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下农村会出现一些不赡养父母的不孝子?

陇原农家


实际上这是农耕时代的文明,在现代社会里遭遇的困境。

甚至可以说,“孝”这个词,就是前现代社会的观念,它在当下的语境里,注定遭遇困境。

这个话题比较复杂,要从几部分来说。

首先,古代没有不孝子?当然不可能。而且按逻辑和对社会的理解,还为数不少。尤其是在非常贫穷的农村里,“不孝”简直是必然的,“孝”那是凤毛麟爪的例外。因为生活资料、生存资料极少,壮年人尚且不能温饱,养活妻儿尚且困难,如何能照顾老弱?这不是想不想“孝”的问题,是有没有能力“孝”的问题。

看过日本电影《樽山节考》的人都知道,古时的日本信州山村曾有一种风俗,因粮食短缺,这里七十岁仍健在的老人就要由子女背到楢山遗弃。——你说年轻人怎么这么坏?但不如此,他们可能年轻的、年老的,都很难活下去。在资源极端匮乏的情况下,无法谈道德。

(《樽山节考》剧照。)


古代历史当中,绝大部分民众都是贫瘠困苦的,“孝”,是一种高于普通人太多的要求,不孝,才是常态。不能把吃穿不愁的仕人标准来衡量所有人,特别是广大的贫困底层。甚至现在的农村,还时不时出现“农村老人自杀严重”的新闻,也与《樽山节考》的情节有相似之处。

而今天,中国的社会割裂成贫富极为悬殊的社会。在经济条件很宽裕的家庭里,只要不是真跟父母有深仇大恨或者人品差得不行,很少会让父母过得拮据的。不需要品德很高尚,很“孝”,因为做到这点对他们来说很轻松,何乐而不为?

而在题目中所说的“农村不孝子”,强调了“农村”,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穷。子女们生存都成问题;或者说,虽然生存不成问题了,但他们要奋斗到妻儿舒适,这条路还太难了,花钱的地方太多了。老人,就顾不上了。比如说,自己都一年吃不上几次猪肉,你怎么孝顺父母?拿空气?

(《樽山节考》剧照。)


当然也会有些农村人他们很眷恋亲情,会把父母的需求放在更重要位置;但在没钱的情况下,优先满足自己、其次妻儿,才是更常见的一种亲疏顺序。与其说是品德,不如说是能力。

还有一个问题:现代社会里,不再是农耕文化的养儿防老这种观念了。

每个人都会买社保、养老保险、商业保险;到老之后通过社会保障系统获得回馈。子女只需过好自己的生活。

但是,中国的农村老人,还远远未被各种养老保险所覆盖,他们在当下的社会现实当中,一无所有,不靠子女还能靠谁?但他们的子女,活着已经很艰难了,如何才能再驼上年迈体弱多病的双亲?道德谴责,有用吗?


侯虹斌


话不多说,直奔主题! 为什么农村有很多不孝子?我是农村人,我深有体会,分享给大家。要说清这个问题,得分以下几个方面:




1,老人自身原因。

①农村老人,老来普遍都没啥积蓄。满足不了子女日益膨胀的 “物欲”。所以,一些把孝顺看成是“交换”的人总是抱怨:我的父母啥都没给我留下,靠不上。都是我自力更生,你看别人家的爹妈……

父母的 “偏袒” 的后果。在农村,也有这种情况很多:儿子与父母居住,但是父母总觉得和嫁出去的女儿很亲,甚至偏袒女儿。儿子管衣食住行他们觉得理所当然,而女儿过节回娘家带一点礼品,老人见人就是女儿好,能说三年……

长此以往,儿子心里的就不平衡,经常抱怨。严重影响了母子关系。

③也有因为父母偏心,儿女分家不均,造成家庭关系破裂。子女不履行赡养父母责任的。

④脾气古怪,抱怨牢骚太多,太计较,喜欢说三道四的老人农村确实存在。这样的后果就是:子女心凉了,不愿意亲近父母,比如相见不如不见,躲得远远的……




2,子女的原因。

①物欲膨胀,攀比。道德的沦丧。


很多出外打工的农民,看惯了外面的花花世界。他们原本淳朴的价值观开始改变:幸福,只有钱能满足。羞耻心、名节在他们眼里“不值钱”!散失了创造物质条件的老人,实在是拖累……对家庭的“爱”,自私地给了自己和孩子,忘了老人。

②子女较多,相互推脱、相互嫉妒。

农村有很多这种情况。老人“一儿能享福,七而难防老”。现在的农村老人一般子女很多,但是互相推卸责任,谁都在抱怨兄弟姐妹做得不够,甚至闹僵,直接谁都不管老人了!




③农村法律意识淡薄。

很多农民认为,我自己的老人我做主,只受“道德伦理”约束,而不知道不赡养老人是违法!所以,他们有恃无恐。

④社会现实原因。

如今的年轻人,生活压力确实大。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俗话里 “父母在,不远游” 的观念,早被抛在脑海……外出打工,一走就是几年。对年迈的父母不管不顾。



3,贫困原因。

有些农民,一直留在农村种地。如今种粮食不值钱,也是实际情况,物价都在涨,唯独粮价不涨……儿女“自身难保”,故在父母和子女中,他们选择了自己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而狠心抛弃父母。

4,儿媳原因。

农村普遍的情况,不孝顺的家庭里,通常有个“狠心” 的不孝媳妇。媳妇和婆家,没有血液联系,自然不能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加之如果出现严重的婆媳矛盾,丈夫又是怕老婆的男人……那遭罪的往往就是老人了。



5,农村有样学样,现成坏“风气”。

有些农村里,看着邻居不养老人,省成了富贵,就开始模仿。心里窃喜 “别人也一样” ,不觉得羞耻。亲戚学亲戚,儿子学老子……形成一股歪风邪气!

6,“孝道” 教育的缺失。

当今的教育,对成才的教育在提高。但感恩、孝道等等的精神培养却不够重视。“百善孝为先” 被视作华而不实的文化糟粕。 “有钱得天下,完成一个小目标”……



●孝顺,是一种道德义务,是一种人伦大限,是一切社会准则的基础。是每一个人都有付诸实践的道德准则……


物质是的尽我所能,精神上的尊重、关心和感恩。这才是每一个儿女该做的!

不孝顺,你父母的现在,也许就是将来的自己!



(个人观点,欢迎补充!)




我是山里人,一个简单纯粹的人~

【关注】我,交流沟通相互学习。谢谢 !


我们山里人


为什么当下农村会出现一些不孝顺父母的不孝子?原因如下:

一是养子成本增加,无力顾及老人。

过去,养一个甚至几个孩子,只要渴不着、饿不死,不光屁股就行了,并且也不用上什么大学高中的,早早的就干活挣钱了。因为孩子的花销小,所以能让人有足够的精力和财力去照顾老人。

现在不行了,孩子虽然生的少了,但是养的成本不知高了多少倍。要上学,还要报补习班,兴趣班,并且还要上高中、上大学。到了毕业,就要娶媳妇,城里要买楼,还要买汽车,末了还得要二十来万的彩礼钱。这样下来,花光了他的全部积蓄,还要借一屁股窟窿。没有钱了怎么办,只好让老人跟着受罪,缺吃小喝的不说,还会给你一肚子气受。

第二个原因就是老人手里没钱。城市人老了有退休金,除了自己花之外还有大量节余。老人住在谁家,给的钱够一家子的人花。农村的人呢,把钱给孩子用完了,自己也就老了。不能再挣,手里只好空着。跟着谁住,也是一分也不能补贴人家,只能白吃白喝白花。只有一个还好,只能死靠着他。如果有两三个孩子,就会你推我,我推你的不愿意管。

第三个就是养老观念变化了。过去是养儿防老,现在是奍儿女防老。老人老了,儿子要闺女共同来养老,闺女呢,因为家产都给了儿子,让她们参与养老而不愿意,就这样互相扯皮,把老人晾在了一边。

现在,农村不孝之子越来越多,这就给农民养老问题带来了挑战。为了让农民老有所养,每个月发放六百至一千的国家养老金迫在眉睫。否则,农民辛苦了一辈子,其后果确实有点苦。




民谚民俗民间故事


眼下农村老人赡养问题是家庭主要矛盾。那些不孝子大多兄弟姐妹多,在赡养父母的问题上相互“踢皮球”,相互推诿,都指望其他兄弟去赡养父母!

每一个不孝子背后,必然有一个不孝儿媳妇。农村老人不得不巴结子女,看子女脸色过日子,不敢得罪子女,很多不孝子都是儿媳妇在背闹腾的!农村老人不象城市老人,有退休养老金,如果得罪了子女,日子没法过了!因此,只要能干得动,七老八十的白发老人还要下地干活,要帮子女干家务!农村老人在不孝子女面前活着没质量、没尊严!不知为什么,现在的男人在女人面前丝毫没有了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了!


在农村业余时间聊天闲谈中,我发现很多人对赡养父母只是为了完成法定责任和义务,没有亲情维系了,当着老人面不敢说什么,背后对年迈父母都有嫌弃之心!久病床前无孝子,有的子女对父母发脾气、谩骂、甚至诅咒父母“老不死的”、“怎么不去死掉!你死了还享福些,我也享福些”!不愿意赡养父母,嫌父母是累赘,是麻烦,当然,也有子女确实没有赡养父母的条件!但农村很多不孝儿还是对父母没有孝敬之心!


可能是长期在外打工的原因吧!对父母的亲情疏远了,在子女心里,父母永远不会老,忽视了父母感受,忽视了安排好父母空巢、留守生活!我们当地很多老人生活无法自理了,子女还外出打工!父母疾病缠身了,还要远离父母!


老吾老及人之老!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老的,都会有生活无法自理的那一天!我们必须给子女做个好榜样!我小时候,农村对老人任何人都是不敢冒犯的,而且十分尊重,老父母在家庭拥有崇高地位的,为什么在短短三四十年时间里,变成农村老人,竟然是在苟且中度过晚年!发人深省,振聋发聩!


长江老农


这是个令人心酸的话题。但是,不赡养父母,甚至虐待老人的,不单单是在农村。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在农村最孝顺父母的,大多是光棍汉。按说,作为父母,对儿子没能娶妻成家最为抱愧;可正因为没有家室之累,这些孑然一身的光棍汉,对父母最死心塌地,最能心无旁骛地恪尽孝道,倾力赡养。

农村一般都是多子女家庭。按照乡间习俗,儿子要负责赡养父母,继承遗产;女儿作为嫁出去的闺女,如同泼出去的水。有经济实力的,当然可以常回娘家送米送粮;嫁了个穷婆家的,大家各过各的,可互不相扰。

在缺衣少食的年代,为人父母的需历经艰辛才能把一帮子女个个养育成人。等子女结婚后组建新了的家庭,他们就要离开父母分爨另住;这一对老人就或者选择跟从幼子生活,或者老两口自己勉力支撑。自然,这一对老人过了六七十岁,其中一位往往就撒手人寰,只剩下一个孤寡老人的,应该是农村最常见的情形。

我在前面的回答中说过,在农人的词典里,没有“退休”这个词。只要一息尚存,只要能下床照顾自己,老人们肯定不但不需要子女来照看,他们必定还要尽力帮助孩子。我本家八十六岁的祥妞哥上午还去儿子的地里除草,下午死在要去给他看病的电动三轮车上。邻居八十二岁的王小聚,瘦小枯干耳聋眼花背驼,他在给牛喂草的时候,猝死在牛槽边。

太阳无私,不能普照大地;雨露有情,如何做到花草均沾?兄弟争执,妯娌勃谿,多数是因父母所谓偏袒一方而起。

比如,老人在帮小儿子地里忙碌的时候,老大家的孩子也需要婆婆照应,怨恨自是难免。或者是排行老大的,为家出力最多,当初分家时所得却可能最少;或者是老二家的媳妇干农活不行,花言巧语在行,反而最得公婆欢心……凡此种种,一点点小事引起“蝴蝶效应”,最终受害者自然还是老人。

我岳父母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子过继给了没有妻室的大伯;按说,我岳父母应该归其他三个儿子赡养。而实际上,这两位老人并没有怎么挂累他们的子女。

他们原来也是跟着小儿生活,后来在年近八十岁的时候,就开始轮流在三个儿子家居住,口粮田也分给这三个儿子轮流着种;不收租种的费用,也不用儿子上缴赡养的钱。他们老两口自己做饭,平时靠农村养老金生活,养的还有羊。就是这样,几个媳妇间还常常斗气,都不乐意让公婆轮到自己家住。我岳父母为此常暗自落泪,恨自己仍活得结实。

上面照片的这位老人,是我们村的张合群,今年八十五岁了。他年轻时脾气坏,妻子离开他另嫁他乡。作为一名资深鳏夫,他膝下只有一个闺女。他闺女后来嫁到本村,现在也有了第三代——坐在他身边的,就是他女儿的两个孙女。

但是,这位老人尽管行动不便,而且也住的与女儿家不远。但他仍旧是自己做饭,不跟从女儿生活;大概女儿女婿也不怎么孝顺——大概在农村老人不能活得太久吧,所谓几世同堂的欢乐只是有钱人家的图景。


牟山花下客


现在的农村已经不是原来那么淳朴的农村了,早些年我们的农村,因为贫穷,大家都很善良也很孝顺,但是现在却出现越来越多的不孝顺父母的子女,这是为什么呢?

1兄弟存在分歧都不想担责

在农村,兄弟分家是正常的事情,但是都在家种地,就可能出现分家的时候,谁家的地多,或者谁家的地少,造成大家的不公平,就会产生埋怨老人的想法,也就是说,如果地少的,可能就不想尽赡养义务,那么地多的也不想全部都自己管,就出现,最后你推给我,我推给你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兄弟之间,对于老人的赡养问题,没有商量到一个好的结果,总觉得谁吃亏,谁又占了便宜,有时候就一个管或者都不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孝子。



2太穷没有媳妇,更没法照顾老人

现在的农村光棍汉越来越多,虽然只有一个儿子,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儿媳妇,那么这个儿子,整天也就游手好闲,没有家庭观念,也就没有赡养老人的意识,甚至还抱怨父母没有给他找个媳妇,或者抱怨父母拿不出钱来给他娶媳妇,无疑就增加了对自己父母的怨恨感,最后自己老了,觉得自己也没人来照顾,对于自己的父母也不想照顾。


3讨到一个恶媳妇,想养不敢养

如今很多农村人讨到的媳妇,也不一定是孝顺之人,甚至还是恶毒之人,和父母关系不和,也不想管父母,甚至还会让父母生活更困难,不仅自己不想管,还让自己的老公不要管自己的父母,最后落下一个不孝子的骂名。这样的媳妇,在村里面都会出了名的,但是如今的农村,也没人会过多的指责这些事,毕竟大家都管好自己就可以了。

综上所述,大概就是农村之所以有不赡养父母的子女存在的几种情况,但不管是那种情况,我觉得都是子女没有做人最基本的良知,是非常不道德的一种恶劣的表现,我们应该深恶而痛绝之,你觉得呢?


三农圈子


1.古来都有不孝子孙!

在古邺附近,前几百年就有个儿子打爸的,被一州官路过,起名“打白庄”白通爸口音,流传至今。我去年经过一打听,果然有此村,因村名不好,儿女不好联姻,此村人不断搬出居住,后被周围村吞并。



2.不孝子家教未管好!

从小家庭教育缺失,小孩娇养任性,不知礼节。文化多不高。


3.不孝子往往较穷困!

一般家庭较穷,和邻居供事少。属中下等家庭,也娶不到贤惠的儿媳妇。这叫门当户对!

4.不孝子往往是木偶!

不孝子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大坏虫,这个坏虫就是心狠手毒的媳妇,人很精,不说理,在当女儿时就学偷情,进婆家后偷吃不改,一般继承其母性格,姊妹不供,挨谁烫谁。甚至两口为奸,下包饺子毒害公婆。而不孝子呢是个鳖栓,全听媳妇说,心智斗不过女人,怕妻子给离婚。岳母插手家庭事物。岳母重男坑女十分明显,岳母更无诚信,多是骗子。



5.不孝子家庭矛盾重!

不孝子往往没本事,人长得较丑,也不会处理家庭内部关系。婆媳矛盾也比较尖锐。


苗万平谈情感


其实真的不能把总拿农村来说事,也不是只有农村会出现不孝子,个人觉得反而是城市里也更多,主要是城里人有医保,收入也较好,医疗条件也好,从而掩盖了不少不孝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理由如下:

  首先是农村传统文化的约束力。农村人历来讲穷孝道,不孝道的人,在农村真的是让人戳脊梁骨,一个家庭里面,一个村子里面,如果不孝,是被人看不起的,不要小看这种力量,这在农村体现的最明显,如果某一家被老百姓定性为不孝人家,那他家的红事白事,没人管你,没人理你。让你需要乡邻帮助的时候出洋相,比如农村人出殡很讲究,必须要用人抬棺,如果你子女不孝,这时候就要用行动来教训你。老大孝顺,大家就抬一段,并声明这是为长子抬的,就放下来,那管事的人就会让披麻带孝的老二掉过头来磕头,直到磕到大家满意为止,也许会给点面子,抬一段,但又不抬了,还得让老二过来磕,管事的人会按住老二的头往地上磕并代老二大喊“谢老少爷们了!”,这时大家才又凑过来,抬起来走,家有不孝子的话,老人出殡,一两里的路可能折腾上你一两个小时。这是我小时候新眼见过的真事。大家说农村这种道德的约束是不是比法律,比任何说教都管用啊?同时也不会有人给你家孩子说媳妇,你家有大的工程,比如盖房子,比如收庄稼需要帮忙的时候,比如娶媳妇办酒等,不人来帮忙那是很丢人的事,所人农村人是很讲究做人的。这种不孝道的人还是很少数的,最起码是不敢明目张胆的不孝顺,不赡养的。

  其次是城市邻里交往少,即使有个别不孝不易显现。在城市生活中,都是各上各的班,有的门对门都不认识,交流少,交往少,家庭的事,外人很少知道,所以关于传播的并不多,约束力也不大。有的子女把老人放在家里,就去上班了,这还是好的,有的直接老人独居,长期没人管没人看的也不少。也有报道说,某城市有的老人在家去世一两个月了,邻居闻到味道才知道去世的也有。同时,城市人和家庭相对独立,事情过去了,时间一长,也都淡忘了,而农村会当故事讲,可以传播几辈人,如果做不好,几世不得翻身。但城市里是没什么约束的,上法庭也习以为常了,有的干脆就是不养老人。我所知道的一家两个儿子,因老爷子是离休干部,工资高,又是老医生,老太太也是太户人家,娘家曾有人当过卫生部门的高官。就这家庭够好吧?两个孩子都进过监狱了,都无一技之长,不学无术,当年给老大买了出租车,给老二买了房子,也算是公平,可都不争气,老大嫌开出租累,车子卖了,钱花了。老二长年吃喝玩乐,常年有女人,却就是没结过婚。老大找了一个,却不想生孩子,说太麻烦,老两口眼看着看不到下一代,就求他,答应只要生了,他们负责养。这才给生了个孙女,这家人的丑事说不完。都不上班啃老,别人还没办法,组织上出面也没办法,清官难断家务事。家里一吵架,老头就去住院,因为他免费医疗,别人还以为他家很好呢,好像现在还在都九十多岁了。

  如果说要找点客观上的原因,我觉得现在社会太浮躁,人们都在追求金钱利益。当一个老人贡献不了力量,拖累全家的时候,在没有道德约束的时候,可能会有个别子女放弃对老人的关心照顾。再加上农村人讲究,死要死在自家的床上,不能做外丧鬼。因此对子女的要求是很高的。因为要照顾,有的长期瘫痪的,得慢性病的,情况犹为显著。那问题就来了,在种地不赚钱的情况下,年轻人要供子女上学,医药费又高,不外出挣钱也不现实,孩子不好好上好的学校,就失去了未来。对老人对父母就可能出现不赡养的情况。而城市里,现在居家养老的少,有事去医院,有医保,能报销,可以请护工。子女耽误不了多少事,对家庭影响不会太大。从情感上来讲,从精力投入上来讲,农村人对父母投入的精力并不比城市少。农村人一般会把父母接到家中,城市里并不一定这样做。农村给父母看病有的倾其所有,但城市里并不一定要付出如此代价,农村人给父母看望虽然只买几十块的东西,即使几百元的东西,但与他收入相比较,这个比例是比较大的,自己过年都舍不得买新衣服。而城市人就未必,这种比较应该按收入与支出的比来衡量,不能单单看数额的大小。

  最后,想说的是:无论农村人还是城市人,孝敬老人要尽最大力量,毕竟每个人都会老,毕竟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草根说说


“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点滴之水当涌泉相报,父母生我育我,父母恩情比天高,比地后,比海深。


可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们的农村出现了很多不孝女子、不孝家庭。难道是因为他们读书少,素质低吗?

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故事:

某一年春节前夕,一位90岁高龄老人孤独地蹲在派出所门口,此刻她的内心万分挣扎,自己虽然有4个儿子,却落到无人赡养的地步。当值班民警发现老人时,老人已发着高烧,民警将她立刻送往医院治疗,并第一时间联系到她的子女,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医院看望生病的母亲。民警和村委会多次做4个儿子的思想工作,最终还是无果而归,无奈之下村委会只能求助法院解决。



农村不孝子女多,究其原因,三农视知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家庭道德观差。农村有句俗话“孝顺还生孝顺子,不听但看檐前水,点点滴在旧窝池”,有了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给女子做了好榜样,孝顺父母,女子潜移默化的被影响,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长大后会倍加尊敬老人。相反,父母年轻时都嫌弃长辈,其孩子长大后对年迈的父母又有多孝敬呢。


2️⃣ 分家不公为借口。在过去一户家庭一般生4-5个孩子,当成家后就面临分家问题,而有的儿子觉得父母存在偏心,给自己分的家产少不值钱,由此产生不满,认为家产“多得多赡养,少得少赡养,不得不赡养”。

3️⃣ 受家庭矛盾阻碍。在我国,很多儿媳和公婆都有矛盾,很多家庭矛盾都因儿媳和婆婆引起。长期生活在一起,因一些琐事小事就引起矛盾,如果儿子在其中不作为,矛盾越来越大,最终影响赡养父母。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赡养父母是每个儿女的义务,弘扬传统美德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1️⃣ 继续弘扬中华民族养老孝亲的优良传统。

2️⃣ 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3️⃣ 加强老人权益保护,对不孝行为及时制定解决措施。

4️⃣ 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提高养老资金支持。



【三农视知】关注三农,传递农业农村农民新价值!

对此,大家都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吐槽评论!4.11





乡鉴


子女赡养扶助父母是法定义务,也是子女的责任,是天经地义的。在大多数做为子女的心目中,认为赡养父母,更多的是出于对父母一种责任承担。城市与农村当中,为什么农村为人子女不赡养父母的比例高于城市?如果说是环境造成的,听起来一定使人愕然。但事实上,家庭环境,子女的学习环境,子女成长过程中所能接触到的社会外部环境等外在因素,经耳闻目染,环境是可以感染一个人,也可以改变一个人,包括在思想上和行为上的改变。

一般农村家庭都育有多个子女,子女多无疑使原本不富裕的家庭让父母更多的心思放到劳作上,好让子女吃饱、穿暖。致于对子女的教育方面,除受限于父母自身文化水平以及未够重视,似乎也没有太多时间顾及,只有随子女的成长而自由发展。父母疏于对子女的教育与感情交流,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会日渐疏远,亦使子女严重缺乏家庭观念,从而不关心父母直至不履行赡养义务。子女的不孝与不履行赡养义务是不可相提并论,但不赡养父母,也是从不孝开始的。正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很好讲明了传统“孝道”的重要性。子女的不孝不是以生具来,不是一朝一夕显现的,而是子女的整个成长过程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同时,父母对老人的态度也直接对子女产生影响,如果父母本身对家中的老人态度冷漠,关心不够,未来子女可能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自己。家庭环境并不只是单指贫穷或富有,还有重要一点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扶助与敬老爱幼的氛围。

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不足,以及农村地域的局限性,农村家庭的子女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是很有限的,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的做人道理。学校学习环境几乎就是农村现有的客观环境,别无二样,信息的闭塞让孩子眼光变得短浅,不明白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只知道吃饱穿暖是父母必须给予的。当然,这并不是指所有农村子女都是这样。城市则不同,资源倾斜投入,教育方面硬件设施齐备,教师资源充足,城市子女受教育程度远高于农村,基本上两者没有可比性。同时,城市家庭所生育的子女较少,为人父母更明白自己的子女的未来意味着什么,随着子女的成长而感情不断加深。所以城市与农村的差别是方方面面的。

农村孩子长大成人,当独立面对社会,有知识的当然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农村现实的环境令不少孩子无心向学,没有扎实基础知识唯有留在农村务农又或外出务工。生活现状未有改善,而当看别人富裕起来,自己还是原地踏步,境况是那样凄凉,不少人往往迁怒于父母的无能。因此,认为因父母的无能,再不能给自己带来财富,相反觉得父母就是自己的负累。由此可见,物欲由心生,是接触社会外部环境形成一种诱因,抗拒接受年迈的父母,以导致不赡养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