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元勋 黄兴故居

辛亥革命元勋 黄兴故居

从长沙市乘公交车,没多长时间就到了黄兴镇黄兴新村凉塘。黄兴故居为祖业,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共有房屋53间,为硬山顶小青瓦土坯木结构,主体建筑坐西北朝东南,为二进五开间,并有东西厢房。

黄兴故居,门前有三口并列的水塘,四周是护庄河,水田阡陌,包围着整个院落,就像是孤岛,又像是水城。绿木成荫,遮天蔽日,碧波荡漾,清风送爽,故称凉塘。

辛亥革命元勋 黄兴故居

沿水塘绕去,一座木桥架在护庄河上,过了桥,是麻石铺成的小路,眼前便呈现一座八字形风火槽门。顾名思义,风火,即风火墙,槽门,即必经之路。槽门将整个房屋紧紧围住,组成一道墙,既起防火作用,又起照壁作用,点缀着院落。门额上书写一个大大的"乾"字,红地白字。门口两侧各有一联,"惠风和畅,化日舒长",也是红地白字,格外醒目。两堵墙上各镶一木框,内有标识,仿佛像两扇窗户,特别和谐。

辛亥革命元勋 黄兴故居

走进宅院,面对宽阔的田园,正门额上书写一个大大的"福"字,门口两侧也各有一联,"蒙庆受福,长乐永康",红地黑字,竟与槽门略有差别,仿佛是红宣墨笔书写。旁边还挂一竖匾:"黄兴故居",竟是廖承志题写。两边厢房堂屋门额也分别书写,"南轩"、"稼圃",映衬着"耕读传家"之风。

整个前坪院,收拾的条理有序,该绿化的绿化,该栽树的栽树,满院子墙皆是白色,屋顶上瓦全是黑色,黑白分明,草木相映,装点着院落非常典雅,让人看去,肃然起敬。

辛亥革命元勋 黄兴故居

过堂屋,两边摆有长形条凳,接待来访客人、学生休息。靠会客厅一旁,是"慎学轩",黄兴父亲黄筱村的书斋。黄筱村清末廪生,设馆授徒于桑梓,曾任地方都总居一乡之长,略有产业,通达时务,殷实人家,在当地颇有名气。对面便是"劝学斋"、"讲堂",黄兴和其他孩子学习的地方。在人的一生中,家教、启蒙是非常重要的,走什么路?形成什么样的世界观?都起到奠基指导作用。

过了天井就到了正堂屋,是会见重要客人、进行祭奠、开会的地方。只见北墙上方安放着一雕花大神龛,神龛内供奉着黄家历代祖先的牌位。左右墙上分别悬挂有黄兴自己书写的"无我"、"笃实"牌匾。黄兴一生光明磊落,无私无畏,顾全大局,团结同志,他以"无我"、"笃实"自勉。抱定"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的信念,处事待人,奔走革命,始终表现出一位伟大革命家的高尚品德。据黄家后代说,这"无我""笃实"就是他们黄家的家教、家风。

辛亥革命元勋 黄兴故居

两边分别是黄兴及父母的卧室,黄兴1874年就诞生在这里,并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直到1896年迁居石家河新居。先后生活了22年之久。故居是黄兴生活成长的摇篮和学习知识继而成才的启蒙地。

辛亥革命元勋 黄兴故居

黄兴学习勤奋,为文敏捷,1893年,考上了长沙城南书院。1896年中秀才,1898年又以名诸生调入长沙湘水校经堂学习,不久,即以成绩优异保送武昌两湖书院深造。1899年秋,又由两广总督张之洞选派赴日本考察教育。

外出的学习,变法的接触,出国的深造,开阔了黄兴的视野,解放了黄兴的思想,加重了黄兴的反满情绪,秘密建立起反清华兴会。后来,结识了孙中山,又将华兴会与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合并改组为中国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从此,孙黄二人成为亲密战友,在长期艰苦的斗争中肝胆相照,甘苦与共,共同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他们一文一武,一个思想家,一个实干家,常被人以"孙黄"并称。诗云:"开国之功未可忘,国人犹自说孙黄。"

辛亥革命元勋 黄兴故居

黄兴虽是书生,文才笔墨,世人难比,但他的一生却是走武装起义的道路。他到处发动武装起义: 1904年春,长沙起义;1906年春、夏,黄兴赴广西桂林、梧州、龙州等地密商广西起义;1907年9月,钦州廉州防城起义;12月,镇南关起义;1908年3月,钦廉上思起义;5月,云南河口起义。自嘲为"常败将军"。黄兴,殚精竭虑,锲而不舍,屡起义屡失败,屡失败屡起义,顽强拼搏,不休不止,徒手博虎,一次一次动摇着清王朝的根基。" 失败是成功之母",光这勇气,就令人佩服的。

辛亥革命元勋 黄兴故居

1911年4月,黄兴又亲自参与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广州黄花岗起义。起义前他写下了绝命书:"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表现了黄兴敢于牺牲敢于献身的革命精神。起义爆发后,黄兴亲率"敢死队"攻打两广总督府,猛冲勇杀,被击断右手二指,仍坚持战斗。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却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正如孙中山所说:"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军情紧急之际,黄兴于28日赶到武汉,顿使"士气高昂,军心大振"。 11月3日,鄂军都督黎元洪亲在阅马厂举行登台拜帅大典,授命黄兴为革命战时总司令,全权指挥阳夏之战。至今,"拜将台"还在。

辛亥革命元勋 黄兴故居

阳夏保卫战打了41天,最艰苦的那30天是黄兴领导指挥的。辛亥首义居功至伟的居正不无感慨地说:"自克强坚守汉阳之后,各省得乘机大举,次第响应,使革命日壮,基础日固------故克强之功,不在守汉阳之孤城,而在其大无畏之精神。以未经教练之乌合残卒,含辛茹苦,抵挡冯国璋北洋熟练之雄师,因此稳定起义之武昌,促各省革命之崛起------阳夏之坚苦支持,自不得不归功克强。"

辛亥革命元勋 黄兴故居

克强即黄兴字也。功也好,过也好,谁参与谁知道。当时的参谋长李书成说:"克强总是个最平实的人,做事有功不居,光明磊落,作战身先士卒,爱护袍泽,做人推诚务实,容忍谦恭,受谤不言诠,受害不怨尤,不道人之短,不说己之长。"可见他的性格,不为名,不为利,只为革命事业成功,只为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

辛亥革命元勋 黄兴故居

黄兴就是这样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即使被击倒一千次,只要还剩一口气,他就会挣扎着从血泊中第一千零一次爬起,他高昂的头颅决不会低下------恶势力只能消灭他的肉体,却无法战胜他的信念、他的精神。

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湖南、广东等十三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黄兴被任命为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1912年2月12日,清皇帝溥仪退位,清王朝灭亡。

辛亥革命元勋 黄兴故居

多年的奋斗,浴血奋战,黄兴积劳成疾,于1916年10月31日病逝。章太炎挽黄兴联写道:"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评价甚高。

辛亥革命元勋 黄兴故居

历史人物,就要放在历史的大潮中去评价。十一年后,又一个湖南人毛泽东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黄兴也许就是这样一个先行者。

2018-7-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