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不敵「縣中模式」,在江蘇,高考就是一番內部搏殺!

“素質教育”不敵“縣中模式”,在江蘇,高考就是一番內部搏殺!

“素質教育”不敵“縣中模式”,在江蘇,高考就是一番內部搏殺!

全文長 35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4 分鐘

“素質教育”不敵“縣中模式”,在江蘇,高考就是一番內部搏殺!

精彩導讀

南京的教育不突出並不在於南京本身弱,江蘇省的最大特點是每個城市的實力都很強,省內小夥伴們的教育水平都很好。

高考是省內競爭,在人文薈萃的江蘇,高考就是一番殘酷的內部搏殺了!

01

縣中模式

江蘇的縣中模式以南通最為有名,又多又好。

90年代中期,南通一個縣有幾十所初中,散落於各鄉鎮,幾乎一個鎮就有一所初中,而最好的高中是在縣城(縣級市),也就是縣中。中考時,根據考試排名,收錄全縣前150名作為公費生(沒有贊助費),然後是成績次之的150名半公費生(稍許贊助費),最後是某條分數線之上但必須繳納全額贊助費的300名學生。

除去縣城一所非常好的初中佔據了幾乎一半名額,其他平均下來,一所初中也考不了一名縣中的公費生,因此考取縣中被認為是極高的榮耀。縣中老師是整個縣裡各門學科的翹楚,底下哪所學校的老師出色,就被縣中招過來,一拍即合,毫無障礙。

這種師資的集聚,與南京和其他地方不一樣。

因此,縣中的好,首先是建立在絕對根據排名錄取的最優秀生源與縣城裡最優秀的師資的集聚基礎之上。這一點,南京教育根本做不到,無論是師資還是生源,都無法做到縣中模式的要素之集中。

本質上,縣中就是一個縣“舉全縣之力”打造的超級中學。

從人口上,南通的通州、啟東、如東、海門等都是百萬級人口,每一個縣城就相當於南京教育資源最密集和常住人口最多的鼓樓區、秦淮區,相當於高淳、溧水兩個區的總和,雖然純粹的人口對比並不能說明完全的等量齊觀,但南通縣城的人口基數畢竟給教育尤其是高分段人數提供了強大支持。

從資源上,縣中往往是整個縣裡氣魄最為宏大、硬件最好的學校,記得第一次到縣中就被震撼,數百畝的各色建築,風格統一,現在想來應該是新古典主義的法式風格,如圖書館、行政樓、實驗樓、教學樓,無不是華貴典雅,穩重大氣,氣質在建築的冷靜剋制中優雅的散發出來。

縣中生活的一個特點是寄宿,即便家在附近縣城,往往也選擇寄宿生活,因為節省了大量奔波時間。

冬天晨跑是意志的錘鍊。在激昂的旋律中迅速起床,跑到操場,班主任和老師也都陪伴著,上千人整體劃一地跑步,有莫名的儀式感。

“素質教育”不敵“縣中模式”,在江蘇,高考就是一番內部搏殺!

02

縣中學習

縣中模式被普遍認為是半封閉半軍事化,這也是實情。從早到晚的學習時間,含有夜自修,一個星期只休息半天,用來洗衣服、洗澡和稍事休息。一個月僅僅放一次假,也不過一天半時間。

1. 意志力

南京的孩子補課多,叫苦連天,而縣中的孩子高強度學習,一聲不吭,因為習慣了。對於縣中的農村子弟,高考幾乎是人生的唯一機會,承擔著改變命運的重任。

儘管事實上,農村子弟勤奮刻苦,終其一生也不過與城裡子弟坐在一張桌上喝咖啡,好整以暇地談素質教育。但對於農村子弟是人生的進階篇了,有希望、有未來、勤學習、肯吃苦,這是縣中學子的整體心理狀態。

2. 課外培訓市場

從幼兒園到高中,全齡段的課外培訓是常態。目前越來越嚴格的“均衡教育”政策傾向,南京校內僅提供基礎教育,而把增值教育扔給了廣大的培訓市場。

而在縣中,教育培訓市場很小,幾乎不存在。

縣城村鎮,根本不具備大城市的規模化市場需求,無法實現商業利益,從而達不到商業目的。

最重要的原因是縣中本身的學習就是從早到晚,沒有課外學習的時間,也沒有必要性。在南京,受限於教育政策,學生校內學習的強度和時間遠不如縣中。

這種現象的弊端在於,學校教育體系的重要性被嚴重削弱。要想有好的成績,功夫全在課外培訓輔導——如前所述,縣中模式下,校內就是一切,一切都在校內,一站式解決所有問題。

3. 一體化效率

縣中除了應試的時間與強度優勢之外,還顯得更有集權式效率。這簡直是一定的。在大城市,教育=校內教育+校外教育。

而縣中教育=校內教育,根本不存在什麼“匹配效率”,沒有比一直上課的老師更瞭解學生的了。

“素質教育”不敵“縣中模式”,在江蘇,高考就是一番內部搏殺!

03

縣中老師

對於縣中老師,一直心懷尊敬。縣中模式,佔據了學習時間、學習效率、老師全身心的投入、學生精挑細選的整體優勢,一體化教育體系,這不是大城市騎牆的應試教育能比的。

縣中老師的責任心,令人感動。我所遇到的老師,幾乎一整天都在學校。我猜測,作為教師,他們的成就感全部建立在學生的錄取率、高分段、一本率和二本率上。

這也不是教育,純粹是面向應試的一整套系統。甚至給人一種“窮兇極惡”之感,內在的要求每個學生把學習目標分解到每一分鐘,從而讓每一分鐘都具備學習的效率與意義。

在個體上,老師能做到因材施教去對待學生,但這是出於效果的考量,而非人性化的理念。為學習而學習,而不是帶著探究的性質,很容易倦怠,失去價值感。所以說,某種意義上,縣中模式容易出理工科的匠工和技工,但很難培養有責任有擔當有理想的公民。

獅子也會跳火圈,但這是訓練而不是教育的結果。

04

南京教育

記得2000年初,南京媒體就炮聲隆隆,如下批判:

南京高考成績,江蘇墊底;

縣中碾壓南京,狀元數、高分段人數,全是蘇北、蘇州等,沒多少南京影子;

一本率、二本率,遠遠落後兄弟城市,考生家長齊黯然;

素質教育是遮羞布。素質教育不是不管教育,學校借素質教育推卸自身責任,老師借素質教育之名行課外培訓之實;

南京的學生嬌生慣養,酥軟了骨頭,吃苦耐勞、刻苦拼搏不如農村子弟,而且與蘇南相比也落後,這是一個尷尬的存在;

雲集了全省教育資源優勢的南京,高考之痛,何時了結?

對此,姜堰中學校長很沉穩的踩上一腳:“南京高考考不過外地,家長很心急。我的看法是南京的校長、老師要改變觀念,不能以為鄉下高中考得好是應試教育搞出來的,而對自身沒考好感到不以為然。這是不對的,作為校長、老師,要從家長的角度來考慮,如果是自己孩子參加高考,我們還能這樣無動於衷嗎?”

南京有一位老師言辭懇切,甚至略帶悲情:“我很慶幸能在一所堅持全面育人的學校從教,我常常告訴自己和學生,要珍惜這份幸運。但我知道這種堅持太艱難,常常擔心我們的堅持還能撐多久?”

和北京、上海這類教育資源豐富的直轄市不同,南京教育資源也豐富,但缺乏實際的高校名額支持,素質化改革非常不利。因此,素質化的進程基本被打斷,大力推進的信心不足。

“素質教育”不敵“縣中模式”,在江蘇,高考就是一番內部搏殺!

這從家長的態度上始見一斑,“兒子在金陵中學讀書,幾個初中成績原本不如他的同學到鄉下兩年,成績就超過了他。我跟學校反映,可學校要麼責怪家長沒配合好,要麼指責鄉下搞應試教育。”

於是,這位家長反問,學校不重視考試,要是孩子連大學都考不上,發揮潛力都沒有機會,這怎能拿素質教育來搪塞?

十多年過去了,南京教育已經脫胎換骨,在一代一代教育政策、氛圍、學校、老師和家長的集體摸索下,逐漸形成了“南京特色”。

總體上,南京的全面發展教育格局是一個特點,這符合城市的綜合發展水平與家長的多元價值觀。

05

南京教育PK南通縣中

很關鍵的一點是,如果,南京的學校實行縣中的應試體系,很多家長會舉報和反對。因為,南京的家長價值觀與教育路徑的多元化,有的走應試和高考路線,有的走各種競賽和提前錄取,有的走藝術路線,而有的走出國留學路線,而縣中模式的家長則是整齊劃一的純粹:應試。一個是多元化價值觀與路徑,一個是純粹的一條道死磕到底。

“素質教育”不敵“縣中模式”,在江蘇,高考就是一番內部搏殺!

圖源 | 南京城記

其實,這從2017年的教育結構上就能看出區別。南京體現出多元化的教育路徑:

1. 國內名校提前錄取

南京通過保送被國內名校錄取學生達167人,佔全省97.6%,其中被C9高校聯盟提前錄取人數達70人,佔全省94.5%;

2. 競賽

南京獲得國際國內奧林匹克獎牌數達166人次,獎牌總數、金牌總數均位於全省首位,已經取代了其他競賽強市的地位;

3. 海外名校錄取

截至目前,留學學生僅次於北京、上海,位居中國大陸城市第三;

4. 藝術特長生

南京藝術特長生達線達到1000多人,也是全省遙遙領先;

5. 高考成績

南通的高考成績依然是江蘇排名第一,非常輝煌。南京高考,這些年也在不斷進步,縮小與領頭羊南通的差距。

為什麼,南京的教育成績不像其他省會城市那樣一枝獨秀?

明朝時,南京所在的南直隸(相當於現在的江蘇省、安徽省與上海市),滿清入關為江南省,江南一省的賦稅佔全國的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數就佔了全國的近一半,“天下英才,半數盡出江南”。

“素質教育”不敵“縣中模式”,在江蘇,高考就是一番內部搏殺!

南京/南直隸小學總數為4402,全國12612所,佔據全國35%

歷史上,南京、蘇州、淮安、揚州、泰州、南通、無錫、常州的學風蔚然,民間普遍崇文重教,這與中國其他省的狀況完全不同。

南京的教育不突出並不在於南京本身弱,江蘇省的最大特點是每個城市的實力都很強,省內小夥伴們的教育水平都很好。

高考是省內競爭,在人文薈萃的江蘇,高考就是一番殘酷的內部搏殺了!

最後,看看網友們都是怎麼說的——

“素質教育”不敵“縣中模式”,在江蘇,高考就是一番內部搏殺!

“素質教育”不敵“縣中模式”,在江蘇,高考就是一番內部搏殺!

“素質教育”不敵“縣中模式”,在江蘇,高考就是一番內部搏殺!

“素質教育”不敵“縣中模式”,在江蘇,高考就是一番內部搏殺!

“素質教育”不敵“縣中模式”,在江蘇,高考就是一番內部搏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