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腫、血栓……介入穿刺後的這些併發症,是可能避免的!「先天性

血肿、血栓……介入穿刺后的这些并发症,是可能避免的!「先天性/遗传性心脏病系列之45」

復發房顫門診

上一期我們瞭解到,血管穿刺時,可能會發生迷走神經反射的併發症;

除此之外,還可能發生局部血腫、假性動脈瘤及血栓等,都需要及時處理:

1. 血腫

什麼是血腫呢?

穿刺後血液滲出到血管外,聚積到皮下組織間隙中,就會形成血腫,直徑通常在10毫米以上。

▼大面積淤青、疑似血腫

血肿、血栓……介入穿刺后的这些并发症,是可能避免的!「先天性/遗传性心脏病系列之45」

為什麼會發生血腫?

老年患者多見。與老年人血壓高,動脈壁彈性組織減少,穿刺孔不易閉合有關。

②反覆多次穿刺,穿刺針直徑過粗對血管壁的損傷。

③本身的凝血功能障礙、血小板減少或術中抗凝藥物的使用都是可能的因素。

④壓迫時間過短,下肢過早活動亦有一定影響。

如何預防?

①按醫囑遵守制動時間。什麼是“制動”呢?一般需要臥床休息,最主要的是避免患肢的屈膝及伸展運動

②老年患者尤其要注意血壓水平,及時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

③在穿刺前,醫生會評估患者的血小板計數、凝血分析結果,是否使用抗凝藥物等,患者請務必遵醫囑。

2. 假性動脈瘤

什麼是“假性動脈瘤”呢?

就是血腫周圍組織纖維化包裹,並與動脈腔相通形成的腫塊。因為與動脈相連,所以會搏動

為何會發生?

①高齡、女性及肥胖者更易發生。

②凝血功能異常、抗凝藥物的使用。

③術後未遵醫囑臥床或臥床時間過短等。

如何預防?

與血腫的預防措施大同小異,除積極配合護理及遵醫囑制動患肢外,一旦出現局部搏動性腫塊、穿刺處疼痛難忍,應立即通知醫生!

同時要觀察穿刺側肢體足背動脈搏動是否漸弱消失、皮膚溫度是否變低

血肿、血栓……介入穿刺后的这些并发症,是可能避免的!「先天性/遗传性心脏病系列之45」

3. 血栓

血栓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在此就不多做解釋了,來看看為什麼會發生血栓以及如何預防:

為什麼會長血栓?

①穿刺時動脈內膜損傷,為血栓形成創造了條件。

②鞘管刺激,由於鞘管本身為異物,血小板容易在其表面聚集。

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穿刺時斑塊的破裂或局部血流改變而形成血栓。

如何預防?

①經常做做足部運動,比如勾腳尖

②如感覺穿刺一側肢體疼痛、蒼白、脈搏消失或感覺異常等及時告知醫護人員。

可以看出,對於穿刺本身的機械損傷及年齡因素在所難免,但有些因素還是可以提前發現、糾正或是可避免的,建議患者們收存此篇,以便對照處理!(趙楠楠/文)

覺得不錯,請分享和評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