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降火「四步走」

過完正月十五,“年”算是真正過完了,不知您有沒有感到身體有點小變化,如眼睛充血、分泌物增多,痤瘡如雨後春筍爬上臉蛋,口乾舌燥,口腔潰瘍,咽喉腫痛聲嘶,咳嗽痰黃,便秘尿黃等。中醫認為,這是典型的“上火”症狀,主要是由於長假期間人們生活不規律、飲食不節所導致的,出現這些症狀時要儘快“滅火”。

  上火分虛實

  中醫認為,火為陽盛所化,就火的性質而言有“虛火”與“實火”之分,就作用的部位而言有心火、肝火、肺火、胃火和腎火的不同。

  胃火多為實火,主要表現為口腔潰瘍、渴喜冷飲、口臭、牙齦腫痛、上腹不適、大便乾硬、面部三角區長痤瘡、舌紅苔黃、脈滑數。

  肝火也多為實火,主要表現為頭暈脹痛、面紅目赤、口苦口乾、急躁易怒、耳鳴、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脈弦數;也有部分為虛火,兼有陰虛症狀,如五心煩熱、腰膝痠軟、耳鳴等。

  肺火主要表現為發熱、口渴、咳嗽、氣喘、咽喉紅腫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膩、脈數等。

  心火主要表現為心煩易怒失眠、口舌潰瘍、小便澀痛、舌尖紅絳、苔黃。

  腎火多為虛火,主要表現為牙齒鬆動、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睡眠不安、五心煩熱、形體消瘦、腰腿痠痛等症狀。

  降火“四步走”

  第一步,調整作息。按時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適當參加戶外活動,做到勞逸結合,提高免疫力。

  第二步,清淡飲食。俗話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新鮮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可解油膩,預防便秘。

  第三步,食療小偏方。肝火旺者可用龍膽草、白芍、黃芩和雪梨煮水喝;心火旺者可吃蓮子百合湯; 胃火旺者可喝綠豆粥;肺火旺者可用蓮子、銀耳和冰糖、雪梨蒸水喝;腎火旺者可喝點淡鹽水。

  第四步,用點清熱藥。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牛黃上清丸、龍膽瀉肝丸、三黃片、導赤丸、青果丸等清火中成藥。

節後降火“四步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