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書協里寫丑書的多?

阿里摩天輪


精緻,嚴謹,優美,平衡,一筆一畫清清楚楚,這是很多人認為的美!這是對的,但如果不符合這個標準就是醜人,那這是沒有書法的基本常識了,我估計很多都是受二田之類的毒,是中國半個世紀以來審美教育本身的失落,是民族審美的心靈的丟失!也是我們無知者無畏,是何等的傲慢與淺薄!



我學書法十五年了,還真無法理解這群哥們的審美怎麼了?抱著上面哪些標準審美自以為高明其實這正是我們這個民族整體審美水平的下降嚴重的下降,這個就跟大家能欣賞晶瑩剔透的玉石,璀璨的鑽石,但對各種奇形怪狀,各種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石完全沒有審美一樣!

以二田這類為書法唯一審美標準,動不動大批各種所謂的醜書,面對不同風格的創作大放厥詞,自以為隨便都能寫出來,自以為書法家的書寫是胡亂搞,而無基本的判斷能力和審美基礎,是無知的膚淺的封閉的,充滿諷刺的,這代表著我們社會審美水準的整體降低,這也是我們審美教育,傳統文化教育斷裂造成的惡果,是時代的悲劇!

可以說,從悟空問答這群無知的人那裡可以看出,這個國家大量的人失去了審美的能力,失去了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和基本素養,是無靈魂的狀態,是空虛浮躁的心靈狀態,是烏合之眾佔據了主導,是群體性盲目思維的奴隸!這個最為可悲了!


無論是書家還是大眾,重溯藝術的歷史,重新接受更為系統和正規的審美在這個時代尤為重要!我們需要去重新認識美!接納美,感受美,沉澱美,不應該是這種狀態的,不應該如此的迷茫,無知,混亂的!

不經過獨立思考,缺乏真正沉澱和基本常識的人,不足以言書法之美,不足以談藝術的高低!

諸君謹慎,不要成為坐井觀天的青蛙,不要淪為屎坑蛆!

最後,補充一點,二田無錯,是學的人迷信盲目自戕了,最後貽笑大方!


盛唐豪歌李藝泓


說中國書協寫醜書的多,這個前提就是有罪推定,也是不符合事實的。

我自己對中國書協有過很多批評。但是,實事求是,中國書協再不濟,有再多是非,但她依然是最廣泛聚集中國當代最頂尖書法家的精英團體。她的存在,依然是風雅的標榜;她的篩選機制,也依然是最具寧缺毋濫的嚴苛性的。

(圖:書協書家沃興華在創作中)

你可以埋怨她野有遺賢,你可以批評她裡面的有些人德不配位、名不副實,你也可以數落她和過去輝煌比起來是節節敗退之中,你也可以質疑她裡面的人員是否有足以傳世的名家,但是,你無法抹煞最核心一點:她依然是中國書法界最具公信力和實力的所在,依然是引領書學者走向正途的無可取代的檢驗地。

所以,當頭條朋友們每每大義凜然地把王鏞、沃興華、白砥、王冬齡、石開、何應輝等等這些書協名宿詆為“醜書之尤”、對中國書協的意義全然不見時,不客氣地講,實際是在一葉障目之中走向偏至。

他們的創作,不是沒有爭議,也不是沒有批評的空間,但是,絕非“醜書”二字就可斷然結論的。


一,必須承認,中國書協確實有人以“醜書”是尚,但絕對是少數與末流。

“醜書”的形成,追本溯源,多是在歐風美雨襲來中,借鑑外來藝術時矯枉過正、過猶不及的惡果。

其一,近代以來,中西互郵,中國幾乎所有的文化傳統都受到了來自西方的衝擊。很久以前,中國書壇就有輿論認為,中國書法要打開新局面,不能一味奴事古人,要謀求創新取得新的拓展,有必要借鑑、融通西方抽象藝術乃至視覺心理學的經驗,推陳出新,獲得現代新生。

其二,加之日本“書道”近幾十年來借鑑西方抽象藝術時的嘗試與突破,也給中國當代書家很多刺激與啟發。比如他們流行的墨象派書藝,幾乎完全摒棄漢字的表意功能,只重黑白對比,渲染抽象點潑效應,很多謀求更上層樓的中國書家會以為是一種解散理性、賦予線條以活力、狂放傳達生動生命意象的新途徑,以至於日益走向狂怪、荒誕之路。

我的謬見,如果中國書協有所謂“醜書”,那麼,這兩類新派中的末流所瀉於紙上的“字”就是“醜書”。他們的探索與理想初衷可能是極好的,但是他們往往忽視了漢字書法和西式抽象藝術在文化觀念上的深層差異,丟棄了中國書法傳承規範中生命特徵的根本要素,結果“活龍當死蛇醫”,導致“醜書”橫行。

但是,如果原情而論,我認為他們的創變意識本身並沒有錯,中國書法藝術之所以能長澤流遠,就是不斷自我更新與時俱進而能。其中不少大家痛罵的所謂“醜書”作者,其實是絕有根底的名家,他們最終走向何方,尚需時日甚至是歷史去公斷。


二,大眾所謾罵的“醜書”不是當代才興起,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曆代書家的主流取向。

以上談及當代“醜書”的當代淵源,但是如果我們回顧傳統,會發現這不過是中國書法探索的一個小流變而已。 “以醜為美”甚至可說是傳統。

中國書法藝術自魏晉獨立成熟以來,她的審美標準一直在美與醜、工與拙、妍與質、雅與俗、熟與生這些追求中不斷波動,也不斷中和,如長河奔流,浩浩蕩蕩,至今未竭。

總體來看,中國書學的審美髮展是從拙樸向著精媚演進的,而精媚也確實是歷來最流行的時風,為眾追捧,這也是歷代尊王學王、而如今二田風格瀰漫四海的原因。

(圖:清代金農書法作品)

但是,歷代可以稱名的書家,也幾乎同時認識到,當精媚走向極端時,就會變成可怕的程式化,平庸俗氣,匠意可厭,書法不再是性靈的藝術,而只是亦步亦趨的“寫字”。

所以,明末傅山提出“四寧四毋”理論是典型的,也是總結性的意見:“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這個意思,白話說來,就是說:美是醜的發展,醜是對美的突破。

但是需要說明的是,這種“拙”和“醜”不是亂來,而是古人所說的“必先熟而後生”,是對古典書帖形似層面的一種突破,是對習知法度的一種超越,是絢爛至極後的返璞歸真,是以生劈熟,以拙破巧。

“醜”的前提,是對“精”的嫻熟。所以時下很多“醜書”,有的確實是“守拙”,而有的,也確實是毫無根底和章法的胡來。我們該批的,應是後者,不必“株連九族”,殃及池魚。像王鏞、白砥、王冬齡、石開、何應輝諸書協扛鼎名家的作品,大家也要賞之口水,恨不得飽以老拳,其實挺冤枉。


三,就傳統觀念而言,什麼是“醜書”,甜俗媚巧才是真正的醜書。

假設是沒有功底的狂怪之作,其實連“書法”都算不上,一般都不談,所以就過去觀念認識,它們連“醜書”都不是。

就傳統觀念而言,反倒是那些甜俗媚巧、表現上非常“書法”、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才是真正的“醜書”,必在排詆之列。理由在於,它們似是而非,最具迷惑性,也最容易導人誤入歧途。

因為,一味地只求形似好看,只會在經典書帖中亦步亦趨,沒有藝術的自覺,沒有審美的覺醒,沒有自由的精神, 沒有性情學養的折射,沒有思想情緒的深層激盪,這種所謂的書法只是拙劣的複製品,只是中學語文教師的追求目標,絕對不會是一名書法家的旨趣。而恰恰是這種“醜書”,現在正代表著大眾審美趣味,成為民間練習書法、認識書法、品鑑書法的標準。這股風氣,勢力太龐大,我懦弱之人,噤不敢言,不好在這裡指名點姓,知我者默會即可。

也就是說,在刻苦領悟經典書帖的基礎上,“似又不似”,在筆墨點畫中注入一種生命化的意識,是一副毛筆字足以成為“書法”的核心。所以過去前人討論中國書法美的淵源時,會把這種美感根源歸為書家的人格美,即“書如其人”,把人格、精神、學養及倫理和書法聯繫起來。


四,總結:

1,中國書協中“醜書”是存在的,這一點中國書協自身也承認,但是絕對是極少數。我們評判事物,總容易因為個別例子就把問題上升到一個總體的判斷,一概抹煞,攻擊書法協會會員和主席的字多是醜書,是不客觀的。平實地講,中國書協裡的絕大多數書家依然是中國書法界的標杆。

2,民間所鞭笞的“醜書”,大部分只是和大眾的書法認知有差異而已。在大部分朋友看來,所謂書法,就是該和二王、顏歐柳趙越形似越好,而忽視了書家的旨趣根本不在這裡。在真正書家那裡,沒有自我精神的一味形似,不僅不是他們的理想,甚至反倒是真正的“醜書”。而這,也是歷代書家的集體意識。

3,我是書學外行,絕不敢自以為是,所胡扯的,只是一個自詡公正客觀之人的意見表達。我很清楚,在頭條,痛擊“醜書”才是“政治正確”,而對於異見也是以謾罵為時髦的,所以,以上野狐獻曝,我明知很不合時宜,但我既然敢寫出來,能得高明交流與指教最幸,倘是批鬥謾罵,也已有接收的心理準備,並表示感謝——因為我們並無冤仇,只是看法不一表達方式不同而已。

2018,6,2,午間閒敲

勉力堅持每天都寫三五篇文史八卦、生活隨感、時政看法、影視評論等。所有關注、點贊,還有留言,都是最大的鼓勵和支持,感謝感謝!

劉愚愚


我們今天的時代怎麼看待書法?

把我國當代十個最優秀的書法家編排為十大丑書。這十個人還不只中青年,還包括年近七十的何應輝、王鏞、石開等。這是一批中國最傑出書法家,被認為是十大丑書代表人物,那麼讓我們來欣賞下他們的佳作,欣賞完之後,也許會心一笑。

一、王鏞

當代十大丑書人物,第一個排的就是王鏞,而且這個作品就是批判的作品。王鏞的書法是在書法新時代的風格創造。他就像鄭板橋和伊秉綬一樣,他們用篆書的筆法來融入隸書之中。他的隸書多到漢晉磚文影響,是中鋒用筆而無蠶頭燕尾,這就是一種新的點畫形式的視覺形態的開拓。他將這種書體融合的方法用於翰札式的行草書之中,給人古意蒼茫之感,這件作品即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作為一個有三十年藝術史研究經驗的學者,我負責任地說,王鏞先生是我們當代少數幾位能進入藝術歷史譜系的書法家之一。


二、沃興華

被排列的第二號醜書人物,就是沃興華,復旦大學教授。他在七十年代就當了上海《書法》雜誌的編輯,1986年即獲二屆中青展優秀作品獎,現在是博士生導師。他寫的楷書、行書非常精緻,他的作品風格在中晚年發生巨大的變革。沃興華這個草書,我們先從視覺構成來分析,這作品空間沒有一個雷同的地方。奇逸的變形、用墨的濃淡、疏密聚散、計白當黑,空間節奏變化非常具有創意的。而右邊這幅作品,基本在實用書寫的範疇內。

三、劉彥湖

第三大丑書劉彥湖。被批判的劉彥湖這件行楷書,其結體有顏真卿的方正宏闊,用筆有褚遂良的瘦硬和隸意,具有極高的風格辨識度。

第二幅,劉彥湖的小篆非常具有創意,他是在漢代柩銘文字和唐代碑刻的碑頭和墓誌志蓋的篆書演化而來,圓勁方正,筆力有筋,頗有篆中顏魯公氣概。右邊這位主席級人物的小篆與之相比較,其藝術功力相差何止千里?右邊這個字俗就俗在撩首弄腮小處賣弄充盈一股脂粉氣。

四、於明詮

第四大丑書人物就是山東於明詮,我們看這兩件對聯對比,誰雅,誰俗,大家可以仔細品味。藝術作品就是要用圖像來說話,不看圖像你就沒法把事情說清楚。於明詮這件作品是一件難得的佳作,他的榜書以顏真鯽為體格故稱宏闊,又以章草為旨趣故稱樸拙,可謂實中有虛,虛中有實,樸中有巧,巧中有樸,長久品味,妙趣無窮!

五、曾翔

曾翔是十大丑書人物第五位,編排作品不完整,大家看這個字可以看出來,曾翔的字從漢魏變體中討生活,很有趣味,結字簡繁得當,用筆蒼勁老辣。

六、王冬齡

王冬齡師從林散之,其三十年前草書就獨步當代書壇,並不斷進取,蔚為大觀。近些年,王冬齡經常用大帚筆在球場上作巨幛書,吸引不少眼球。

七、白砥

第七大丑書家是白砥。白砥是我們中青展的一等獎獲得者,現在是中國美術學院的教授,他的創作不斷的進取,他的字非常有特點,他的風格顯然受鄉賢徐生翁的影響,字不驚人死不休!其實,他的傳統功力很深,他要寫二王的楷書隨便寫,毫無問題的。


八、石開

第八大丑書人物石開,其實石開可以把王鏞的位置代替了,成為第一醜書人物也可以。石開是一個著名篆刻家,書法家,你看他的字,他寫的很慢,但是他的結構的塑造獨具匠心,用墨的濃淡讓你覺得奇奇怪怪,不可望其端倪,給人趣味無窮的感覺,當然他跟顏真卿、王羲之不像,他就是一個石開,代表他這個人物的特別有個性的,有菱角的人物特點。

他著力於秦詔版和篆刻的中鋒用筆的奇妙,不分行,不分字,有一種雕塑的印的感覺,成為一個強烈的,具有最高辨識度這麼一個風格的篆書。

第九、程風子

這是程風子的“夢裡乾坤”

第十、何應輝

這是十大丑書人物第十位,何應輝也很慚愧,排十個,他排第十位何應輝的行書得益於隸書的味道,恣肆爛熳,朴茂野逸,是當代一位繼承創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何應輝的楷書是有很深功力的,早年以《張黑女碑》為本體,近些年支以隸意點畫揉入,堪稱自成一家。


汽車大看點


醜書出現在書壇也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事,基本上是跟書協成立的時間差不多。也就是說,自從書協成立開始,醜書(當時被稱為流行書風)便也出現了。

大家都知道,書協成立時中國的文化剛剛復甦,受到日韓一些前衛書風的影響,一些年輕書家開始嘗試和探索新的創作風格,形成了新的審美趨向。這批書家就包括王鏞、沃興華、石開等當時書壇的實力書家。

流行書風展一共舉辦了三次,基本上每一次都引發了相當大的爭議,也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但是,王鏞等人畢竟是書壇的中堅力量,這股所謂的流行書風非但沒有偃旗息鼓的意思,竟然大有星火燎原的趨勢。鑑於書協在書壇書壇的影響力和特殊地位,加上這些醜書名家大多在書協擔任重要職務或評委,所以書協成為醜書的重災區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醜書發展到今天,並沒有像王鏞說的那樣成為切合時代的審美思潮,也沒有像醜書名家們想象的那樣引起大多數人的共鳴。不管這些所謂的權威和名家如何的相互追捧,並且竭力尋求理論依據,依然收效甚微,始終無法改變大眾的傳統書法審美習慣。


從目前只要醜書一露面必然招致罵聲一片的現狀來看,書協裡醜書氾濫也面臨相當尷尬的境地。所以,書協揚言要對醜書採取限制措施也在情理之中。


驚龍軒


㊙️㊙️㊙️為什麼醜書甚囂塵上?揭開不為人知的醜書潛規則秘密…… 醜書危害社會,醜書利益鏈觸目驚心[驚呆][驚呆][驚呆] 醜書大家和醜書騙子們寫不出那種讓全國大、中、小學生及其家長們廣泛認同並接受的書法字帖,在正統的道路上他們撈不到一分錢,他們的賣點就是利用"中書協"[暈][暈][暈]這塊光面堂皇的金字牌匾,假鑑賞、真炒作,炒作醜書…… 簡簡單單一幅醜到家的所謂的作品,可以炒出令人咂舌的天價。那些歪門邪道上的醜書騙子們,也心甘情願拱手相送,反正你方唱罷我登場,指鹿為馬欺國人。給國人洗腦,然後炒作天價醜書,然後舊貨新包裝,兜售天價醜書,最後團伙分贓、塞滿腰包、各自走人…… 結黨營私、抱團取暖,欺騙國人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巨大的貓膩就是如此產生的💰💰💰


百年孤獨88043061


關於“為什麼書協裡寫醜書的多?”這個問題,我認為,古人的書法都成了傳世經典,再追也追不上了,怎麼辦呢?那就“創新”吧!所以,就絞盡腦汁地研究如何把字的用筆和結構變化起來,打破傳統的筆法,把好端端的字的結構破壞得瘡痍滿目,其章法和墨法也不按常規處理了。他們認為,這樣的“書法作品”才有時代風貌,才有藝術觀賞性,才符合時代審美,才叫“創新”,才能在歷史上留點什麼的。

記得當代魏碑大師孫伯翔先生說過,當代人學書法,先不要談創新,應老老實實的繼承傳統。他還說,難道你的字超過古人了嗎?如果沒有超過古人,那就要繼承;如果你的超過古人了,再談創新也不遲。但是,你的字超沒超過古人,還要經過歷史的檢驗,並不是你說超過就超過了。孫伯翔先生還說,當下的人動不動就提書法創作,這是不妥的,你會創什麼?叫寫書法作品就可以了,不要輕易地把寫書法作品稱為“書法創作”。


(上圖為孫伯翔老師的魏碑書法作品)

當代隸書大家張繼老師說:“書法創新很可怕,但不創新更可怕!” 張繼老師在書法創作時,曾告誡他的學生,說:書法創變,無論怎麼變,都不能失去法度,都應建立在傳統的基礎之上,這樣的書法作品,才能有生命力!如果失去了法度,那就不叫書法作品了,即便是,也是“俗作!”


(上圖為張繼老師的隸書作品)


(上圖為張繼老師的章草作品)

所謂書協裡的“醜書”大多是展覽體,其實並不醜,不把“展覽體”當作醜書看待。為什麼?因為“展覽體”是不失法度的,如果“展覽體”不符合法度,是入不了國展和其它形式的展覽的,除非是有過硬的關係。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一孔之見,僅供參考!歡迎留言和評論!


中州耕牛堂主


學書十幾年一直沒聽說過醜書這個概念,如果它是一個概念的話,經常看見醜書這個詞是最近在頭條上。

(張旭草書:古詩四帖)

而大部分說別人是醜書的人,也未必就知道什麼是醜書。



(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

難道寫的醜就是醜書?還是有別的因素,真是弄不明白,那寫的粗的叫粗書?寫的黑的叫黑書?


(天下第三行書:黃州寒食帖)

我想應該不會這麼簡單吧。

要是這樣,是不是還有醜畫,比如齊白石的、梵高的、畢加索的,醜畫前三甲吧。

(宋四家,米芾:值雨帖)

還有醜建築,比如比薩斜塔,都沒建直,簡直醜的要死啊。


(李白真跡:上陽臺詩帖)

還有醜的服裝,凡事看不慣的都是奇裝異服。

(大師:徐渭)

是不是還可以這樣認為,美的就是好的,醜的就是壞的。這樣以後就好分辨人的好壞了,直接看長相啊。


(鄭板橋:難得糊塗)

美術史也簡單了,有兩部分組成,美的、醜的。真是便宜了那些學美術的。

(弘一法師)

說到現在,到底什麼是醜書,我還真沒有弄明白,懇請大家教我。


不二齋


“醜書”現在還不只一人兩人在寫,而是一種群體現象,由於一些較有影響的專家教授也摻和其中,致使“跟風”現象嚴重。還有不少江湖書法家、書法騙子,都在寫“奇拙醜怪”的字。

為什麼寫醜書的人多,其實原因就一個——“不醜不出名,一醜就出名”!令人想起早年演藝圈那些“脫星”。

華人德有一段話說:我並不反對有強烈個人面貌的創作和奇拙醜怪的字。你醜陋但是你要得道——得書法之道。就像“八仙過海”的鐵柺李,大家喜歡他是因為他得道成仙了,不然就是個邋遢乞丐。


醜怪的字不能跟風,大家都學,書法也可能異化了。八仙過海,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俊美瀟灑,有醜陋怪異,各顯神通,和而不同。若一個葫蘆上坐了八個都象鐵柺李似的醜陋的人,就成搞笑了。


不過現在的醜書家都是跟風,好端端的先自己打折一條腿,打斷一條胳膊,讓自己先有“鐵柺李”之形,至於能不能得道,先騙騙外行再說。


讀者朋友們覺得呢?


更多書法技巧與精彩內容,請關注【麓風軒】

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麓風軒



書協裡寫醜書的人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多,以我的理解來看,醜書反傳統,放在一堆傳統書法中很顯眼。

就像現在是春天,北方有10多度到20度,氣溫適中,大多數人穿著長褲,薄外套或襯衣,但有一部分人卻穿起了短袖,短褲和短裙,甚至還有一部分人仍然穿著冬天的衣服。

醜書就像穿短褲短裙,或冬衣的人,站在人群裡非常酷目,人們看一眼就能記住。

在全國範圍內,醜書名家有王冬齡,白砥,程風子,曾翔等人,都是被人們熱議的對象。

至於這些人為什麼要寫所謂的“醜書”,以我的理解,主要有如下原因。

其一,這些人已經進書協了,書協高手多,想靠傳統出名成家太難了,那麼,就偏不遵循傳統,跟傳統對著來。依靠走捷徑的方式揚名。


傳統對筆法要求嚴格,一筆一畫都要遵循古人的程式,醜書作者偏不這樣來。無視規則,章法和筆法,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反正可以給自己戴上“創新”的帽子。其實,這種創新就像無源之水和無根之木,經不起考驗。

其二,醜書作者自命不凡,認為自己非常了不起了,想玩點所謂學術上的東西,以視正聽。

醜書作者進入書協後,成為了專業書法家,這就需要他們拿出真本事說話,要不然站不住腳。而從學術層面開拓和創造,是這些書法家心照不宣的事。

我認識好幾個陝西書協副主席之類的書法家,他們就是這樣認為和這樣做的。

學術這東西本身就難以定位,它具有超前性和探索性,弄好了,有人認可和追捧了,就成了學術,弄不好,就成了垃圾,遭人唾罵。


其三,醜書作者不自信,被自己的真實水平所愚弄,也被“皇帝的新裝”所愚弄。

醜書作者在書協中大多有職位和頭衘,並且身兼多種社會職位,他們也清楚自己真正練習書法的時間並不充足,不像一般書法家有大量時間練習。

因此,讓他們規規矩矩寫,很容易露餡,暴露自己本就不高的水平,那麼,他們就大筆任意揮寫,反正寫出來很多人不認識,能震住人。一般書法家也是醜書作者的下屬,不便於站出來糾正上級的不對,就做個順水人情,人前說人話,跟著鼓掌叫好。醜書作者聽到有人叫好,就認為自己真了不起,書寫習慣成了自然。


鴻鵠迎罡


我認為凡為大家,歷史上留下來的碑帖什麼樣的沒見過?各家各體的書法汗牛充棟,再美看的多了也叫人心生厭倦。步步踏著前人的腳印走,太無意思。一生臨摩前人,只為奴書,非不能為也,是不甘為也!作為書協領導對中國書藝術的引領,不只是繼承,更重要的要擔起創新發展的責任。前人成功的的地方,需要我們去重複嗎?臨帖的意義主要在練習用筆。而非複製前人的字體。在篆書方面,我們需要千千萬萬個李斯嗎?在楷書方面,我們需要萬萬千千個二王和歐柳顏趙嗎?在狂草方面,我們需要無數個張旭懷素嗎?……在篆書方面,彎來彎去就是那條線,你要創新,醜是不可避免的。在隸書方面就是蠶頭燕尾,你要有別於前人,出現醜也是難免的。在楷書方面,永字八法的技巧己經用盡,你想創出有別於前代大家的字體,醜更是難免的。在草書書方面,由於書寫者情趣不同,而草書用筆結字墨法章法更豐富,可以說是千姿百態,書者想寫得新穎一些,出現些醜書又有什麼可怪的?況且在藝術上美與醜都是相對而存在的。一種字只要存有欣賞人群,它就有存在的價值!何必過於苛責呢?須知走舊路易,走新路難,劈莉斬棘更難!墨守成規不易犯錯,但是你不能嘲笑那些跌跌撞撞的開拓者,因為他們做的工作此你有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