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中字與字大小怎麼安排?

六品堂書法老師:亦斯

略微學過一段時間書法的都知道,比如"日本"兩個字,"日"要寫小一點,"本"要寫大一點,古人稱之為"大小各自有分"(米芾語)、"遂其形勢,隨其變巧"(歐陽詢語)。

如果我像下面這樣安排大小,則顯得極度不和諧,不堪入目。

書法中字與字大小怎麼安排?

為什麼會不和諧呢?怎樣才能和諧呢?

對於這個問題,古人的看法分成兩派。

一派以張旭、顏真卿為代表。認為字應該或展或促,調整成一樣大小

顏真卿在《張長史十二意筆法記》中說: "豈不謂大字蹙之令小,小字展之為大,兼令茂密,所以為稱乎?"

書法中字與字大小怎麼安排?

顏真卿《小字麻姑仙壇記》

此派後續也不乏追隨者。

徐浩雲:"字不欲疏,亦不欲密,亦不欲大,亦不欲小。小促令大,大蹙令小,疏肥令密,密瘦令疏,斯其大經矣。

"

甚至近人豐子愷先生也說:"世界各國的文字要算我們中國字為最美術的,別國的字,大都用字母拼合成,長短大小,很不整齊。只有我們中國的字,個個一樣大小,天生成是美術的。"(《書法略說》)

然而更多繼承"二王"一派體系的人認為,每個字都應該有自身的特色,大小不可以一樣,要隨著一個字的特性來。

比如前所舉"日本"兩字。"日"要小一點,"本"要大一點。

書法中字與字大小怎麼安排?

因為"日"方向都是向內的,所以要小一點,不可膨脹。右側的"本"方向都是向外的,所以要大一點,順其特性。即是米芾所說的"大小各自有分"。 "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是張顛教顏真卿謬論。"

米芾在其《海岳名言》中極力抨擊強行把字寫一樣大。

"蓋字有大小相稱,且如寫'太一之殿',作四窠分,豈可將'一'字肥滿一窠,以對'殿'之乎!蓋自有相稱,大小不展促也。"

"唐人以徐浩比僧虔,甚失當。浩大小一倫,猶吏楷也。僧虔,蕭子云傳鍾法,與子敬無異,大小各有分,不一倫。徐浩為顏真卿闢客書韻,自張顛血脈來,教顏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非古也。"

姜夔在《續書譜》中亦持此論:之長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齊,孰能一之?"東"字之長,"西"字之短,"口"字之小,"體"字之大。

唐人下筆,應規入矩,無復魏晉飄逸之氣。

那麼,如果按照米芾這一派的思路,怎麼去判斷一個字應該寫大還是寫小呢?

大體上有二個標準,字筆畫的多少和方向。

從筆畫多少來看,筆畫多、繁雜的字一般要比筆畫少、簡單的字要大。

比如米芾所舉的"太一之殿","一"肯定比"殿"小。這可能是人所共知的常識。

而從筆畫方向來看,具有較強延展性的筆畫,要寫得大些。

比如。"時"字左右部分,筆畫差不多,"日"大還是"寸"大呢?

書法中字與字大小怎麼安排?

根據筆畫方向進行調整,"日"要小一點,"寸"要大一點。

書法中字與字大小怎麼安排?

再如"契"字,在各部分比例大致勻稱的基礎上,有且僅有一個長橫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延展性,因此要延長它,使整個字大一些。

書法中字與字大小怎麼安排?

"仁"字。在強行讓兩邊一樣大的情況下,是非常不協調的,醜到不可理喻。

書法中字與字大小怎麼安排?

如何去調整它呢?希望你已經知道從哪裡入手了。

書法中字與字大小怎麼安排?

書法中字與字大小怎麼安排?

最後看一行字的安排。

書法中字與字大小怎麼安排?

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