽脑汁抢生源。你报名一科送两科,我五个学费免两个,一阵喧嚣一阵热闹,一月之后,赚得盆满钵满。

只是,在这样的战争之中,再也难觅在职教师的身影。他们不是奋战在扶贫一线上,就是徘徊在各个乡镇的小河沟,防止溺水状况发生。

即使偶有几个家长电话恳求:老师您办个辅导班吧,孩子交给您,放心!他们也只是摇摇头,摆摆手:这可使不得,你想毁了我?

在职教师禁止补课了,培训机构却掏空了家长的口袋!

据媒体报道,在教育部严厉打击校外辅导的政策高压下,今年的培训班反而更红火。不但课时费由一小时一百二涨到将近二百,而且因为生源猛增,不得不加开班次。

一位家长说,来得晚就报不上了,前两期早就没有了,现在想看看8月份的第三期还有没有。

早在暑期到来之前1个多月,某些培训机构就已推出暑、秋培训课程,有的知名机构甚至因为学生比预期多太多,在第一轮报名满员后,目前正着手准备增加班级以满足市场需求。

每间教室都坐满了学生,墙上贴的课程表都排得满满的。

当培训机构里已难觅在职教师身影时,校外辅导老师大多变成了兼职大学生。

一位校外辅导机构的负责人说:“其实我们更倾向于聘请在职教师,他们教学经验足,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理和知识的难易程度,更好地把握教材。但是现在没办法。”

不过他也表示,在职大学生相对工资低一些,培训机构更能盈利。

还有部分家长表示,以前孩子老师办的补习班一个小时收费只有几十元,现在这样高额的费用真心上不起。

在职教师禁止补课了,培训机构却掏空了家长的口袋!

为什么校外培训机构依然这么火,答案不言而喻。

当高考的指挥棒依然存在,当应试教育依然大行其道,当整个社会的教育状态依然功利,校外培训机构就会经久不衰。

市场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小贝通过分析,发现让孩子参加培训班的家长大抵分为这几种:

刚需型:成绩太差需要补习的;

投资型:本身优秀想要更高更强的;

跟风型:别的孩子都上了,自己也上吧;

焦虑型:人家都补习,自己不补害怕跟不上。

这四种情况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生,培训机构火爆就在所难免了。

有人曾经这样憧憬过:

在未来,有这么一所学校。上午上文化课,下午上兴趣课和社团活动,包括体育、音乐、美术、手工、舞蹈、话剧、诗歌、哲学、游戏、科技制作……。晚上,读本书,写文章,看电影,散步,开晚会,或者发呆。周末,是郊游、体育比赛、社会实践或参观博物馆。

然而,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出现的桃花源。

在职教师禁止补课了,培训机构却掏空了家长的口袋!

从前,易中天与陈丹青有这样一次对话:

易中天:中国教育和中国足球哪个更有希望?

陈丹青:你问的问题里已经包含答案了啊…中国足球有多大希望,中国教育就有多大希望。

小贝从来不鼓吹在职教师补课,更不为在职教师补课背书,我只想让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为什么国家禁止在职教师补课之后,培训机构不但没有减少,学生的培训费反而越涨越高?

是谁在掏空家长的口袋,是谁在为学生增加负担?

在校外培训机构和在职教师之间,家长更愿意选哪个?

在职教师禁止补课了,培训机构却掏空了家长的口袋!

教育问题是社会最大的问题,它和医疗、住房,并称为压在新世纪的三座大山,已成为百姓不能承受之重。

社会公益化程度低,城乡资源分配不公,劳动力发展不平衡,应该普及的职业教育被社会抛弃,得不到发展,大量资金浪费在精英教育上,教育行政化,教育部门的审查监管不到位,都是造成现今教育畸形发展的因素。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教育兴亡,匹夫有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