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愛攝影 • 有溫度 | 歡迎關注 攝影師在線

沉浸在手工藝的世界裡,慢慢打磨自己的技藝。淬鍊心性,用 " 美 " 回報時光與歲月,這是一份幸運,更是一種選擇,一種熱愛與情懷。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通常情況下,我們會對執著於一門手工藝的手藝人有一種敬畏。這種敬畏與年齡無關,與金錢無關,與社會地位無關。我們很難想象,他們這一生只執著於這一件事,不為外界所驚擾,不與世俗社會隨波逐流。

我們能夠看到的,是這一個匠人對自己手藝的熱愛,飽含著一種濃濃的情懷。" 如果沒有胸懷,畫出來的東西絕對不高級 ",元青花大師饒克勤如是說。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紙簾匠人

有時候,守舊也是創新。現如今,機械化生產的高速度、高產出與手工藝生產的慢速度、低產出產生了很大的矛盾。很多人為了適應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放棄了舊的手藝,投入了大生產的環境中。

但總是有這樣一個人或者幾個人,沉浸在手工藝的世界裡,慢慢打磨自己的技藝,這樣的人通常不為外人所理解,七十一歲的唐以金在廣西灌陽河西岸白地頭荒地上異地重建了蔣仁祿古宅群落。從我們的角度看,這是最悲壯的一個匠人,除了自己的支持,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理解他。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村民稱他這種精神為 " 愚 ",而他也腹背受敵。當他睜圓了雙眼,拔高了聲調," 我只想討個說法,這麼精美的古建築到底值不值得保護?難道真的是我異想天開做錯了嗎?"

沒有人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只有時間能夠告訴他這個問題是不是對的。我們也應該有一種匠心精神,雖不能做一門手藝的傳播者,但也應該做一個對一件事所執著的人。將這件事做到極致,沉澱住自己的心性,寵辱不驚。有著自己的思想,不隨波逐流。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 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術更重要 ", 一個人首先要淬鍊心性,養成自己,喚醒體內的一流精神,才能達到一流的技藝。這正是傳統手工藝人的寶貴精神內核,也是現代人在快節奏生活及世俗名利裹挾之下所缺乏的人生判斷與價值定見。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匠人精神”在日本

坦白地講,不少中國人對於工匠心存偏見,甚至有些看不起。而在我們的鄰國日本,如果你被稱為工匠,這意味著你受到了極大的尊重。只有一個行業內非常專注、做得出類拔萃的人,才能被稱為工匠。

如果你的麵食做得很好,旁人就會稱讚你是一個好工匠。工匠會根據氣候、溫度的因素,結合麵粉的實情擀麵,然後做出獨此一家的麵食。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同樣,創建了兩家世界500強公司、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就是一個具有匠人精神的企業家,他曾說:“企業家要像匠人那樣,手拿放大鏡仔細觀察產品,用耳朵靜聽產品的‘哭泣聲’。”

除此之外,三菱、日立、新日鐵等大型企業,都具備徹底的工匠精神。全球超過200年曆史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日本為什麼是全球之最?他們都在傳承著這種“匠人”精神究竟有什麼魔力?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在日本,類似於舊書修復的手工藝燦如繁星,竹藝、金屬網編、藍染、鐵器等,許多行業都存在一批對自己的工作有著近乎神經質般追求的匠人。

用一生的時間鑽研、做好一件事在日本並不鮮見,有些行業還出現一個家庭十幾代人只做一件事。“匠人”的一生只專注於一件事!

給大家舉個例子,日本電視節目“迷人的工匠”中邀請到了一位名叫NobuoOkano的手工匠人,他花了30多年的時間在舊書修復工作上。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有人曾拿來一本老舊的英日詞典, 希望Nobuo Okano幫忙修復。請求者稱這是他年輕時候使用的, 而現在他打算將這本詞典交給女兒繼續使用。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Nobuo接受了這項委託,他的工作臺。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首先, Nobuo將舊書脊上的膠水全部刮掉: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然後,其中有一些說英語國家的地圖,這些頁面受損嚴重, Nobuo只得將他們重新黏在了新的紙上。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這個顏色看起來並不那麼匹配, 但Nobuo表示這一問題可以通過進一步降解來解決。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這份書籍修復工作中最枯燥的部分可能就是將每一頁的書角重新弄整齊……這需要用鑷子一頁頁完成。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

並且,之後還要使用熨斗進一步燙平才行。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看Nobuo的專用小熨斗……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看起來似乎大功告成? 詞典的擁有者這時表示書籍的側頁上還寫著高中時候喜歡女生姓名的首字母。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但現在,很明顯不能將這個傳給女兒啊老婆大人會打死我的……

於是,這臺重型切紙機被隆重請出,以切掉側邊。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現在終於大功告成。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再加上一個新的封面,這完全就像是一本嶄新的書籍一樣。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再來看一眼這本書之前的樣子。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這就是一本舊書籍修復前後的對比圖。

在別人看來,這件事實在枯燥無味,而他卻樂此不疲,任何汙損嚴重、破爛不堪的舊書,只要經過他的手即光復如新,就像施了魔法。

有人說這個技能很雞肋,現在是什麼社會,書籍舊了再買一本就好……用這樣節省嗎?事實上這並不是單純的節約表現,如果是一本古籍,甚至有情節的老物,你還會這麼認為嗎?

工業如此發達的今天,這些古老的技藝得不到用武之地,才一代代漸漸流失,不知多少年後,我們將再也看不到這種技藝……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當時鍾出現之後,沙漏就進入了博物館。而曾經作為沙漏最大生產基地的日本新瀉縣,也已經沒有了沙漏匠人。

網絡上曾經流傳一個話題:暢想自己死後如何紀念此生,希望自己的骨灰裝在什麼容器裡。大概有一半的人是希望把骨灰灑向大海,也有人說想把骨灰刻成一張黑膠唱片,還有人想把骨灰燒成骨瓷咖啡杯,裝滿營養劑,埋在咖啡樹下。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而在日本的一間沙漏製作鋪「金子硝子工藝」曾接過一個訂單,有人委託以母親的遺骨製作成60分鐘的沙漏。

這家鋪子原本提供的是寵物骨灰沙漏的服務,將寵物骨灰和其他顏色的輔助沙混合,以特殊技術研磨,讓骨灰在沙漏中流得更順滑。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它彌補了很多寵物主人失去愛寵所帶來的缺憾,將這一寵物留給主人的最後遺物,以最暖心的方式保存了下來。

相比於冷冰冰的骨灰罈,骨灰沙漏宛如一顆滿載回憶的時空膠囊,它將美好鎖住,彷彿死去的人從不曾離去。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沙漏,曾經也為人們認真地記錄過時間的流逝,可現代化的發展卻幾乎不留餘地地將它淘汰了。

靠著一系列齒輪運轉的機械鐘,到後來裝上電池後指針就開始轉動的石英鐘,時間開始以秒計算,這種只能在規定時間內倒計時的沙漏鍾,似乎也沒有太多存在的價值了。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然而,在日本最長的一條河流信濃川邊,卻曾存在過一間小小工作室。

在那裡有一位持續做著沙漏鐘的工匠,40多年來從沒動搖過做沙漏這件事情。他叫渡邊寅三郎。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曾經有一個編劇想拜訪渡邊,以他的沙漏故事編寫一部舞臺劇。只可惜在項目策劃中途,這個做沙漏的老人,卻離開人世了。

那一年是2010年,渡邊寅三郎也已經過了80歲。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大部分沙漏,會有一個木框。但渡邊做的沙漏,卻只有玻璃和沙。要讓那麼細小的玻璃管直接立起來,而且能夠保持穩定,需要的技藝非比尋常。

渡邊做玻璃沙漏的開始是先做沙。他所使用的沙,是被稱為“矽酸”的乾燥劑。那些天然的沙不適合做沙漏,因為雜質太多,而且不是圓的,每一粒都凹凸不平。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他要把沙放到平底鍋用火加熱,把水分蒸發掉。大概炒10分鐘,讓沙子含有20%的水分在裡面就差不多了。

這一步猶如做料理一樣講究,火候和時間需要控制好,才不會讓鍋裡的東西太乾或太溼。如果太過乾燥,沙子會全都附著在玻璃上面。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接下來要做沙漏的身體。

在他的小小工作室裡,地上躺著很多長約2公尺的玻璃管,這些都是準備用來做沙漏的原型。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運用到玻璃切割技法來切割玻璃管,它們不是直接被工具切斷的,而是因為熱度,利用了玻璃隨著高溫而產生變化的特性。

因此,他讓熱集中在某一個位置,受熱到一定程度玻璃管就可以切斷了。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做出沙漏的原型後,他把玻璃管拿到噴槍的位置,準備來做沙漏的形狀。渡邊的工藝神奇之一在於那3支火柱。

他活用3支溫度不一樣的噴槍,做出了光滑的玻璃曲線。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首先,用低溫的噴槍加熱玻璃,然後用最高溫的噴槍做出沙流下來的部分,即中間的凹弧。

再慢慢地把玻璃的兩側拉開,做出中間細的地方。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用熱來加工玻璃的這個過程,十分考驗對火候的控制。因為玻璃如果受熱不均,會有反彈的傾向。

而兩邊受力不均勻,也無法形成中間的洞。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這一切,都是需要靠長年的經驗實現。為了努力不做出質量不好的作品,他大概花了10年,才培養出了用手指頭準確判斷溫度的感覺。

做出凹弧後,為了讓玻璃自己立起來,還需要做出底部,即“瓶緣”,而這一過程所使用的道具,竟然只有一個小鉗子。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只見渡邊用小鉗子一邊轉一邊押,一直押到做出瓶緣為止。這一步最難的地方在於,玻璃燒太久的話會失敗,不燒的話瓶緣又押不出來。

因此渡邊這一底部的製作,當時很長一段時間都無人能模仿。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接下來要把沙子裝進玻璃管內。但是,要如何保證沙子流淌的時間,就是我們實際的時間呢?

你會發現,渡邊裝沙的面前,擺放著一個小小的時鐘。他會配合著時鐘上的時間,重複多次地調節沙量。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當你看到一個老人,對著時鐘的秒針,一秒一秒靜靜等待又緊緊跟隨、生怕錯過一秒的這樣一個畫面,你會感動,時間竟可以如此被珍視著。

把沙放進去玻璃後,在另一邊加上底,然後渡邊的沙漏就完成了。只被玻璃包圍的沙子靜靜地流下來,慢慢堆積的沙,彷彿可以清楚地知道時間都去哪兒了。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其實,在做沙漏之前,渡邊是一名燈泡玻璃匠人,後來因為資本外流到工資低廉的地方,他失業了。

而他心中,一直有一種不甘平凡的追求,他想做出不一樣的東西。當他選擇做沙漏的時候,日本並沒有任何工匠會這門工藝。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在過去的時間裡,渡邊每天都在面對玻璃,直到離開人世,他都沒有一天是不碰到玻璃的。經過了40年的累積,他說自己才有了身為工匠的基礎。

“笨蛋就要笨到底地研究下去,才稍微做出像樣的東西。” 大師的一句話,讓很多人自慚形穢。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他是一個很簡單的匠人,就是想做出讓人喜歡的東西,只是這樣做著。不管歷經多少歲月,他都如孩子般純粹。

因此他的沙漏,從來不是隻用來計算時間的道具,而是讓人看著就能給人安心的物件。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經常有人將旅行帶回來的沙子,拿給渡邊幫忙做成回憶沙漏。本來,天然的沙子是不適合做沙漏的,但渡邊卻接受了這樣的要求,因為他很重視每個人的希望。

“這對我來說與其是計時工具,還不如說享受沙子掉下來的時間,雖然只有3分、5分,可是隻要靜靜地看著,心情就會跟著靜下來。” 這是別人對渡邊的評價。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這位匠人,是日本NHK電視臺在2010年製作的紀錄片《工匠達人》放映後,才被更多人知道。紀錄片一共20集,每集不到20分鐘,記錄了20位日本各地的國寶級工匠,沒有一集不讓人屏住呼吸觀看的。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比如,在這個無論什麼料理都能簡單方便烹調的時代,有人卻獨愛蒸籠的原木味道。

完全不使用黏著劑,用櫻花樹皮一針一線索縫合出來,頑固地遵守著1000年以上的技術,做出獨一無二的蒸籠。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有人堅持使用2000年的屋久杉,就為了製作一隻原木鋼筆,從筆尖到筆桿都是一人親手包辦完成。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還有人做了一輩子的掃帚,伴隨著編草繩的聲音度過了47年。

因為摺皺越強的掃帚草掃除垃圾的能力勝過吸塵器,特地栽培會造成摺皺的穗種子。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匠心的動人之處在於匠人們將職業融入生命,秉持著一顆“一生只專心做好一件事”的心,日復一日地重複著同樣的工作,沉默而不彷徨。

就如隨著時代潮流的改變,日本很多地方的沙漏工匠都消失了,但作為玻璃工匠而生存的渡邊寅三郎,卻一直在逆境之中堅持製作為人們帶來溫暖的沙漏。

匠人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我覺得能夠專注是最棒的時候。很快樂的努力做下去,這是真心話。接下來也會一樣的吧。”

這是渡邊生前說過的一句很童真的話。

- END -

(*部分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