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次的经济危机,会在2018年到来吗?

2018年就快到了,不少人习惯性的预测明年的经济走势。宏观经济面、世界政治走势,国内形势,列数据,讲故事,颇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架势。在这里,笔者就不再用此套路了,而是从人的内心来看看,大家对明年经济形势的信心如何。


大家都知道“秋官效应”,起因是郑少秋主演的“大时代”在播放时,香港股市大跌,乃至以后每次播放,都会引起股市的波动。为什么会这样?不少经济学家进行了分析。其中个别经济学家的分析,我是比较认同的,那就是人的心理在作怪。郑少秋的出现和股市的涨跌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但大时代中,郑少秋扮演的主角“丁蟹”的主要情节确实是和剧中香港股市大涨大跌紧密结合的。看完此剧,人们的第一感觉是,股市太疯狂了,有些风险是根本不可预知和无法防范的。于是,当时在炒股的部分人开始抛空自己手上的股票,其他人也开始跟风,越来越多后逐渐形成股市的大幅波动。一旦有了第一次,人们心中就有了心理暗示,接着就是第二次、第三次,郑少秋就成了这个暗示的触发点,预示了未知和不可判断的风险,所以便有了所谓的“秋官效应”。

2018年是个很特殊的年份。其特殊性在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正好都是间隔都差不多十年。而在全球化经济的今天,经济的周期性非常明显。当然,这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都是有根本原因的,1997年是索罗斯看见了亚洲新兴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巨大泡沫,2008年是美国楼市次级贷价格不合理的高企。而在1998年发生的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大,因为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加入WTO。但2008年,中国已经融入到全球化的大家庭,大家有印象的话,应该记得,股市、楼市双降,以及后来的4万亿计划。

在全球化越来越紧密的今天,任何一个小概率事件都会引起“蝴蝶效应”,更重要的是,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并不好,美国已经加息希望资金回流,欧元区在债务危机下持续萎靡不振,发展的动力全世界都期待着中国。中国当然也不负众望,在全球低迷的经济环境下,“降库存、去杠杆”,“大众创业”、“调结构”取得了近7%的GDP高速增长。但也要看到,较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楼市依然聚集了大量的泡沫,炒房者的根本利益并没有动摇;创业成功者九牛一毛,大多成了炮灰死在市场上;中小企业贷款难、税负重,老板跑路、跳楼的新闻时有发生;各个地区仍然在大搞基建,加快地铁、高速、高铁和公共设施等大型工程项目的投入、回报时间长,整体利用率很难达到预期水平;国企、央企的市场占有率仍然高企,“巨头”地位难以动摇;所谓的高科技、新经济公司不少是“新瓶装旧酒”的烧钱,烧完后发现和其他经济模式原来一样;股市、债市低迷不振,人民没有合适的投资渠道,“庞氏骗局”有了新的市场。

当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始终不错,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在困难中摸索前进的。但2018年确实是个特殊的年份,因为它距离上一次的经济危机爆发正好十年。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经济发展重要的两个驱动就是投资和消费,而这两点都需要投资者和消费者作出决策和举措,举动的背后是对经济发展的信心。信心有理性的,也有非理性的,但它们都可能导致一样的结果。希望2018年风吹草动的非理性行为越来越少,更希望不要爆发97年、08年因为实体泡沫引发的经济危机。因为只有退潮了,才看出谁在裸泳。

最后,给出2018年的投资建议:不要激进的投资股市、楼市,更多的选择分散性的投资策略,其中尤其要避免高风险。同时,保持一定比例的现金流,以便不时之需。

十年一次的经济危机,会在2018年到来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