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幣化漸成趨勢?區塊鏈+金融面臨更大機遇與挑戰

當下環境,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區塊鏈帶來的價值和好處,人們最關心的問題是,如何將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性與自己所在企業或行業的應用場景結合起來。就像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探索的觸角已伸出,效果又如何呢?

無幣化漸成趨勢?區塊鏈+金融面臨更大機遇與挑戰

在金融領域的探索2017年5月出版的《世界因區塊鏈而不同》一書指出,全球已有24個國家正在投資區塊鏈技術,80%的銀行已經開始研究區塊鏈技術的應用,110多個公司加入了區塊鏈聯盟。區塊鏈是一種新型的數據庫技術。自激勵是它的典型特徵。同時,它還具有不可篡改、多方記賬、分佈式等特點。區塊鏈在金融領域已有不少探索,包括跨境支付、票據、證券交易、存證、供應鏈金融等。

在票據方面,2018年1月25日,央行推出的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票據交易平臺實驗性生產系統上線試運行。區塊鏈技術增強了票據交易的透明度,讓真實性更有保證,降低了監管難度。

在支付方面,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在區塊鏈上試行實時資金轉賬;招商銀行實現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多主體跨境人民幣匯款。在徵信方面,日本軟銀集團旗下子公司軟銀科技主導開發基於區塊鏈的個人財務數據管理系統,幫助金融機構評估、確認借款人的償付能力。

在國際貿易方面,西班牙銀行開展國際貿易區塊鏈試點項目;英國查爾斯王子召集金融機構用區塊鏈技術實現綠色金融。基於國際貿易信用證,國內一些銀行建立了信用證的聯盟鏈,用聯盟鏈方式克服了傳統信用證用紙質傳遞安全性、效率低等問題,但是仍處於初步探索期。

在金融衍生品方面,高盛等金融機構將DLT(分佈式賬本)用於股權互換測試。調研發現,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探索的項目越來越多。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用核心企業信貸剩餘額度,通過區塊鏈進行結轉和傳遞,確保交易和債權轉讓的真實性,降低交易風險。

同時為整個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機會,賦能全產業鏈。目前市場上已有依託區塊鏈技術為管理手段,以汽車消費金融、購房尾款等消費信貸資產ABS,近期將會發行基於區塊鏈發行的ABS(資產證券化)產品,其底層資產是購房尾款。“基於區塊鏈實現債權、應收賬款打包發行ABS也有了可以落地的方案,但仍在探索之中。”綜合來看,一方面,在金融領域,區塊鏈應用場景的類型越來越豐富;另一方面,從整體來看,區塊鏈應用處於偏邊緣的金融場景,處於概念驗證的階段。

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為何先開花?“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背後有巨大的需求支撐,即中小企業融資的需求。”業內資深專家表示,融資難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已演變為一個典型的社會問題。國外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情況沒有中國普遍,因而,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可能比國外的發展空間更大。此外,政策十分支持金融機構或供應鏈金融企業探索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創新模式。

2017年5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聯合7部門發佈《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旨在促使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探索開闢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新路徑。

2017年10月,國務院發佈的《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商業銀行、供應鏈核心企業等建立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為供應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資渠道。

2018年1月,商務部等5部門發佈《商貿物流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擴大融資渠道,推廣供應鏈金融。“從政策上來看,供應鏈金融創新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中央政府、金融機構、主管部門非常重視。”

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背後的邏輯是實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流合一”推動資金“脫虛返實”加強支持實體經濟的模型。實物流是指實體經濟企業實際運行的情況;信息流是數據和信息;銀行等金融機構代表資金流。過去資金出現脫實入虛的情況,原因之一是信息流不夠強大,導致資金流和實物流出現脫節,實物流的準確情況無法傳給資金流,導致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依據不夠,風險較大。比如,個別中小微企業要融資時,有時會出現粉飾材料甚至杜撰信息的情況。金融機構很難全面核查信息真實性,為了降低風險,金融機構不願意用資金支持實體經濟,寧可在金融體系內空轉。

基於區塊鏈技術實現的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邏輯,具體分為3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讓交易信息從雲端遷移到鏈上,實現從一般數字化到可信數字化的轉變。增加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依據和基礎信息,降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風險。

第二步,由於上鍊後,中小企業可以更加容易地得到貸款支持,實質上使得上鍊信息實現了價值化,這將進一步推動實物流向信息流映射的進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風險和難度將進一步降低。信貸審核、管理的成本以及風險溢價也會減低,實質性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第三步,未來隨著區塊鏈的可信數字化的過程深入推進,實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實現三流融合。屆時金融就會和實體經濟密不可分。這正是一個脫虛返實的過程。值得注意的是,區塊鏈可以保證數據不可篡改,但是無法保證數據真實性,供應鏈金融企業為了進一步提升上鍊信息的真實性,推動融資企業的ERP系統和直接區塊鏈對接,在未來甚至將生產系統、庫存管理系統、物流管理系統等底層的系統和區塊鏈系統結合起來,大大增加企業造假成本,降低上鍊數據偽造風險。

無幣化漸成趨勢?監管者越來越鼓勵無幣化的區塊鏈創新項目,未來它會是趨勢嗎?Token,也就是通證,是一種技術要素,在區塊鏈技術體系內可以看成是一種記賬單位,可以起到系統體系內快速流轉、自動結算的電子積分的作用。

所謂無幣區塊鏈,指的是不強化Token作用,不賦予它以價值的區塊鏈。無幣區塊鏈項目,正是弱化、虛化它的作用,不把Token和價值做過多的關聯。通證的使用需求因場景而異,對於電子信息存證類和數據資源共享類的區塊鏈應用,由於基本不涉及智能合約,因此並不需要強調通證在系統中的作用。

再如,供應鏈金融用區塊鏈來證明債權轉移或底層交易的真實性,在這些項目中不需要過度強調Token的作用。但是在一些更為複雜的場景,Token本身也是實際應用意義。比如,面對個人用戶的系統,對Token的使用也有一定的必要性,在這種情況下,要保證它的消費積分屬性,既有產生場景和消費場景,在生態體系內形成一個消費閉環。

在這種情況下,應特別注意遵守現行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保持與主管部門持續溝通。

在現實中,有大量非數字化非區塊鏈方式的Token是廣泛存在的,而且有很多應用場景。Token不一定代表幣。在區塊鏈項目中,Token可以代表的價值屬性更廣,在很多領域有使用的潛力。

如何應對四大挑戰?綜合分析,未來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發展還面臨四大挑戰。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徵信、票據等領域的新模式,還應該以市場主體的推廣為主。推廣能否成功,來自於關鍵主體對於區塊鏈技術本身的信任程度。不過,當今社會有些人對區塊鏈技術濫用,違規操作導致對區塊鏈技術產生了負面印象,降低人們對區塊鏈技術的信任,增加推廣難度。

建議:

第一,要加強對區塊鏈正能量的傳播和積極引導,加快形成正確的社會共識。

第二,“區塊鏈技術本身尚未十分成熟,在性能上與現實中的法律和制度的結合還需要不斷磨合,進而完善和優化。”譬如,區塊鏈系統一些跨鏈的連通性以及價值交換還有難點有待突破,要加快對跨鏈技術的研究和創新,避免形成新型的數據孤島。區塊鏈技術的創新應處理好幾種關係:交易效率和系統可信性的平衡,信息透明化和信息安全的平衡,網絡安全和節點分佈性的平衡。

第三,區塊鏈實現了對大數據共享的信任傳遞和穿透式監管,往往對技術手段要求很高。基於區塊鏈的監管可以基於跨鏈的鏈接、映射更容易瞭解一個交易背後的底層信息。但這種工具仍停留在概念上,監管者還沒真正用這個功能。監管科技也應該與時俱進,加強對技術創新的研判和研究,以便更好地實現監管意圖。

第四,對於這些具體落地過程中遇到實際困難的企業,建議政府通過信息化的項目等方式予以支持。企業交易信息上鍊的過程,本質上是一個可信數字化過程。區塊鏈技術的運用,推動各行各業快速信息化的進程,但是在落地過程中,遇到很多實際的問題。

比如,有些企業信息化程度低,甚至沒有ERP系統,還有的企業相關人才極為短缺。對於區塊鏈落地的實際困難,政府應予以充分重視,給予一定的扶持。當前,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仍在初步探索之中。未來誰是贏家,哪條路才是通途,至今尚無定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