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生,是非洲人的祝福,是全世界的鼓舞

他的一生,是非洲人的祝福,是全世界的鼓舞

有一個人,他明知前路艱辛,

但還是冒著生命危險向主奔去,

他就是十九世紀出生於蘇格蘭的

大衛·李文斯頓。

在他的一生中,

我們會看到一個真正將生命獻於

福音事業的美好榜樣。

他的一生,是非洲人的祝福,是全世界的鼓舞
他的一生,是非洲人的祝福,是全世界的鼓舞

李文斯敦Livingstone(1813~1873),英國傳教士,非洲地理考察家。1836年在格拉斯哥大學攻讀希臘文、醫學和神學,1840年獲醫學學位。

1841年到貝專納的開普敦任傳教士,一面傳教,一面從事地理考察,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探險家。

他的一生,是非洲人的祝福,是全世界的鼓舞

為宣教裝備自己

1813年3月19日,李文斯頓(Livingstone)生於蘇格蘭克萊德河畔的布蘭第裡鎮。他們家很窮,很小的時候就和父兄一起打工賺錢養家。李文斯頓的父親是一名虔誠的主日學老師,每一個禮拜他會把小小的李文斯頓放在客廳大椅子邊的一塊膝墊上,然後就對著他講著宣教士拓荒者在異國傳福音的故事。

有一天,李文斯頓讀到荷蘭宣教士郭實臘所寫的“中國的呼籲”:“聽,在中國那一片禾場上,成千上萬未能聽見福音在吶喊,為什麼我們的回應只是一聲嘆息,那傳福音的人在哪裡?海外宣教士為何總是那麼少?”

這一段話,深扎李文斯頓的心。他在日記中寫到:

“我的一生,除了解救人的靈魂之外

,沒有第二個選擇,

我將全力朝此目標,裝備自己。”

他最欣賞的是到中國宣教的郭實臘。郭實臘是他小時候的英雄。當他年紀稍長之後,他發現郭實臘本身也有崇拜的英雄,就是那位永生上帝的兒子——人類的救贖主。他決定要去宣教。

可是他們家實在是太窮了!李文斯頓十歲的時候就不得不去棉花工廠工作,而工作的時間是每天清晨六點到晚上八點,每週工作六天。

即使在這種環境之下,他依然想辦法讀書。最後當他二十歲的時候,如願以償地上了學校,並學習希臘文。後來進了格拉斯哥大學,取得醫學學位。

當他正準備進入宣教的行列時,戰爭卻開始了,李文斯頓無法如願成行。上帝似乎對他說:“我的心意不是送你去中國。”在上帝偉大的意旨裡,是要把他送往非洲。

此前從未有過白人深入非洲內陸,頂多有些宣教士在海岸邊工作。這些人當中有一位叫莫法德(Robert Moffat)。有一次安息年他回到蘇格蘭布蘭太爾講述有關非洲的種種,也講他在非洲看到的關於販賣奴隸種種不人道的行為,最後他大聲疾呼:“我經常從非洲最南端往北望去,在黎明的晨曦之中,我彷佛看見無數正在炊煙裊裊的村落,卻看不到任何一位宣教士。”

這句話重重擊中了李文斯頓。

無數的村落!沒有宣教士!

沒有福音!沒有基督!沒有救恩!

沒有生命!沒有光!

只有罪、死亡和黑暗!

從此,開啟了他一生的非洲之旅。

他的一生,是非洲人的祝福,是全世界的鼓舞

非洲拓荒宣教士

身為一名非洲拓荒宣教士,他知道要面對許多的阻撓與意外。但李文斯頓沒想到的是,在非洲傳教的每一個腳印,都浸泡著他的汗與血。

1843年9月,他來到了南部非洲的瑪波塔撒,這裡是重要的水源地,也是非洲野生動物群集的地方,尤其是獅子。李文斯頓來到這裡一個叫貝克文族的部落,恰好遇到一頭雄獅咬死了9只羊,土著們每次狩獵都空手而回,而且獅子的攻擊越來越頻繁。

土著們越來越害怕,他們認為是李文斯頓所帶來的外來宗教,使祖先的亡靈不安,才派來獅子懲罰他們。李文斯頓聽到傳言越來越多,為了能夠繼續傳教,他決定去冒險獵獅。

他帶著剛聘請的土著教師梅巴魯,兩人各自帶了一把復槍,來到了獅子出沒的山頂,蹲守多日,終於遇到了那隻經常咬死牛羊的獅子,他舉槍瞄準,射了兩發子彈。獅子身體一晃,雖然已經中彈,但仍然撲過來,咬住了李文斯頓的左臂與左胸,李文斯頓後來在日記中寫到“那一剎那,不覺得疼,也不恐懼。”他用右手架住獅口,獅子一鬆嘴,就趁勢在地上翻滾,與後面的土著教師梅巴魯一擁而上,將獅子就地殺死。

這次獵獅,很快傳遍南部非洲,李文斯頓左肩一直留有獅子咬的11個齒痕,而且左臂終身無法抬起。這11個齒痕,在他傳教中非常有用。在此之前,法國哲學家批評他“傳福音給非洲土著,是破壞他們的固有文化。”德國的政客也攻擊他“傳道是伸張帝國的版圖”,連奴隸販子都辱罵他“醜化奴隸販賣”。這些齒痕令批評者閉嘴,因為他們沒有一個人為非洲土著流過血。

也有人因此讚美李文斯頓的勇敢,他卻始終保持清醒。他在日記中寫道:

掌聲會寵壞一個人,

使他在意別人的誇讚,

我心中常會有提醒的聲音,

‘你所做的一切,不是為表現你自己’,

我把眾人對我的讚美,放在上帝的手中。

因為把讚美放在自己的心中太久,會發臭。

地圖上都是一片空白,嚮導常問我:‘李文斯頓先生,往哪個方向走,才是上帝的旨意呢?’我告訴他前進的方位,內心的禱告是:

願我的每一個嘗試,不論對錯,都在上帝的祝福之中。

上帝把獵獅事件變成了一個祝福。李文斯頓被送往海岸,在莫法德的宣教據點療傷。莫法德的女兒瑪麗也在那裡;他們一見鍾情。不久之後他們就成婚,數年之後他們養育了五個孩子。

有一次他們橫跨非洲大平原時,其中一個孩子死了!這件事讓他們覺得,還是把瑪麗和其它孩子留在蘇格蘭比較安全。李文斯頓說,這是他一生最困難的決定。瑪麗和孩子們依依不捨地告別了李文斯頓,沉重的孤寂落在他受過傷的肩膀上。

如同這個別離所帶來的困難一般,隨之而來的流言蜚語也讓他難以招架。那時流言四起,說他把妻兒遣送回國而他獨自“留在非洲闖蕩”的原因是,他並不愛他們。然而我們從他寫給妻子的信中可以看到,他對家人的愛和思念是多麼深厚。

李文斯頓還是繼續走下去,一次比一次更深入非洲;孤單但永遠不孤獨。靠著上帝的恩典,沒有什麼事可以攔阻他繼續前進。

他的一生,是非洲人的祝福,是全世界的鼓舞

家人團圓

多年後李文斯頓有機會回家。他日以繼夜地期待著這個回家的日子。他將可以再見到親愛的妻子、他的孩子和他的雙親。他將可以坐在客廳那張大椅子上,向他的父親講述他降服在主手裡的生命,以及那一道射入黑暗的光芒。

回到蘇格蘭的家園時,他卻發現家裡冷清清的;那時家人剛剛把老李文斯頓安葬妥善!李文斯頓眼睜睜地看著客廳的大椅子,跪了下來,悲從中來,他不禁嚎啕大哭。這個人曾擊敗過暴烈無比的猛獸,就是在野蠻槍矛的威脅之下也不會眨一下眼的,然而現在卻傷心得像孩子一般哭泣。幸而,瑪麗在他身邊不斷安慰他,天父也在天上緊緊托住他。

因此他們互相在愛裡團契,並且這愛顯得十分甜蜜。然而,那黎明之中原野上無數村落的景象依舊盤據在他的夢想裡,使得最後他告訴他的妻子說,他要返回非洲。於是他們再度分離。

多年之後,他終於收到一封讓他雀躍不已的信:瑪麗即將啟程前往非洲。孩子們已經長大了,而且她也可以離開他們了!她要加入他的行列,用她的餘生,接觸那些失喪的靈魂。

她花了好幾個月的功夫飄洋過海,渡過非洲千山萬水,直到她投入丈夫的懷抱。瑪麗在途中感染了非洲熱病,險些無法抵達。李文斯頓把每一個他所學到的醫術盡都應用在瑪麗的身上。日以繼夜地盡全力替她擦拭額頭,照料她的身體;她終於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他把妻子葬在一顆巨大的非洲麵包樹下。當他把墓碑插在地上的時候,再度像一個小孩般地哭倒在地。此時,所有的重擔、考驗、喪志——李文斯頓所承受的這些試煉足夠將成千上百的人壓垮,但是這些會征服他嗎?

他在日記上寫著:

“我的耶穌,我的君王,

我的生命,我的一切,

我再度把完全的我奉獻在你的手裡。

我不再視我所擁有的或將要做的事情為寶貴,

除非它們和基督的國度有關。”

這一切,

基督藉著他與李文斯頓的同在而把他托住。

他的一生,是非洲人的祝福,是全世界的鼓舞

在禱告中完成了使命

這一次他深入叢林,來到了烏吉吉(Ujiji)。那裡的原住民把他的食物、山羊給偷走了;更糟的是,連他裝奎寧(抗瘧藥物)和其它藥品的箱子也都遭竊。這些藥品是他用來抵抗可怕的非洲熱病的。對李文斯頓而言,失去藥品就等於宣判了死刑。他再度跪在地上,說:“上帝啊!失去這些藥物我怎能活下去呢?”

有五年的時間李文斯頓並沒有見過任何一個西方人,但是此時在非洲深處他舉目望去,他看見一張白色的面孔向他走來;這是個禱告的及時響應。這個人向前靠近李文斯頓,吞吞吐吐地說了一句令人難忘的話:“我猜您是,李文斯頓醫生吧?”

這位白人就是斯坦利。他是替《紐約先驅報》工作的記者。發行人班內特曾說過:“斯坦利,他們都說李文斯頓已經死了!我不相信;我相信他還在非洲的某一個角落,可能只是失蹤,生病,乏人照顧。斯坦利,你去找他,要不計一切代價把他帶回來。”

斯坦利出發了,並且找到了這一位宣教士。這位記者自認是世上最趾高氣揚的無神論者。斯坦利和李文斯頓一起住在一個臨時的小屋裡長達四個月。

他說,這位宣教士顯然不是一個天使,

他是一個人,

然而他在他的生命裡卻找不到任何瑕疵。

他的情感,他的熱情,

他安靜的工作態度,

他對人所表現出來的憐憫,

激活了斯坦利的心懷。

但是李文斯頓並不願意和斯坦利回到所謂的“文明世界”,而是要更深入非洲。他在日記上寫道:“天父,求你在今年年底以前讓我完成我的任務。”

最後他來到一個地方,那時他不得不再束緊一點他的皮帶,足足縮小了三格以減低飢餓所帶來的痛苦。漸漸地他的牙齒因為啃水果的核仁而掉光了。他的腳起水泡並裂了開來;他再也無法走下去。

他的生命要就此結束了嗎?不會的。他有幾個人和他在一起——這時只剩下三個人。他們為他做了一個擔架,抬著他走。當他們來到一個村落的時候,他叫他們把他架起來,跟那些來到他面前的人講福音。

終於有一天李文斯頓不能走、不能站,甚至也不能動了!他的助手幫他在非洲青山之下造了一個小木屋。雨下個不停,李文斯頓睡在吊床上。

傳記作家吉爾(TimJeal)寫道:“他們嚇了一跳,因為李文斯頓不在吊床裡。當他感覺死的那一刻來的時候,他用盡最後的一點力氣,從床上爬下來,跪在地上。蘇喜人(Susi,非洲人的一族)一度以為他在禱告就沒有立刻進去,而是等了一會。當他們發現裡面一點動靜都沒有的時候,有一個人進去了,摸了摸這位跪在地上的人的胸部;胸膛幾乎是冰冷的。李文斯頓已經死去多時了。”

李文斯頓的生命已然寫入歷史。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宣教士之一。他完全向基督奉獻的心志就記錄在他某一頁的日記裡:

“我並不看重我所擁有的,

或者我可能會擁有的一切事物;

我看重的是我和基督國度的關係。

如果有什麼東西可以擴展國度的益處,

只有在榮耀他的前提之下,予以保留或給出。

他是我目前和永遠盼望的對象。”

1873年,李文斯頓在帳篷中,禱告時離開了人世。探險隊員將他的心臟取出,葬在其坦波斯的一棵慕烏拉樹下,將屍體以鹽包裹,走了8個月的路程,由英國海軍再運送回國。從此其坦波斯被稱為“非洲的中心”,因為這裡不僅剛好是非洲大陸的中心點,而且也埋葬了一顆最愛非洲人的心臟。

他的一生,是非洲人的祝福,是全世界的鼓舞
他的一生,是非洲人的祝福,是全世界的鼓舞

他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探險家。

不同於其他的探險家,

他的探險不是為了征服未知之地,

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好勝心,

不是為了顯明自己多偉大,

探險只是為了一個職責,

將上帝救贖的真理,帶給非洲人。

三十七年之久,他行走非洲三萬哩,

任何危險的時刻,

他不對任何人

——包括食人族與奴隸販子

發射一粒子彈。

他只將自己的安危放在上帝的手中。

他的一生,就是非洲人的祝福。

就醫學而言

他是進入非洲內陸的第一個醫生,

就地理而言

他是畫出非洲內陸河川、山脈的第一人,

就政治而言

他是終止非洲人被販賣為奴的關鍵者,

就探險而言

他是打開外界進入非洲內陸的先鋒,

就科學而言

他是詳細記載中非洲動物與植物的先河。

後世的人,稱他是「非洲之父」。

非洲地圖上,仍有三十幾個地方,

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深得非洲土著的敬愛,

至今,非洲人仍稱他是:

「非洲人的朋友」。

他的一生,是非洲人的祝福,是全世界的鼓舞

《深入非洲三萬裡》

他的一生,是非洲人的祝福,是全世界的鼓舞

出版社:敦煌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月:2006年12月

他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宣教士之一(中國有戴德生,印度有克利威廉,而非洲有李文斯頓),他將上帝的永恆之光帶進了黑暗的非洲大陸!

本書是對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探險家李文斯頓一生感人經歷的描述,在簡短介紹其家世與求學生活後,作者濃墨重彩地詳細記錄了他三次進入非洲的驚險旅程。

150年前,李文斯頓深入非洲這塊被稱為蠻荒的“黑暗大陸”,面對異教文化、叢林猛獸的強勢圍攻,李文斯頓滿懷敬畏、熱忱與信心。

透過作者的生花妙筆,其千辛萬苦、九死一生的探險奇遇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眼前。37年之久,李文斯頓行走非洲三萬裡,在任何危險的時刻,他從沒有對任何人——包括食人族與奴隸販子——發射過一顆子彈。

他的一生,是非洲人的祝福,是全世界的鼓舞

(掃一掃購買)

他的一生,是非洲人的祝福,是全世界的鼓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