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亮瞎人眼的網上內容,你的娃娃正在看……

前一段時間,在國家“淨網“政策的推動下,多家APP宣佈整改,數十位網絡主播被封殺,推動了未成年人安全上網的進程

。然而,海量的互聯網應用和內容使得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淨化任重道遠,還有許許多多的存在不健康內容的APP需要家長引起注意。

這些亮瞎人眼的網上內容,你的娃娃正在看……

因為內容適合的年齡層級不同,一些APP需要對用戶做出一定的年齡限制。從國際上來看,有年齡限制的APP,一般會通過註冊時彈窗提示、在註冊頁面提供出生日期填寫等做法,限制不符合年齡要求的用戶註冊個人賬號。但在我國,很多APP沒有對未成年人設限。

一些APP在蘋果商店顯示年齡在12歲以上者才能註冊,但在實際註冊中並沒有限制,只要填寫手機號就可以使用。例如鳳凰新聞APP,去年底曾因“持續傳播色情低俗信息”等違規行為被國家網信辦要求整改,其APP中偶爾會出現色情低俗的擦邊內容。然而,即使把年齡設置為10歲,依然能看到許多不適合未成年人的新聞內容。

社交軟件探探規定,年滿17週歲的用戶完成註冊,優酷則要求註冊者完成簡單的數學題以過濾低齡用戶,然而註冊年齡可以造假,數學題也過於簡單,不能起到過濾人群的實際作用 。

這些亮瞎人眼的網上內容,你的娃娃正在看……

未成年人色情內容反覆出現

今年3月,一位女性網友發帖稱,bilibili用戶科里斯誘導她10歲的未成年女兒進行“文愛”。此事隨即引發輿論風暴,bilibili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很快處理了用戶科里斯,並就此開始建立專門的青少年用戶保護體系。

事實上,APP中有未成年人色情內容的不只這一家。在APP“愛看”中,搜索小學生,會有未成年人接吻等不健康內容出現。

這些亮瞎人眼的網上內容,你的娃娃正在看……

“堆糖”這一app中,則能搜索出12歲清純美少女寫真集一類的打色情擦邊球的內容。

這些亮瞎人眼的網上內容,你的娃娃正在看……

而“愛閱讀”這一APP,則會根據註冊人的性別,大量推送帶有暗示性的閱讀材料,並配有誇張的卡通頭圖。去年8月,作業幫、小猿搜題也先後被爆出APP內含有色情信息。

目前不少APP能通過“添加好友”等搜索渠道檢索到未成年人的ID以及相關信息,這就為壞人提供了可乘之機,

壞人很可能通過搜索未成年人信息,加好友等方式,誘騙青少年。

未成年人信息洩露問題嚴重

未成年人的個人信息保護,一直以來都是社會各界非常重視的問題。5月1日起實施的《國家標準GB/T35273-2017《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範》中則提到,收集不滿14週歲的未成年人信息,應徵得其監護人的明示同意。

在某機構測評的100家APP中,有一些APP表現出對未成年人保護的基本缺位,11家APP的隱私政策對未成年人信息保護隻字未提,甚至包括小猿搜題這樣以中小學學生、家長、老師為主要用戶群體的APP。

這些亮瞎人眼的網上內容,你的娃娃正在看……

有9成APP提到了未成年人保護,但也只是簡單表示,“如果您低於18週歲,請不要向我們發送您的個人信息”。可以想象,這些APP如果用戶信息洩露,後果非常嚴重。

實際上,學生信息一直是信息洩露的重災區,機構倒賣學生信息的案例頻繁出現。小猿搜題的用戶量也不少於5000萬,其隱私政策卻“巧妙”地規避了保護未成年用戶的責任。

除了APP運營方主動洩露信息,信息搜索也容易導致孩子們的信息被暴露。我國法律為了減少未成年人網絡社交的潛在風險,出臺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其第十七條指出,“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提供信息搜索服務的,不得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的規定,顯示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的搜索結果,但仍然有三成APP沒有禁止顯示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的搜索結果。

這些亮瞎人眼的網上內容,你的娃娃正在看……

家長該如何監管孩子使用手機APP?

目前,有兩成多的APP設有防沉迷設置或家長監護模式,主要是遊戲類APP所謂的家長監護模式,在這種模式之下,會限制孩子使用APP的時長和方法,也會限制使用APP的某些功能。例如,不久前接受整改的短視頻APP快手,就在整改時上線了“家長控制模式”。該模式需要使用者通過密碼開啟和關閉,開啟後也只呈現適合未成年人觀看的內容,無法使用打賞、充值、提現等功能,也無法觀看直播。

事實上,家長監護模式應成為APP標配,但目前大部分的APP都沒有家長監護模式,因此家長必須親自幫孩子過濾不適合的內容。

這些亮瞎人眼的網上內容,你的娃娃正在看……

家長想要較好地監管孩子對於APP的使用,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1.瞭解孩子所使用的APP的功能和內容

家長僅僅是簡單的知道APP的類型還遠遠不夠,家長至少要親自使用一段時間APP,瞭解其中沒有混雜著不適合未成年人接觸的內容後,才可以放心讓孩子使用。

2. 合理使用家長監護模式,警惕孩子個人信息洩露

在使用某一類APP時,家長可以盡力選擇有家長監護模式的APP使用;與此同時,家長在幫孩子註冊某APP用戶時一定要小心注意APP對於用戶隱私和權益的保護。

3. 做好防沉迷工作

實際上,不僅僅是遊戲類APP容易讓孩子玩得忘了時間和學習,現在很多孩子玩快手和抖音甚至比大人都玩得熟練。因此,不管是何種類型的APP,家長都一定要對孩子的使用時間進行合理監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