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人要用豆蔻来形容年轻的少女?

生活狂人日记


【诗坛漫话】(2)

🌹豆🌹蔻🌹年🌹华🌹

要了解豆蔻年华,我们还是先来读一首唐诗吧。

诗作者是唐代天才诗人杜牧。录诗如下:

♢♢♢赠别二首(其一)♢♢♢[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餘,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字牧之,陕西西安人。是宰相杜佑的孙子。虽然年轻轻举进士,但性情刚直,所以时常受人排挤。

由于仕途不顺,潦倒失意,所以染上了饮酒狎妓的习气。这在当时算是文人中一种流行的风气。

当时诗人正要离开扬州,于是给他在扬州结识的一位美丽的歌妓写了两首诗,作为赠别,感谢这位歌妓在他意志消沉时给过的安慰。

诗的首句,用精炼美妙的笔调,把一位轻盈娇俏的妙龄少女显现在我们眼前。娉娉袅袅,惜墨如金。

第二句,用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进一步比喻这位美女。

豆蔻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植物。初夏开花。农历二月初还处在含苞待放的时候。南方人把这种含苞待放的豆蔻花叫做“含胎花”,比喻处女。

前两句诗已经给我们描画出一个妙龄少女的美好形象。接下来后两句,更进一步用烘云托月的手法,加深印象。

十里繁华的扬州热闹地带,歌楼舞榭密集,帘栊开处,红衣翠袖,衣香鬓影,美人如云,可是,这一切都比不上诗人的那位相好的少女歌妓。

这样写赠别诗,让人不得不惊佩诗人的妙笔,挥洒自如,手法奇妙!

因为有了这首诗,产生了一个成语:

豆蔻年华。

后人用“豆蔻年华”来比喻处在美妙芳龄的处女。这就是“豆蔻年华”的来历出处。

好了,这一期的《诗坛漫话》就到这里吧。喜欢就点个赞呗。欢迎访问,欢迎转发。





梅月竹风


看了许多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觉得没有令人信服的。我试着给大家分析一下,欢迎大家指正批评。

有人说,因为豆蔻是香草,是香料。古代能作为香料的植物多了,为什么偏偏用豆蔻来形容少女呢?


还有人说,因为豆蔻还有个名字叫“含胎花”,因此用豆蔻来形容少女。这个更站不住脚。少女呀,你把她叫个“含胎花”是个什么意思呀?

还有说什么古代的少女喜欢戴豆蔻花,或者豆蔻花开的早,等等。我觉得这些理由都站不住脚,缺少说服力。

先看看这个说法的来源,杜牧的一首诗《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可见,杜牧用豆蔻形容的是十三四岁的女孩子。那么,二月初的豆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它和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有哪些相似点呢?

叫豆蔻这个名字的植物有好几种,根据杜牧生活在唐代,把那几种唐朝之后才传到中国的豆蔻排除掉,杜牧诗中所描写的应该是红豆蔻,一种南方常见的,那个时代民间也常种,常见的一种植物,有香味,能入药。大家先看一张图片:


没错,这就是二月初红豆蔻开花的微拍。不知道大家有什么联想没有? 这恐怕才是杜牧在春天的百花中,偏偏看中了豆蔻,用它来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的真正原因!

因为豆蔻花的形状,特别像少女的某个地方,所以,杜牧用这个来形容少女。

天呐,杜牧你个……

杜牧真的会是个这样的人吗?真的,没错。

凭着自己是宰相杜佑之孙的身份,凭着自己的才华,官三代杜牧生活极为放荡。据史料记载,杜牧在扬州为官的十年中,几乎以青楼为家,逛遍扬州青楼妓院。他自己写诗: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个还真不是杜牧夸张自己的生活,我们看看杜牧这十年中自己对自己的写实报道吧: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是和自己的情人躺在床上看星空呢。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是和美人深夜聊天呢。

“细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笋裹轻云。”

这首诗的题目是《咏袜》,专门写的是女子的小脚。 能写出如上诗的杜牧,把少女形容为“豆蔻”也就不稀奇了。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就是给自己的情人的送别诗。注意,杜牧的这个小情人只有十三四,在杜牧眼里,正是“豆蔻”年华。

其实,这种叫法,也不是杜牧的独创。

咱中国人讲究含蓄,对女子的年龄,有许多含蓄的说法: 女孩子幼年时被称为髫年,十二岁为金钗之年,十三岁为豆蔻年华,十五岁为及笄之年,十六岁为碧玉年华,也叫破瓜年。二十岁称作桃李年华,二十四岁称为花信之年。

古人结婚早,一般十六岁就结婚了,因此十六岁叫“破瓜”,这个“破瓜”的叫法,应该和“豆蔻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处。词典解释:

破瓜,指女子破处。

又二十岁称为桃李年华,也有趣,桃李绝不是桃花和李花,二十结了果子,生了孩子的年华。现在经常说的“桃李满天下”,这里的桃李就是指的结了果的桃子和李子。这也证明了我上面对“豆蔻”的解读。

最后,给大家看一段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宝玉和一群狐朋狗友琪官、冯紫英、云儿、薛蟠饮酒行令时,妓女云儿唱了一段酸曲,来助兴,云儿唱:

豆蔻花开三月三,一个虫儿往里钻。钻了半日不得进去,爬道花儿上打秋千。肉儿小心肝,我不开了你怎么钻”?

妓女云儿的小曲,可谓含蓄的表达了“豆蔻”到底是什么意思。让人读来,回味无穷。也算是给我的观点的一个证明吧。


烟花三月09


古代的博物学传统非常重视“多识草木之名”这件事,而豆蔻进入文学视野可能是晋代的事。左思的《吴都赋》中有“草则藿蒳豆蔻”,这是写吴都的风物,说吴都香草无数。豆蔻本身有辛香味。

梁朝简文帝的《春别诗》中也有“江南豆蔻生连枝”,这是取豆蔻连枝的特性来追忆亡人,此时尚没有拿豆蔻来比少女的例子。

最早拿豆蔻来比喻少女青春正好的,可能是杜牧。杜牧在《赠别》诗中写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首诗是写给歌姬的,暗含调戏之意。豆蔻的花非常有趣,原是一个花苞,长开了之后,花苞顶端就会开裂,滴下一包蜜水。所以《本草》中说这种花也叫含胎花。就是写少女像花朵一样长开了吧,但似乎哪里不太对。

当然最重要的意思还是歌颂爱情,表达相似。范成大用豆蔻意象入诗,就是取这层意思,他说豆蔻花心有两枚花瓣相并,可称比目、连理。

此外还有人拿豆蔻写美人,是因为豆蔻有辛香,美人沐浴豆蔻汤,身上自然也带了香味,所以豆蔻常常拿来和美人作比。

所以豆蔻并不专指十三岁的少女,这是杜牧的创造性发明。当然,对着十三岁的少女表达相思和爱情,用现在的眼光看,多少是有些奇怪的。


锻彰趣义


古代对性各年龄段的称呼:7岁――始龀;12岁――金钗之年;13岁――豆蔻年华;15岁――及笄之年;16岁――碧玉年华,破瓜之年;20岁――桃李年华;24岁――花信之年;30岁――半老徐娘。
豆蔻年华在古代指的是十三四岁的女孩子的年龄。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豆蔻”就被文人墨客用于对十三四岁的女孩子的称呼。
豆蔻本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药典》中有收载,是一种草药,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等疾。困豆蔻含苞之时显得非常丰满,正似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所以古人就经常用豆蔻年华来形容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沿用至今。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农村大叔学创作


用豆蔻比喻年轻的少女,最早出自杜牧的《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豆蔻作为一种草本植物,未成熟时含苞待放的花蕾和白白嫩嫩的果实,就像少女含苞待放的娇羞,有着如雪的肌肤,似玉的清骨,还有那如风一吹就摇曳生姿的轻盈体态。而这些美好的容貌体态,大都集中在十三四岁这美丽的青春年华。

因此,豆蔻多被诗人用来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这个年龄阶段少女的青春,也多被形容为“豆蔻年华”。尽管杜牧这首《赠别》是写给一个歌妓,但把十三四岁这阶段的美好描写得淋漓尽致。含苞待放的年龄,不胜凉风的娇羞,步步生莲的轻盈,还有令无数现代人沉醉的“春风十里不如你”的韵味。

“豆蔻年华”在现代人看来,也是一个女子最为青春美丽的阶段,是无数人羡慕和称赞的年龄阶段。无忧无虑,亭亭玉立,可以心无旁骛地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就像一块璞玉,还未经世俗的雕琢,纯洁无瑕,无比珍贵。
此外,刘孟熙谓:《本草》云:“豆蔻未开者,谓之含胎花。言少而娠也。”这是说因其形状尚未开大之时,状如女子怀孕之身,豆蔻也被称为含胎花。有些地方,豆蔻也被比作为处女。以下为古代女子在各个年龄阶段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

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此笺


十三四岁的女孩,含苞欲放,纯洁无暇,她们特别像即将开放的豆蔻花;古代有些诗人就把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写进了诗里,如陆游:“小轩愁入丁香结,幽径春生豆蔻梢”等

况且,豆蔻花还没大开的时候,就已经显得有些丰满。也就成了少女的象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