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被黄瓜误平生

有年夏天,参加一个青春饭局。

在座皆青年才俊,美女、靓男,“人生赢家”坐一桌。你不喝我不喝,好酒都往哪里搁?

张总李总王总,大家往复敬酒,互相吹捧,个个志得意满喜气洋洋。真是一个团结的饭局,胜利的饭局,吉祥的饭局。

酒味氤氲,大家都兴奋得像下山的猴子、开屏的孔雀。有兄台提议,上盘“小黄瓜蘸酱”爽爽口。黄瓜又不贵,上就上呗!

莫被黄瓜误平生

亮晶晶的小黄瓜上来啦!一位如花似玉的美女突然举杯向我,弱弱地问:“有个问题困扰我很久——黄瓜明明是绿色的,可它为什么叫黄瓜呢?”

此语一出,鸦雀无声。地球还在转动,但餐桌转盘已停止转动。空调仍大口哈着白气,但所有人似乎已屏住了呼吸。七八双眼睛,齐刷刷望着我俩。

我耐心地向姑娘科普了黄瓜知识。黄瓜,葫芦科植物,原产印度,汉代以后由西域胡地传入中土,因此得名“胡瓜”。“五胡乱华”后,胡人当权称大王,汉人畏惧,不敢再称“胡瓜”。汉族老农见此瓜年纪老迈时颜色发黄,于是机智地将其改名为“黄瓜”。

菜篮、菜盘里的黄瓜,只是黄瓜豆蔻年华时的模样。城市长大的年轻人,没见过黄瓜年老色黄的样子,不免有常识错愕。

莫被黄瓜误平生

李敖生前曾爆料,林青霞和他一起吃饭时,常常是只微笑不说话。这是位智慧型美女,笑而不语,是为了避免与大师同台时出现“小黄瓜蘸酱”式的尴尬。

这一幕,倒令我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白痴》里的主人公梅什金。

落魄贵族子弟梅什金,年少时因病长期去国离乡在瑞士隔绝疗养,遂养成“白痴人格”。他看到的现实世界与想象中的世界常常不一致,这使他困惑不已。

他的幼稚、单纯和善良,与险恶污浊的世道人心格格不入。身边的俗世之人,则因为梅什金缺乏起码的“常识”而将其视为“白痴”。

莫被黄瓜误平生

人生并非一场交易,世界是无法用理性去量化的,试图去量化、去实践的人,才是真正的“白痴”。保有一颗赤子之心,傻傻的善良纯真,其价值远在精致利己主义之上。

昔日开饭馆时,有位富豪客,总是担心他自携来的茅台酒没有喝净,临走之前总爱拿起喝完的空酒瓶用力晃一晃,确保滴酒不剩方满意离去。《白痴》里有个超级富豪托茨基,“总是担心草丛下面有蛇。”

贪而患失,这大概是富豪的基本心理;亦是富豪永无幸福的根源。富贵者为何自古多迷信?迷信的本质是对失去的恐惧。

汉语有词“穷开心”,字意浅近,却充满了思辨智慧。穷,是开心的前提;人只有穷了,灵魂没有负载,才会自由,才得解脱;亦方有真正的快乐。

莫被黄瓜误平生

偏正成语“患得患失”,主要是患失,到手的总怕失去,这是富贵者无法挣脱的宿命枷锁。命运在让土豪多贪占一些物欲财富同时,总不忘给他戴上这套枷锁,让他精神欠缺。

古之“叔向贺贫”,非妄言也。梭罗在《瓦尔登湖》中,亦不断强调一个观点——“人怎么能蠢到一辈子只知道堆砌财产?”

土豪有心病,吃瓜群众也是每代人有每代人的怕和爱。

每思祖辈那代人在中年时,总怕他们衣衫褴褛、饥寒交迫的儿女活不到成年。父母辈的中年,总怕子女不肯努力读书,落得和他们一样田间务农扒坷垃。如今的我们,总怕网络游戏和补习班夺去孩子的童年,隔膜了乖乖们亲近自然和生活的能力。

每个人亦有不同的怕和爱。卖石灰的总怕下雨,卖伞的总怕天晴。可知怕和爱的根源,来自利益和情感。这会形成一种阻力,使人到中年的人们渐渐失去精神力量。

莫被黄瓜误平生

清人恽寿平有诗,“山郭春声听夜潮,片帆天际白云遥。东风未绿秦淮柳,残雪江南是六朝。”妥妥写出人到中年的无力感,有想法而没办法,乃此时常态

人生过半,饱尝浮沉幻灭,事业家庭红尘琐累压得喘不过气来。此时心境,正如苍冬秦淮,昔日锦绣一片荒凉,满目压抑空虚。陀思妥耶夫斯基,正是写中年无力的大师。陀氏仿佛是上帝派往俄罗斯的卧底,他最能表现神秘斯拉夫民族的灵魂,俄人的苦难和无力。他的超级粉丝纪德点赞说,“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件终身大事!”

陀氏的小说并不容易读,总是又瘦又长。一个原因是他靠写作还债,写长点能多卖钱。另一原因,俄罗斯独特的环境也似乎特别适宜大部头生长。陀氏曾怀念圣彼得堡半夜还冒出白光的蓝天,直说这种天色教人不容易也不想上床,可以通宵达旦不停写作。

莫被黄瓜误平生

《白痴》的主人公梅什金是个癫痫病患者,而陀氏本人,正是一位资深的癫痫病人。自九岁发病,直到老死,他也曾在1860年代到瑞士游历疗疾。

小说《包法利夫人》风靡欧洲时,巴黎人纷纷猜测这又在讽刺影射哪位国王的情人。作者福楼拜不耐烦地喊道,“别吵了!包法利夫人就是我!”

余华在一篇随笔里说,“作家就是这样,穷尽一生写作,总会出于某些隐秘的原因,将某个人物角色永远留给自己。这既是对自己的纪念,又是对自己的奖励。”

莫被黄瓜误平生

有些人不了解黄瓜,更多人不了解自己。黄瓜到老,才露出黄皮真容。人到中年,真正的自己才会水落石出

上盘黄瓜,是为了爽口解酒。而读本好书的意义,正是为了帮助你了解自己。这仅仅是人类的特殊癖好,并非高尚之事。正如冯至的小诗所吟唱的——

“我们身边有多少事物,

向我们要求新的发现。

不要觉得一切都已熟悉!

到死时抚摸自己的发肤,

生了疑问:

这是谁的身体?”

这就是“小黄瓜蘸酱”的故事。


莫被黄瓜误平生


作者简介:老周,生于河南邓州,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现居郑州。办过美食杂志,经营过十余年高端餐饮,资深吃货,资深美食评论人,已在纸媒发表美食文章两百多万字。人活着,无非是遇到些有趣的人,经历些有趣的事,再明白些道理。老周陪你聊聊那些有趣的吃——写给所有崇尚文明、向往真知,对人生有所追问的人。人生路漫漫,风景无限好。朋友,慢慢走,欣赏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