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一家超市说只要交8888元,就可以每天在他这里领80元持续一年,这种做法是否违法?

蝶熙儿


超市交8888元,每天可以领取80元,并持续一年,一年后可以获得29200元,较8888元高出数倍,这看似一笔非常丰厚可观的投资收益率,但实际上关键还是要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参与人数越多,超市积蓄的钱越庞大,而假如达到某一数额规模时。超市负责人有可能会跑路,可能涉及非法集资等行为,而核心所在,就是吸引更多人参与,人数越多,积蓄金额越大,集资后的钱可以大范围投资,甚至会携款跑路,投资者虽然可以每天拿钱,但实际上需要承受的风险不少,一旦超市跑路,就会得不偿失。


郭施亮


从经验和直觉上判断,这家超市具有巨大跑路嫌疑!

第一,动机。交8888,一年得到近3万。年化收益率30%以上。远远超过安全范围。试问,超市老板要做什么才能回本?即使放高利贷,他也要放35%以上收益的贷款,那又是何等风险?

第二,法律。从目前来看,他的这种行为法律边界模糊,如果是以办会员卡的形式,或者股份分红这种变相来非法集资,但是没到跑路那一天就很难立案。

第三,案例。我们家族财富密码遇到过不少读者来信,揭露骗局,还原真相。其中有一个很像这个案例,缴纳不同级别的会费,就能每天在超市里拿走2-5件商品,且有定期分红。超市里的商品标价都很高,让人觉得不要分红拿两个月也能回本。然而受害者真的就拿了不到两个月,拿回来的物品不是根本不值钱,就是假货,没多久就坏了。

家族财富密码守财奴再次告诫:

小便宜不要占,小算盘不要打。

占小便宜吃大亏,打小算盘陷泥坑!

家族财富密码高级研究员赵净


家族财富密码


应该是2016年六七月份的时候,有个人在微信群里卖莱曼的理发卡,说是30元可以理发10次,我当时也就想着还有这样的好事?就买了一张。那一段时间,我在崇明公园也遇到过几次莱曼卖这种卡的工作人员。
然后去理发,老影剧院对面,九鼎轩火锅南边那家莱曼,乖乖,一屁股坐下来就围上来几个人一个劲的叫你办卡,那个热乎劲,跟你是他们亲爹亲妈似的,我当时坚持没有办。
他们看我坚决不办卡,就说我脸上有痣,可以点一下,保证点到没有为止。一直以来,我的确为痣烦恼,就跟他们上楼点了。一点不打紧,几个痣一点,他们计算机一按,两三千块,然后他们又过来要你办卡,说办卡的话这点痣的钱就算是送的了。这下就尴尬了,我不办卡就得付两三千点痣的钱。无奈之下,办了卡。
后面再去理发的时候,他们那些理发师,什么什么级别的,一般打个三折下来还要五六十,就是说不打折的话,在莱曼理个头发得两三百。办卡后,我理发一般都是在他们家,只换过两个理发师,一个是理10块钱的那种,手艺差的一逼;后来我让他们给我推荐一个,特闷推荐了308号,308号第一次给我理发打折后是38,第二次打折后是28,后来有两三次是10元,然后,又突然是38元,他们那什么什么级别的理发师好像看前台收银的心情,收银的说你是高级就按高级收钱,收银的说你是低级就按低级的收费。总之一句话,你冲了钱办了卡,那你的钱就由着他们高兴扣吧。


后来脸上的痣并没有点干净,让他们在点一下,他们就开始各种不认账,原来拉我办卡的那几个人已经不在了,他们说以前的情况他们也不知道,还说来了什么新仪器,用新仪器点痣效果更好,我们可以刷卡,可以给我们打折,却再也不提一开始信誓旦旦保证"点好为止"那话了。办卡的时候说什么项目都可以走卡,等你办好卡再去的时候,一会这个不能走卡,那个不能走卡,让你付现金,如果要刷卡,就不打折等等。
听说他们最近重新装修了,换了一个门头,现在改名叫什么“梵希“了,然后,就说原来的卡说不好用了,要重新充值才能用,我想,他们新一轮的套路又开始了。在此,总结一下原莱曼现在叫“梵希”的那些美容美发店的宰客套路:
套路一:低价吸引你过去,比如30元可以理发10次的那种所谓优惠活动,这就像是钓鱼前先打个食;
套路二:等你进店了,火力全开让你办卡,比如说办卡可以送你啥,可以打折,可以享受贵宾服务等等承诺;

套路三:说你有哪些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让你去试,你一旦试了,就狮子大开口,让你进退两难,然后逼着你办卡;
套路四:办卡后,办卡前的各种承诺就当放屁,和没办卡的时候是一样的服务或者还不如没办卡的时候,因为你没办卡,他们还想忽悠你办卡呢,你办了卡的,只能是待宰羔羊了。你跟她们吵也好,闹也好,她们就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反正一个人两个人一般也闹不出啥名堂,他们根本不在乎;
套路五:过一段时间后,以老板跑路或者重新装修为由头,换个门头,就像把以前的名字“莱曼”换成现在的“梵希”,说以前的卡不能用了,要你继续充值才能用。


心之语185711184


首先,这是一个骗局肯定是没有疑问的。

就给大家来说一下我们当地有一个就是乡镇上的一个超市,记得当时好像是叫什么龙的,具体的名字忘了,反正就当时仿照我们是去一个比较有名的那个超市,取得名字特别的像,音都一样。

刚开始开业的时候,就是充500送100,开业之前就开始到处发那种广告,特别是在赶集的那天,而且充500送100就只有一天可行,就是开业的当天,其他时候就不可以,然后我们那里就很多人都充了500。

过了不到一星期,就说为了回馈客户,回馈乡民然后就是充600送200, 连续两天,效果非常的好,记得那时候我老妈他们都充了,毕竟经常在那里买东西。

真的又过了不到一星期,没错,大家都没有听错,就是一星期。超市开始大幅度搞活动,凡是没有参加之前活动的,现在充1500送500,经过前两次很成功的,这样子搞过,听到说凡是没有参加过前两次活动的才能参加,整个乡镇都沸腾了。那时候持续了三天这样的充值业务,这一次我爸妈就没有参加了,说实话,大嫂也生怕那是个骗局。

就这样三次活动,整个乡镇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参加,在第三次活动结束的第二天,超市再也没有开门了,再后来,据说找到了那个人,但是大家的钱基本上都没有追回来。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始终要相信这一点。


情感影视屋


这个案例应该比字面上的复杂。交8888元,每天领80元,本质上是一种吸收储蓄,返还本息的营业活动。



但是,超市不是银行,没有吸收公共存款的权利。不过,现实中超市不会采取这么傻的办法。一般来说,会加以掩饰,可能会分为以下几步走:

一是,8888元不会体现为存款,而会体现为购买购物卡。比如说,购买18888元的购物卡,里面有10000元可以消费。8888元实际是存在里面的,属于吸收的那部分存款。

二是,返还的时候可能会有要求,比如说使用购物卡消费满100元,可返还现金80元。那么很多消费者可能就不一定会消费满100元,于是就返不了现。从而使那8888元可以在超市的账上趴得更久。



通过前面两个办法,就可以将这种储蓄和返还存款业务,变成一种出售购物卡+促销手段的业务模式。预存消费款+现金返现,在日常的经营中都是很常见的。并不至于构成非法集资——当然,如果要做得更合规,应当将客户存进来的钱专款保管,而不是用来周转———不过现实中,这个要求几乎是做不到的。



实际效果上看,18888元存进来,马上可以用来周转获利。解决了融资问题。而80元现金的返还,如果设置了购物金额的条件,将使返还的周期拉得更长。这样,无论在法律上,还是经济上,都能够说得过去。如果超市能够想到这个思路,或许不会像各位答主所指责的那样,陷入违规的危机之中。


林海


你这个情况刚刚在我们市里发生过,前两天。17年10月底的时候,本地一家大型商场开了一家新超市,原本这个地方就是一家超市,老板后来投资房地产资金链续不上,倒闭了。然后这个地方空置了一年多。

11月开始宣传的时候,本地居民充卡200元送30,充值500元送150,更狠的是最后一档充值5000送2000。这个力度在本市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所以刚开业的时候,包括我家人也办了超市的购物卡。到超市购物的时候,你也能感觉出来整个超市的布局,服务人员,收银员都是仓促上阵,本地临时新招的。试营业一个月之后在12月中旬宣布正式营业。

就这短短的时间,在第二个月给员工发工资的时候,拖延了三四天吧,然后工人就在网上发帖说,超市老板不靠谱。过了18年元旦到18年1月中旬的时候,又曝出供应商和超市老板有矛盾。向供应商结账也很不及时。结果导致后来两天,在1月20号前后,办过卡的人到超市进行疯狂抢购,货架基本全部扫空,到最后,市公安局和市特警队不得不出面维持秩序。

第二天超市发出声明,因为抢购造成无法及时补货,歇业两天,而后又把货补齐了,但是却不允许顾客进去,整个超市也没有任何收银员,理货员。在此期间,市局特警队派驻了几名警员就驻扎在商场,以防发觉不良事件。


可是,可是,可是,

就在上个周五,神通广大的老板一夜撤空了全部货架跑路了,搞的全市民怨沸腾,市政府介入,而且公安局也已经开始协查通报超市老板,

这个商场以后估计没有人敢在这儿做什么生意了!!!

今天周几?今天周三,嗯,以上就是全部情况


弓木


首先,我想解释一下“金融商品”,否则一般人无法理解后者的所有内容。

金融产品可以说是一种特殊商品,它不同于传统的实物商品,如衣服、鞋、电脑等商品,或服务,如快递、按摩等。金融商品具有两个很典型的特点:首先,传统的商品,你买的鞋是为了穿,你买一电脑是为了使用他,你去看电影是很酷的给了你观影感受。总的来说就是你付了钱立马能够享用它。

但“金融商品”不同,任何人,购买金融商品的目的都是“以钱赚钱”。你购买定期存款作为利息,国债也是为了利息。你买股票是为了分红和将来的价格变动。保险是为了保金。普通商品有一套评价好坏的体系,鞋的质量看做工质量,电脑的好坏要看材料表现,和电影也有好看和无聊的。

但是,金融商品的好坏,在普通人看来,只涉及一个因素——回报率。银行融资,一年8%的收益率,是比5%以上的“好”。100万汽车保险,5000元的保费,不如8000元以上的保费“好”。这一点毫无疑问。如果a银行的一年存款利率是5%,而B银行是3%,一年,傻瓜知道去a银行,因为银行的存款产品是“好”。这是金融产品的第一个特点——钱生钱。如果说专业点,那就是所谓的“资本主义”。“金融商品”的第二个特征也不同于一般商品。

你买鞋,你穿一下,好还是不好,你可以当场判断,你觉得舒服值这个价钱,你付钱,鞋子给你。

你买一台电脑,你看看性能的配置,品牌价值,感觉好,价值值不值,你认为值,支付电脑回家。觉得不值,不买。

可是金融产品具有非常典型的特征。无论什么金融产品,你购买,你得到的回报,他们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这次的时差可以是长的,也可能是短的,也许几分钟或几十年。比如说,赌博,你打赌,打开一张纸条,那是几分钟。你定期保存,那是一年和一年的结算。如果你买保险,那可能是一个死亡的回报。这是金融商品的第二个特征——付款和收货不同步,时差,我们称之为“时差”。专业点叫做“风险承受能力”。因为这个“时差”,你付了钱,你却看不到现场的“货物”。你去商店买一台电脑,你可以当场看到电脑的质量。但是金融商品,你付了钱,就要到期了,才知道商品的质量。如果你去赌博,你不知道你会不会赢。如果你买彩票,你就不知道你是否中奖了。如果你去存款,你将获得利息,如果你去买保险。当你处于困境时,你可以得到保金,这样你就可以得到保险金。第一个话题就说完了。”

金融商品有两个特点:1、用金钱赚钱。2,时差。

这两个特点是金融商品的“充分必要条件”。只要任何一个企业都符合这两个条件,那么“金融”和“金融商品”就必然要符合这两个条件。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存款、国债、贷款、股票、信托、保险、赌博和彩票。一切都是金融,其本质是相同的。好的,只要“金融产品”能被理解,它就会被很好的理解。接下来,我们谈谈金融业。需要解释“道德风险”这个词。例如,普通人很难理解债券和保险。让我们举一个非常简单的彩票例子来帮助理解它们,因为它们都是金融产品,本质是一样的。

例:如果你设计了一个彩票,100刀一张,1-100 一百个数字抽一个中奖。

获奖后一天。那么,奖金是多少,你会不会亏呢?很显然,一万美元的奖金,那你不赚钱。但是你想赚钱,你把奖金设定为1000,只有一个人可以获得。这样你每卖出100张彩票就可以赚9000,对吧?但是对于那些买彩票的人来说,他们只是想碰碰运气,100块不大不小,却赚了10倍。为什么不呢?所以他们来买它,因为对他们来说,概率是一个非常形而上学的东西。我们都相信运气会更好,即使是长远来看。毕竟,我很久没买它了,万一有人在里面。所以第一次,有1000个人来买你的彩票,你卖掉了10万的彩票,你赚了9万。你看,在金融业赚钱很容易。

你的竞争对手看到。TMD赚钱这么舒服的原因是什么?这笔钱不能让你这么随便成功!所以你也设计了彩票。同样的100块一张,开奖后一天。但是他的奖金是2000。所以人们看到的套路,同样的玩法,同样的价格,高额的奖金。所以每个人都不去买你的彩票。那你看,TMD还是那孙子会玩,你敢挣钱吗?我可以接受吗?第二天你把奖金提高到了3000,所以人们回来买你的彩票。他不服从,升到4000。你会把它带到5000。......最后,你们都将奖金提高到9999。每一万个1美元,毕竟不能越来越少,不赚钱,那么你和你的同事都是9999奖金,达成了默契,大家谁也不杀谁。你们俩平分了彩票市场的50%份额。这就是金融业的市场竞争。

通过给消费者带来利润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不管金融业有什么样的竞争,都有这样的竞争。在银行业,它被称为“利率竞争”,在保险业被称为“溢价竞争”,在证券业中。这就是所谓的“费竞争”,即信托业中的“信托费竞争”。但这时候,你的怒气从心里上升,罪恶生在胆汁的边缘。TMD老子原来是卖彩票的,10元赚9块钱,不是你这个白痴跟我我得了1万个比赛,只赚1块钱?所以这次,你把奖金提高到2万。如果你经营彩票很多年,你有很多钱,你会失去它一段时间。所有人一看看,啊,这个彩票奖金这么高?他们都买你,所以你占据了市场份额,因为许多人从你的彩票赚钱,有很多新的人买你的彩票。1000个人买了你的彩票。你一次丢了10万个。第二次你仍然是2万的奖金,你之前的1000个人已经带了1000个人去买彩票了。你一次丢了20万个。第三次,“你的彩票能赚钱”已经在河里和湖里流传了,大家都来买你的彩票了。一次,有50万个人买了你的彩票,你卖出了5000万的彩票。

但这次,你直接跑路,没有奖金。所以你赚了5000万!一次可以赚5000万,没有技术含量,这就是金融。

在那之后,你被警察抓住了。但是这5000万,你已经出国了,你不能回来了。是的,你在监狱里,可是你骗了50万个人一共积蓄了5000万,引发了一场巨大的社会团体活动,50万个人去了外面的政府抗议,要求你出去,让你继续做彩票。但你知道,这彩票不会继续,根本不赚钱。你得到2万的奖金,只是为了滚5000万。你赚了5000万,但是社会失去了5000万的财富。这就是金融的“道德风险”。为什么金融中存在道德风险?

我们前面提到过金融的两个特点:1、钱生钱。2,时差。

因为你的生意是金钱买卖,对于大众来说,“风险”太高了,只要它是制造出来的,它就是一个“好产品”。你挣得越多,就越好。但它不同于卖你的电脑。这是一件好事。金融产品的质量取决于你。这涉及到“时差”的第二个特点,先付钱,后交货。产品是“好的还是坏的”,你事先告诉消费者。但什么是“货物的质量”是已知的交货后。这就造成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你告诉消费者你的彩票可以赚钱,消费者先给你钱,但他们不赚钱,消费者以后会知道的。这个时候很糟糕,你可以做手脚,把钱从路上取下来。这涉及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金融准入机制“,金融不是你想做的,融资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内容。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那么“道德风险”就会很高,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无论是银行、保险公司、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信托银行还是证券公司,都必须有政府营业执照,否则是一种严重犯罪,即“非法设立金融机构罪”。如果你对公众造成伤害,那将是非常严重的,“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等着你…你知道钱宝是怎么赚钱的吗?那么,让我们再说一遍,我们有机会使用这个机制。政府会允许金融公司管理好吗?我们知道上一个彩票的例子很简单。让我们再举一个例子。这一次,我们用“银行”作为例子,因为股票和保险真的很难理解。

你是一家银行。很多人来这里存放你的存款。你每年给存款人3%的利息。所以有1000个人,一个人放1000万个在你身上,你每年要支付每人30万的利息。你有100亿个。但你必须每年给他们3亿的利息。你是做什么的?那你就得用这100亿赚钱,赚的比3亿多,多出自己的。你用这100亿借,你借的人,你收他们一年的6%利息。存3%借6%。所以你用这100 亿一年能赚多少钱?很简单,3亿,对吗?好啊.但在人类社会,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说信用。你可以把钱的人的钱,你借钱给别人,别人一定会按时还吗?如果别人不回来,那就叫做坏账,如果坏账率是1%,也就是说,你借1亿,有100万。也就是说,你借100亿。事实上,你只能返还99亿的利息。你一年能挣2亿。你说,没关系,我先控制坏账率,然后借钱去评估别人的无能。不能赔钱,金融业是没有技术含量的。这一次,有一个叫比特币的东西,暴涨的价格,本来是每月1美元,涨到100元,每月高达1000美元。许多人嫉妒。他们都去买比特币,低卖高。但是很多人,没有钱,要求你的银行借钱,你借给他们。随着比特币暴涨,他们用你赚来的钱倒钱,会按时付款。所以你说,你看,他们都是好信用,他们都按时还钱。我还借给他们。突然,有一天,比特币从100000元下降到每人1元。你借的钱很变得干净,没人能还得起。恭喜你,你遭受了“系统性风险”。

你100亿个人借了所有的钱,你没有钱向你的储蓄人提起这件事,所以银行破产了。这1000个人为你省下了一生的积蓄,而你却失去了所有的积蓄。他们到政府那里去计算账单,银行破产了!你必须揭露政府的所有细节!社会不安定,治安恶化,社会失去了100亿大财富。你说没关系,让人家借钱给东西按揭,我借就行了。稳健的打击。

所以很多人用最有价值的“房子”来抵押,1000万的房子按揭,你会借700万,你觉得很稳定!他们不能回来,但我还是赚了300万。但有一天,房价暴跌,原来1000万的房子,价值100万,他们借了你700万,也赚了600万!恭喜,你又一次遇到了“系统性风险”。所以你很稳定,只有借了偿还能力超强,超稳定的工作,更多的资产的钱,他们必须能够负担得起的。稳健的打击。但问题是,没有那么多人有很强的还款能力。没有人要求你借钱,你每人要付3%的利息。没有人借钱你怎么赚钱?所以你不得不借钱给一些没钱还钱的人,拿一些垃圾担保品。否则,贷款不能出去啊,没有人问你借钱你怎么赚钱啊?当然,最终他们不会付给你任何利息,即使是本金。恭喜你,你正遭受着“次贷危机”。

因此,如何控制风险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你认为风险是如何得到控制的?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你看,金融不是那么“不熟练”,对吧?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你把它保存在别人身上,偶尔严重的小灾难,婚丧嫁娶,约炮看电影,通常都要带一点现金。如果有人在你这存了100亿,你不能把全部100亿全部贷款出去吧。如果有人急需你的钱给你钱,你没有钱,所以,你必须保持“储备”,以防止日常的日常兑现。但是这个“储备”多少钱?多留点,少赚点,搞不好还会亏。留少了,人家来拿钱,你连前都拿不出来,对吗?你看,“风险控制”,“储备”你不懂的深奥知识?所以金融似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事实上,这是一个高度熟练的行业。甚至连美国的银行精英也不敢相信Lehman兄弟已经破产了。那么普通人?

你看,即使是严谨的财政问题,也会有意外。或者因为“金融”的两个特点。1,赚钱2,时间差,即使是专业组织,有时候也不能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收到钱,往外借的少,就会赔钱,用错了,就会赔钱。外部波动会有问题。关键不是钱你自己的,而是公众的。金融业是公众的产业。金融机构一旦出现问题,就不是两个人,而是成千上万的人。


景板板


超市这样做当然违法了。

首先,超市是具有营业性质的经营场所。一个合法的超市必须办理有《营业执照》,《营业执照》上面有经营范围。超市的经营范围一般都是零售,而超市要求客户先交8888元,而不给任何货物,却是每天按高利返还现金。这明显是超出了其经营范围。不仅违法,而且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其次,按照《刑法》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最高可以判处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所以说超市这样做,说明超市老板不懂法,想赚钱的方法不对。是想发大财,急功近利思想造成的。

再次,你们可以想一想:一个人只要交8888元,每天就可以领到80元,并且可以领一年。那么一年总共就可以领29200元。这个顾客可能就是赚发了,那么这个超市到底做什么能有这么大的利润啊?



最后,“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上只会掉陷阱。”所以说,对于这样的好事,还是醒醒吧!不占便宜不上当。

当然,这也可能是超市的一种炒作,一种广告形式。相信任何的正规营业场所都不会这么干的,也请广大市民碰到这样的事情能够擦亮眼镜,以免上当受骗。


法重情深


1,首先问题问的是,是否违法。看到大家都在回答是否合理,是否能盈利,以及商家这样做的目的性。有点偏题。

2,需要弄清楚很关键的一点,消费者每天可以去领80元,这里没有交代清楚,如果是缴纳8888元现金,每天可以领取80元现金,一切都是现金,那么毫无疑问,这是非法集资,一定违法,消费者切莫参与。别说超市,一般的金融机构都不具备这样做的资质。

3,如果说是缴纳8888元,消费者可以在超市消费80元,那么商家这样的行为,其实是变相发放商业预付卡的行为。是否合法,主要看两点。

a,发放预付卡的商家,需要将20%-40%的收卡资金缴纳到第三方存管,也就是每一个会员的8888元,应当缴纳1777到3555元不等的金额到存管机构,此举主要预防商家跑路、倒闭等,消费者不至于亏损过大。这是其一。

b,第二,看商家是否通过了备案,发放预付卡的商家需要具备一定的资质、信誉,经营时间等。能够通过监管部门的审核,才能发放预付卡。超市方面,一般都是大型超市、连锁超市、品牌超市才有资质发放预付卡。 如果资金没托管,没有通过备案就这样做,显然是违法的,可以定性为非法集资,非法所得全部没收,理论上可以不返还给消费者,因为消费者涉嫌参与非法集资。当然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消费者并不知情,都是在商家的诱惑、销售、隐瞒下缴纳了8888元,有关部分会视情况适当返还资金给消费者。

4,商家这样做的目的,

最坏的情况:建个超市,非法集资,圈钱,等资金到一定量后,关门,卷款跑路。

正常的情况:超市需要现金流维持经营,通过这种方式快速获取现金流,缓解资金压力。一般来说这样的企业通过金融机构贷款,所有的贷款成本在一年20%左右,贷款8888元,一年利息差不多1777元。对于超市来说,你一年在他那边的消费低于10665元,也就是一年365天,消费者去的天数低于133天,超市就是不亏的。 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快速锁定目标客户,增强消费者粘性。

一天免费领80元,实际情况是,每个人的消费很难就准确定在80元,这里又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有时候一天消费不了80元,可能只需要买20元的东西,这是却需要凑够80元,实际上超市刺激了消费者的隐形需求。 第二种,有时候需要购买80元以上的东西,比如节假日,可能需要买300元的东西,这个时候你还是需要再支付220元现金补齐,对于商家来说,它用这种方式,促使你每天都去超市,彻底锁死客户。

最后,题外话,一般来说,这家超市的东西肯定不具备足够的性价比,东西很有可能比外面卖的贵,第二,任何一家超市,强如沃尔玛也不可能满足你的所有需求,这家超市的商品,远远不够满足你一年所有的需求。也就是会有很多你想买超市却没有的东西。 第三,这不是一家想好好搞零售的超市,您缴纳的8888元,有非常大非常大的可能被老板挪用到了其他地方,这里大胆想象一下,可能用于偿还高利贷,可能用于赌博,可能用于炒股,这都是风险点。

所以,建议大家,最好别参与,风险挺大。天上不会掉馅饼。

对于商家来说,这个对赌同样风险极大,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并不健康,缺乏引导,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消费者很可能为了这80元,会一年365天,天天去,而且只买80元。365*80=29200,这种情况,只需要维持100来天,超市压力就会巨大,不得不宣布倒闭。


正经理财师




我以为,这家超市已涉嫌非法集资,应根据集资数额判处有期徒刑。

只要交8888元,就可以每天领80元,持续领一年。也就是说,一年可以领到29200元,实赚20312元,利润早已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24%。让我们看看它是怎样进行欺骗的?

等第一人交了8888元后,第二天便可领取80元。但等你只领了80元时,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也开始交钱,于是,超市有了35552元,而交了钱的四个人只领了320元,超市还剩余35232元。

以此类推,如果第一天有100个人参与,超市就可以集资888800元,而第二天,100个人只能领取8000元,还剩余880800元。而这100个人集资的钱需要110天后才能领完。

如果这种活动持续不断,110天后,超市的集资有可能达到9位数或更多。如果这种活动一直持续下去,超市就可以用剩余的钱进行投资,或者挥霍,或者跑路。根据经验,挥霍跑路者居多。

这虽然和传销的模式有区别,但性质一样,都属于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若集资老板挥霍或跑路,受害者不仅拿不到暴利,连本钱也有可能打了水漂。

无利不起早,超市不是慈善机构,不会白白让你获得近3倍于本钱的利息,其模式就是拿后面人的钱,还前面人的钱,然后挥霍暂时不需要还的钱,其行为属于非法集资,涉嫌非法集资罪,应根据数额大小判处有期徒刑。

谢谢您的关注,期待您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