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書爲何能夠進入中國書協?

地球往事001


首先,醜書能夠進入中國書協,注意是中國書協,而不是其他國的書協,這絕對是中國書協裡面有內鬼在作怪,而且這些內鬼的力量很大,可以左右中國書協,內鬼們信仰和靈魂完全扭曲,為了譁眾取寵,為了蠅頭小利,為了放大其名,不惜一切代價去推廣醜書,完全忘記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靈魂,把醜陋的思想塞進民族文化之中,混淆視聽,顛倒黑白!造成了當下很壞的影響!可以說內鬼們是中華民族的敗類,絕不為過!

其次,當下社會有其滋生的土壤!網絡語言的淪喪,髒字髒話連篇,一切皆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無賴嘴臉潑婦罵街,諸如“屌絲”、“撕逼”之類的汙言穢語甚為大行其道,這是國之幸?還是國之難?我想醜書橫行足以說明,這種土壤是國之災難也,時間久了,中華文明,必遭重創!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拜金主義的橫行,讓書協的某些小鬼們天天推磨!為了錢,可以把良心裝進口袋,為了錢,可以勝過娼妓,為了錢,可以數典忘祖!

但我們一定要堅信,醜惡的東西畢竟不會長久的!只有真善美,方可永恆!隨著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打擊,隨著正義的人們群起而攻之,醜書必將消失殆盡!


凡真堂健康管理師


這個道理很簡單,想憑醜書跨進書協的門檻,首先要得到書協權威人士的認可。說實話,自從蘇士澍擔任書協主席後,儘管其書法水準受到廣泛吐槽,但是他堅持以傳統書風為主的觀點是相當明確的。所以,現在想憑醜書進入書協,已經失去了最好的時機。


曾幾何時,書壇颳起一股流行書風,也就是後來的醜書,時間不過幾十年,影響卻極大。看看這些網友們眼中的醜書名家,王鏞、沃興華、胡抗美、王冬齡等人,無不是當代書壇的中堅力量,也都在書協和各大院校擔任著重要職務。儘管以“吼書”名世的曾翔負氣退出了書協,仍不影響醜書在書協的重要地位。既然如此,這些醜書名家的弟子們,或是受其書風和審美觀念影響的書法愛好者,通過展覽和比賽途徑進入書協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前段時間聽聞書協主席明確對醜書說“不”,並聲稱要先打下幾隻老虎和蒼蠅來,不過至今也不見什麼動靜。說實話,同為醜書名家,其實大家的情況也不盡相同。王鏞算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實力書家,同時引領著中央美院的書法教學,儘管頂著“醜書盟主”的頭銜,對其作品的評價還是褒貶不一,很有爭議;另外一個擅寫“亂書”的王冬齡,雖然經常出國忽悠外國人挺成功,在國內卻幾乎是一邊倒的嘲諷聲。很多人不知道,王冬齡還擔任著中國美院的書法博導,其藝術思維影響著一大批書法專業的學生。


我想說的是,醜書的出現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醜書名家們也有著豐富的書法理論知識,並且致力於讓大眾接受他們的審美理念。對於有著創新精神的藝術家來說,這都是無可非議的。但是,書法藝術經過了幾千年的沉澱和積累,早已形成了非常完善的審美理念和評判標準。現在突然要扭轉大眾早已根深蒂固的審美習慣,完全拋棄傳統書風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不可取的。

更為重要的是,那些擔任著書法導師的醜書名家們,儘量不要把自己的審美思維強加給學生們。這樣對中國書法藝術的傳承和發展百害而無一利。


驚龍軒


說實話吧,這是一個可能永遠都要存在的爭論,因為人類對美的探索和定義是一個永恆的母題

其實很多大家認為的中書協的“醜書”,還真不一定醜,是你真的沒這個審美能力,沒這個思考境界和基本常識,也缺少這個底蘊,更不瞭解全球的藝術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也不知道真正變革的書家在思考什麼。

至於動不動說拿腳指頭的都能寫出這樣的“醜書”的各位網友,你就別來搞笑了,一是你根本寫不出來,行家只要看你寫一個點就知道你有沒有了。二是,你把很多“醜書”想得太簡單了,太輕視他們了。

書法史上經典的作品許多都曾被認為是醜書

當年官方漢隸是工工整整,蠶頭燕尾,漂漂亮亮的,但是我們去看《居延漢簡》、《甘谷漢簡》、《敦煌漢簡》,你會發現寫得非常“潦草”“率意”,根本不是大眾主流審美,按照今天的說法呢,就是“醜書”了,然而這確實書法的經典。

米芾批評顏真卿的楷書是亂寫,開了不好的風氣,後世評論家也說米芾張牙舞爪搞亂了書壇,然後顏真卿的《祭侄稿》這一最亂,最“醜”的書法卻是“天下第二行書”,而米芾作為宋四家之一,其作品無一不成為經典。你看是這個書法真的醜呢,沒藝術性呢?還是因為審美不同,或者對一個東西的判斷有時代的侷限和個人藝術思想的定式。

至於金農的“漆書”,那就是典型的“醜書”代表,是屬於那個時代的先鋒藝術了,我們今天看來也還是覺得顛覆了傳統的審美,然後這個書法確實有其大美之處,而這個美又真不是一般人能感受的到了。


全球化時代,出現一些“醜書”也是一件積極的事情

今天,我們動不動就批判“醜書”的人其實大部分都沒有基本的書法底蘊,更缺乏長期積累和薰染出來的更為高端的審美能力。

現代書法藝術,不但是傳統書法的繼承和基於本身的筆法間架結構的進一步變化。我想更為重要的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許多書寫者優秀的書寫者,已經開始不滿足於單純的傳統書寫,而是嘗試著做更多元的融合,拓展,在不斷的越界,偏離,不斷的以書法為媒介,以書法的精神和審美為內核,做出勇敢的的挑戰。

這個表現在,對線條書寫的速度,質感,形態的突破,對結構和章法的打碎,重組,擠壓,放大,變形,雜糅等等,對書寫材質和書寫工具的革新,對多媒體,裝置藝術,雕塑,設計,觀念藝術的融合。

在這個過程中,根據書寫者的思考和本身的底蘊,能力,最終的創作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有的卻是不倫不類,有形無質,沒有靈魂,淪為作秀。有些還真的走出了一條路,比如說“王冬齡”,我認為是做將書法藝術和現代藝術跨界融合做得最好的一個人。

王冬齡飽受詬病,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他在早期對中國書法有一個漫長的深入專研和學習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後來的轉向,亦可以看到藝術觀念和創作思想的轉向探索,他將多媒體,裝置藝術,舞蹈,燈光,影像融和,又將線條和字的框架,章法進行變化。最後結合在一起時,有效的拓寬了書法的表達語境和藝術語言,也形成了新的思考方式,新的美學意境。

當然,他也不是獨創,此前其實“雲門舞集”就已經做出了非常高水準和成功的探索,他將現代舞蹈完美的融合進了書法當中,形成了全新的審美意境,也震撼了世人。

書法不是凝固的藝術,而應該更具時代性、思想性、探索性,不破不立

書法是一個傳承的藝術,更應該是一個變化的藝術,我們的審美應該跟上時代,應該將時代的變化發展,觀念的革新,意識形態的演變,藝術思想的交匯,看著是一個積極的進程。而不應該一味的排除,故步自封,還諱疾忌醫,淪為無知無畏的可悲狀態。

一句話吧,全球背景下,世界正在發生劇烈的碰撞與交匯,其中藝術思想也在不斷的吸納和交鋒,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在突破單一的民族和歷史的侷限,而具有了更廣闊的全球文明的視野,有了新的表達渴望,新的創作野心,新的藝術語言,他們將是書法在未來的希望之一,不要隨便輕視和諷刺它,有時候是你真的不懂。

最後,我真奉勸各位讀讀跟書法史有關的書,多研究研究不同朝代的書法語言和創作思想的發展,多去看看展,不管是書法展還是現代藝術展,不管是中國的展還是外國的展,也多去嘗試著打開自己去聽聽這個時代的優秀的藝術家們究竟在思考什麼,談論什麼,探索什麼?時間久了,你的火眼金睛就練出來了,到時候那些有內涵,那些是作秀和浮躁的作品,一眼就看穿了,還會糾結於什麼“醜書”的問題麼?至於中書協不中書協,那都是小問題。


總之吧,各位網友不要做井底之蛙了,時代變了。


目光如電

洞穿虛妄

展現真實

獨立的價值不輸於任何人

我是悟空問答歷史文化簽約作者“李藝泓西平王后裔”


盛唐豪歌李藝泓


醜書為何能夠進入中國書協?因為那個年頭中國書協裡有人推崇唄!如果沒人喜歡,沒人倡導,沒人推崇,善寫醜書的人能進入中書協嗎!

什麼是醜書?沒定義啊!

大家說醜,可掌握著話語權的人倒不認為是醜,而且認為那是藝術,那是書法創新,那是美!

大眾說“醜”,有什麼用呢。

大眾說醜,沒用的!

多年前,我曾與中國書協的一位權威人士交流過一次,當問其“醜書”為什麼能堂而皇之登上展廳,且有日趨氾濫之勢時,他說,醜則美,任何形式書法作品都應予包容,對醜書也是一樣的,應該包容它。

(上圖為王墉隸書作品)

包容,本是褒義詞啊!

既然人家權威人士都有這種看法,大眾又能說什麼呢。

善醜書的那幾個人,最近似乎消停了不少。為什麼他們會消停呢?因為大眾的反對聲,聲討聲起了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蘇士澍同志對醜書不支持。蘇士澍同志倡導的是:讓書法迴歸傳統!把高雅的書法作品展示給大眾。

這樣很好啊!這叫正本清源。

關於對醜書的包容,我的觀點是:在七分傳統的基礎之上,加上三分自己的東西,這樣的作品,再醜,它能醜到哪去呢?如果只有二三分傳統的元素,其他七八分都是自己的東西,寫出的作品不醜才怪呢!所以說,所謂的包容,應該是包容七分傳統三分自己的書法作品,而不是包容二三分傳統七八分自己東西的醜書。

(上圖為劉洪彪草書作品)



有人說田楷也是醜書。

田楷真的是醜書嗎?我認為田楷不是醜書。

那麼,為什麼沒人說盧中南的楷書是醜書呢?盧中南也是工歐楷的啊!這個值得深思 ……

(上圖為盧中南的楷書《筆陣圖》局部)

關於題主在描述中說到的,何時不再有醜書,還書法界一方淨土,我可以肯定的告訴題主,醜書永遠不會絕跡。至於還書法界一方淨土,倒是可以達到的。比如:各類書展拒“醜”進入;各媒體不宣傳、不批判醜書;大街上不得出現醜書,讓醜書沒有生存的土壤,不就可以了嘛!這個,看似簡單,真正落實起來是難之又難的啊!

本回答的主題是“醜書為何能夠進入中國書協?” 我的回答是不是跑題了?仔細看看,也不算跑題吧。

說實話,當下時髦的、有傳統根底的“展覽體字”,我還是喜歡看,喜歡品的。


中州耕牛堂主


問題:醜書為什麼能進中國書協?

這個問題其實不好回答,因為醜書現在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大家自認為是醜書的就是醜書了,有些人把曾翔的書法定義為醜書,而另一部分人認為田英章是醜書,歷史上也沒有醜書這個詞,這個定義不確定下來,就很難很難討論這個問題。

我對於醜書的理解是“過度”,過度的誇張和變形、過度的注重用筆而忽略了結構、過度的注重形式感和視覺衝擊力使書法作品失去了韻味,過度的個人行為表現失去了書法的本質,過度的用墨造成章法雜亂無章。書法有法,這個法就是法度,過度了,就不會那麼優美和優雅了,就會“醜”了。

這些醜書的引領者,他們之前也寫的非常的傳統,也是從楷書開始練起的,基本功也很紮實,就是靠這個加入了書協,加入書協後,他們不再滿足於在一定的傳統的法度下去探索,而是轉向了西方藝術理論,進行過度的誇張和表現,遭到觀賞者的反對,顯然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很多明智的書法家已經從這條路上回來了,因為他們的地位的原因,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還在追隨。不明真相的隨大流確實是一種悲哀。

這個給我們的教訓是,學習書法一定要好好研讀書法史,我們的彎路歷史上都有人走過,他們失敗了、回頭了,你自己不知道,還以為這是自己的發明創造,太幼稚了。

好好臨帖吧。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同意的朋友麻煩賞個贊,關注一下啦。


不二齋



進入省級書協要在省書協舉辦的展覽中獲獎至少兩次,才可以申請加入。進入中國書協,需在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的展覽中獲獎至少四次,才有資格申請加入。獲獎成為加入書協的硬性指標。

“醜書”這兩年比較火,說到底,醜書是書法家在特定的書法審美認知下催生的怪胎,是當代書法界整體浮躁,書法家目光短淺,不負責任,沒有節操,對傳統文化肆意糟蹋的結果。

一些書法家為了順利加入書協,獲得名利,就開始挖空心思謀劃著用什麼方法來獲獎。面對傳統,那是高山般的存在,書法家想從傳統中突破,進而獲獎,難於上青天。


因此,就反其道而行。而寫“醜書”不需要多麼深厚的傳統功底,只要膽子正,臉皮厚,不怕別人說三道四,這些人就敢借助書法的名義,如小丑一樣瘋狂表演。他們寫出的字,往往視覺衝擊力很強,形式新穎,特點獨特,並且在書寫中,加入行為藝術,以吸引大家眼球為主要目的。

當代醜書名家多不勝數,全國範圍內,以王鏞,王冬齡,曾翔等人為代表,我們陝西也有薛養賢,麻天闊等人,也可以看作是醜書代表人物。

醜書書法家能進入中國書協,跟中國書協前些年偏重於醜書,大力宣傳醜書,把醜書推舉到一個不切實際的高度有關。前些年,在全國性的書法大展,如“蘭亭獎”、“全國書法篆刻展”等展覽中,獲獎者有一半以上為醜書作者。


展覽中,一幅醜書掛在傳統書法中,相當顯眼,無論是醜書的視覺衝擊力,還是形式感,都要比傳統書法強烈許多。這就像一個穿著奇裝異服,或比基尼的人,站在一堆正常穿著的人群中,眼球立馬會被吸引過去。

大部分醜書作者聲名顯赫,是書協或高校的書法教授,門下有許多學生,老師教什麼、寫什麼,學生也跟著做,因此,在連鎖反應下,醜書之風相當興盛。許多書法家經不住獲獎的誘惑,也開始向醜書靠近。

但近兩年,醜書風氣有所減弱,主要原因是人們對醜書審美疲勞,新鮮感不在,見怪不怪了。

隨著大眾書法審美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真正明白書法的好壞和美醜後,醜書肯定會進一步弱化,最終被有良知,有擔當和追求的書法家所拋棄。


鴻鵠迎罡


我認為醜書要分清楚是真的醜,還是表面醜而內在美?真的醜書是那些江湖搞怪,沒有一點書法傳統,任意胡弄百姓,裝神弄鬼的所謂書法。是真正的不齒於人的醜書。



而表面醜內在美的書法完全不一樣。現在網上好多人在噴的以王鏞為首的所謂醜書家,我認為與真正的醜書是天壤之別,反而是陽春白雪,絕不應該歸於醜書之列。

歷史從來都是由具有創新精神的人來書寫的。我反倒認為以王鏞為代表的一部分具有創新精神的書法家,他們的作品是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艱苦探索和不懈努力而形成的一種新的書法風氣,是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是適應我們時代的產物。



創新的東西從來就不會被當時的大行認可,不會被廣泛流行,需要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的證的檢驗,從而逐步得到認可。牛頓三定律在發現之前是不為世人認可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發現之前也是不為世人認可的,哥白尼更慘,創立地心說以後因教會不滿被燒死了。

老子說過: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你看從古到今,往往被大眾嘲笑的東西才是真的好東西。當然,也許這些所謂的醜書探索會失敗,會是曇花一現,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不下什麼痕跡?但我們應當對其探索創新努力加以呵護和鼓勵,而不是一味的斥責負評甚至謾罵。



現在我們在網上看到的往往是一邊倒狀況,說王鏞怎麼怎麼差,沃興華怎麼怎麼醜!捫心自問,你真的深入地去了解過他們嗎?你認真地看到過他們早期臨帖的功夫有多深,隨意寫出來的鋼筆字有多漂亮嗎?你靜下心來認真地研究了他們的書法作品細節嗎?我想社會對於他們的書法作品應當來取包容的態度。因為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會使中國書法的水平不斷的發展和提高。


高培書畫琴


首先聲明一下,我下面要表達的觀點與吼書、性書等無關,那是行為藝術,不屬“醜書”範疇;與田英章的字也無關,那是美術字,也不屬“醜書”範疇。

醜書出現得很早,米芾曾批顏真卿為惡札之祖。什麼是醜書沒有定義,我想是那些違背傳統的書法。

大約是潘伯鷹先生講過,書法有二重性,一是實用性,一是藝術性。當今社會,書法的實用性在弱化,藝術性在強化。藝術性加強後,難免一些探索性的東西就出來了。

所以說,如王冬齡、沃興華、劉雲泉、石開等人就出現了,當然,這些人的傳統書法其實都是不錯的,但現在的寫法不為大多數人所接受。這很正常。

關於“醜書”,我們不妨多一點寬容,是與非,對與錯,交與時間去評判,讓我們的子孫也多一點事做。

淘汰了的,當然是不好的。留下去的,說不定真為書法的發展闖出了一條新路。

摸著石頭過河。過了河的是好漢,過不了河的自然會被河水沖走。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能夠進入中國書協的醜書,肯定還是有一定實力,有幾分功夫的書法。


醜書看似粗陋不堪,信筆塗鴉,好像沒什麼講究,大家都認為這他良也算書法?老子用腳指頭夾筆也寫的出來,還寫的比蹅馬的好看,欺世盜名的不良之徒,絕定不是好鳥•••••••什麼話都講出來,難聽的話噴囗而出。

鄙人也是書法愛好者,對於醜書,也不屑過,罵過娘,氣憤過,吐囗水,無所不用其極。後來也牛刀小試一回,自認臨過幾天帖,美學不像,醜還學不像嗎?

後來不罵了,講真心話,學醜比它馬的學傳統,學美難多了,墨水不答應,手也不答應,心不由已。



最好的審美應是從學習中,從實踐中去體驗。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始老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我相信絕大多數書法愛好者都在向傳統學習,也是走正路子。真有實力,願為書法上下求索,大膽創新,即有出格,痴狂之處,也應懷揣包容之心,求同存異。(沒有書法基礎,借醜書之名,糟蹋書法的另類除外)


本人也喜毛筆書寫,下附臨書,歡迎批評指正,謝謝!


旭日餘輝4


個人認為,不是醜書進了書協,而是書協的人開始接受以醜為美了。 進入書協的人應該說還是有些書法功底的,否則進不了書協。有書法功底就奠定了該書法者寫字好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如果依然按部就班搞創作,出名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已出名的人基本上把他活著時想出名的門封死了。現在的人急功近利,活著想出名,名利雙收,就動歪腦筋。 不負責任的專家看到醜書出自書法有功底的人之手,又礙於情面,既𠆫看不懂也不能說啊 ,書法家看不懂書法?搞笑吧,假的書法家吧?書法家為了圖清靜,看不懂,又拿不出反駁的理由,然後,就支持白。你好,我好,大家好!反正是個人觀點,又不付稅,又不付法律責任,幾下權衡,說好還是對自己是利大於弊的,何樂而不為! 看到自己崇拜的藝術家都說好了,粉絲是沒底氣說不的 ,@頭條教育 @頭條教育聯盟 @人民日報評論 @人民網 看不懂也要裝懂,否則,這個圈子你就混不下去了。 吃瓜群眾選邊站隊從不以理性為基礎,不確定性很大,不予置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