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傳來的大消息!別了,高鐵票!

中國鐵路總公司正式出手!以後全國的高鐵都支持刷身份證乘車,從此和紙質車票說再見吧!

高鐵車票“無紙化”

近日,中國鐵路總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陸東福在“智能高鐵發展暨京津城際鐵路開通十週年論壇”上宣佈,電子客票將於明年在全國推廣。

屆時,乘客或可實現“刷手機”、“刷身份證”直接進站乘車,而不需要在乘車之前特意換取紙質車票。

剛剛傳來的大消息!別了,高鐵票!

電子客票也稱作“無紙化”車票,是指旅客通過互聯網訂購車票之後,無需換取紙質車票,可以直接持二代身份證等有效身份證件通過火車站進站口和驗票閘機乘車。

高鐵刷身份證進站這一舉措並不稀奇,其實早在我國實現火車票實名制管理後就在開始逐漸施行,相信不少朋友也都有過直接刷身份證乘車的經驗。

但一直以來,我國大多數地區仍然需要進行“票證同驗”才能進站乘車。

剛剛傳來的大消息!別了,高鐵票!

在當下,北上廣深及國內主要的二線城市之間的高鐵車次基本實現了刷身份證乘車。

其他的二線城市和一些地理位置相對偏遠的地區之間運行的高鐵車站,仍然有不少車次仍然不支持“無紙化”乘車。旅客乘坐這些車次時,仍然需要在火車站售票處換取紙質車票才能進站乘車。

最快今年四季度,中國鐵路電子客票業務將開展試點運營

近年來,刷手機坐公交、乘地鐵已經日益越來越常見。電子支付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剛剛傳來的大消息!別了,高鐵票!

從中國鐵路武漢局瞭解到,最快今年四季度,中國鐵路電子客票業務就將開展試點運營!屆時,在部分試點線路上,乘客或可實現“刷手機”、“刷身份證”直接進站乘車,而無需換取紙質車票,明年將在全國高鐵推廣。

為什麼有些車次不支持“無紙化”車票?

鐵路相關人員解釋道:

一個可能的原因是這些列車的始發站或終點站沒有支持刷身份證的自動閘機;

二是這些列車上尚未配備刷身份證檢票的設備,無法完成火車運行過程中的檢票流程。

剛剛傳來的大消息!別了,高鐵票!

在刷身份證乘車之外,國內還有一些高鐵車站開通了“人臉識別”的功能。

但有些乘客在滿懷欣喜地嘗試之後發現,部分車站的“人臉識別”功能,居然需要和車票相配合才能完成進站乘車。

他們在體驗新穎的“刷臉乘車”時被提示“請將紙質車票如圖示位置放置於身份證上方”,只好匆匆地去售票廳地人口窗口和自動售票機前排隊等候,甚至有人因此誤了車。

“無紙化車票乘車”時代來臨,網友的問題也來了。

有很大一部分網友表示:高鐵無紙質票,我們的問題怎麼辦?

南京何先生:“公務出差,沒有車票,我們拿什麼報銷?”;

吉林吳先生:“父母年紀大了,不懂得如何網購車票”;

網友吐槽:“身份證丟了補辦週期長,著急啊!”

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它即將全面改變我們的生活。所以,這些問題很快就會有答案

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火車票的升級變遷已經歷過四代,讓我們看看這幾代的火車票。

第一代:紙板火車票

這是25mm×57mm的“紙板票”,這種車票使用的時間最長,堪稱“爺爺輩兒”。從上世紀40年代開始至上世紀90年代結束。

剛剛傳來的大消息!別了,高鐵票!

火車有快車、慢車之分,硬板票上也有體現。一道紅槓“小隊長”是快車,二道紅槓“中隊長”特快,沒有槓,慢車。

剛剛傳來的大消息!別了,高鐵票!

(“一道槓”快車和慢車)

硬板票印刷防偽技術較弱,上世紀90年代末逐步被聯網電子票取代。

剛剛傳來的大消息!別了,高鐵票!

硬板票,綠皮車,承載著一個時代的記憶。

雖然“逛次逛次”的聲音一去不復返,但是隻要能坐上火車,心就踏實,這種返鄉和回家的親切體驗已深深印在無數人的心中。

第二代:軟紙火車票

剛剛傳來的大消息!別了,高鐵票!

(試點期間 北京鐵路局標準版軟紙車票)

1997年,“紙板票”被“軟紙票”取代,淡粉色鋪底的車票上印有一維碼。使用這種車票後,售票時間也由過去的手工售票最快的每張96秒縮短至3至5秒。

剛剛傳來的大消息!別了,高鐵票!

(試點期間 上海鐵路局標準版軟紙車票)

1996年末,當時的鐵道部確立了軟紙客票統一樣式標準,正式開始在全國推廣使用軟紙車票。“軟紙票”開始代替“紙板票”上崗。

剛剛傳來的大消息!別了,高鐵票!

(早期藍色底紋的軟紙車票)

後經過改版,變成了沿用至今的紅色底紋車票。

剛剛傳來的大消息!別了,高鐵票!

軟紙票不是事先印製好的,而是在售票時現場打印。使用這種車票後,售票時間大大縮短。

剛剛傳來的大消息!別了,高鐵票!

2000年鐵路第三次提速,車票版式也發生了變化,條形碼等也有所不同。

幾年後,鐵道部門再次對車票板式進行調整。將列車車次調整至出發站與到達站之間。原“全價”字樣改為人民幣符號“¥”。

剛剛傳來的大消息!別了,高鐵票!

(調整後的車票)

2009年12月10日起,軟紙車票的一維條碼改為使用二維條碼防偽車票系統。這是一次信息升級:車次、價格、售出地、購票類型等信息,都能加密成二維碼打印在車票的票面上。

剛剛傳來的大消息!別了,高鐵票!

第三代:磁介質火車票

2007年4月18日,動車組全面上線投入運營,我國鐵路第六次大面積提速,中國逐步邁入“動車時代”。

剛剛傳來的大消息!別了,高鐵票!

(“和諧號”動車組)

同時,火車票在全國範圍內再次升級,磁卡式火車票陸續發售。

這種閃爍著光澤的磁卡式火車票為一次性車票,票面硬度比軟紙式火車票更高,車票正面印有動車組圖案,車票背面植入磁性信息和熱敏信息。

剛剛傳來的大消息!別了,高鐵票!

(初期的粉紅色底紋介質車票)

初期粉紅色底紋計算機磁介質車票,四角為弧型。背景圖案為一列動車組列車從右向左快速行駛的畫面。

2009年底,軟紙車票再次調整,下方的條形碼變成了二維碼防偽圖案,同時取消了票面上的列車等級信息。

剛剛傳來的大消息!別了,高鐵票!

(非實名制、二維碼軟紙式火車票)

剛剛傳來的大消息!別了,高鐵票!

(非實名制磁卡式火車票)

2011年1月19日12306網站開通,從此,大部分人買票再也不用排隊了,而是改為網上搶票,不過非常考驗眼力哦。

為了不讓“搶票軟件”輕易得手,12306的驗證碼也是“拼了”。驗證碼一度引發購票者的吐槽,“真是搶個票都心力交瘁”。

剛剛傳來的大消息!別了,高鐵票!

2012年,火車票全面實行實名制。火車票票面上有了乘客的姓名、身份證號等信息,開啟了實名制時代。

2015年8月1日起,鐵路總公司正式開始使用新版火車票,也就是目前火車票的樣子。它在印刷技術和防偽功能上都比原來有了更大提高。

剛剛傳來的大消息!別了,高鐵票!

(最新版的紅紙票)

剛剛傳來的大消息!別了,高鐵票!

(最新版的藍磁票)

購票方式從只能到車站排隊,到網上搶票,再到手機端購票,這既是人們出行方式的變化,也見證了時代的進步與發展。

第四代:無紙化火車票—身份證

剛剛傳來的大消息!別了,高鐵票!

2011年6月開始,“刷身份證進站”的無票時代來臨,京津城際、京滬高鐵只要帶著二代身份證就能在自助機上刷證直接進出站。

別以為舊版火車票就沒用了,一張小小的老版火車票也能賣出十幾萬的價錢。

18萬的老火車票

根據公開報道,2007年一張1983年從昆明—上海車票面值15元的火車票,被一位香港的收藏家以18萬的高價入手,這是民間火車票收藏中,價格最高的。

吶價值18萬的老火車票大約長這個樣子!☟☟☟

剛剛傳來的大消息!別了,高鐵票!

中國“最早火車票”,750萬人民幣成交

2010年,一套完整的清代龍馬圖郵票在香港亮相,當時創下880萬港元(約750多萬人民幣)高價。有人疑惑了,不是說火車票嗎,怎麼變成郵票了?

這套清代龍馬圖郵票的平生經歷比較豐富,1888年由清朝在臺灣第一任巡撫劉銘傳委託下印製。如果上圖比較陌生的話,電視劇中的形象你應該比較熟悉。

剛剛傳來的大消息!別了,高鐵票!

但是這套清代龍馬圖郵票發行後,並沒有做郵票用途使用。而是在後來被改作火車票使用,不同的鐵路公司加蓋不同的公司標誌。

這是中國“最早的火車票”,雖然是郵票改車票,但是相當具有紀念意義。

圖為拍賣出750多萬人民幣的清代龍馬圖郵票,中間就是加蓋了公司印章,被當作火車票使用。

剛剛傳來的大消息!別了,高鐵票!

“錯”票

450元的過期車票,拍出5000元的高價

火眼金睛找錯字~~

人工容易出錯,話說機器也有出錯的時候,包括火車站的自助取票機。

“一樓候車”錯票印成“一樓猴車”

2014年,賈先生乘坐高鐵G666從河南新鄉前往北京,車票上的“候車”字樣卻意外被打印成“猴車”。因為覺得錯版車票有趣,賈先生將車票放在朋友圈上拍賣,最終,450元的過期車票拍出5000元的高價。

圖為 新鄉東—北京西 的錯票

剛剛傳來的大消息!別了,高鐵票!

“鄭州—商丘”錯票印成“鄭州—丘丘”

河南商丘的劉先生曾買了一張鄭州 — 商丘的火車票,取票後發現商丘印成了“丘丘”,這張車票也被網友戲稱為“超萌錯體火車站”。

對此,火車站給出的解釋是在自動售取機換取車票時,機器程序臨時不穩定造成出現錯別字。

圖為 鄭州—商丘 的錯票

剛剛傳來的大消息!別了,高鐵票!

某一種特色車票~滿滿的都是情懷~

鄭州鐵路局曾發行的站臺票,26枚連起來是一幅完整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套收藏價值非常高的站臺票。

圖為部分《清明上河圖》站臺票

剛剛傳來的大消息!別了,高鐵票!

長大在外

有時候鄉愁就是一張小小的車票

家在那頭,我在這頭

小小一張車票

卻藏著這麼多回憶

關於“一張車票”的故事

回家、異地戀、旅遊等等

歡迎留言討論,

覺得不錯,轉到朋友圈讓大家看看吧。

​來源:河北共青團、中國經濟網、瀋陽晚報、杭州交通918、中金在線、新浪微博、楚天都市報、鐵路觀察等整理

選編:萬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