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可以从汉中出关夺取天下,刘备同样占取汉中为什么不能夺取天下?

麟州不良人


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比较着分析回答。

第一,两人所遭遇的防范不一样。

(刘邦剧照)

刘邦当年被项羽封为汉王,住到偏僻的汉中的时候,他受到的防范是比较松的。一是刘邦去汉中的时候,把返回来的栈道给烧掉了,这让项羽放心了不少,因此也就没有着意去防范。二是主要负责防范刘邦的章邯等人,根本就没把刘邦放在眼里。在章邯心中,天下的人,他除了打不赢项羽外,谁都不在他眼里。所以,他根本就没有去研究过刘邦会怎么来进攻他。当韩信暗度陈仓,大军压境的时候,他都不相信,可见他根本没有花过心思研究过刘邦会怎么打。

刘备所受到的防范则要严密许多。当刘备诸葛亮失去荆州以后,曹魏都知道,刘备只能从汉中出发进攻。因此,整个曹魏在各个可能的出口上,都有布放。各种蜀汉将怎样进攻的方式都考虑进去了。而蜀汉这边也是反复在研究进攻路线。比如在蜀汉北伐史上,就曾出现过诸葛亮和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之争论,后期又曾出现过蒋琬与费祎、姜维的“水路进攻”之争论。可以说,各种可能性,各种方法都研究过了。而曹魏自然也是针锋相对地进行着各种防范工作。

(刘备剧照)

第二,两人获得的机遇不一样。

刘邦在发动北伐进攻的时候,是同时挑动齐国等东边诸侯国反叛项羽。项羽不得不把主要兵力投入到东边的平叛工作中去。这样一来,刘邦就获得了极大的机遇。他只需要对付章邯等人就可以了。

刘备诸葛亮也在寻找北伐的时机,就像诸葛亮在《隆中对》里说过的,当刘备拥有益州根据地及汉中、荆州两个拳头后,就可以等待“天下有变”,实现北伐,问鼎中原。关键就在于“天下有变”。曹魏并没有什么大变化。虽说司马懿一直在夺权,但军权掌握在能攻善战的司马懿手里,朝廷的变动并不影响司马懿清醒的战争布局。

同时,东吴和蜀汉并不同心,不能形成合力。最典型的证明是,当关羽北上打襄樊的时候,东吴不但不帮忙,还在后面夺荆州。

由此可见,刘备诸葛亮的北伐,一直没有寻到好机遇。

第三,两人能获得的后勤保障不一样。

刘邦在汉中的时候,他可以从成都平原获得充足的粮食保障。不仅如此,当刘邦通过暗度陈仓拿下章邯等人后,他又获得三秦的“百二秦川”。这样,刘邦就拥有了天府之国和秦川之地两大粮仓做保障。这使得刘邦基本上不缺粮草。这是刘邦有恃无恐和项羽打仗的根本原因。

(诸葛亮剧照)

刘备诸葛亮就不一样了。在诸葛亮五次北伐以及后来姜维的北伐期间,没有一次没遇到粮草问题。运输困难,财力不足,又没有三秦之地做补充。所以,粮草问题,成了刘备诸葛亮北伐的最大制约。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刘邦从汉中出发而获得天下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因为这第一次后,后世对从汉中出发的套路已经研究得很透,让后世很少再有进攻空间,所以,包括刘备在内,后世没有一次取得成功的。


张生全精彩历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当年刘邦确实是以汉中为基地,先取三秦,定关中,再出关与项羽争夺天下。

汉中之地,被视为刘家的福地。

刘备取汉中,急匆匆称汉中王,未尝没有沾沾祖先的光的意思。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刘备比刘邦的条件更好:刘邦年代的汉中与巴蜀,尚为蛮荒之地,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而刘备占据的汉中,以及后来占领的益州,已经开发得很成熟,加上避开了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相比中原更为稳定、繁荣。诸葛亮的隆中对,羽扇直指益州,看中的也是“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在这种情况下,刘备(确切地说是诸葛亮)为什么没能像刘邦一样,以汉中为跳板,直取中原呢?

关键在于人。

刘邦得天下,有萧何为他管民政,搞后勤;有张良为他定战略,做规划;有韩信为他攻城略地,破军杀将;有陈平为他出奇计,解危难。

而诸葛亮呢?集萧何、张良、韩信、陈平于一身,甚至连刘邦的角色,他都兼任了。

这是个典型的“金盆洗脚城”,董事长、总经理、出纳、会计、迎宾、保安,“哈”是我一个人!

这与诸葛亮的自我定位有关。

他还在躬耕于南阳的时候,自比管仲、乐毅。这两位大咖,也确实是全才。但诸葛亮不是。

虽然《三国演义》将诸葛亮捧上了天,导致世人也把他当成了神,但从诸葛亮的实际表现看,他还真比不上管仲、乐毅。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张良的本事。诸葛亮也具备了一些,隆中对便是证明。问题是,刘备得益州,关羽失荆州,隆中对提出的战略构想实际上已经无法实现。刘备死后,诸葛亮主政,他所做的一切,却仍然是按照隆中对的思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屡次北伐,剑指关陇,不仅成效甚微,而且打空了益州的积蓄。

治国安邦,处理政事,这是萧何的强项。诸葛亮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无可挑剔。事实上,他就是另一个萧何,有过之而无不及。

说到带兵打仗,诸葛亮比之韩信,可就差远了。诸葛亮治军有一套,能够保持蜀军强大的作战能力,立于不败之地。但也仅仅是不败,离获胜还有那么一点距离。就是这点距离,拖死了诸葛亮,成就了司马懿。“诸葛一生唯谨慎。”在战场上,谨慎是必须的,唯谨慎就只能喝西北风了。韩信背水一战的赌局,诸葛亮肯定是不敢下注的。

最要命的是,诸葛亮没有刘邦那样的用人手段。刘邦用人,不拘小节,唯才是用,很多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智若愚。而诸葛亮呢,目光如水,明察秋毫。像陈平这人物,三易其主,贪财好货,名声狼藉,刘邦却能委以重用,还让他监督诸将。如果陈平遇到诸葛亮,只怕连进门的机会都没有,只能投靠曹魏或孙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在诸葛亮的领导下,蜀国人才凋敝,捉襟见肘。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虽然是调侃,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蜀国的人才窘况。

没有人,怎么夺取天下?


龙镇


正所谓胜不在己,而在于敌,刘备的敌人太强了。

刘备最主要的敌人是曹操,曹操的个人才能在三国中首屈一指,是高于刘备的。曹操从一个军官混成最大的诸侯,这可都是靠真本事换来的,更为恐怖的是,他极善于用人,就用人方面曹操和刘邦一个级别。

而刘备从28岁投军打黄巾,到50多岁还没混到一块地盘,打仗更是败多胜少,常见他抛妻弃子,飞身上马,不顾从者,夺路而逃,可见此人打仗是不行的,是不如曹操的。不过跑的快也是本事,所谓善败者不亡,你不跑就打死你,曹操消灭了那么多诸侯,就是没能消灭刘备,说明刘备比其他诸侯强比曹操差。

就国力来说,曹操占据北方九个州,而刘备只有两个,而且当时最富庶的州在北方,基本上都在曹操手里,实力相差太大,所以诸葛亮说此诚不可与争锋是对的,何况后期关羽还把荆州丢了,只剩一州。这是一打九啊。


在看刘邦的敌人项羽,项羽称为霸王,力能扛鼎,可谓匹马纵横天下,无人能挡,就冲锋陷阵来说,古今无敌,可这也是他的弱点,自己太强了就不会重用手下,看不上啊,所以韩信在他那里只做一个站岗的,到了刘邦那里,刘邦封他为元帅,刘邦知道自己不行,才能用人,所以文有张良,萧何,陈平,武有韩信,樊哙,夏侯婴,而项羽唯一的谋士范增还被他气走,这用人水平不在一个档次。

就国力来看,刘邦和项羽地盘差不多,项羽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中王,一对一,平手。

所以固然刘备厉害,但是曹操更厉害、那就赢不了,纵然项羽厉害,刘邦比他更厉害,所以刘邦能赢。

这和下象棋一个道理,你能不能赢取决于对手,这也是为什么最后昏庸无能的司马炎能够一统三国,而刘备,孙权,曹操皆不能的原因,因为他的对手比他更差。

「静水笑沧笙//感谢您的来访//欢迎留言评论/点赞/关注/订阅」


静水笑沧笙


这个课题经常被拿来研究。我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对比。

首先宏观方面,时代背景。

秦末,陈胜吴广于大泽乡首举义旗反抗暴秦。称楚王号张楚。虽然陈胜身死,吴广被灭。但是揭开了六国贵族遗属举兵反秦的序幕,在诸多义军中以楚国古旧项梁的势力最大,而且项羽在巨鹿以少胜多战败章邯后,秦军事实上已经土崩瓦解,灭亡成为既定程序,与此同时刘邦听取张良建议绕道入关中。至此楚汉之争格局形成。

鸿门宴后,项羽自咸阳回故土彭城,杀楚王自号西楚霸王,大封有功将领,各路义军首领以及六国贵胄数十诸侯,所以除去楚汉之外,同时还存在十数个各自为政的诸侯,如燕,赵,代,魏,齐等等,甚至关中地区也成为秦朝三位降将的封地,而刘邦的封地不是蜀汉,汉中,而是仅仅只有汉中。所以刘邦就封时烧毁栈道,不仅是为了麻痹项羽还是为了安全,防止被偷袭,进攻。

项羽东归后,刘邦听取韩信的计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举消灭三秦,厄守函谷关,居有三秦旧地,关中约三事,民心顿安。而后韩信北出一举拿下魏,代,赵,燕,齐国故地。而刘邦亲自领兵南出韩,楚故地与项羽会战于梁,宋之间。刘邦多败,但是项羽更不成器,被他封王的原来部将,旧属,非单不帮忙,反而都跟着兴风作浪。项羽疲于应付,最后被烦透了自杀而已😄,留下一句千古名言,“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和孔乙己的“读书人的事,能叫偷吗?不告而取者窃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再看看刘备取得益州时的天下形势,刘备进位汉中王时,天下诸侯已经大部分被曹操平定,四海之内能够称得上诸侯的也就只有益州的刘备,东吴的孙权,还有偏居辽东的公孙渊和中央政权曹操了。而且刚刚取得汉中就丢了荆州,吴蜀交恶。天下九州,刘备以区区益州之地能和中原八州抗衡吗?虽说天府之国,易守难攻,但是从来都是中原灭蜀,还没有蜀入中原的案例。前有司马错灭蜀,吴汉灭公孙,后有桓温灭成汉,赵匡胤伐孟蜀。刘邦是关中入中原不是四川。

上面是大格局,接下来分析分析微观,也就是刘邦和刘备集团内部与项羽和曹操集团进行对比。

先说刘邦,中高层大部分是跟随他邙山起义的将领,一路走来能先入咸阳虽属侥幸,但是按照约定应为天下共王。但是项羽军力强盛不得不对其俯首称臣,鸿门宴万幸逃回。却又被封到偏远闭塞的汉中。富饶的关中平原被封给了秦朝三位降将。这不但是刘邦的羞辱,也是刘汉集团的耻辱。所以刘邦虽居汉中但是众志成城,集团核心心向中原。

反观刘备集团,可以大体上分为四大势力,第一部分是和刘备一起从河北,徐州一路走过来的北方派。一部分是取得荆州后归附的荆襄派,另一部分是四川本地贵族,还有一部分是刘焉刘章父子一直大力扶植的东州集团。这四大势力各怀心思。比如赵云等北方派一直是刘备匡扶汉室的拥泵,一心北归。而益州本土派比你不愿意打仗,所以虽然刘备称王益州,但是内部并不稳定。这才有了后来魏军小部队偷袭成都,刘禅就被迫投降。益州从来都是和刘备貌合神离的。

一个是众志成城,一个是貌合神离。这就是刘邦和刘备的区别,再来看看他们的主要对手,项羽和曹操。

秦朝虽然灭亡了,但是老百姓并没有过上安定的日子,仿佛又回到了诸侯争霸的战国时代,割据诸侯尔虞我诈,互相征伐。项羽虽然号称西楚霸王,天下共主但是天下没有谁真的那他当回事。当面一套背面一套,项羽西楚军天天作战,到最后八千江东子弟所剩无几,也就是项羽的核心力量在逐渐消耗。而反观曹操,政治上尊天子以讨不臣,曹操是以大汉丞相中央政权行事。任人唯贤,不拘一格(这一点到和刘邦非常相似)。经过几次血腥镇压,称魏王后曹魏集团内部是统一的,连荀彧这样的肱骨之臣也因为政见不和而被毫不留情的剔除,所以曹操集团是极具凝聚力的。军事上采取屯田既保持了战斗力还解决了粮草问题。经济富裕,百姓安居。

所以项羽似强实弱,刘邦似弱实强。而刘备是真弱,曹操是实强。

无论天时地利刘备和刘邦面临的环境都是不同的。这个是时代造就的,我个人认为天下形势,历史趋势面前,个人的能力实在微不足道。刘邦能从一个逃亡的泗水亭长成就大汉天子,足可为万世敬仰。而刘备能够从一名买鞋的贫寒少年到割据四川,三分天下。也是我辈楷模。甚至项羽虽然有政治手段上相较单纯,但是敢爱敢恨,宁死不屈的性格,更是被历代文人歌颂。

大江东去,浪淘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以史为鉴,以史为师


卫仁闵


我是汤哥,头条号(历史是最好的醒酒汤),我来回答。

刘邦出汉中而功成,刘备占汉中而无所作为。原因何在?

比较各个历史事件,我认为是看大势,而不是细节。

有人罗列了一大堆细节上的对比,诸如两个人的气质气度、谋士们的水平、地盘大小、军队成分、将士战斗力、后勤保障等。有没有道理呢?有一点道理,但不是大势。

当然,还有人归结为“运气”,说刘备没有皇帝命,那就是胡扯了。

在历史大势面前,任何细节都只是一朵浪花而已!

正如《三国演义》开篇就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强秦崩盘后的大势,是再次大一统?还是诸王争强、重回战国?

谁也说不清!

毕竟大一统的历史太短(秦朝一统15年而已);

毕竟大一统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彻底建立(摆出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大一统的理论体系才趋于完善);

毕竟大一统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也没有生根,他们还记自己分别是齐国人、楚国人、燕国人、韩国人、赵国人、魏国人、秦国人!他们没有统一的标签,只记得暴秦灭了自己的国家而已。

因此,此时的战争是“群雄逐鹿”,先到先得!

这时候的战争动员很简单:称王称霸。

项羽先得,他自封“西楚霸王”,重新回到“分封制”,政治上是大倒退。

历史很幸运,刘邦胜出了,汉承秦制,虽然还保留了一点分封,但前进的方向还是大一统。

所以,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战争是选择方向的战争,是选择道路的战争!

当时的儒家,基本都站到了刘邦这边,如叔孙通、陆贾等,儒家由此也开始复兴,为大一统搭建神坛,建立道统。

而汉末群雄逐鹿,目标只有一个:统一国家。

不存在方向之争、道路之争,此时的战争动员:恢复秩序。

所以,曹操终其一生,不敢称帝,不是道德因素、不是实力因素,而是他的身份是“秩序恢复者”,这是他的政权合法性的来源。曹操是成熟的政治家,他不会拿这个来开玩笑,所以不会称帝。

站在大势上来看刘备。

与曹操相同,刘备也在极力恢复秩序,所以他拼命寻找一切合法性的来源。

他自称中山靖王之后,是根红苗正的秩序恢复者。

他做事完全以曹操为标杆,但行为相反,“操以急,我以缓;操以暴,我以仁;凡每每与之相反,遂能如愿也。”,曹操是名正言顺的汉朝丞相,这是一种依附策略,用曹操的合法性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行为相反,但本质一致。

问题就在这里!

刘备是秩序恢复者,所以他占了汉中以后,也没有办法向曹操挑战,更没有提出北伐的主张。

相反,他发动了让自己惨败的伐吴战争,臣下多数持反对意见,但刘备却一意孤行。

原因何在?

因为东吴不是秩序恢复者,而是秩序破坏者。

刘备的如意算盘是:灭了东吴,再弄曹操。

然而,然而就没有了。

刘备死后,诸葛亮北伐、姜维北伐,都失去了政治正确性,变成了边境骚扰战争而已。

刘邦出汉中而胜,刘备占汉中而无功,皆因大势如此,而非细节所致。

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是最好的醒酒汤),分享不一样的历史解读。


历史是最好的醒酒汤


刘邦和刘备虽然都是从汉中出关中夺取天下,但是结果不同我认为主要有一下几点原因。

一,两者面对的国际环境不同

刘邦面对的关中守将是屠杀了几十万秦军儿男的秦朝降将。当时秦国人民念着刘邦入关后秋毫无犯的好,恨透塞王,雍王,翟王害死他们儿郎。所以刘邦入关中特别容易。


刘备面对的则是早已一统北方的曹魏。无论各方面实力都远超自己。而且刘备没有给关中百姓任何实惠,相反曹魏到是给了不少。


二,刘邦敢于放权,而刘备不敢。

在刘邦的一生中可以说基本上对外征战都是他人完成的,其中韩信的功劳最大。刘邦敢于让韩信一人带千军万马出去征战,而刘备生前即使遇到诸葛亮之后主要战争还是自己领兵作战。这就决定了自己手下的人才不能充分发挥。



刘备当初的目标是想和刘邦一样借助汉中一统天下。这点从刘备占据蜀中和汉中之后没称蜀王而是和刘邦一样称汉中王就可以看得出他的野心。

但是不是人人都是刘邦,不是人人都有刘邦那么好运的。也不是人人都有刘邦的那个能力的。


人龙天言


刘备没有帝命。半世奔波,晚年才夺得安身立命之地,但是身体没熬住死的太早,没能指挥北伐。这是第一主因。



正值曹魏改朝换代,朝政动荡时代,刘备没有抓住机会,攻打曹魏。只顾着兄弟义气,攻打东西,打胜了还行。结果还赔了夫人又折兵,一步错步步错,最后白帝城托孤。这是第二点,没有抓住天时。

刘备人才储备太少,虽然刘备重义气,但是刘关张,赵云,马超,黄忠。这一辈人下面只有诸葛亮一个人。诸葛亮虽然能人,但是也有不足之处。相对于将才诸葛亮更适合管理内政。也就是说诸葛亮有萧何之才,却没有韩信之能。千金易得,一将难求。蜀汉缺一能征善战的大将。第三点,人和不足。

刘备死后,刘禅继位。刘禅这个人没有魄力,生长在动荡的年代,他最大的优点就是怎么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所以他是活的最久的。刘禅只能够坐江山的能力,没有打江山的魄力。

最后一点地利。蜀汉啥样,谁都知道,再也没有刘邦时代那样可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奇谋取胜。曹魏对于蜀汉的飞防备比东吴还强。正面对战。蜀汉的整体实力不及曹魏。拿什么取胜?


脉络文化


虽同在汉中,天时跟环境是有关系,但最重要的是人与人的差别。刘邦完爆刘备。刘邦进汉中之前,就是除项羽以外最强大的诸侯,而刘备呢?之前到处漂泊。

另外一个环境区别是,项羽统一天下,开历史倒车,用的是分封制。回到春秋五霸时期。他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西楚霸王。但是各路诸侯都有自己的国家封地,有兵有将,不服项羽随时可反。

所以刘邦出汉中很容易,等其他王造反,直接出汉中,还三秦灭章邯,偷彭城。

刘备如果前面别打酱油,入汉中早一点,那时刘表,吕布,袁术,马腾还在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搬到曹操的。但是他入汉中那会,曹操一统北方,无后顾之忧,当然难打。

总之说刘备太废了,军事豪无建树,用人也不行,刘备用人只能靠兄弟义气,只会用特别忠心的人。徐州时陈登那么好的人才他都收复不了。天下诸侯,跟敌人他一个也不会用。不光刘备,曹操孙权,用人都太辣鸡。区区一个吕布,刘备曹操都用不了。反观刘邦,是怎么用人的,不说曹参张良灌婴这些忠心的,就说那些野心勃勃的异姓王,各路诸侯,刘邦都能让他们为我所用,尊自己为盟主,曹刘孙谁办到了?那些原本是敌人的,如彭越陈平,刘邦还是敢用。还有天生反骨仔的英布,刘邦照样用,楚汉的英布跟三国吕布简直一个模子,野心大,情义低,武力高,军事好,白眼狼。但是刘邦怕么?照样敢用英布,利用完了在杀就是。曹操刘备就差远了!甚至于,三番五次害过刘邦的仇人,雍齿,刘邦都能放开心胸去用。用人这方面曹刘孙三个加一起,也不是刘邦对手。

其次军事方面,刘邦的军事能力是很强的,只不过司马迁写史,带感情色彩,项羽赢了,韩信赢了,他就大写特写,刘邦赢了就简单一笔带过。导致很多人认为刘邦是个弱鸡。

实际上,除了彭城之战,刘邦多次胜过项羽。比如彭城之战诸侯连军败了,被项羽带军追杀,是刘邦再京索之战击退了项羽,才保住汉军众多谋士跟将领。

之后刘邦让韩信跟曹参还有张耳去打项羽的后方,跟支持项羽的诸侯。而刘邦带的彭越正面跟项羽作战,并在成皋之战,又一次打败项羽,而韩信他们,灭赵伐魏攻赵,横扫项羽后方。项羽又派龙且去帮齐国对付韩信,刘邦派灌婴樊侩帮助韩信,击败龙且二十万大军。最终彻底打垮项羽有生力量,对项羽行成包围,而经过成皋之战,刘邦彻底把项羽拖垮,把他的粮草斩断,最终刘邦跟韩信把项羽合围在垓下。彻底消灭项羽。

可以说刘邦的军事并不弱,尤其战略方面。楚汉论军事项羽第一,其次韩信,再次刘邦。

而刘备,跟刘邦差距太大了,刘邦除了战术不如项羽,其他都完爆项羽,刘备除了魅力,其他都不如曹操。


不跳梁的小丑


虽然刘邦和刘备都拥有汉中之地,但是为何结果又如此不同,个人认为原因如下:

重点在于三秦之地

虽然同样坐拥汉中之地,但是刘邦趁项羽攻齐去打田荣的时候火速占了三秦之地。而后虽有败仗,但还是守住了三秦之地,这为其后来东出夺取天下奠定了很大的基础。

刘备夺汉中之时,曹操在北方的势力已经很大了基本上实现了统一。三秦之地也是牢牢的握在了曹魏的手里面,蜀道之难所以致使以后蜀汉北伐大耗国力。

所处时代背景不一样

刘邦所处时代,项羽称霸王之时。天下诸侯众多且几乎都是共主首领的形势维持着,这样的关系就不太稳定。一旦被挑起一个共同的矛盾点,和许之以较大的利益很容易就反向,所以刘邦也是正因为抓住了这一点才统一天下,而且之后还除去了这个威胁。

刘备所处时代,割据天下的就只剩下三家了。且虽蜀吴有联合,但是还是无法做到两国真正同心一起大力讨伐魏国。所以三国之中随着彼此之间实力的此消彼长,最强大的一国灭了其中一国之后,那剩下的一国又焉能独存?


人才的缺乏

刘邦手下人才济济,人才方面刘备的哪怕最鼎盛时期还是综合实力落后刘邦的。更何况蜀汉后期国力本来很弱小了,还没有各方面的人才来挽救怎么能不亡呢?


以上就是在下认为的几个主因之一,还有诸多的原因致使刘邦与刘备的差距这么大,就光论本身来说刘备也比不过刘邦,所以失败也是正常的。


淡看天上月


既然要同刘邦比就要全面一点。刘邦出关时手下人才济济,这个不用多说,小学生都能如数家珍。反观诸葛亮方,刘备主政时,夷陵之战精锐丧尽,他倒是痛快嗝屁了,留下什么给亮哥了?别跟我提赵云,把他年龄放一边不提,顶天就一先锋官。魏延倒是个人才,但他脑子就想怎么走捷径,捷径有这么好走吗?似乎几千年来没人走通过吧。说诸葛亮死守隆中对不放只能说你没读懂,诸葛亮六出祁山真的是为了一举克服中原吗?他只是摆出了攻打中原的势态图谋雍凉,只有拿下雍凉才能增加土地和人口,最关键能得到西蜀奇缺的战马,也只有这样才有资本与曹魏争夺天下。再者,曹魏是项羽能比的吗?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和一个开历史倒车的所谓霸主比较,用脚趾头也能想出谁强谁弱,顶天一加强版马超。还好早出生400年,不然遇到诸葛亮早成刺猬了,还能横行霸道?一个国力只有对方十分之一的国家三天两头没事就出来扁对手一次,还被打得不敢冒头,每次都是粮尽而还,追出去还被痛扁,这是种什么场景?脑补一下就像墨西哥没事就打美国,美国说不用管他,让他打,子弹打完了自然就退了,是不是觉得很可笑。最后论一论诸葛亮穷兵黩武的事,现在这个观点似乎很流行。但是弱国要想胜强国应该怎么做?以我的观点就是学习满清。首先建立一支强大军队,全民皆兵。没事就敲打一下对手,让他无法集中精力发展和疏理内政,增加其军费开支。第二,等,等对方乱。古代中央集权国家内乱的触发条件并不高,君主架崩、诸子夺位、权臣争权、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或者一个大型天灾等都有可能造成内乱,这时候就是夺取天下的机会。当然,以弱胜强自古以来就是个苦差事,能成功的寥寥无几,话说回来换谁来代替诸葛亮也不见得比他做得更好。所以诸葛亮论人品是没得说,论能力也是人中龙凤,千古以来没几人能出其右者,你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