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诺千金……

故事:一诺千金……

李重山千里迢迢,来到桃源坳,听到的却是孙母早已病逝的悲讯。

他是个小客商,两个月前,南方某县,偶遇老乡孙旬。

孙旬常年披甲服役,两脚溃烂,为上司不喜,寻个理由,将他打发出去,这倒正合孙旬之意。孙旬离乡已有五载,甚是挂念家里孤母,遇此大赦,狠不得胁生两翅,回去拜见母亲。

可惜,天不遂人愿,孙旬急火攻心,病倒了。

幸得一同住店的李重山照顾,饶是如此,孙旬也只能卧榻休息,郎中再三叮嘱,切莫劳累,如再舟车劳顿,必会性命不保。

孙旬闻言,潸然泪下,两手紧握李重山,泣不成声:“五年前,我从县城卖面返家,万不该,千不该,不该去城东买梨。老母久咳不止,本想捎些回去给她吃,结果碰到抓壮丁的,将我逮了充军,连家也没能回去,就和老母分开,晃眼,这么多年了,兵荒马乱的,我家又在山坳之中,信书难寄,也不知道她老人家如今怎么样了……”

李重山心里悲切,口中劝道:“贤弟,你莫慌怕,愚兄可以先行返回监郡,给令堂捎个口信,然后再回来接你归乡。”

孙旬挣扎起身,冲他作揖,从衣裳里掏出半把散银,交给李重山,“说来惭愧,披甲五年,就攒了这么点钱,请兄长代我交给母亲大人。”

李重山点头,含泪收下。

孙旬上过几年乡塾,又提笔歪歪扭扭写了几行字,装入信封,郑重地递给李重山。

李重山拍胸保证,定然会将此信送达。又安慰了一番孙旬,让他好生养病,然后上路。

四十日后,跋山涉水,抵达监郡地界,先不回自己家,而是去清水镇东边的桃源坳,这里便是孙旬旧居。

桃源坳有十几户人家,李重山打听孙旬老母近况。然而,一个老汉告诉他,孙母早在三年前,因为思子成疾,已经病逝了,还是老汉召集村民,造薄棺收殓下葬的。

李重山听罢,捶胸顿足,让老汉指路,要去孙旬家瞧瞧。

老汉神色古怪道:“客人,眼下疾风不止,你到了孙旬家,若是传来什么声音,万不可惊慌。”

李重山疑窦丛生,“老伯,此话怎讲?”

老汉解释道,也不知怎么回事,靠近孙旬家的那口井,每逢刮风天,里面就会传来哭声。村里胆大的,附耳细听,然后说这是孙母的哭声,反反复复就那么一句话,“我可怜的孩子,何日才能盼到你回来。”因为之前地动,这老井断了水脉,村民又择他处,新挖一井,旧井弃之不用,有人提议要把它填上,大家都反对,现在妖孽遍地,若因此得罪了哪路鬼神,降罪村子,那就不好了,是以无人搭理,就这么一直荒了下来。

李重山皱眉不语,少顷,冲老汉施了一礼,朝孙旬家走去。

因为久不住人,房屋已塌,荒草凄凄。

李重山悲从中来,抹了一把泪。

这时,西北风刮来,隐隐约约,从旁边那眼废井传出一阵哭声。

“果真如此?”李重山瞧着老井,失口道。

李重山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此等微事,不足以慑到他,他在孙家破院转了两周,将书信拿出,掏出火镰,吹出火燃了,心里说道:“也算是将信送到了吧。”

烈风更甚,那哭声也大了许多。

李重山心忖道:“莫不是孙母惦记儿子,魂魄不散?而今孙兄弟尚在南方,我还是及早将他接回来的好。”

于是匆匆回到家,宿了一夜,次日一早,又赶往南方,去接重病缠身的孙旬。

哪料,到了客栈,店掌柜摇头道:“晚了,晚了,那烂脚汉子,已死了。”

原来,李重山离开没多久,孙旬半夜忽然咯血不止,没捱到破晓,就两腿一抻死了。

幸好存在店里的还有些钱,掌柜也是好心,将孙旬尸首烧成骨灰,盛入瓮中。

故事:一诺千金……

李重山闻言大恸,把骨灰瓮抱入怀中,再次返回监郡清水镇桃源坳。

在孙母坟冢旁,新掘一穴,葬下孙旬骨灰,路上所花盘缠,殓葬费用,正好等于孙旬交给自己的钱。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葬毕,风起,杵在孙家废院跟前的李重山,又听到了井里的哭声。

李重山自语道:“不能啊,我已将孙旬骨灰运回来,葬于老母坟旁,母子团聚,孙母理应魂安才是,为何仍是哭声嘤嘤?”心里不解,徘徊井前良久,心一横,决定下井探个究竟。

有胆大的村民,借了井绳给李重山,缚在腰间,拔他下去,余者村民皆窃窃私语,不敢近前。

李重山挽好衣襟,小心翼翼,一点点下到井底。

井底无水,李重山站稳,那哭声却听不到了。

他又让上面的村民往上拔,一点点升高,直到能听到哭声,如此反复上下,最后发现,这哭声在井沿处,听起来最大,越远离越是声小,渐不可闻。

李重山年轻时学木工多载,手艺精湛,此时此刻,忽忆起早年间,授业师父曾讲过一事,昔日有高才同行,耗尽心血,造了一个蓄声匣,抽屉大小,里面机关重重,门扇道道,朝它讲一句话,便会被匣子存起来。若想听到这话音,依着顺序,打开机关,那声音便会传出,跟原话人声音一模一样,一旦声音跑了出来,下次就听不到了,只能重新蓄声。并且,蓄声时,也要依着顺序打开机关,有一个顺序乱了,声音就存不进去。

故事:一诺千金……

这天才木匠死后,众人无论如何也仿造不出蓄声匣。

“该井因为地动,井壁空腔甚多,难不成造化奇工,竟然误打误撞,将孙母思儿哭声储入井内?一旦风起,透入井壁,便会让人再次听到孙母声音?”想到这里,李重山心里一骇。

出井后,李重山觅来纸笔,再次下井,将井中构造绘在纸上,连凸凹处都标得细细致致。还不罢休,仔细询问村民详情,原来也并非每次刮风都会有哭声,须是西北风,李重山依着方位发现,这西北风刮起时,正好通过不平的井沿,灌入井壁,多次跌撞井壁,最后又生出气旋,折返井沿。

有了这草图作依据,李重山耗时两载,终于让蓄声木匣重现人间,甚至比那位前辈还厉害,李重山的这个匣子,不仅蓄声时间长,并且还能多次放声,见者无不称奇。

而后,李重山造了几十个匣子,以此挣得一大笔钱,富足一生。

为感此恩,每年李重山都要去桃源坳两次,祭奠孙氏母子……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