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書”到底是啥玩意,為何人人喊打卻能遍地開花?

狂嗨之後的寂寞



所謂的醜書,實際上就是一些讓不少的人看著不舒服的藝術作品或所謂的書法作品。不過,所謂的醜書家,卻都是具有不俗身份的人。比如,王鏞、曾翔、沃興華、王冬齡。

【王鏞】 別署凸齋、鼎樓主人等。一九四八年三月生於北京,山西太原人。一九七九年考取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李可染、梁樹年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畫和書法篆刻專業,得到葉淺予、梁樹年等先生的指導,一九八一年在研究生畢業展中獲葉淺予獎金一等獎並留校執教。先後任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顧問、教授、博士生導師、書法研究室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院長、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文化部優秀專家,文化部全國美術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李可染畫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藝術院名譽院長。
曾翔,號一夫、木木堂、曲堂,1958年生於湖北省隨州市,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辦公室主任,中國書法院展覽館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生導師,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國家畫院曾翔書法工作室導師,北京印社副秘書長,中國書法家協會青少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北京書畫藝術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美院、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等全國十六所大學特聘教授。

曾翔,號一夫、木木堂、曲堂。祖籍湖北隨州,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辦公室主任,中國書法院展覽館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生導師,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國家畫院曾翔書法工作室導師,北京印社副秘書長,中國書法家協會青少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北京書畫藝術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美院、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等全國十六所大學特聘教授。沃興華,1955年5月出生,[1] 復旦大學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書法院研究員,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曾任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1973年起,不斷有作品參加上海市、全國及國際間的重大展覽並多次獲獎。多次舉辦個人書畫展,作品為國內外許多博物館收藏。除在歷史學、古文字學等方面發表了許多著作和論文外。歷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展評委.上海市書協秘書長.流行書風展主持人等。
王冬齡(1945.12-),別署冬令,悟齋,江蘇省如東馬塘人。著名書法家,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書協理事,浙江省書協副主席、中國書法進修學院副院長、美國大學客座教授。

我們看這幾位的身份都不簡單,還有幾位同樣都是身份不俗。為什麼他們的書法會被稱為醜書呢,而被人人喊打呢?實際上他們中中年以前的書法都還是比較傳統的,只不過在對傳統書法的學習或研究達到一定的高度之後它們都不約而同,進入了其他一些古代書法的研究,如民間刻碑,刻磚等等研究。如沃興華,王鏞的篆刻和書法都不同程度的汲取古代民間藝術的元素。



在今天我們以大眾化的審美或傳統書法與藝術的審美觀念來看待他們,確實不堪入目。

姑且稱他們的書法叫書法行為和書法的學術探索吧。對於我們來說,又能夠如何呢,感覺醜,就遠遠的避開吧?要麼就去吐槽一下,也沒有什麼人回阻止你至少現在如此。

多年來並沒有完全杜絕醜書和類似的行為出現。從美學理論上看,美與醜是相對的吧,沒有美也就沒有醜,沒有醜也就顯不出醜。藝術如此,社會現實也如此。所以翻看古今中外《藝術哲學》或美學理論都沒有拋棄和不承認醜的存在。這或許就是醜永遠和美一樣不會被完全消滅一樣吧。真正意義的唯美,在現實中不存在,在藝術也是一種理想。甚至醜與美都是交互共生的。比如人們在談到美與丑時,往往都會以《巴黎聖母院》中的敲鐘人為經典範例來談這個問題。或許這就是原因吧。

關於美和醜,認為美和醜書相互轉化的,也是相互依存的。







翰墨書道


首先聲明,我對“醜書”一詞,一無所知。回答這個問題,只憑杜撰,一知半解,加上臆造,說說個人看法。若有繆誤,千萬不要對號入座。因為我不是書法家,連一個書法愛好者都談不上,只是喜歡寫字。其實沒有資格談書法,行家裡手千萬別跟我一般見識。

竊以為,用笨話說,書,就是寫字;書法就是寫字的方法,是不是還可以叫章法,規矩?

而書法藝術,是不是可以認為,就是按規矩,照一定的方法、章法寫出來,讓人覺得美觀,也就是好看,有一定的欣賞價值,還能給人書法以外的精神感染,或意外的人性、理性的啟迪與享受,才可以稱叫書法藝術。而一般的寫字,還不能叫書法,更談不上書法藝術。

真正的書法藝術,是不是還可以可以叫美書。

反過來,不按規矩,胡亂塗鴉,讓人看一眼,不想看第二眼,甚至滿篇找不到一個像漢字的影子,如同颶風吹翻一個草垛,黏糊餅一塊,連字都稱不上,還能叫書法嗎?如果硬說這是書法,是不是人們就把這滿地狼藉,當成那個“醜書”了,我也不知道。

有經驗的農民大叔,堆塑的草垛,我看過——一場的穀草,在他們靈巧的大手擺弄下, 堆成垛後,把頂拍實了,四周涮齊了,堆腳掖緊了,掃乾淨場面,你再看,那才叫藝術品:有的像饅頭,有的像寶塔,有的像元寶,有的……不用想象,惟妙惟肖。我小時候,看著這些草垛好玩,常常一邊轉著圈欣賞,一邊羨慕大叔們的手藝,甚至拿來紙筆,把它們一個個畫下來。

哪像這些劫後狼藉,也叫藝術,不知道憑的是哪三條,還自詡為高深莫測。這不是以醜為美嗎?

看不懂。

下面哪幅能讓人看的懂,看不夠的,那可能就叫書法藝術。讓人噁心的是不是就叫醜書。

也許,這就是他們標榜的創新藝術。

沒頭沒尾,沒章沒法,連形狀都沒有,談什麼創新。如果生一個孩子,沒頭沒腚,沒手沒腳,那叫怪胎。如果人為地把孩子搞得支離破碎,那叫殘忍,那叫反人類。如果他本身不是怪胎,生出這樣的孩子,真可以算是奇蹟了。

不知道他們想給人類留下什麼。






安東佚夫


書法沒什麼醜書,只有俗書。不管用什麼表達方式,只要有藝術性就是美的。所謂醜書之爭,不過是打擊異已的利益之爭。 ​

書之妙道,神釆為上。高水平的書法,不是表現在外在有多美觀,而是內在的氣韻如何。書法最怕的不是醜,而是俗。

書法界一直有巧、拙之爭,近年來更催生醜書之辯。學書法,還是應先下拙功夫,寧拙勿巧。否則浮滑習氣養成,終生難除。由拙入巧易,由巧入拙難。

書法界對所謂醜書的討伐越來越暴力,甚至到了阻止被歸入醜書的書法家辦展的地步。這些人當中,一部分是別有用心的書法圈人士,試圖踩別人抬高自己,不過是為了出名、騙錢;大部分則是根本不懂藝術的外行,處於最低欣賞層次。藝術是講靈性的,館閣體才是對藝術的扼殺,不許創新是最大的罪人。 ​

可以很負責任地說,那些天天把醜書掛嘴上好像有不共戴天之仇的人,要麼根本不懂書法,要麼就是騙子。書法界,是油水最多的地方之一,因此也是騙子最多的地方之一。官場上你死我活傾軋有多殘酷,書法界就有多殘酷。而書協美協,原本就是官場。 ​


光頭大叔嘚啵嘚


醜書本不是個可以明確界定內涵的概念

不過我們可以用外延來理解

醜書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真正的書法家以拙勝巧,大巧不工的風格。貌似醜拙,其實情感充盈,節奏韻律仍然值得玩味。是書法練到一定境界出貼而生成的風格。蘇軾的石壓蛤蟆體,劉石庵的黃鐘大呂之音,鄭板橋的六分半。都是此類。

因為有了這一類的書法家拋玉,就引出了後世一些書家的磚。很多書法家尤其是現當代書法家,在形成風格上不能突破,於是走了極端,走醜拙路線。但本身受時代和文化限制,沒有古意要刻意古樸,結果流於造作。終為下成。

更可怕的是第二類醜書催生了第三類。魑魅魍魎,妖魔鬼怪。發現醜書是一條捷徑,不用臨帖,不需法古,胡亂塗鴉,針筒,頭髮都能作書,或是筆插九竅,或是亂滾亂爬。找關係混個書協,也自稱大師。

我平時喜學書,臨帖還比較傳統。但我欣賞第一類醜書,看輕第二類醜書,唾棄第三類醜書。

雖然醜書一直被抨擊卻仍盛行。一是可投機,二是愛好者審美水平不高,三是確實書法發展到今天,好書法已經被古人寫盡,今人實在沒有出路



第十三朵水仙


醜書就是沒有法度,空談技巧、空談所謂的虛理念,什麼文化內涵,什麼藝術高度、個性和創新。醜書,是當代中國書法發展的一大毒瘤。

醜書之壞,在於“以醜為美”。就像將鳳姐、芙蓉之流和楊冪、佟麗婭顏值混為一談,這是審美的扭曲,同時是書法雜碎恬不知恥的表現。而當真讓男人選媳婦兒,第一印象自然會將楊冪、佟麗婭作為首先選擇,畢竟,“美”就是美,永難談上醜;“醜”就是醜,就是再怎麼精心打扮,也比難免東施效顰。書法也是如此。

醜書的存在,阻礙了書法的正常秩序,影響了書法的良性發展,但是,至今還有不少所謂的“書法家”對此樂而不疲,扛著醜陋的大旗肆意招搖,引來一大批不明真相的人去追隨……這實在是當今社會文明的一大害處!





風韻的書屋


俗話說“惟大英雄能本色”,所謂的藝術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所謂的“醜書”是一種自己覺得自己是“藝術家”的一幫爛俗的人,為追逐名利而東施效顰的一種惡俗行為,倘若我們把他們當做一種行為藝術來看,就像在街上看耍猴的心態,他們的確還像個“藝術家”,因為寫不好字是他們的本色,但掀開他們醜惡的內心世界,無非是他們自己對自己的書法藝術的靈感枯竭之後的一種放縱,說白了就是寫不好字了,破罐子破摔著讓大家聽響吧。

醜書的泛濫,是一種時代的墮落精神。

物質文明的今天,精神文明的破馬車越來越加載不動自身的肥胖了,於是就有了道德的墮落,精神的墮落,和文明的墮落,這從網絡上的現象可以窺見我們時代的風貌。

當審美成了一種疲勞,於是開始把醜惡當做一件有趣的事情去看,從中也找到了興奮點。

比如:羅玉鳳小姐,被大家玩兒了許多年,就是這種現象。

而醜書,同樣是這個時代的空虛和精神世界的墮落的一種表現。

無論是書法藝術繪畫藝術還是語音藝術,藝術的根源在於對於美和善的審視而產生的愉悅情感,因此,美和善是藝術的靈魂。沒有靈魂的所謂“藝術”就是蒼蠅逐屎的一種“惡趣味”,是藝術的反動與背叛,這種“藝術家”只能是一場喜劇裡的偽君子,當喜劇結束,這種“藝術家”和他的作品,也必定會像人們丟棄用過的衛生紙一樣被丟進歷史的垃圾堆。

醜書的盛行,與中書協的一幫偽君子做幕後推手有直接的關係,這幫子自譽為“書法家”的俗人,三觀不正卻掌握著話語權,為了他們追名逐利的目的,大力去推崇“藝術創新”,所以才會生出這種病態的花朵:

而真正的書法藝術,書必須是文化的載體,人有美醜妍媸,書法有幼稚與成熟,但人必須具備五官相貌,才能算做一個完整的人,而人群中的美人,必須是長的特別出眾才能是個有個性特點的美人兒,書法也必須是在有字形基礎上的書寫行為寫成的字,特別富有審美趣味時才能叫做書法,。

在諸多風流名士的包裝下,有多少行屍走肉披著“藝術家”的斗篷在欺世盜名呢?

而圍觀者在圍觀的同時為他們鼓掌喝彩,正是像一群蒼蠅追隨著一隻更大的蒼蠅在圍著一泡糞便而陶醉在時代散發出的惡臭之中。

醜書的鬧劇,該結束了。


靜流如歌3888


1.醜書是相對美書而言,美醜本來就是一對陰陽,沒有醜也就不存在沒,如沒有惡就無所謂善,沒有假就無所謂真的存在。

2.人類終極方向是去偽存真,棄惡揚善,去醜存美的。但這個過程發展是辯證的,有反覆有波折,但趨勢不會變。

3.如果說美書的橫行,是人類精神的弘揚,是時代人們內在豐富的表現;那麼醜書的泛濫,是一種時代精神的墮落,是這個時代人們精神世界的空虛表現。

4.凡事物極必反,陽之盛極則陰至,陰之盛極則陽開。人類文明進程優勢看似經常走回頭路,其實是文明維度不斷升級的過程,是多文明螺旋式疊加上升的過程,其過程不斷辯證發展日臻完善。

5.物質和精神平衡發展,實現雙豐收。物質或靈魂有其一太快,另一跟不上腳步造成脫節,而形成如醜書怪像重生。一旦平衡發展,一切必將回歸!

如一個女孩漂亮與否事實上並不需要太多知識才能鑑別,美醜並不是一件需要高素養才能判斷的事情。元芳,您怎麼看?





草創君


“醜書”的出現,體現了人們對於書法門檻的不同理解。很多人以為,在古人的世界中,書寫是生活的基本需要,所以,過去寫字寫得好的人多。但實際上,過去的文化傳播條件極差,一般文化人連好的字帖都見不到,很多字貼幾乎成了秘密,而今天,你就說你想看誰的字吧,很容易看到,書法進入了徹底平民化的時代。而書法,只要你肯下功夫,也就是投入一個足以寫好字的時間,你就能寫得很好。好像是梁思成說的,書法是很容易使人獲得成就感的東西,就是這個意思。今天對書法感興趣的大有人在,基數巨大,今天本來就比古代人多,因此實際的書寫者可能已經遠遠超過了過去的寫字人的數量,雖然他們在今天還算是少數。有了這個基數,能寫一手好字的,同樣數量巨大。那麼,問題來了,誰是書法家,什麼字才是更高層次的?對於這個問題,就有了不同的解答。比方說,第一種,迎合書法的初級審美者(主觀未必如此,最終效果如此),初級者是金字塔的塔基,人數最多,聲音也最大,因此這樣的字在大眾口碑不錯,但是,書法業內對此評價則不僅不高,還提醒大家規避,稱之為“俗書”,認為“俗書”比“醜書”還值得警惕;第二種,自覺與“俗書”劃清界限,書者抒也,本來書法就是一種有著強烈個性的東西,當書者寫字寫到一定程度,就會從它的模仿對象中脫身,以自己的理解來呈現作品,由於是個性作品,初學者觀之,不楷不隸,不平不直,超出了自己的審美經驗,就以“醜書”稱之,此種書法非醜也,只是非大眾而已;第三種,本身水平根本無法在眾多優秀書法寫手中脫穎而出,同時看準了高水平書法不被大眾理解的現實,劍走偏鋒,專事邪門歪道,以“醜書”面目欺世,這種所謂的“書法”,藉助當代藝術的概念和傳播手法招搖過市,作為當代藝術,不好評價,但作為書法,實已南轅北轍。書法,本來就是一種書寫,是養心之道,是交流的媒介,要想正本清源,那就不以市場的標準衡量為好,非要在市場搏殺一把,那評價的標準就多了,多了就亂,醜書橫行,魚龍混雜也就在所難免。


真相很簡單


醜書也是書法類別的一種。寫醜書的書家大多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大多屬於速成的一種!醜書也是一門藝術,但是屬於旁門左道,不被正規書壇認可。其實藝術應該百花齊放,各門類都要有發展與突破,醜書也一樣。也許在未來,醜書也能發展為主流藝術!


金陵畫壇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醜書火了,火得熊熊燃燒,不僅登堂入室,而且上國展,掛宮殿,登上大雅之堂,火得大師們個個都摩拳擦掌,躍躍一試。

醜書火,不是無源之水,當然有原因。書法這東西,從古到今,能有獨特的藝術風格的不多,幾乎寥寥無幾。今天有了書協,有很多專職書法大師,他們都非常神往有一天寫出自己的藝術特色,好在書壇永遠佔據一席之地,既為自個兒錦上添花,又能傳諸後世,光耀千秋,封妻廕子。然而要寫出來自己的風格,就要表現自己的文化修養,有自己的文化個性,有自己的風骨和氣質。這些,很多人沒有,當然很多書法大師也沒有。這東西,沒有長期的積累薰陶,根本就不可能!那些人不明白這事情,偏偏還要自己標新立異,正在那兒挖空心思,搔首踟躕呢,忽然有了醜書,當然是大救星!醜書,異想天開,省略了種種不可能逾越的障礙,對於他們,不啻走夜路撿個夜明珠!誰若是不相信,不妨看看,那些大師們的書法,不是疙裡疙瘩,就是歪歪扭扭,或者做做作作,那些人,醜書對於他們,當然是必需品!

還有一點,醜書,省卻了功夫。書法寫出來成就,非常不容易。王羲之洗硯涮筆,染黑池塘水,今天那池塘還在,取名墨池。顏真卿的功夫,叫“三更燈火五更雞”。這樣的功夫,絕非一般!不想下功夫,想出名,想名利雙收,那是普天下人的共同夢想。書法家難道是世外神仙,能欣然超脫不成?醜書,書法,入帖沒有出帖費工夫,出帖更沒有創新費精神。更何況,要創造獨特的藝術風格,還需要個人的氣質精神涵養,這功夫,就像喜馬拉雅山脈,橫亙在書法的道路上,讓多少人望而卻步,或者終生徘徊不前。因為這,古代書法家才寥若晨星。今天的書協大師們,有人搞出來醜書,大夥兒能不眼睛一亮,視若至寶呢?至於理論,那好辦,有書協,那就是話語權,找來理論根據那還不是手到擒來?這不,賈平凹的《醜石》不是硬拉過來了嗎?醜書,至少書法大師們看來,太適合他們了!

這書法呀,首先得埋怨歐顏柳趙,那幾個老先生,存心不讓人省心省力。不說他們活著有多犟筋,就是這留下來的書法也非常難學。中國有個書協,無論怎麼想,這書協都是文化人的地盤,裡面當然溫爾文雅。那書協,既然象徵著文雅風流,對於有權有錢的達官貴人,當然是金字招牌了!這地方誰不想擠進去,跟王羲之,顏真卿,蔡黃米蘇平起平坐?那事情多風雅呀!多體面哪!倘若用歐顏柳趙做標準,那些人有幾個能進書協?這下好了,有了醜書,事情當然要容易許多。醜書好哇,隨隨便便來幾筆,無論歪歪扭扭,疙裡疙瘩,或者癩蛤蟆,或者蛔蟲蟯蟲,就是讓人看著不舒服的,這事情誰還能辦不了?君不見,那小巷衚衕裡的辦證廣告,那寫字的人有多少文化?幾乎從文盲到流氓,誰都有這樣的刷子!當然有了醜書,土豪官員加入書協,書協壯大隊伍,攀龍附鳳,當然一舉兩得,非常方便。有這樣的好處,醜書在書協不火也難!

當然了,只要大夥兒都得了好處,誰提意見就是你不懂書法,不懂藝術,對醜書喝彩的人只會越來越多,不會減少。至於醜書有多少藝術含量,算不算藝術特色,帶不帶風骨,這一代人有書協這杆子大旗在哪兒,那就是話語權,就是權威,就鐵嘴寧舌,紅口白牙,說個骨頭是個牙。至於那些草根,有幾個不想巴結書協?誰不想有朝一日也入了會,當個大名鼎鼎的書法家?他們最起碼需要緘口不語,或者跟著起鬨,拍手叫好。最後剩下一兩個犟筋,他能有多大本事,能翻天不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