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梆是懷慶府的地方特色劇種,是當地人民最喜愛的古老劇種

“懷梆”是懷慶府(焦作市)的地方特色劇種,是當地人民最喜愛的古老劇種。它的歷史悠久,流傳至今已數百年。該劇種屬大型火炮架子戲,文武帶打,五行具備,它的舞臺藝術絕妙,槍刀劍戟驚人,它的唱腔威嚴雄壯,豪邁嘹亮,表演自如幽默動人,具有濃厚的鄉土情感和地方語言特徵,象徵著懷府人民豪情壯志氣吞山河之信念。

懷梆是懷慶府的地方特色劇種,是當地人民最喜愛的古老劇種

該戲始源於明代朱元璋三洗懷慶之後,隨著移民一同將“山西中路上黨梆子”移入境內,移民之中曾有三五人結幫,藉著“棗木梆”敲唱謀生,年深歲久,逐步融化,形成了以“懷慶”為特色的梆子戲,普遍流行開來。

懷梆是懷慶府的地方特色劇種,是當地人民最喜愛的古老劇種

後有民間愛好者團聚一起自創自編小節目,拉場演唱,開心取樂,遇到天旱無雨時,他們自行組織起來,隨地放張桌子,擺上物品,放幾條凳子坐圈子演唱,拜神求雨,形成了風氣,在“慈禧”宮中慶壽時經此高官保舉,“懷慶梆”進宮慶壽,慈禧看了《坐樓》一折戲十分欣賞,恩賜封銀,從此“懷慶梆”一躍而起。

懷梆是懷慶府的地方特色劇種,是當地人民最喜愛的古老劇種

這些藝人,為了生存,擴大勢力範圍,重返家鄉故里,四處組合,結成了大的戲班,即所謂的“懷梆”班子戲。他們唱紅了“懷府”八縣,唱遍了周邊區域,當時各地到處聽到的盡是“懷梆”聲調。懷梆的演出規模佈局簡便,它易學,易唱,易懂,易掌握。開唱時,以演員叫板示鼓,鼓師依演員叫板,以鼓條統攬全局樂隊,開始起奏旋律,演員依旋律節奏,依板、靠眼進行演唱,不受高低聲腔侷限。因它的定弦方式,是依主要演員喉腔發出的音韻為準而定。

懷梆是懷慶府的地方特色劇種,是當地人民最喜愛的古老劇種

依據自己本身五音特長展示功能,充分體現出懷榔的特色,所謂懷梆著名演員“蓋八縣”十大弟兄中的生、旦淨、末、醜各有各的唱腔技巧,各有各的舞臺表演絕招,唱腔入耳順聽,表演動人心絃。他們演出的優秀劇目有200餘本,現失傳若於,有待深挖探討。盛行一時的懷梆可惜在兵荒馬亂之年自行散班,藝人四處漂流各保其身。

懷梆是懷慶府的地方特色劇種,是當地人民最喜愛的古老劇種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心情舒暢,民間文化娛樂掀起高潮,懷梆又在懷府大地普遍開花,僅我縣境內就有農村業餘懷梆劇團20多一家,逢年過節都在登臺演唱,活躍了農村景象,調節了節日氣氛。到處聽到演唱的鑼鼓響聲,引來了周邊村莊社員群眾,人們帶著乾糧,成群結隊走向舞臺前,臺下的觀眾人山人海、擁擠不動。然而,“懷梆”正在興旺之時卻來了“破舊立新”,大肆清除傳統服裝道具,所有的業餘劇團停了下來。

懷梆是懷慶府的地方特色劇種,是當地人民最喜愛的古老劇種

到1978年恢復傳統戲上演時,由於受十年動亂影響,又有豫劇、京劇之音傳遍中原的大地,新聞媒體對懷梆戲曲很少宣傳,人們對懷梆聞所未聞,使原有的懷梆劇團大都改了行,有些懷梆的熱愛者,也進入了豫劇行列,只有極少的幾家懷梆劇團維持演出,但也漸漸趨於敗落。

懷梆是懷慶府的地方特色劇種,是當地人民最喜愛的古老劇種

懷梆是我中華民族文化寶貴財富擁有成千上萬愛好者,流傳至今已有數百年,一日失傳愧對先人。盡心盡力加倍呵護,才能使懷梆這藝術之花,發揚光大,重展它的歷史風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