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空军战机的导弹要分对空型,对地型,对舰型?集成一款多用途型不更好吗?

hw9520


可能这样的问题受制于多用途战斗机的影响。战斗局于导弹,毕竟存在着不同的结局,而且其特殊的使用环境决定着,专业用途效果更好。如果将对空型,对地型,对舰型都集于一身的话,那么势必会造成导弹的某些性能不足,或许或者某些性能的浪费。



我们就以空空导弹为基准来说下吧,这种导弹要求的是机动灵活,速度快,高过载能力,导弹导引头灵敏度高,无论是红外,还是主/被动导引头都要求较高。毕竟空中目标具有高机动性(相对于舰艇而言),一定要导引头灵敏,才能锁定目标,并且击毁目标。


如果换做空对舰导弹,由于题体积庞大,并不具备高级动高过载能力。导引头的灵敏度虽说可以做到捕捉目标,但是其导弹的机动性相对过低,很容易造成导弹的脱靶概率增高。而且还存在一个巨大的浪费问题。
导引头指示导弹飞向目标

因为空空导弹的战斗部通常只有20公斤左右的装药。就是大一点的远程空空导弹也不会超过60公斤。而反舰导弹通常去战斗不都超过300公斤以上,像俄罗斯的SS-N-22反舰导弹去战斗部装药可以达到500公斤。一枚导弹击中航母就可让其丧失战斗力。



SS-N-22反舰导弹

可是如果空空导弹击中军舰,只有60公斤的战斗部,其对舰艇造成的伤害是非常有限的。并且其海面还会有大量的杂波出现,这对于空空导弹的导引头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麻烦,也很容易丢失目标。
AAM-4B空空导弹剖视图


所以如果做成通用一体化多用途导弹,就势必会造成导弹很多性能上的浪费,并且还不会发挥出其应有的基本效能。空舰导弹其导引头就拥有抗杂波性能,战斗部强大。空对地导弹就不需求那么复杂的抗杂波性能,只需要精确的定位就可以了。做成一体化通用导弹完全是浪费性能,这与多用途飞机是完全不同的。

作战飞机作为长久使用的武器,承担着多种作战任务。而在之前的作战飞机多是专用性的比较强的。比如美国的A-10攻击机,就是一款专门对地打击的攻击机。其专业性能非常高效。但是却没有很好的空中作战与格斗能力。对于现代战斗机成本越来越高,所以很多空军强国都开始发展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多用途战斗机。


空舰导弹与空空导弹的弹体差距巨大

但是这样的思路不同于导弹,毕竟空对空,空对地,空对舰这样的导弹都属于专业用途导弹。都属于一次性用品,不可重复使用,这就有别于战斗机多用途性。对于一次性用品,都是尽量做到发挥其最大的功能,减少到最低的成本,而不去采用过多的浪费资源的方式来使用。


对于这样的消耗品来说,只能尽量做到一次性达到作战效果即可,而不存在多次重复使用的可能性。毕竟战斗部的爆炸,也就意味着一切都已经报废。自然为了降低成本,达到用途,而不会选择其多用途性能,更不会有这方面的需求。

谢谢大家的阅读,点赞,欢迎大家的留言评论!!


淡然小司


这样容易实现,而且效率高,效费比高。各种导弹打击的目标不一样,所以,用一种导弹,干不好,或者干不了,空空弹最贵,体量小,速度快,机动过载高,造价也高,而且,装药量小,拿来对地对舰打击,跟蚊子咬人效果差不多。那么对舰,对地的导弹,拿来对空就根本不可能了。

不要老是问这么些无聊的问题,


伤心时吃糖


图注:中国外贸“枭龙”战斗机及其武器挂载能力展示,闪电10空空导弹和大型空地导弹赫然可见

过去人们形容习武之人很厉害,会说他“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意思就是说他套路多,针对不同的对象,可以应用最有针对性的招式,将对手击败。

同样的道理,空军战机,尤其是多用途战机,对空、对地、对舰作战能力兼而有之,因此会同时挂载对空、对地、对舰导弹,以便在飞行中,依照目标类型的不同,选用相应的武器实施打击。

以大家熟悉的中国外贸“枭龙”战机来说,它可以挂载闪电10空空弹、C803K空舰导弹、CM-400AKG空地导弹,每一种导弹由于作战对象不同,因而各有独到的特征,包括气动布局、尺寸大小、制导方式、飞行弹道特点,等等,差异是很大的。

闪电10作为空空导弹,适合打空中目标,让它来打地面或者海上目标就勉为其难,空中环境下目标周围的背景非常单一,而地面或海上环境下目标周围有强烈的杂波干扰,因此,导弹在地面以及海面环境下捕捉和锁定目标,要比在空中背景下捕捉和锁定目标复杂和困难得多,闪电10的雷达导引头在空中可以快速高效捕捉和锁定目标,但充当空地或空舰导弹来捕捉和锁定地面/海上目标,岂不是相当于用扳手来干螺丝刀的活儿吗!

就算解决了也适合搜索和锁定地面/海面目标的问题,但以闪电10弹径尺寸,导引头天线不会太大,而对地对舰打击导弹,其雷达导引头的天线尺寸要比空空导弹大很多,难道为此要放大闪电10导弹的尺寸吗?放大了之后,变粗变笨的闪电10,还适合高速拦截高机动性空中目标吗?

显然,想要一个对空、对地、对舰能力兼而有之的导弹,想法不错,但实现起来要解决的往往是很多南辕北辙的问题,是难以行得通的。


兵工科技


其实从技术的角度看,你说的导弹在这三种用途在战斗机的空空导弹上都是可以实现的,尤其是红外(特别是红外成像)制导,这类导引头可以抓住目标,飞控软件再进行简单调整打啥对地对海打击都没有问题。

问题的关键是这样的导弹打出去有用么?空空导弹的战斗部一般只有20几公斤(特大的有60几千克),威力在飞机十几米外爆炸用破片击毁灰机问题不大,但这个威力即便撞上军舰爆炸也未必能把军舰怎么样,打地面目标也面临这样的问题。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任何导弹都是针对具体目标特点去设计的。

1,空中目标的体积小、速度快,对于导弹的探测瞄准能力和机动能力要求高,像格斗导弹最大过载不有个五六十G都不意思说话,这种情况下导弹就很难太大。大的话,射程会会比较远,但打高性能战机就有所不足;速度方面,三四马赫已经成了最低消费,尤其是五代战斗机能够超音速巡航速度更显重要。

2,打击海上舰船目标的话,威力自然是必不可少。舰船虽然大、移动又慢,但是对付这类目标有两大难题,一个是自然的海上恶劣环境及杂波,二是舰船大(尤其是编队)武器系统完整具备强大的拦截能力。因此,反舰导弹的突防能力就是第一位,大威力的大弹体飞能飞的很低、飞的很远,还要能玩S线机动、航路管理,还要能隐身、能电子对抗,这其实就等于一个小综合体。

3,打击地面目标同样面临和海上的一样的问题,地面的地形复杂,你要持续低空飞行突防,对弹载设备要求高,地面目标,尤其是地下目标更需特别的弹头。

因此,如果说导弹要互相客串角色偶尔是行得通,现在很多导弹其实也都是多重角色,但对付具体类别的目标还是专用的好。


贞观防务


首先明确一点,现在是有这种对空、对地、对舰的导弹的。

首先是不过是反辐射攻击,不论你是空中还是地面、海面,只要有雷达波发出来被我截获到了,我就能打你。

第二类是面对空导弹,路基的防空导弹与海基防空导弹很多型号都具备对海、对陆打击能力,不过精度与其破片弹头的杀伤力就不是很足够了。比较典型的是标准6,由于伯克系列有些型号没有反舰导弹,所以不得不用价格高昂的标准6进行反舰作战。其余类似Uragan(SA-N-7)、红旗9、红旗16等都能对地打击,也能对空作战。

不过如果要专门研究一款对空、对地、对海通吃的导弹的话,从制导方面来说是没有问题的,惯性制导+中段修正+末端主动雷达制导的模式是很多中远程空对空导弹和反舰导弹、巡航导弹的主要制导模式。

主要的问题在于战斗部,反舰导弹一般要半穿甲战斗部,防空导弹要破片战斗部,对地打击导弹的话需要高爆炸药、破片和子母弹、末敏弹等多种战斗部。为了三军统一的话,可以设计一款没有战斗部的导弹,与各型通用大小尺寸的战斗部,根据具体兵种使用配发战斗部。


列昂尼德图波列夫


现代战机之所以要装备不同类型的空射导弹,比如空空导弹、空地导弹以及空舰导弹,主要是因为这三种导弹由于用途不同,导致了在制导方式、战斗部类型、动力装置、气动布局以及外形尺寸和重量方面都差别很大,不可能使用一种导弹同时用来对空打击、对地打击和对海打击。

空空导弹主要由制导装置、战斗部、动力装置和弹翼等部分组成。制导装置用以控制导弹跟踪目标,常用的有红外寻的、雷达寻的和复合制导等类型。战斗部用来直接毁伤目标,多数装高能常规炸药。其引信多为红外、无线电和激光等类型的近炸引信,多数导弹同时还装有触发引信。空空导弹多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一些新型空空导弹(如“流星”)采用冲压喷气发动机,具有更好的机动性。弹翼用以产生升力,并保证导弹飞行的稳定。

空舰导弹多采用半穿甲爆破型战斗部,动力装置为固体火箭发动机或者喷气式发动机;采用自主式制导、自控飞行,当导弹进入目标区后,导引头自动搜索、捕捉和攻击目标。

空地导弹按作战使用可分战略空地导弹和战术空地导弹。前者携带核战斗部,主要装备战略和战斗轰炸机,执行二次核打击任务,后者系指装在战斗轰炸机、攻击机或直升机上,对地面目标实施战术攻击的导弹,是各国战术空军对地攻击的重要突击武器。战术空地导弹包括反辐射导弹、空地反坦克导弹、一般空地导弹等。反辐射导弹专门用来攻击地面和舰载各种雷达;一般空对地导弹执行战场压制、遮断以及攻击重要目标的任务。


诸葛小彻


导弹设计要考虑到战斗部大小杀伤能力、飞行速度、过载能力、射程和制导方式等。所以不可能采用多用途的,打个比方说你用战斗部大的反舰导弹和敌机近距格斗,首先不说反舰导弹大而笨重会影响你战机空战的性能,你用反舰导弹能不能打中飞机是个问题。再者,你用近距格斗空空导弹打舰船,首先因为近距空空导弹虽然速度有3-5个马赫,机动过载能力也很强,但是射程极其有限,因为格斗空空导弹很细长燃料只有几十秒燃烧时间,最后你不得不进入舰队的防御圈内发射导弹。虽然命中了,但是由于空空导弹战斗部威力太小,对战舰构不成致命伤害反而使战斗机增加危险性。而且战舰机动能力远不如战机,不需要机动过载能力这么突出。

其实上面这些指标设计就是有矛盾的,比如速度和射程,战斗部大小重量和机动过载能力。不仅对空对舰等还要区分开,连空空导弹还要区分红外近距弹、主动雷达制导中距弹等。前者强调过载能力跟踪但是射程很有限,后者突出强调射程追击。就算设计出一款通用导弹,

也会出现打飞机容易脱靶打战舰毁伤能力不足以重创和击沉战舰的这种情况。


给你们一点想象的空间


这样来说吧,除去制导装置的区别外,攻击的目标不同,对导弹的性能要求就不一样。比如空战用的导弹,对付的目标都是高机动能力的战斗机,这样就要求导弹具有很高的灵活性,那么对空导弹就无法做的过于笨重,那么战斗部的威力就无法打穿地面目标或者军舰的防护装甲。你的想法其实很好,也有国家在做。比如美国的AIM9X响尾蛇空空导弹就具备攻击地面和水面目标的能力。但还是杀伤能力太弱,只能攻击地面小型轻装甲单位或者是小型水面舰艇,无法摧毁加固的掩体和大型舰艇。那么问题来了,一枚AIM9X的价格顶上好几发地狱火反坦克导弹的价钱,但打击面目标的能力还不如地狱火,消费比何在?通用看起来很美好,但在很多情况下现实当中却得不偿失。尤其是空空导弹方面。


制导小龙虾


首先,制导方式不同啊!空空导弹还分红外制导,雷达制导和复合制导。其中雷达制导又分主动雷达制导和被动雷达制导;空地导弹又分电视制导,激光制导,无线电制导,雷达制导和复合制导。其中激光.无线电.雷达又分主动和被动;对舰导弹不光制导方式不同,弹道又不同。还存在轻型和重型之分,超音速和亚音速之分。。。。。。

其二,一个东西大而全往往会造成成本高昂和结构复杂的问题。采购来不了,而且故障率肯定会高的吓人。

第三,现实没需求,也真的没必要。


闲时论道


要是能一样,飞机自身都不分制空型,制海型,对陆打击的区分了,就拿我国来说,歼十全是制空型的,主要是拦截任务,对空战要求很高,机动性要很好。而飞豹则偏于轰炸对陆攻击,或则对海打击而生的,它在低空突防这一块就做得很好,毕竟是用于轰炸打击,所以航程也要适量增大,载弹量要求尽量的放大,自身有一定的低防御能力就好了。而,歼11一般多用于护航巡航比较多,歼十六则是接替飞豹的战机,并且能力在飞豹之上。歼二十以后估计在对空能力比较强悍,也可以用做打击对陆对海,毕竟是重型空优战机,可以改进很多版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