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信仰,已深植於中國百姓心中4000多年

《失落的文明》系列第2篇:它深植於中國百姓心中4000多年的信仰

“聊天”這個詞,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張嘴就來,習以為常,很少有人去對這樣的詞語刨根問底,你有沒有翻過古籍善本,“聊天”這個詞是怎麼來?為什麼不用“聊地”來代表溝通交流呢,非得用“聊天”?

天道信仰,已深植於中國百姓心中4000多年

我用邏輯思維臆測一下民間版“聊天”的起源,邏輯上應該是這麼個過程,當然純屬臆測,事實值得商榷:在氏族部落那個時代,沒有電燈、沒有電話、沒有電視、更沒有電腦,與外界沒有更便捷豐富的溝通交流方式,看不了電視、打不了電話、上不了網,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講等於判了死刑,古人雖然沒這麼嚴重,但也有追求浪漫的心啊。白天採桑、種地、狩獵沒時間,晚上酒足飯飽之後,乾點什麼好呢,總不能天天吃了就睡吧,也不能天天用“啪啪啪”代替娛樂和精神追求啊。晚上走出屋子,兩眼一抹黑,地上啥也看不見,沒啥好聊的,只有頭頂的星空,一片璀璨,那就一起去看流星雨吧,數一數天上的星星,聊一聊星空裡的故事。我推理民間版的“聊天”是這麼來的。

還有一種推理,是從官方的角度去解讀“聊天”的來歷,我覺得這個說法應該更站得住腳。在氏族部落早期那個時代,執掌天文和曆法的基本都是首領級別的人物,向族人解釋天文現象、宣教曆法,不能說天天都要做,在生產生活中肯定是經常要做的,時間一長,這種聊天文曆法的方式就約定俗成滴成了與人交流的代名詞,那時候的人們見面的口頭禪肯定不是“吃了沒有”,保不準用的就是“聊天了沒有”。

天道信仰,已深植於中國百姓心中4000多年

不過氏族部落社會的早期,還沒有提出“天”的概念,那“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也是我們的人文始祖堯帝他老人家提出的。上一篇講到,堯帝用“德”統一了世俗世界的行為準則,那人們的精神世界怎麼辦呢?那個萬邦林立的時代,每個部落族群都有自己信仰的神靈,而且神靈只護佑本部族,對他部族而言有可能形成傷害,信仰的問題不統一,華夏大地終將還是一盤散沙,遲早會亂。所以堯和大臣研究,提出了“天”的概念,首先,從禮法的角度賦予了天至高無上的權威和地位,天位於諸神之上,是諸神的統領,地之上,天最大,只有天下共主才有祭天的資格。其次,通過長期的觀察天象,總結制定了新的歷法,並以新的歷法為基礎制定了朔政和月令體系,使得人們的時間、生產、生活與天密切的聯繫在一起,而且這種聯繫和影響是理性,可觸摸的。比如:“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按這個時間去播種,就能有個好收成,錯過這個時令,要麼減產,要麼絕收,這就是“天”的權威,而且理性可觸摸的一面。新的天文曆法的準確性和廣泛的適用範圍,使得華夏族群共同的生產生活方式得以形成,同時還拓展了族群的範圍,這個的社會意義很大,這是共同文明的基礎。通過這種準確、理性可觸摸的聯繫,無疑更強化了對“天”至高無上權威性的認可,敬天、法天而行成為每一個人必須履行的義務,獲得上下一致的認可。這樣,以“天”為中心的天道信仰就建立起來了,有了天,才會出現“天下”的概念,“天下”逐漸由地理概念演變為一種文明的概念,即以同一信仰為核心的共同生活秩序,簡單滴講就是由同一文化紐帶聯繫在一起的人,比如我們中國古人講的天下,就是中國文化能波及到範圍。

天道信仰,已深植於中國百姓心中4000多年

把天道和人道剝離開,強調:人受命於天,人道必須無條件服從天道,賦予天道至高無上的地位,為後世國家的治理和社會的穩定奠定了信仰的基礎。

點擊下面鏈接,看本系列其他文章

1、

天山老狼,關注人文歷史和國際時政,堅持有思想、有深度的精品原創乾貨,歡迎大家關注交流,一起挖掘真善美,弘揚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