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醬對於北京人有多重要?

lvjian_Kidd


麻醬,北京人的命根兒。火鍋爆肚麻辣燙麵茶 樣樣離不了,幾天不吃就感覺嘴裡少點味兒,麻醬的各種搭配從小吃到大。北京人與麻醬,已經成為一種情結。

北京人確實有不太愛吃炸醬麵的,但不愛吃麻醬麵的屈指可數。夏天,麻醬涼麵家裡幾乎是三天一上桌兒。有人說北京人的夏天離不開麻醬,何止夏天呢?早上的麵茶,冬天的銅鍋,外賣或者夜宵的麻辣燙,哪個離了麻醬還能獨活?

當然了,最牽動人心的,其實還是這些麻醬的老夥計們。火鍋、爆肚、麵茶、麻辣燙,還有家裡自制的麻醬抹饅頭...

很多愛吃火鍋的北京人都有一套自調麻醬的方子。醬豆腐韭菜花香菜必不可少,其他的調料再以微弱的比例融合進去。調好的麻醬,涮熟的肉。有了這兩樣,再貧的人也顧不上說話了。

另一道離不開麻醬小料兒的吃食就是爆肚,蒜蒜百吃不厭!脆嫩的牛肚裹上麻醬,口感一下變得特別醇厚。

麵茶不常喝,但某天突然喝到一碗的話,會特別幸福!腮幫子壯的不用勺,直接順著碗邊兒吸溜。氣息均勻的話麻醬和麵茶的比例入嘴會剛剛好,其實這也是一門功夫呢哈哈哈。

北京孩子從小都吃過家裡秘製的饅頭抹麻醬吧,再撒一把糖,哎一古!咬一口都糊上膛,咀嚼半天才能張開嘴。平時半個饅頭吃著都費勁,這麼吃分分鐘幹掉一整個。據說撒鹽吃味道也不錯,可以一試。


北京晨報


又到了壹周君宣傳武漢熱乾麵的時間啦😁麻醬就是熱乾麵的靈魂,武漢每天的早高峰,公交和地鐵車廂裡都會瀰漫著麻醬的味道。壹周君可以大膽地說:武漢人每年消耗的麻醬,相比北京人也不逞多讓吧👌

或許這個高熱量的東東,是無數外省人眼中的災難性調料,但只有帝都和江城,把它當做寶貝——武漢人的“過早”,北京人的“三餐”,大家的胃裡都是滿滿的麻醬。放眼全中國,你再不會找到第三個如此迷戀它的城市啦😁

北京人對麻醬的迷戀,可以從各種蔬菜中找出端倪,最有名的當然是那款乾隆白菜啦。

麻醬配上陳醋,蜂蜜,白糖和鹽,就能產生如此曼妙的口感,甚至連乾隆都將它當做珍饈,讚口不絕,京城老店“都一處”的牌匾也是由此而來。

還有麻醬菠菜、麻醬豇豆、麻醬茄子等等這些,初來匝道的外省食客不理解青菜葉子都夾生的食物有啥好吃?而一口入嘴,他們才能理解這種亙古不變的濃稠,其實就是老北京與生俱來的驕傲。

要說麻醬配青菜算是入門,那麼麻醬的蘸料、調料和原料三大類需求,則是證明北京人對其徹底的愛戀啦!

作為蘸料存在的麻醬,最佳的搭配是涮羊肉和爆肚。這類食物往往都清湯煮熟,再用麻醬來賦予“味道”。

老北京人評價一家店的爆肚是否正宗,就只說一句話——吃的就是那碗料!

作為調料存在的麻醬,則是快意恩仇,豐儉由人啦。

麻醬涼麵、麵茶以及豆泡湯,壹周君統統吃過,記憶猶新的是麵茶,熱乎乎的小米麵糊,澆上幾勺麻醬,湊著嘴巴忽悠悠的轉著碗喝,一股熱氣湧上心頭,特踏實帶勁!

作為原料存在的麻醬,有麻醬燒餅、糖火燒和麻醬糖餅這些,甚至外來的西北涼皮、麻辣燙,都被賦予了麻醬的內核。

而壹周君今年過年吃的北京稻香村威化餅,竟然也有麻醬口味,這讓人想起汪曾祺寫的《老舍先生》,書中有個情節,有年夏天北京麻醬供應短缺,老舍把這件事作為提案呈給了人大,說:北京人夏天離不開芝麻醬!

看看,麻醬就是北京人的“命”,這話不為過吧!


武漢壹周


麻醬對北京人來說,能蘸宇宙!


之前聽一去美國留學的姐們兒說,最讓她不能忍受的是,美國沒人會調麻醬,對於打小吃麻醬的她來說,幾天不吃就感覺吃啥都沒味兒。

麻醬就像是北京人的命根兒!

涮火鍋,必須蘸麻醬!

吃爆肚,必須蘸麻醬!

燒餅怎麼吃?蘸麻醬!

麵茶,放麻醬!

就連威化餅,都是夾的麻醬!😂

北京人拌一切涼菜,用麻醬!

北京人都知道吃饅頭要抹麻醬再放點白糖。

夏天黃瓜絲、涼麵拌麻醬。

就連麻辣燙都要放麻醬!

聽說,現在連甜品,北京人也開發了麻醬吃法。

對於北京人來說,麻醬可以搭配一切,搭配後都會變成美味。

如果你說這樣不好吃,北京人會說,那是麻醬沒放夠,再加一勺麻醬!😄


印象成都-Nancy


具體有多重要,其實因為不是北京人可能回答的不是太透徹,只是知道出差到北京,吃老北京涮鍋子,都是蘸的麻醬。地方名小吃老北京爆肚,也是有麻醬在裡面才那麼香。還有麻醬燒餅等,總之,對老北京人來說麻醬在生活中必不可少。


好人好夢15352


我是一個吃飯時,如果芝麻醬我就可以不吃菜的那種,大學時一次在學校餐廳和同學點了幾個菜,很久都沒上菜,正好餐廳裡有自助火鍋,於是乎我就去調料區舀了兩勺麻醬拌在米飯裡吃了,而且吃的很香。哈哈哈,不過我不是北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