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確認不可移動鄉愁遺存點兩千餘處

日前,由雄安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組織開展的“記得住鄉愁專項行動計劃”遺存調查登記工作結項,共登記確認不可移動鄉愁遺存點2000餘處,可移動遺存300多件(套),發現了一批老民居歷史片區。

同時,民間技藝、風土人情、鄉村習俗等鄉土文化也是這次調查關注的對象,對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世紀老人、民俗民風等進行了搶救性採訪記錄。

本次調查經過新區、縣、鄉鎮、村四級協調聯動,共同努力,一批承載著新區人民集體記憶,凝聚著新區傳統文化基因的“鄉愁”遺存被登記造冊、建檔存根,包括老房子、老樹、老井、老磨盤、坑塘溝渠、寺廟、老廠房等類別,時間跨度長、品類多、內涵豐富。

至此,“記得住鄉愁專項行動計劃”將轉入下一階段,按照建立“記得住鄉愁專項行動計劃”長效機制的要求,有關部門和單位已將這批鄉愁遺存落點落圖,並進一步開展鄉愁遺存內涵挖掘、價值提升以及遺存外延拓展,使寶貴的鄉愁遺存在新區規劃建設中得到保護展示、傳承併發揚光大。

在各類遺存建檔“存根”之後,新區尊重這些承載著新區人民鄉愁記憶的要素,正在請專業院校和研究機構制定鄉愁遺存專項保護規劃,定期發佈白皮書,並與新區規劃有效銜接、有機結合。針對不同類型的鄉愁遺存,採取不同的設計手法和控制手段,設計活化人民共同記憶的場所,延續地方歷史文脈,傳承鄉土文明,建立雄安模式,打造新城市建設“鄉愁”文化的國家典範。(記者張偉亞 通訊員劉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