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愁腸」原來就是這麼回事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古文觀止:“愁腸”原來就是這麼回事

以前讀到這句話“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覺得有些奇怪:古人明明是心情鬱結,為何說是“斷腸人”?

還有這一句“愁腸百結”,也蠻有意思。愁就愁吧,為什麼叫“愁腸”?

這個小小的疑惑淤積在我的“愁腸”裡很多年,直到近年來才恍然大悟。

因為最近才瞭解到,腸道里的細菌原來可以顯著影響人的精神狀態,所以又被稱為“第二大腦”。腸道的壞細菌如果增多,是可以讓人發生抑鬱或者焦慮的。

“愁腸”原來就是這麼一個原因。

所以很奇妙,幾百年前的中國古人雖然沒有現代的腸道菌群知識,貌似也已經發現了腸道可以影響人的精神狀態?

今天的研究結果已經證實,腸道對大腦的影響是通過腦腸軸來發揮作用的。所謂的“軸”即互相影響。腦腸軸的意思就是說腦可以影響腸道,反過來腸道也可以影響大腦,二者之間有一個可以旋轉的軸。生活中你可能聽說過有人一緊張就上廁所,也一定聽說過“懶驢上磨屎尿多”這句民諺,其實這些都是大腦影響腸道功能的例子。

古文觀止:“愁腸”原來就是這麼回事

但是腸道影響大腦的例子你可能就不知道了。嚴格地講,不是腸道影響的,而是通過腸道內的細菌產生的影響。

加拿大一個叫沃克頓的小鎮2000年曾經遭受一場大洪水,洪水汙染了當地的水廠,洪水退後,小鎮有2300人遭受了嚴重的胃腸道感染。經過治療,患者基本上都康復了。但是此後又很意外地發現,這些感染者有許多人又同時罹患焦慮、抑鬱等精神問題。

這曾經讓醫生和科學家百思不得其解。

不過現在他們明白了:這實際上是失調的腸道菌群影響了大腦的功能所致。

有許多跟我諮詢的網友也證實了這個發現:他們大多數有腸道菌群失調,同時也有焦慮、抑鬱等問題。

另外我也發現,自閉症的患者幾乎全部有便秘、消化不良等腸道問題。

另外提一句:我的“腸道健康自測題”裡也把這個精神狀態作為一個檢測指標,原因也正是在於此。

這些問題以前的發病率非常低,但是近年來卻以非常快的速度遞增。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有人認為可能是因為現代人過於講究衛生所致。

這直接導致了美國科學家在80年代提出的“衛生假說”。

細菌是我們的老朋友,和我們密不可分,但是如果過度講究衛生,處處都要殺菌,就喪失了它們給我們提供的好處,反而讓人容易患有一些過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實際的數據也發現,美國這個環境如此乾淨優美的國家,其免疫性疾病發病率和炎性腸病等發病率竟然大大高於中國。推測這背後的原因應該就是腸道菌群的問題。

這樣看來,中國的民諺所說的“不乾不淨,吃了沒病”其實還是有道理的。

只可惜目前我們的醫療界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腸道菌群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典型的例子是某國家級出版社出版的醫學教材對大腸功能的描述簡直可以讓人忽略大腸了。竟將其簡略為“吸收水分、維生素和無機鹽,並將食物殘渣形成糞便,排出體外”。

古文觀止:“愁腸”原來就是這麼回事

僅此而已?

這實在是太小看大腸和它所包含的腸道菌群了。

腸道菌群對人體的影響之巨已經可以用“載舟覆舟”來描述了。只是這裡的舟可以替換為人體的“健康”。也就是說好的和諧的菌群會讓人體這個“舟”乘風破浪,但是壞的菌群則會讓人體的健康之“舟”翻船。

腸道健康的“安娜卡列尼娜”現象,說的是,健康的腸道菌群組成是相似的,但是不健康的腸道菌群卻有千差萬別的組成。

一切還是因為這句中國老話:病從口入。來自口中的好的食物會讓人身體和諧健康;但是那些美味的食品也不見得就是健康,你吃了很開心,味道好,但是可能就是因為你體內的腸道細菌在劫持你的口味來維持它們的生存。比如燒烤的食物、高糖高脂肪的飲食,也許味道很好,但是卻是很容易讓人得病。當然不會是很快得病,但是會慢慢地讓人得病,可能會要到很多年之後。

仔細體會一下就會發現,其實中國古文化中有許多東西已經被現代科學所驗證,至少是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驗證。

下一個需要驗證的就是中國中醫藥的理論基礎,我相信有許多內容會被腸道菌群的研究所證實。這種研究,絕不是一個兩個單線就可以研究出來的。

畢竟,人體的腸道菌群太複雜了,100萬億的菌量,可以堪比肝臟重量的重量,多達1000種的細菌種類,8000多種的龐大細菌菌株數量。

將來會誕生一種新交叉學科,叫“中醫菌群學”嗎?我很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