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主要建设模式

智能工厂不仅生产过程应实现自动化、透明化、可视化、精益化,而且,在产品检测、质量检验和分析、生产物流等环节也应当与生产过程实现闭环集成。一个工厂的多个车间之间也要实现信息共享、准时配送和协同作业。

智能工厂的建设充分融合了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每个企业在建设智能工厂时,都应该考虑如何能够有效融合这五大领域的新兴技术,与企业的产品特点和制造工艺紧密结合,确定自身的智能工厂推进方案。

智能工厂主要建设模式

由于各个行业生产流程不同,加上各个行业智能化情况不同,智能工厂有以下几个不同的建设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从生产过程数字化到智能工厂。在石化、钢铁、冶金、建材、纺织、造纸、医药、食品等流程制造领域,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内在动力在于产品品质可控,侧重从生产数字化建设起步,基于品控需求从产品末端控制向全流程控制转变。

第二种模式是从智能制造生产单元(装备和产品)到智能工厂。在机械、汽车、航空、船舶、轻工、家用电器和电子信息等离散制造领域,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核心目的是拓展产品价值空间,侧重从单台设备自动化和产品智能化入手,基于生产效率和产品效能的提升实现价值增长。

第三种模式是从个性化定制到互联工厂。在家电、服装、家居等距离用户最近的消费品制造领域,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重点在于充分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实现规模经济生产,侧重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大规模个性定制模式创新。

智能工厂主要建设模式

工业软件是智能工厂创新的主要方向,软件的工业应用能够提高设备的智能化程度,改善设备性能和生产效率,实现机器之间的即时沟通,让整个工业生产线处于更加稳定协作的状态,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随着产品性能的提升和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面临巨大的压力,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代表,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业机器人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无论是在推动工业信息化生产,还是在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智能产品进入生产制造流程中的时候,该产品还会作为一个代理,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感知和产生影响,例如,在生产线上的智能产品可以对智能生产线发出指令,“请握紧我的左边把柄。”

智能产品还可以对自己不断进行监测,并根据自身状态和环境做出恰当的反应,例如,已经被某智能生产线加工了10多分钟的智能产品,可能会发出指令,“

我已经被加工10分钟,请把我传送到下一个生产线环节。”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机器人应用方面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用机器人来代替人类生产,也将越来越受到企业主的关注。虽然,现在电子电工、船舶、汽车装配还是机器人应用的主要领域,但未来在一般的工业领域,如光伏产业、食品产业以及化纤、医药等行业,都会有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