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的「網紅美食」竟是一份蓋澆飯?

在周朝時期(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只有王侯貴族才能吃的起米飯,由於那時水稻均為野生品種,種植繁瑣,耗費人力物力,所以那時的一碗米飯,

珍貴度堪比現在的黃金。

可就算這樣,貴族們還十分挑剔,覺得米飯沒味道,難以下嚥。

周朝的“網紅美食”竟是一份蓋澆飯?

於是各位貴族們把自家的廚子們集合起來,你們給我想,如何讓這米飯變好吃,想不出來後果自負!

廚子們一番苦想,嘗試把蒸熟的肉末湯澆在米飯上,製作出了一道新蒸菜——淳熬。

周朝的“網紅美食”竟是一份蓋澆飯?

沒想到新發明的蒸菜 [淳熬] 大受貴族們歡迎,並且穩坐周朝蒸菜頭把交椅,名氣大噪,流傳千古。

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當時周朝極為推崇“蒸”文化,甚至將蒸器作為祭祀用具,人們也將“蒸”做為烹飪的主要方式,這才導致了淳熬的誕生。

膾炙人口的淳熬誕生

史前時期所創造的最初蒸器——陶甑,是所有蒸器具的始祖。但是由於陶甑穩固性差,導熱差,自誕生起就從未佔據廚房器具的主要地位。

到了周朝,工匠們發明了青銅甑,它比陶甑更加穩固,導熱性也更強,加上繁複的花紋裝飾,深受周朝人們的喜愛,逐漸成為周朝人民廚房必備的蒸菜器具。

古時人們的牙齒都不太好,並沒有現代刷牙的理念,所以周朝人更加偏愛吃一些以蒸和煮烹飪為主的美食。軟爛好入口,對牙齒不會造成太大的傷害。

周朝的“網紅美食”竟是一份蓋澆飯?

甚至在後期的《餐芳譜》有記載,“軟蒸飯,煮爛肉,少飲酒,獨自宿,此養生秘訣也”。牙齒好了,才能吃嘛嘛香不是嗎?

可以說,周朝的飲食,使得蒸和煮的烹飪達到當時歷史的新高峰。而這也是淳熬成為當時“網紅菜”的原因。

得之不易的淳熬

單從名字,我們就可窺見出一些端倪。淳有澆灌之意,熬意為在火苗上方隔空加熱。倆字合在一起,恰好能表現出這道菜的由來:把米飯和加水的肉末分別放在甑裡蒸一蒸。

後來中的《禮記》記載:“煎醢加於陸稻上,沃之以膏。”也就是這個意思。有心的人或許已經發現:這淳熬的方法不就是我們現在的蓋澆飯嗎?

沒錯,淳熬就是現代蓋澆飯的前身。

雖然當時蒸器已經是青銅甑,熱導性變強,火力比以往的陶甑有所上升,但是蒸飯的火候依舊難以掌握,過了,米飯就糊了,不過,又是一道夾生飯。

周朝的“網紅美食”竟是一份蓋澆飯?

所以製作一道“淳熬”中的米飯,就需要花費一天的時間處理,期間還需一位經驗豐富的大廚隨時看護火候。更不要說比米飯更難蒸熟的肉末了。

也正是因為製作的步驟繁瑣,得之不易,淳熬被周朝貴族們列為“周代八珍”之首。

說到這,小編恨不得穿越時空給這些廚子們送幾臺老闆電器蒸箱過去,讓他們也體驗一把現代的高科技。

現代的“蒸”文化

到了現代,蒸文化也始終伴隨我們成長,僅是周朝的“蒸”器文化,就讓我們追溯至今。

“蒸”這種烹飪方式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一代人的青睞,其地位不減當年。

周朝的“網紅美食”竟是一份蓋澆飯?

當然,我們今天所流行的智能蒸箱,避免了古人所有的困擾,不用隨時看護,無需擔心烹飪成果,甚至可以直接復刻大廚的蒸菜。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也通過烹調,在汲取古人智慧的同時,不斷賦新,不遺餘力地尋求食物最本質的味道。

淳熬——這份古人的智慧,你不嘗試一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