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资管天团丨人活一辈子,就用一辈子来活

中泰资管天团丨人活一辈子,就用一辈子来活

本栏撰稿者均为中泰资管明星投资主办人。主要谈投资逻辑、理念、策略、方法,不荐股。每周四更新

中泰资管天团丨人活一辈子,就用一辈子来活

查理(查理·芒格)一旦确定了做一件事情,他可以去做一辈子。

——李录,《穷查理宝典》中文版序言

中泰资管天团丨人活一辈子,就用一辈子来活

1980年出生的基金经理姜诚,今年已经38岁了。

女人和孩子们不知道,这个年纪的男人,心中通常虚弱。这种虚弱往往由两方面因素组成:一是往回看,风驰电掣;二是往前看,指日可待。

齐齐鲁,我,就是很虚弱的那种。今年以来我几度乱了方寸。有一次我突然想到:如果姜诚是我,他会怎么行动?

——是的,我们同岁,但我们不一样。我在姜诚身上从未看到过类如我的这种虚弱。

在他那里,我看不到人生中途常见的那种瞻前顾后。

在他那里,我看不到因市场和净值波动导致的忽悲忽喜。

我看不到他任何用力过猛的行为,看不到试图证明自己的迫切。

他是一辆精密仪器,根据既定的系统,输入,输出。过往业绩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持续地输出,稳步地积累,主观上排除欲望和感情的干扰。一段较长时间过后,你会发现,证明自己并不需要在这一时、这一地,恰恰相反,姜诚的道理是——

人活一辈子,就用一辈子来活。

一辈子很长,确定不改变?

姜诚是对我工作帮助最大的同事。我们的“中泰资管天团”栏目,要求投资经理不断向投资者输出投资理念和方法类的文章——投资经理是投资管理机构中最宝贝的人群,时间和精力都很贵,而投教和品牌的收益并不直观,所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

姜诚给我发来一个压缩文件,里面是数十篇他已经写好的文章。这个资料库,支撑着这个栏目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他还对我说,他是一个“备胎”。只要“天团”缺稿,我可以随时向他索取稿件。至今,他从未食言。

或许我可以用“可靠”来形容这位出色的同龄人。但仔细思考过后,我认为,应该用“诚实”来形容。

诚实,是他对任何经过理性思考,并付出过承诺事项的统一态度。而且,他对承诺的执行从不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哪怕一个时期他的文章阅读量并不高,他仍然坚持对自己掌握的知识以诚实的态度——那往往是逆人性的东西,但是,因为诚实,他绝对不会讨好读者。

这个态度当然体现在他的主业——投资管理上。姜诚崇尚和执行价值投资理念,诚实到什么程度呢?

诚实到我们不少同事称他的投资理念,是“原教旨主义”的价值投资。

我们世俗地理解,价值投资是可以分为很多种的。比如,去年的食品饮料涨势很好,就被称为“价值投资的胜利”,很多人跟风买入白酒股,也堂皇地自称秉持价值投资理念。

其实不就是尼玛看风口么?

姜诚不同,他不看风口,他是这么说的:“其实价值投资只有一种,与喜欢买成长股或是价值股无关,只需满足一个标准:以买企业的标准来买股票,即便明天这个股票就无法交易(意味着永远没有机会卖出)的话你也愿意以这个价格来买。当然,这只是一个买入标准,并非真的永远不可以卖。”

看到了吗?是不是太苛刻了?

顺便澄清一下,虽然价值投资一直是流行的说辞,但远不是通行的理念。即便在美国市场,即便巴菲特和芒格取得了那么巨大的成功,价值投资也并非美国市场的主流。

姜诚甚至放言:价值投资很难成为市场的主流。“价值投资是一种与主流不同的视角,无须知道比别人更多的消息,无须做比别人更准确的盈利预测,也无须赚比别人更多的钱,只要大概率地赚钱。简而言之,你不需要比别人更聪明,可以闷着头做自己的事儿。就像我现在最喜欢的运动是独自一人早起划皮艇。”

所以,在我日常的观察中,姜诚既是不为所动的,也是不愿争论的。他解释说:不为所动,是因为企业的价值与投资者的行为几乎无关,无须因他人的观点或行动而动;不愿争论,是因为不敢争论,绝大多数事情没有标准答案。

中泰资管天团丨人活一辈子,就用一辈子来活

一辈子很短,一件事都做不完

作为投资经理,姜诚有独特的投资价值观。

凡夫俗子如我,会认为,在激烈竞争中,必须要很猛地用力,让自己很强很快,只有这样才能捉到更多猎物,逃脱天敌的掠食,生存下来。

但姜诚并不这样认为。在《姜诚的高考作文:预测》这篇文章中,他通过进化论描述了自己的投资价值观:

1. 流行的误解:生物从简单到复杂,多样性从小到大,是进化的结果。

2. 真实的情况:并无证据表明,自寒武纪生命大爆炸以来,生物的多样性是增加的。

3. 更可能为真的命题:进化首先是一个“幸存”的过程,而非一个“优化”的过程。

因此,姜诚考虑问题的框架总是逆向的:用力过猛的人总在想,变化在哪,微信之后最大的社交创新将是什么;姜诚总在想,哪些是不变的,

人每天都要吃饭大概率是不变的,封闭式的问题总比开放式的问题容易。用力过猛的人总在想,成功的道理是什么,亚马逊、华为和阿里,为什么成功;姜诚总在想,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会死在哪里,这样我们只要不去那个地方就好了”(这个段子经常被芒格引用)。用力过猛的人总在想,我可以赚多少,比如腾讯总共涨了400倍,茅台涨了100倍;姜诚总在想,损失最多可以到多少,是否可以承受,如果可以承受,看管好手里的便士,先令才可能到来。

——你可能会有一种误解,正如作市场宣传工作的我也曾经想到的:姜诚,您,是不是太保守了,从而缺乏进取心呢?

姜诚的回答是:这就是人类认知中有趣的地方——常识就在脚下,但多数人却喜欢仰望那无法久留的天空。

是啊,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人抓住了腾讯400倍的涨幅,但我们永远认为自己也可以成为那样的人。

正像他自己说的,以“长期”这个强约束的视角来看,15%的年化复合回报已足够优秀。虽然1年翻倍的“股神”比比皆是,但10年连续内生增速高于20%的企业却未曾出现。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投资回报率是存在“万有引力”的,而对投资管理人来说,能力圈可以覆盖,且犯错几率较小的长期复合收益,如果框定为15%的话,则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不进取,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用“一辈子”证明自己的价值,恐怕并不算长。很可能,一辈子做一件事都还来不及做完、做好哪!

姜诚即将担纲中泰资管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并兼公募投研团队负责人。谈到这个新身份,他说,“希望做得尽可能久一些。一个基金经理的目标不应是赚够了名利功成身退,而是用更长的时间去证明一些事情。如果运气够好并且能力足够的话,希望可以管理一只基金到退休,力有不逮或者环境不允许则另当别论。”

我问他,按你的风格,假设按长期视角下年化15%匡算,你在单个年度成为一哥、一姐的概率应该是很小的,那么,你靠什么来吸引客户,或者说,你怎样给客户以信心?

他回答说,没什么讨巧的地方。一是尽量把业绩做得说得过去;二是多跟客户沟通,增进理解,让合适的基金经理与合适的客户相匹配。

“因为持有人购买的产品本质上是基金经理的服务,而不是解释力有限的冷冰冰的历史业绩数据,

所以基金经理在营销上不能偷懒。”姜诚说。

如果你同意,“长期”是你的朋友,时间是你的朋友,你愿意把投资作为一辈子的生活内容之一,我觉得姜诚可能适合你。

但如果你认为,要充分把握所有稍纵即逝的机会,在每一个风口上飞舞,让财富爆发式地增长,我觉得你应该避开姜诚,他一定会让你失望的。

冒犯地说,大概率所有人都会让你失望的。

中泰资管天团丨人活一辈子,就用一辈子来活

“一辈子”才是正路子

中泰资管的首支公募基金产品近日已上报监管机构,公司对公募业务进行了很大投入。姜诚说,最让他感到踏实的,是公司开明的氛围,对短期排名考核的淡化,有利于基金经理践行自己的理念;前中后台各部门的战斗力也给他以很大信心。

而最让他顾虑的,也与前文的讨论有关:“我们的投资理念确实无法保证任何一个特定时间段内的优异成绩,或者说我们的短期成绩需要看运气,当市场风格和个人风格不匹配时,无论对基金的业绩还是公司的财务绩效都会带来巨大的压力。”

他说,目前为止他还未能找到杜绝这种情况出现的有效措施。

作为营销人员,齐齐鲁对这种毫无掩饰的坦白表示遗憾,并决定将这种坦白原文奉上——如果对姜诚做市场营销,我个人认为,就是把他的坦白毫无保留地传递给投资者。

功利地讲,这是很吃亏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当由欲者不多,而使与者忘少”的事例俯仰皆是,越老实越吃亏。

但是,要放在“一辈子”的视角下掂量,这点亏我们还是吃得起的。

姜诚对投资者选择权益类基金产品提出了三点建议,这些建议肯定也适用于对他本人的考察:

1.明确自身的诉求:期望的收益、愿意承担的风险以及投资的期限,短期来看期望收益和风险正相关,长期来看期望收益和风险相关度不大,建议投资者用长期资金购买权益类基金。

2.增加对基金经理的了解,包括但不限于:投资风格跟自己的风险偏好是否匹配、基金经理是否言行一致、过往的业绩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建议淡化夏普比率、信息比率等定量指标,注重观察历史上基金经理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3.如果没有精力或没有意愿去了解基金经理,建议咨询有长期良好合作记录的理财顾问,目前有很多既专业又为客户负责的银行客户经理。

好在还有时间,时间的审判永远不会缺席。你会发现,如果用“一辈子”的视角来看待,人生其实没什么弯路,更没什么捷径。我们很多的庸人自扰,无非是指望用半辈子、1/4辈子乃至1/8、1/16辈子,去活出一辈子。

如果你看懂了姜诚的诚实和理智,你就会明白,我在遇到问题时,为什么会想到:如果姜诚是我,他会怎么行动?

答案就是这么简单:既然人活一辈子,干嘛不用一辈子来活呢?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