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牛市重启?当心交易的局中局

数字货币牛市重启?当心交易的局中局

散户老王

“介绍一下,老王,比特币老玩家”,朋友向我介绍。

“哪来什么比特币老玩家,老韭菜罢了”,老王摆了摆手。

老王确实是个老江湖。他见证过既不发货也不让退的蝴蝶矿机,卷款3000万跑路的GBL交易平台,还有inputs钱包监守自盗。

这些新玩家可能听都没听说过的事件,情遭遇任何一桩就足以让人血本无归,不过对于老王来说,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那时的他足够穷。

直到2013年,Mt. Gox ,一个国人戏称为“门头沟”的比特币交易平台称霸全球比特币交易市场,并很快占据全球80%比特币交易的市场份额。

数字货币牛市重启?当心交易的局中局

“你知道吗?比特币交易所并不是交易比特币的场所。”

老王用一句充满玄妙的开场白开始了他的故事。

数字货币交易所是一个中介,用户之间进行的交易并不会实时体现在区块链上,而是由交易所这个中介进行记账。只有在用户发起提币申请时,交易所才会进行结算并将相应的比特币转到用户的钱包中。

“注意到了这其中的微妙细节了吗?”老王似笑非笑的嗤了一声,“在这一连串的步骤中,其实并没有人真正在乎区块链技术所倡导的'去中心化'和'匿名性'。每笔交易都是在交易所这个“中心化”的场所进行,每笔交易都会被记录在案,而且投资者必须是完全信任交易所这个中介的。”

不过交易所里的投机客们并不在乎这些,在他们看来,比特币和2015年的创业板股票,以及赌场里的骰子其实是一样的,无非就是赌博的筹码,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它获取暴利。

老王就是其中之一。

他还记得那一年,自己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对新玩家们说,Mt. Gox是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很多年了,很安全,有保障,放心玩吧。

随后几周内,Mt. Gox上的比特币价格从37美元涨至100美元。2013年11月,比特币价格一个月翻了5倍。

“你知道那种心情吗?感觉人生巅峰就在眼前,马上就能一步登天了”,老王黯淡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光。

北京时间2013年11月29日,Mt. Gox 网站上的比特币单价显示为1242美元,比特币价格第一次超过黄金价格(1241.98美元/盎司)。

还没等人们开始欢呼,币价就开始跳水,狂跌32%至840美元。

没过多久,网站出了通知,因挤兑产生了“技术问题”,暂停全部比特币提现业务。老王有些担心,毕竟币得转到钱包里才能算自己的币,不能提现,那就一文不值。

“我还能怎样?平台说技术问题,很快就会解决,我当时除了相信它,别无选择。”

老王其实早已知道,在比特币交易平台并不久远的历史中,监守自盗和腐败欺诈层出不穷。它们从来不是天使,它们是投机者欲望的产物,是魔鬼的代理人,是所有韭菜的噩梦。

只是老王没想到,这巨幅波动的幕后黑手,不过是两个机器人。

2014年初,发表于《货币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的论文《比特币体系内的价格操纵》(Price Manipulation in the Bitcoin Ecosystem)根据Mt. Gox泄露的交易数据研究发现,平台上两个叫Markus和Willy的自动交易机器人通过持续“买入”大量比特币,给市场造成一种交易活跃的假象,并且不断抬高价格,从而鼓励其他人进场买比特币——即使这两个机器人从未用真正的钱购买真正的比特币。

通过控制后台数据、虚假成交、突然拉升或下跌导致会员爆仓等方式进行虚假交易,这些小把戏对于没有监管的交易所来说,几乎是信手拈来。

很快,在不能提现后,Mt. Gox平台上的比特币价格再次出现闪崩,几分钟内,价格从600美元暴跌至102美元。

“这就是耍流氓。先不让你提现,逼你拿着“币”继续玩,然后再让你的币贬值,这样即使提现平台也不用花多少钱。”

“把钱还我,我不玩了还不行吗?”

老王说,这是当时很多人的心声。众人依旧满怀期待的等待提现恢复,把剩下的一点钱取出来后离开这个失望之地。

谁也没想到,失望很快变成了绝望。2014年2月25日,一份内部文件被公开,记载了Mt. Gox 被盗取744408个比特币,价值3.6亿美元。当晚,Mt. Gox 官方交易网站关闭,宣称不知道这些比特币的去向,并申请破产。

数字货币牛市重启?当心交易的局中局

Mt. Gox的破产新闻会上,网站CEO向用户鞠躬道歉。可是有什么用呢?75万个比特币已经灰飞烟灭,图片来源:Twitter

那天特别漫长。老王在黑暗的房间中,一动不动地盯着闪烁的屏幕,绝望得哭不出来。

5年了,现在依然有人在向 Mt. Gox 讨债的路上。

数字货币牛市重启?当心交易的局中局

交易所员工发哥

“干我们投机这行,最惨的就是炒股炒成股东,最爽的就是炒币炒成员工。”

国内最出名的数字货币交易所,莫过于币安,火币和OKCoin,发哥自从成为其中一家交易所的员工,再也不用像炒币时盯着上串下跳的价格心惊胆战。

腰不酸了,腿不疼了,发也不脱了,生活质量稳步提高。

“交易所到底有多赚钱?”,我问发哥。

发哥一脸满足地摸了摸日渐丰盈的发际线,拿起手机给我转了篇介绍了交易所盈利模式的文章,“先看看这个。”

最近许多币圈交易所公布了一季报。火币第一季度收入1.2亿美元;韩国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 Bithumb 在 2017年利润高达4亿美元;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之一bitfinex 年利润10亿美元。

成立尚且不到1年的数字货币交易所币安,在一季度的净利润达到1.5亿美元,比99%的A股上市企业赚得都多。

交易所最基本的是收取交易费(各大交易所的交易费为0.03%到0.5%)和上币费。

交易费很好理解,上币费又是什么?

发哥点起一根古巴雪茄,不紧不慢地解释道,

“证券交易所把一个公司的股票放到交易平台上买卖流通,叫上市。数字货币交易所把一个公司发行的代币放到交易平台上买卖,就叫上币。公司上市不用给交易所交上市费,但数字货币想成为流通币那就必须交上币费,不多,也就7、8位数吧。”

发哥眨巴眨巴眼睛继续说,“毕竟僧多粥少嘛,数字货币不上交易所就没法流通,没法流通就不能让韭菜接盘,所以ICO的发起方都削尖了脑袋要上交易所。”

除了收上币费,交易所还有其他盈利模式,比如抽取交易佣金,以及赚取做市和杠杆交易等业务的收入。

除了变现效率高,控制一家大型交易所还有诸多其他好处,比如可以直接用免上币费的形式来入股前景看好的公司,几近于空手套白狼。

而从数字货币产业链的角度看,从上游的矿机,到中游的交易所,再到下游的钱包,交易所是唯一聚集了大量买卖信息的一环。

在这个得信息者得天下的时代,交易所是做局者,是币圈的权力中心,是金钱贪婪的无底洞。

“交易所这么赚钱,那不是谁都去开交易所了?”

要知道,全球9500家交易所,可不是每家都能赚到钱。换句话说,别看这行火币,币安之类的交易所做得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绝大多数交易所依然人迹寥寥,濒临灭亡。

究竟如何才能打造一个成功的交易所?看币安是怎么做的。

首先,得抓住历史机遇。

在七部委发文叫停ICO,宣布代币和法币的不可对换之后,许多老牌一线交易所如OKCoin和火币不得不将服务器转移国外。而币安服务器一开始就在海外,并以币币交易为主打,避开了监管,奠定了天然优势。

数字货币交易所,本质上不过是一个互联网平台,做的是流量的生意。撮合买方和卖方,并从中获取收益。如何做好运营,或许最大的买方流量和卖方流量,无疑是互联网平台的核心。

币安能够在半年之内迅速扩张,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货币交易所,和其强大的互联网运营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交易手续费5折,到新币交易送豪车,再到币圈一姐何一与用户的直播互动,币安用上了互联网营销的杀手锏。

数字货币牛市重启?当心交易的局中局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壕华的送车活动和美丽可人的CEO直播互动,直击无数屏幕背后的程序员和他们的心。

还有就是饥饿营销。在ICO通过率上,币安仅有3%。大家普遍认为,低通过率造成的高门槛有利于筛出高质量的项目,因此更多的用户愿意购买币安上发行的代币,而更大的用户量反过来吸引更多的优质ICO项目方来币安上币,形成良性循环。

结果就是,币安高峰时期每天约有25万新注册用户涌入,平台上一天成交400亿,手续费收入4000万,比上交所和深交所加起来赚得还多。

“流量变现,在币圈得到了几何倍数的放大。”

过去到未来

互联网时代伊始曾经掀起史无前例的.com大泡沫,电子商务在初期也曾经假货横行,一个新兴事物刚刚出现的时候,往往因为缺乏合理的规范和监管而被人为操纵。

数字货币交易所与这场数字货币的泡沫相依相存,在缺乏监管的日子里更加肆无忌惮地玩弄着人类的人类的交易需求和金钱欲望。

然而,如果相信数字货币最终会大浪淘沙成为新技术时代中的一部分,那么作为服务设施的交易所也一定会在未来有一席立足之地。

随着各国的监管机构最终找到一个合适的办法将其纳入监管范围,未来交易所或许能够在“中心化”带来的效率和“去中心化”带来的公平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给投资人创造一个高效而公平的交易环境。

后文提要:谁是最大的韭菜?

“赚散户的手续费,那都不够我们交易所喝汤。赚有钱人的钱,才是王道。”

说到这,发哥眯起了眼。

“ICO项目方,各个都是有钱的主,上币过程犹如撒钱,而我们交易所拥有流量,坐地起价,千万起步的收入分分钟到手。他们才是交易所眼里的肥肉...”

未完待续……

注:封面来自pixabay.com

云锋金融数字货币系列文章:

数字货币牛市重启?当心交易的局中局

数字货币牛市重启?当心交易的局中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