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建文帝不削蕃,燕王朱棣还会起兵造反吗?为什么?

军事一点通


无论建文帝削不削藩,朱棣都会起兵造反。

理由主要有:

1.朱元璋的五个嫡子,都不老实。洪武三年四月,朱元璋第一次分封诸子为王,共分封十个亲王。大儿子朱标为太子,二儿子朱樉为秦王,三儿子朱棢为晋王,四字朱棣为燕王,五子朱橚为吴王。这五个儿子是朱元璋的嫡子,但却都不安分,甚至朱元璋活着的时候,朱棣就在姚广孝的帮助下准备谋反。等到朱元璋去世,朱棣的三个哥哥都去世了。他便成为了老大,地位自然特殊。

2.朱元璋的错误设计。实际上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各亲王府附属众多,开支巨大。给国家财政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而在危急时刻,藩王根本起不了防卫的作用。此外,朱元璋放着众多儿子不选,非要选一个皇长孙作为接班人,本来就不妥当。为后来的靖难之役埋下了祸根。

3.朱允炆的错误措施。朱元璋病重之时,朱棣


赶往京城,到淮安时,朱允炆以明太祖名义不许朱棣渡江进香。朱棣勃然大怒,想强行渡江,却发现江对岸有重兵把守。缺乏自信的朱允炆此举为朱棣留下了口实,此后朱允炆大力削藩,废周王为庶人。并派谢贵等人到北京严密监视朱棣。第二年,湘王自焚,齐王,代王,岷王先后被废。七月,朱棣起兵靖难。


庆之882


我觉得建文帝朱允文就算不削番朱棣也是会谋反的,朱允炆削番无非是让朱棣提前了造反的时间。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觉得元朝后期之所以国运破败羸弱不堪就是缺少强有力的番王做屏障,所以开国初年就前前后后分封大约 二十多个儿子做番王,希望他们拱卫京师做大明最后一道屏障。这其中以燕王实力最强,燕王占据北京时常需要抵御蒙古人侵犯所以朱棣手下有一支骁勇善战的部队,朱棣又是朱元璋所有儿子里最像朱元璋的一个,可就是因为其不是长子虽是嫡出但不能立为储君。早在洪武十五年有一件事就足以证明朱棣其实早有不满之心,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为每一个番王都挑选了一个僧人让他们侍奉这些番王,而朱棣选中的这个高僧叫姚广孝,姚广孝见到朱棣说的 第一句话就是“老僧要送大王一顶白帽”这句话什么意思明眼人都知道王字上面加一白不就是皇帝的皇吗?姚广孝不就是要送自己一个皇帝做做吗?此时的朱棣欣喜若狂立刻将姚广孝奉若上宾,如果朱棣没有反心的话,姚广孝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早就将他拿下法办了而不是奉若上宾。

前面说了朱棣只是有了不满之心,而还没有反心那是因为他那残暴不仁的老子还活着借他个胆子他也不敢,终于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故,由于此前秦王,晋王早死再加上太子又病故,朱棣成了所封亲王中年岁最长的。朱棣觉得自己的好日子来了,可是谁料想朱元璋史无前例额的封了个皇太孙,这下可彻底杀死了朱棣做储君的梦,要想当皇帝还带靠造反。朱元璋死后继位的朱允炆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急着削番,这一举动让朱棣压抑多年的造反念头瞬间迸发,削番之是提前了朱棣造反的时间,如若不削番朱棣还是要造反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因为朱元璋已死朱棣无所顾虑了。


二蛋哥读历史


根据朱元璋去世和朱棣起兵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来看,我认为朱棣被逼反的可能性更大。如果建文帝朱允炆不选择削藩,或者说不采取激进的方式进行削藩,朱棣都不太可能造反,因为按照朱元璋的布局和朱棣自身的实力来讲,如果强行造反,成功的几率太低。

朱元璋去世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按照中国古代立嫡立长的立储原则来讲,庶长孙朱允炆是根本没有资格被立为储君的,而他却以“忠孝”讨得了朱元璋的喜爱,最终被立为储君。可是

纵观朱元璋去世后发生的事情,朱允炆所谓的“忠孝”不过是装出来的“伪忠伪孝”罢了。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六月二十四日,明太祖朱元璋驾崩。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六月三十日,21岁的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史称建文帝。继位后建文帝立即下令,不许诸王“入临、会葬”,朱棣返京被勒令返回燕京(今北京)。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七月,建文帝开始削藩,当月削周王朱橚,将其废为庶人,迁至云南。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十二月,为防朱棣造反,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后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

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建文帝将齐王朱榑、湘王朱柏、代王朱桂先后废为庶人,齐王朱榑被软禁南京,代王朱桂被软禁大同,湘王朱柏不堪受辱,举家自焚。

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再削岷王,废为庶人,迁漳州。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初四,张昺、谢贵奉建文密令逮捕朱棣,燕王反。

梳理了这段时期发生的大事,我们不难看出,一向以“忠孝”著称的建文皇帝,在朱元璋驾崩后不仅阻止藩王进京祭奠,而且在朱元璋驾崩还不足一月,还处在丧期的情况下就开始对他的叔叔们下手了,他是有多么的迫切?

朱允炆如果不削藩,朱棣会不会反

从朱棣发动靖难前的情况来看,我认为朱棣极有可能是被逼反的,原因如下:

1、朱棣处境极为被动。朱元璋去世之后不足一月,朱棣的胞弟周王朱橚被削,同年十二月,朱棣兵权被夺,燕京(北京)官员被撤换。我们看朱棣是如何应对的,他先是亲自入京诉冤,再是遣子入京为质,最后甚至选择了装疯保命。如果他早有反心,在局势已经如此不利的情况下,他怎么会选择一忍再忍。直到装疯也无法保命的情况下,这才选择起兵。

2、朱棣起兵极为惊险。朱棣起兵靠的是什么?是张玉、朱能手下的800私兵,而且是在张昺、谢贵率兵包围王府之后,将两人诱入王府擒获处死后才挽回败局。如果没有张信提前报信,朱棣甚至连这八百私兵都没有。如果朱棣真的早有反心,岂能没有一点准备?导致自己几乎陷入绝境之中。

从整个事件过程不难看出,朱棣面对建文帝的削藩,在面对兄弟被削为贫民、被逼自焚的情况下,选择了步步退让,直到装疯保命也不能保命的情况下,这才选择了起兵造反。所以,我认为如果建文帝不削藩,甚至说削藩手段不如此激烈,朱棣都不会造反。

朱棣造反成功的几率很小

纵观整个靖难之役,即使在朝廷犯了一系列错误的情况下,朱棣的谋反之路仍然步步维艰,活动区域大部分时间都被压缩在河北、山东地区,与以整个天下为靠山的建文帝比起来,他的实力太过弱小。而且,如果建文帝不削藩,按照朱元璋的布局,朱棣的造反是根本没有成功可能的。(下图,明初藩王分封图)

从这张藩王分布地图可以看出,当时燕王朱棣的东北有辽王,北面则是宁王,西边有谷王、代王、晋王,而在他的南下途中则有齐王、鲁王、周王。各地藩王相互牵制,一个藩王想要造反实在太困难了。

如果建文帝不削藩,朱棣将完全被各藩王夹在中间,根本动弹不得。而正是由于朱允炆的削藩,周王、齐王、湘王、代王、岷王等藩王先后被削,谷王被囚禁的情况下,朱棣周围缺少了藩王的牵制作用,才给了朱棣活动空间。

更重要的是,正是由于朱允炆的削藩,导致各地藩王要么被朝廷控制,要么心灰意冷,再也无法起到朱元璋想要的牵制作用。


综上所述,我认为如果建文帝不削藩,朱棣不但不会起兵造反,而且即使起兵,成功的几率也将非常低。


香茗史馆


每个人都有一颗不安于现状的心,何况跟着老爹打天下,有乃父之风的燕王呢?削藩只是一个借口,理由,如果不削藩,燕国在北方只会越来越强大,取代建文只是时间而已,时间到了理由、借口就会出现一大堆。

如果建文之父朱标不那么早死,当上皇帝的话,朱棣应该不会起兵,毕竟那是大哥正统,但是侄子就不一样了,一没有打天下的功劳,二不让自己服气,三是最重要的朱棣自己也有造福天下的抱负。这三点就注定了造反只是时间早晚,不是造不造的问题。


青舟杂谈


建文帝如果不削番,朱棣是绝不会造反的,也没实力造反。

汉文帝、景帝削番,那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诸侯王一个不高兴想不开,结果呢?还是一个接一个的造反,

康熙刚想削番,吴三桂就反了。

我们看建文帝怎么削番的。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削周王,一道诏书,周王马上变成庶民,带着全家流放云南。

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湘王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自焚;齐王被软禁在南京;代王被软禁在封地大同 ,六月,削岷王,废为庶人,流放。

朱棣听说诸王被废,知道自己被怀疑,吓得连忙把三个儿子送到南京做人质,自己装疯卖傻,这是有实力造反的人做的事?

这是什么情况?如果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康熙看到诸王都这样,一道诏书就让他们吓得全家自杀,那还削什么番?

这说起来,汉代三帝加康熙,那都太没用了吧?

实际上呢?如果明朝诸王真的那么大势力,真的割据一方,佣兵十万,有地盘有军队有财富,你让建文帝削番试试看?建文帝敢削番?

跟汉朝诸王比起来,明朝的诸王就是个大地主,负责监督各地武将的,防止他们拥兵自重,诸王只有几千卫兵,那些说朱棣拥兵十万的,纯属扯淡。

如果明朝诸王有造反的实力,而建文帝一道诏书就可以让他们全家自杀,那明朝诸王真是忠臣啊,比岳飞还岳飞,这都不符合人性了。

但凡明朝诸王有汉朝诸王那样割据一方的实力,建文帝就不敢削番了,至少不敢奢望一道诏书就让他们束手就擒

以朱元璋的政治智慧,他会留下这个烂摊子给朱允文?他真觉得他的儿子比外人忠诚?如果诸王有造反的实力,他研究自己解决了,

朱允文如果不削番,诸王绝不敢,也绝不可能造反的,没那个实力。

这就好像你准备嫁人了,你爸妈跟你说,过去了就好好过日子,以小家为重,你闺蜜说,你爸妈都是老糊涂,他们思想跟不上时代了,现在离婚率这么高,要为自己打算啊,你结婚了,要把钱拿回娘家,这样离婚了也不怕。

你一听,好有道理,爸妈真的老糊涂了,还是闺蜜聪明。

于是离婚了,你以想,闺蜜真有先见之明啊,幸亏我要有准备,不然离婚了得亏死。

殊不知,你要是不把钱往娘家拿,不什么都为了娘家,你就不会离婚的。

建文帝削番就是如此,


南朝四百八十寺


这个问题我们要一分为二的去看。第一,朱棣为何要造反?难道仅仅是因为皇权吗?显然不是。嫡子继承皇位,这毋庸置疑,只是朱标死的早。朱标被立为太子,这是一件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的事。因为作为老大哥,朱标还是很有才华的。

朱标死后,立朱标的嫡长子建文帝朱允炆为帝,这其实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保证皇位一直往嫡长子一脉传承。所以,朱允炆的叔叔们虽然觉得不公平,但也不好说什么。

所以,如果朱允炆能好好做皇帝,他的这些叔叔们并不会造反。那么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朱允炆为何要削藩?因为他害怕,他也不是傻子,自己几斤几两很清楚,虽然爷爷已经把路给他扫平了,但是他的那几个叔叔可否虎视眈眈。朱元璋虎毒不食子,朱允炆可不放心。

所以,朱允炆刚站稳脚跟就想削藩,根本不给他的几个叔叔喘息的余地,这样的大动作太明显了,连温水煮青蛙的机会都不给。此时的朱棣,路只有一条,不是杀死侄子,就是被侄子杀死,他当然是选择第一条路。





历史密探


朱元璋原本是想把皇位传给马皇后之子朱标,结果朱标没能熬到朱元璋去世,自己就先死了。按理说朱元璋应该把皇位传给其他儿子才对,结果朱元璋偏偏不按常理出牌,直接把皇位传给朱标的儿子,也就是朱元璋的孙子。


朱元璋为了孙子的江山永固,也是费尽心机。为了预防百年之后功臣们居功自傲,所以干脆就把他们杀干尽了,这就直接导致后面建文帝没有良将与朱棣对抗。

朱元璋更是下令自己去世的时候,藩王不得入京祭拜,意思就是只需要守好各自的封地就是行孝了。说白了就是害怕手下这些有能力的皇子去争皇位,所以干脆就不要进京。


建文帝朱允炆之所以要削藩,就是因为手下这些藩王实力太大,尤其是燕王朱棣,手上有十万兵马,都是冲锋陷阵的精兵猛将,这能让朱允炆不担忧吗?只不过朱允炆削藩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他是最后才动朱棣,擒贼先擒王这个道理朱允炆他竟然不懂,逼得朱棣不得不反。如果朱允炆不削藩,朱棣很有可能是不会造反的,但是藩王实力过大确实是一个巨大的麻烦。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不需要考虑的问题,不管是谁上台,削藩是必须的,兵权没有完全在皇帝手上,是个皇帝都受不了,。朱棣身为天下第一大诸侯,势力仅次于皇帝,皇帝只是他的侄子辈,又不是他大哥凭什么,朱棣为了自己的安全和不甘,他一定会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