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雍正为何叫弘时和弘昼还有三哥胤祉去抄家?

宋安之


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从八王允禩联合九贝勒十贝勒以及关外的四个“铁帽子王”,以“整理旗务”为由,偷换概念为“协助整顿军务”,从而由关外“铁帽子王”的亲信将领“共同掌管”守卫京畿的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的军务。同时,八王允禩勾结了领侍卫内大臣、九门提督隆科多在雍正朝堂议事的时候,领兵接管了紫荆城内的防务。

在朝堂之上,八王允禩带领九、十贝勒以及关外的铁帽子王,突然提出“八王议政”,并历数雍正登基以来违背祖制,独断专行等十几条罪状,并提出由允禩主持朝政,各旗王爷共同掌管军务朝政的“八王议政”。

这实际上算是一次政变。也就是“谋逆篡位”。雍正一时间被逼到了绝境,而允禩一伙也以为胜券在握,若不是张廷玉据理力争,雍正很难抗住这一波扎扎实实的打击。

但万幸的是,怡亲王允祥在上朝之前得到雍正五皇子弘昼的“联合掌管军务”的汇报,认为情况紧急,托病未上朝,转而去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夺回兵权,并在关键时刻带兵夺回了紫荆城的防务,同时也剥夺了八王允禩以及九、十贝勒的自由。隆科多也就一并拿获。

这一次的“未遂政变”,是一次“你死我活”的摊牌,也是自康熙朝以来“九王夺嫡”的延续和最后结局。

雍正对八王允禩的“逼宫”气愤至极,不惜将八王允禩和九贝勒允禟改名为“阿其那(猪)和塞思黑(狗)”以泄其愤。并传旨抄家。

但无论如何,这几位被抄家的主儿还是皇亲,还是胤禛的弟弟,因此抄家的事,算是皇家的私事,所以这个差事必然会由皇亲来完成。

雍正指派了三个人去带人抄家,这三个人是雍正的三哥允祉,雍正的三皇子弘时,五皇子弘昼。

康熙派这三个人去抄家,除了身份上的原因,还有几个更深层的原因和用意。可以说对于负责抄家的这三位,雍正想达到的目的不同。

首先说三王爷允祉,这位是“九王夺嫡”剩下的除了怡亲王允祥之外的唯一的王爷,同时也是雍正一帮兄弟当中最年长的,用他牵头,是彰显皇家的私事由长兄出面的“家规”。同时,也是雍正向朝野表明他的“公心,公正”。另外也想通过这件事看看这位“三哥”是不是听话,是不是还存有“不臣之心”。

对于派三皇子弘时去抄家,是雍正给他这个儿子挖了一个大坑。

雍正对这个三儿子早有警觉,在雍正继位之初科场舞弊案当中考题泄露一事,雍正高度怀疑他这个三儿子深陷其中。

在朝堂议事时,八王一党突然发难逼宫的时候,三皇子弘时的表现让雍正极为失望,一方面他把“八王议政”的最初提议甩锅给了他的老爹,意思是八王在一起议政务是他爹许可的,这算是“偷换概念”。更可恨的是他又把“假传圣旨”允许关外铁帽子王共同整顿军务,共掌兵权的事推倒了五皇子弘昼的身上。

对于这个三儿子,雍正尽管已经怀疑和警觉,但是,他还是想看看这个儿子究竟是“年轻幼稚”被人利用,还是已经“踏上贼船”。

果然,弘时抄家暴露了这个儿子的“狡猾与残忍”。表面上他对他这个八叔毫不客气,但是却找机会单独与他的八叔定立攻守同盟,而胤禩也借机在雍正身边埋下了一个地雷——他煽动起了弘时夺嫡的欲望,相当于在雍正心里扎下了一根毒刺。

因为“夺嫡”对于雍正来讲,就是腥风血雨,你死我活。他早有把皇位传给四皇子弘历的想法,并且这也是他爹康熙的想法。所以当雍正后来知道了弘时不仅有夺嫡的想法,还已经开始了夺嫡的行动(暗杀四皇子弘历)的时候,雍正的心在滴血。

弘时收缴胤禩家的所有来往书信,并封存,要求由自己亲自鉴别的举动,实际上是想毁灭他和允禩之间来往的证据,但是这个举动另一个人是看在眼里的,这个人就是图里深。

图里深会把弘时的所有举动原原本本的向雍正汇报的。

弘时就这样掉到了坑里。而弘时不经请旨把胤禩全家的家丁奴仆发配云南,客观上提供了这些人按照允禩的要求,沿途散播关于雍正夺位不正,人品低下等谣言的机会,这也是弘时没有想到的。他原只想用这个举动博得他爹的好感来着。

弘昼在雍正眼里,就是一个知道保护自己,没有非分之想的单纯孩子,但是他对这个孩子为什么会“假传圣旨”还是有疑惑的。让他参与抄家,更重要的是看看这个儿子的态度。

弘昼很聪明,他知道只要参与进去,难免不受连累。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于是,他自导自演了一出“活出丧”的闹剧,硬生生的躲过抄家的事情,在他看来,荒唐就是最有效的护身符。

弘昼还是有大智慧的,他一方面表现出绝对“与世无争”,做一个荒唐王爷的态度,另一方面,在雍正面前又表现出了极端诚实的态度。

这样的儿子,雍正是放心的。

这一次抄家,雍正既给了他三哥一个“现场直播”——看看“逼宫谋逆”的下场,九王夺嫡这一篇算是翻过去了。同时也给了他三哥一个面子——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的面子。三王爷允祉也很知趣,自觉当好召集人,其他的交给他三侄子。

这次抄家也是让弘时彻底掉坑里的一次抄家——弘时彻底的取代他的八叔开始了第二波的“夺嫡之争”,这是半被动半主动的“夺嫡之争”,一方面迫于八叔手里的“把柄”,他不得不用“夺嫡”来伤害他爹,为他的八叔报仇,另一方面,他八叔给他指明的夺嫡之路,让他对未来的皇位有了“野心”。

而皇五子弘昼,则通过这次在抄家当中的表现,让雍正彻底放心,由此弘昼早早被封亲王,“荒唐王爷”成了他的标签,为此他也乐此不疲。算是善终。

雍正还是很厉害的,不愧为在混战中杀出重围的皇帝。


步武堂


只说剧,不谈史。

三个人同去抄家,加上被抄的胤禩,刚好四个人。这四个人中有雍正的两个皇子,有他的两个兄弟。

抄家本就是个得罪人的苦差事,更何况被抄的胤禩,还曾经是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八贤王”。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对觊觎大宝的皇子来说,是极其不利的。而作为皇帝的雍正更不会不懂这个道理,他这一着棋也给弘时和弘昼暗示了自己的立储人选吧。

弘时和胤禩的过从甚密早就令雍正心存不满了。他把这两个人摆在了对立的位置,既有诛心之妙,又能观察到弘时对昔日盟友的态度。

古来帝王多疑忌,雍正也不例外。对于这个整日以不务正业来明哲保身的弘昼,他也是不能够完全放心的下的,他深恐这个儿子走了自己不争而争的套路。所以他叫弘昼去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试探。

胤祉是被雍正拉来看戏的,看杀鸡的戏。他和胤禩都是雍正的兄弟,让他亲眼目睹一下“逆天而行”的下场。也许雍正还担心弘昼步了弘时的后尘,日后跟胤祉结党营私。因为弘昼的心思和行径本就有些胤祉有些相似,一个不问政事,一个装糊涂。

三个人一起,也可以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防止有人作弊。雍正只怕也没想到吧,自己的心思会被那个看似不着调的弘昼识破。他居然能用“活出殡”这样的荒诞不经把自己置身事外。

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不喝鸡汤的心灵




雍正是个聪明人,君王都是深不可测的,风平浪静的表面之下总潜藏着暗涌波动,无论做任何事情和决定都有某种深意。

为什么抄家要用三个人,会不会太浪费人力?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只有嫌少的份,哪里还嫌多,之所以派遣这三个人自然而然也是有他的用意的。九王夺嫡的大战已经落下帷幕,三阿哥是这场争斗里仅存下来的人,也算得上是很幸运了。亲兄弟尚且明算账,就算三阿哥暂时没有侵犯到雍正的权力,但谁也说不准他的心思,人心向来叵测难猜,雍正这一手也算是敲山震虎了,给三阿哥敲敲钟,提提醒。

弘时向来和八王一党走的近,选择弘时抄家自然想给他个马威,让他知道身为一个父亲的威严,也让他看看自己亲近的这些人的下场,雍正还是想把弘时拉回来的。派遣他抄家也是如此,众所周知弘时和八爷党走的近,雍正自己也清楚,虎毒不食子,此时的雍正还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划清弘时和八爷党的距离,为弘时考虑了一番。


那么有一个儿子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派弘昼一同去呢?

虽说弘时是自己的儿子,但毕竟他和雍正的对立面亲近,雍正也算棋留一手,让弘昼一同前往也算监督弘时他们。弘昼是个聪明人,他表现出的向来对皇位没什么兴趣,但是雍正还是不放心啊,毕竟他所默认的下一任人选是弘历,为了政权着想也不能放松一点,此举一则也是为了试探弘昼的心思。

小小的一个举动,却有那么多的考虑,实在是君心叵测啊……帝王不易,帝王身边的人更是不易,一个不留神没揣测到圣意,就会面临危机。


五花肉wd


因为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出场的统共就那么几个人啊。

要抄的是皇室宗亲王爷的家,必须要皇室中人才有资格,九子夺嫡剩下的只有一个就是三阿哥,而雍正的儿子们只有弘昼和弘时在京城,而且特意让这三个人去抄家,分别有其各自的含义。

三阿哥——敲打警戒之心

当时雍正为什么要派李卫从江苏赶到浙江去赐死年羹尧呢?

其中虽然有三个人的情义在中间,但是最重要就是为了敲打警告李卫,即使你是我的心腹重臣,如果做出不忠于我不忠于朝廷的事,我一样要将其拿下。

派三阿哥去抄家也是如此,九子夺嫡到现在就剩一个表面不问世事的三阿哥,但是当年太子一次被废,他老三也曾出面将大阿哥置于死地,夺嫡之心,昭然若揭。

因此有必要进行“教育”,那就让他去看看有不轨之心之人的下场,作为警示。

弘时——雍正对儿子的保全之心

弘时有问题是肯定的了,雍正也看出来了,科场舞弊一事貌似只有老八知道,但其实雍正早已猜到,但是碍于父子之情隐忍不发,这一次逼宫事件,弘时定然参与其中。

可以看到抄家之时图里琛也跟着来,做什么来了可想而知。

弘时抄家做了两件事:

1、将老八府中所有来往信件留下,自己肯定要过一遍,毁掉跟自己相关的信函,例如老八跟关外旗主王爷们的信函中一定会提及“弘时”这个内线。我想这也是雍正让弘时来抄家的一个原因,毕竟家丑不可外扬,索性让弘时自己去处理完,也算是一个父亲的保全之心。

2、遣散所有府中人,责令其发配云南,让其永不回京城,虽算不上斩草除根,但是弘时的把柄基本上不会落入有心人之手,对自己也是最大的保护。

弘昼——试探之心

对弘昼则是试探之心,毕竟京城防务是通过弘时弘昼二人之口传出去的,但是弘昼在其中到底充了什么角色,雍正拿不准,有必要通过抄家一事来试探一下。

结果弘昼玩了一个“活出丧”,巧妙的避开了。

活出丧又如何,即使蒙过了老三和弘时,最后还不是被叫到了雍正跟前连番试探,挖了几个坑。

也通过这番试探,雍正了解到了弘昼的心思,知道他也是被人利用,而且本身无夺嫡之心。

雍正也通过弘昼的回答,确认弘时真的“有问题”,然后又通过隆科多进一步确认其“狠辣手段”,避免了弘历被暗杀。


小屏窥人生


雍正要抄的家不是一般普通大臣的家,而是抄当朝王爷老八、老九、老十的家。雍正的四皇子弘历被委派江南做钦差大臣了,在朝中只有皇三子弘时,皇五子弘昼,还有就是三哥胤祉才有资格了。雍正派弘时弘昼去抄家,可能还有另一层用心。八王爷议政中弘时为了皇位,当时倒向了八王爷,合谋政变,弘昼是被弘时利用的,雍正是考验一下弘时弘昼俩兄弟的忠心和行动的。雍正让三哥胤祉去抄家,用意更加明显,雍正十几个兄弟,现在就只有三哥胤祉在身边了,如果不用胤祉,别人会骂他无兄弟感情和没有兄弟了。所以派胤祉去抄家,让人看看他是还有兄弟支持他所做的一切的。



谢悟空邀请(最近悟空邀请的问题都有点冷门)。

《雍正王朝》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视剧,但是不是史实,不过艺术源于生活,它的很多安排还是有比较好的艺术真实性的。

在抄家八爷的这场戏中,对执行人的选择当然不是随随便便的,就是我们平时公司的活儿,除了例行性的、简单事务性的活儿,都要认真找找执行人,各级老板也不可能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去执行重任的,何况抄一个王爷的家,雍正皇帝自有深意,也体现了其帝王心术。

对三爷允祉,是敲打、是警告

允祉是一介文人,和老大、老二、老八、老十四他们几个比起来,夺嫡之心并不强烈,但也曾动过念头,雍正皇帝就想利用这次抄家的机会,杀鸡儆猴,以儆效尤,再一次的敲打一下自己的三哥,老实点,不然兄弟都没得做了!

对三子弘时是挽救、是查看

因为弘时与允禩平时走的太近,因此这次让他也去抄家,一方面是让他与允禩划清界限,另一方面也看他的行事,其实,在雍正已经看弘时不顺眼的情况下,弘时的表现如何都在老爸这儿不会有好的得分,如果抄家留有情面,会被认为与老八藕断丝连,如果下手狠毒,又会被看成无情无义之人,事实就是如此。

对四子弘历是历练、是考察

让年轻的弘历早点看到实际的政治斗争,为将来登上大位积累经验,积攒政绩,同时,也是让他监视允祉和弘时的举动,如有不合适的举动,他必然毫不留情的向雍正皇帝汇报!


文综史组


谢谢邀请。电视剧《雍正王朝》雍正皇帝为什么派胤祉和弘昼、弘时去抄八王爷胤襈的家?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了解一下胤襈、胤祉和弘时、弘昼在剧中所作所为和他们最终的结局。先说胤襈,剧中的八王爷,康熙皇帝第八子,人称八贤王,处事果断,雷厉风行,因不满四阿哥胤禛(雍正)继皇帝位,虽然雍正皇帝任命他居军机要职,上书房行走,他仍联手九阿哥胤禟、十阿哥以及众王爷弄了个"八王议政",列举了雍正皇帝十几条罪状,提出让雍正退位,由八王爷主持朝政大局,这其中,身为雍正第三子的弘时深受八王爷重视,追随八王爷参与了"八王议政",时逢弘时,弘昼奉雍正旨意去丰台大营传旨,弘时与八王爷串通曲意篡改了旨意,致使丰台大营军权落入旗主王爷之手,弘昼察觉不对,于上朝途中告知了十三王爷胤祥,胤祥赶往丰台大营夺回军权,这才帮助雍正击破"八王议政"的阴谋。后来弘昼21岁时被雍正封为"和亲王",因此,弘昼在雍正危难时是立了大功的。再说胤祉,身为康熙皇三子的胤祉"素与太子(废太子胤礽)亲睦",后被雍正发配其到遵化马兰峪为康熙守陵,后因故被雍正夺爵,幽禁而死。看罢以上剧情,雍正派胤祉和弘时、弘昼去八壬爷府抄家大概缘由也有眉目了,雍正帝三子弘时,聪明机灵,但年少放纵,《清史稿》称其行事不谨慎,雍正五年被削除宗籍,圈禁时暴病而亡;四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史称为人正直,以善待人,行君子之道,曾深得其皇祖父康熙皇帝喜爱;五子弘昼前面已有交待,略过不提。我个人认为雍正派胤祉和弘时、弘昼查抄八王胤襈的家,各有深意,说敲山镇虎也可,说离间他们和八王集团的关系也对,说进一步观察其三人忠诚程度也行,还有一个原因:雍正为巩固自己皇位、也为其四子弘历将来继皇位铲除异己作铺垫。


淡漠青衫51055


这些是心机,也是帝王权术。

首先说胤祉,让三哥去抄八弟的家主要是为了让杀鸡给猴看,让胤祉自己亲身体会一下,以儆效尤。

再说弘时,在剧中后期赐死弘时的时候雍正说过,早就知道他与胤禩的那点事。可见让弘时去抄胤禩的家也是为了让弘时早点死心,能够走上

正道;同时给八爷党的人看,离间八爷党和弘时的关系。

至于弘昼,分析主要有三点原因,1.起到监视胤祉,弘昼的作用。2.试探弘昼,为什么说试探呢,弘昼一直表现的事不问世事,装疯卖傻的。但是实际确是很聪明,懂进退。3.让胤祉,弘时办差时有所顾忌,不能徇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