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拟部署大型巡逻船以防范核电站恐怖袭击

关注全球技术地图

获取科技前沿动态

科技战略

据DARPA网7月20日消息,DARPA启动“人工智能探索”项目开发第三代人工智能理论和应用。DARPA认为基于规则和基于统计学习的第一、二代人工智能技术存在局限性,且DARPA已在人工智能算法、硬件、搜索和专家系统等方面取得进展,为保持其在人工智能研究的领先地位并更好地为国家安全服务,有必要对第三代人工智能概念、理论和应用进行研究。

DARPA启动“地下”挑战赛寻求远程快速进行地下环境搜索、导航和地图绘制的技术

据DARPA网7月20日消息,DARPA启动“地下”(SubT)挑战赛寻求远程快速进行地下环境搜索、导航和地图绘制的技术,主要针对人造隧道系统、城市环境(公共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和自然形成的洞穴网络等3种类型的地下环境。

俄罗斯发布发展军事人工智能的十大计划

据人定湖学者7月22日消息,俄罗斯科学教育部(MOD)和俄罗斯科学院(MES)在其近期举办的国际人工智能会议上,发布了俄罗斯发展军事人工智能(AI)的十大计划。十大计划包括组建AI和大数据联盟、发展AI相关技术、建立AI培训和教育体系、建立AI实验室、建立国家AI中心、跟踪全球AI发展动态、模拟AI战争等。该计划目前还不具备政府文件的效力。

以色列科技部在其举办的国际科学大会上阐述以未来科技创新的重点和高教系统的创新趋势

据科技部官网7月23日消息,在以色列科技部近日举办的国际科学大会上,以色列科技部长、首席科学家、高教委专家分别阐述了以未来科技创新的重点和高教系统的创新趋势。未来几年,以色列科技创新将把健康医学、机器人、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作为重点,高等教育在注重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的同时,将更加注重和产业界的联系、加强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信息

斯坦福大学证实可在光学芯片上制造人工神经网络

据《光学设计》杂志7月20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证实,在光学芯片上直接训练人工神经网络是可行的。与基于电学的人工神经网络相比,光学人工神经网络运行速度更快,能耗、成本更低。研究表明,利用光学芯片进行神经网络运算,可提高人工神经网络的性能,使其能够执行诸如汽车自动驾驶、应答语音问题等复杂任务。

Facebook正着手开发互联网卫星

据The Verge网站7月21日消息,Facebook证实正在开发一颗名为“Athena”的互联网卫星,旨在为全球网络无法覆盖和网络不健全的地区提供宽带接入。互联网卫星是Facebook关闭其互联网无人机项目后,为在偏远地区提供网络服务的又一努力。该卫星预计于2019年初发射。目前,Facebook尚未公布有关该卫星项目的详细信息。

美国家安全局组建特别小组对抗俄罗斯的网络攻击

据Engadget网7月23日消息,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兼美国网络司令部司令保罗·纳卡森称,已成立一个特别行动小组来解决俄罗斯在网络空间带来的威胁。虽然没有具体说明该小组的工作内容,但他表示该小组目的与情报机构自2016年总统大选以来在做的事情“一致”,主要是为了防止两年前广泛的黑客行为再现。

欧盟发布保护云数据个人隐私技术成果

据人民网7月23日消息,欧盟近期发布了一项与云数据个人隐私保护有关的最新科研成果,让用户在利用云数据存储资料的同时,能够保护云端数据的个人隐私,并且兼顾云数据的运算性能和扩展性。该成果由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资助下的“云安”项目组完成。

欧盟要求推动征收“数字税”

据路透社7月23日消息,在阿根廷举办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欧盟金融领导人呼吁推动在全球范围对数字经济征税。会议公报重申,将致力于在2020年就数字经济征税长期解决方案达成共识。欧盟经济和金融事务专员在会上要求,年底之前采取流转税作为临时解决方案。“数字税”征收对象主要是美国公司,一旦实施每年将为欧洲带来约50亿欧元的收入。但一些欧盟成员国担心美国会采取报复措施。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发布《联邦政府量子信息科学(QIS)发展概况》报告

据国防科技要闻7月23日消息,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近期发布《联邦政府量子信息科学(QIS)发展概况》报告,概述QIS的技术应用、各国研发情况和计划、国会的相关活动,并探讨美国的相关政策考量。报告认为,QIS研发政策需解决以下问题:构建多元化、跨领域的研究团队;建立可支撑QIS研发的学术教育和人才培训体系;促进技术与知识转让;材料与制造技术的突破;资金问题;建立统一的QIS国家政策。

生物

美国FDA批准首款间日疟原虫疟疾根治药物“他非诺喹”

据GSK官网7月20日消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首款间日疟原虫疟疾根治新药——单剂量Krintafel(tafenoquine,他非诺喹)。该药为英国葛兰素史克(GSK)与非营利组织“抗疟药品事业会”(MMV)联合开发,是过去60多年来首款能有效预防间日疟原虫疟疾复发的新药。先前使用伯氨喹药物治疗间日疟原虫疟疾具有较高的复发率,Krintafel的成功开发,将成为伯氨喹的替代治疗方案,有望大大减轻疟疾高发国家的负担。

美国杜克癌症研究所首次发现癌细胞入侵中枢神经系统的途径

据生物谷7月23日消息,美国杜克癌症研究所科学家首次发现癌细胞是以“导静脉”毛细血管为通道直接入侵中枢神经系统,而非先前认为的通过血脑屏障伤口进行入侵。导静脉毛细血管一端连接骨髓,另一端则能穿过血脑屏障,是颅外感染向颅内蔓延的直接通道。研究人员发现,白血病癌细胞是通过表达整合素与导静脉粘连蛋白分子结合,顺着血管入侵了中枢神经系统。该研究有助于理解癌细胞入侵中枢神经系统过程,有望为白血病等癌症带来新的治疗方案。相关研究发表于《自然》期刊。

能源

日本拟部署大型巡逻船以防范核电站恐怖袭击

据北极星电力网7月23日消息,日本海上保安厅将从2019年起,在15个核电机组聚集的福井县陆续部署2艘大型巡逻船,以防范核电站恐怖袭击,同时也可应对附近其他核电站的突发事件。据悉,该巡逻船为PL型,约1500吨,全长100米左右,配备有直升机起降带和机关炮。每艘造价约6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元),分别将于2019年度和2020年度在敦贺海上保安部开始服役。

海洋

美国造船厂计划建造国内首艘氢燃料电池渡船

据国际船舶网7月20日消息,美国造船企业Bay Ship and Yacht公司宣布将建造国内首艘氢燃料电池渡船。该渡船名为“Water-Go-Round”号,船长22米,能运输84名乘客,最高航速可达22节,其动力将由2台300千瓦的电机提供,计划明年9月交付和投入运营。氢燃料电池渡船具有环保的循环特性:氢气从水中获取,在燃料电池中使用后又变成水。

印度正打造导弹测量船,可用于测量导弹飞行数据

据国际船舶网7月21日消息,印度正在测试一艘导弹测量船,该船可用于测量印度国产战略导弹飞行数据,也可以追踪敌方导弹。该船重1.5万吨,由印度国家技术研究组织(NTRO)承建,耗资725亿卢比(约71.5亿人民币),是“印度制造”计划的一大亮点,未来将成为印度战略导弹测量和反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悉,该船将于今年12月交付。

航空

美国计划向印度首次出口“卫士”武装无人机

据翔智科技信息7月23日消息,美国正积极向印度推介用于监视用途的“卫士”(Guardian)武装无人机。如果协议达成,这将是美国首次向非北约国家出口武装无人机。据悉,美国和印度预计将在9月的高级别会谈当中敲定该项采办合同。

DARPA和洛马公司演示作战系统组网集成技术

据空天防务观察7月23日消息,近期DARPA和洛马公司开展了“系统之系统集成技术与实验”(SoSITE)项目飞行试验,演示验证了如何应用“系统之系统”(SoS)方法和手段在对抗环境中对包括空、天、地、海、网络空间等各个作战域内系统进行快速无缝的集成。SoSITE项目可将任务系统快速集成到现有的和新的架构中,将帮助美军在复杂的作战环境当中维持作战优势。

航天

美国SpaceX公司利用“猎鹰9”火箭发射加拿大“电信星19优势”高通量通信卫星

据航小宇7月22日消息,美国SpaceX公司利用“猎鹰9”5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的“电信星19优势”高通量通信卫星。该卫星由劳拉空间系统公司采用1300系列平台建造,发射重量达7075千克,是SpaceX公司迄今发往静地转移轨道最重的一颗卫星,同时也是世界上发射上天最重的商业通信卫星。该卫星将服务于拉美、北大西洋、加勒比和加拿大北部等市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带宽密集型应用需求。

俄罗斯将开展“天体”卫星计划,将在10年内部署约640颗卫星

据空天大视野7月23日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已批准“天体”卫星计划,将在10年内分阶段部署约640颗卫星。该计划将有助于提升俄在天基导航、通信和遥感等领域的能力,可大幅优化在轨卫星部署,高质量完成对地观测和卫星通信任务。

新材料

美国马里兰大学开发出锂离子电池用的氟化电解质,有望克服锂离子电池容量限制

据EurekAlert网站7月16日消息,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氟化电解质,可用于稳定锂金属阳极,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容量。新型电池可以多次充放电,同时能够保持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经过1000次循环充放电后,新型电池仍保持了93%的容量,显著高于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

德国弗莱堡大学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出可感知与处理生物信号的智能材料

据Phys.org网站7月18日消息,德国弗莱堡大学跨学科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出由生物组件和高分子材料组成的智能材料系统,可用于感知和处理生物信号。研究团队利用定量数学模型,克服了生物、高分子组件不兼容的难题。新型智能材料系统具有强大的多功能性,可用于感知和处理各类物理、化学和生物信号,并可执行信号放大、信息存储和生物活性分析的受控释放等功能,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和《Materials Today》杂志。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开发出可预测化学反应的智能机器人

据Phys.org网站7月19日消息,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研究人员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开发出可预测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学合成机器人。研究人员利用18种不同初始化合物组合出的1000种化学反应,对该智能机器人进行测试。在学习了100种(10%)化学反应后,该智能机器人能够以80%的准确度预测出其他化学反应,并且还能够预测出人类未知的新型化学反应。研究人员表示,该方法是实现化学数字化的重要一步,有望加快新药物、新材料的开发速度,以及降低研发成本、减少浪费和提升安全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杂志。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发出高热管理效率的新型半导体材料

据ScienceDaily网站7月19日消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开发出具有高导热率的无缺陷砷化硼半导体材料,其导热速度比现有材料(碳化硅和铜)快3倍,可高效地吸收和散发热量。研究人员表示,该材料有助于大幅提升半导体器件性能,减少从小型电子设备到大型数据中心的能源需求。该材料有望取代现有的计算机半导体材料,并彻底改变电子行业。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杂志。

先进制造

波士顿动力公司SpotMini机器人明年将实现1000台量产

据搜狐网7月22日消息,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目前正在批量生产SpotMini机器人。该机器人是波士顿动力研制多款机器狗中体型最小的,其身高2.9英尺,重66磅,电池续航为1.5小时,具备自主导航功能。该公司已瞄准SpotMini机器人在建筑、快递、安全和家庭四个领域的应用,预计到2019年7月,将实现该型机器人每年量产1000台。

美国超级高铁将落户贵州,时速可达1000公里

据搜狐网7月23日消息,美国超级高铁公司(HTT)与贵州铜仁市共同签署了《超级高铁体验线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铜仁共同建设中国第一条商业真空管道超级高铁线路。这是HTT公司继与阿布扎比和乌克兰签署协议之后的第3份商用协议。铜仁市政府与HTT公司将以1:1的出资比例成立合资公司,除了建设一条10公里的商业真空管道超级高铁路线之外,双方还将在铜仁共建真空管道超级高铁研发产业园。

-END-

由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整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