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逼」出了中國藥神?

昨天,電影《我不是藥神》提檔上映。

這部未映先紅的國產電影,點映期間票房就已過億,口碑一路攀升,全網評分破9,甚至被預言為“年度最佳華語片”。

是什麼“逼”出了中國藥神?

《我不是藥神》改編自幾年前發生的真實事件,講的是店老闆程勇,機緣巧合之下開始為白血病患者代購“印度救命藥”的故事。而與電影不同的是,主角原型陸勇本人也是一名白血病患者。

在你走進電影院之前,或許可以先了解一下電影背後這個更加五味雜陳的故事。

是什麼“逼”出了中國藥神?

電影原型 陸勇

2002年,陸勇被確診得了“慢粒細胞白血病”,除了等待骨髓移植以外,沒有其他治癒的方法。而為了控制病情,“慢粒細胞白血病”的患者們需要堅持每天吃一種叫“格列衛”的藥。

格列衛,是諾華製藥公司研發的分子靶向抗癌藥,能夠將慢粒白血病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提高到90%以上。然而,這種“救命藥”在中國價值不菲,每個月的費用高達23500元。

是什麼“逼”出了中國藥神?

正版格列衛

做服裝貿易的陸勇,家庭條件還算不錯,但兩年近60萬的花費還是讓他有些吃不消——“一粒藥就兩百塊,感覺就是在吞錢”。

直到2004年中旬,事情出現了轉機。陸勇在歐洲論壇上看到一篇英文帖子,上面提到一種格列衛仿製藥,只需要正版價格的八分之一,當時的心情,陸勇用“欣喜若狂”來形容。

於是,陸勇託在日本的朋友買回仿製藥,雖然心存疑慮,但他還是嘗試著吃了三個月。三個月後,複查結果正常,陸勇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QQ群裡的病友們。

QQ群裡有一百多人,但吃得起格列衛的只有兩個,很多人只能在病情進入急變期時才捨得買藥續命,但往往為時已晚。每個月,群裡都會有病友去世。

是什麼“逼”出了中國藥神?

印度仿製藥

在得知有機會吃上“救命藥”的消息以後,病友們又看到了希望,但由英文水平有限,很多人不知道怎樣才能從印度買到藥品。於是,在病友們的請求下,陸勇成為了印度仿製藥的“代購”。

與普通的代購不同,陸勇不會從中收取額外的費用,“說實話,我家裡條件比較好,自己也開廠,不需要靠這個牟利。所以做這件事,完全是為了幫助病友”,這讓陸勇獲得了“藥俠”的稱號。

是什麼“逼”出了中國藥神?

之後的幾年裡,通過和印度藥廠的溝通,仿製藥的價格從3000元降到了1000元,最後又降到200元,越來越多的慢粒細胞白血病患者從中獲益。

但是,由於印度對接受境外匯款的限制,買藥仍然是一件非常“折騰”的事情。在試過很多辦法以後,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

一次偶然的機會,陸勇發現,在網上可以購買到他人身份註冊的銀行卡,病急亂投醫,陸勇完全忽視了這個行為帶來的法律風險。

是什麼“逼”出了中國藥神?

2013年底,陸勇因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銷售假藥罪,被檢察機關批准逮捕。直到第二年3月19日,在繳納近80萬保證金後,陸勇被取保候審。

2015年1月,因“多次傳喚不到庭”,陸勇再次被警方抓捕,並被以“妨害信用卡管理”和“銷售假藥罪”起訴。而為了幫助陸勇,上千名病友簽名請求法院對陸勇免於刑事處罰。

所幸的是,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檢察機關撤回了對陸勇的起訴,陸勇避免了“牢獄之災”。

發生了這些事情以後,陸勇得到了很多媒體的關注,前去採訪的記者絡繹不絕。一些省市加快了將格列衛納入醫保的進程,也許對於慢粒白血病患者來說,這是虛驚一場後最好的安慰。

吃到“救命藥”,究竟有多難?

中國慢粒白血病患者近10萬人,每年新增患者約為1.3萬人,在我國佔所有白血病的五分之一。

對於這些患者來說,長期服用格列衛是控制病情的最佳選擇,通過藥物治療,患者的平均生存期能達到19年甚至更長,而一旦停藥,又將面臨復發的危險。

中國慢粒白血病患者的困境在於,相比其他國家售賣的格列衛,中國大陸格列衛的價格是最昂貴的。

是什麼“逼”出了中國藥神?

除此之外,考慮到其他國家的醫保政策,患者實際的負擔非常小,比如,澳大利亞醫保居民的價格每盒只有不到200元人民幣。

而自從2001年引入中國以來,格列衛一直是23500元的價格,只是2006年開始,慈善總會推行買三贈九的援助項目,但病人一年的經濟負擔仍然超過了7萬元,這對於很多家庭來說,仍舊是非常沉重的負擔。

但即便如此,將格列衛納入醫保報銷目錄的省份還是屈指可數,絕大多數患者享受不到任何幫助。

中國的格列衛為什麼這麼貴?在一段訪談中,一位患者提到:

有信息顯示,很多跨國公司生產的這種專利藥來到中國往往就成了全球最貴的藥。在價格這個利益傳導的鏈條上到處都是吸血鬼,價格低了,他們沒有利益。比如在流通環節上,據報道,國外藥物到達中國醫院這前至少要經過三層經銷商的“盤剝”,每一層平均加價5%-7%,而醫院還要加價10%-15%。

2013年,格列衛的專利保護到期,國內終於有了正版的仿製藥,但相比於上千元的價格,很多患者依舊會選擇從印度買藥,並且程序非常複雜。所以,經常能在貼吧、QQ群裡,看到患者和家屬焦急地詢問,怎麼樣才能買到印度藥,或者誰能施捨轉讓一些藥物。

是什麼“逼”出了中國藥神?

印度藥店

網上也有不少“經驗貼”,教病友怎麼去印度藥店買藥、怎麼聯繫藥廠,但不管是親自帶藥,還是大批量向內地郵寄,都要過闖過海關、快遞、假藥這些難關。

而對於大部分患者來說,他們別無選擇。

隨著電影的走紅,陸勇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昨天,有公眾號發文質疑陸勇後期推薦的仿製藥可能存在質量問題,身為商人的陸勇目的不純。不過,在最後的結論或反轉到來之前,我們無從判斷這是否會是一個“藥神”被拉下神壇的故事。

電影終有落幕,但現實從不肯輕易塵埃落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