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AT模式結束,這屆VC終於慫了

to AT模式結束,這屆VC終於慫了

上週又傳出阿里投資頭條系的消息,這次是頭條與抖音一塊投。嚷嚷快半年了,看來靴子早晚要落地。張一鳴說不想給巨頭打工,但形勢比人強。頭條拿阿里的錢,就算不是站隊,至少也是結盟。敵人的敵人不是朋友,是盟友。

如果一向守身如玉的頭條最終從了,中國互聯網的最後一座流量山頭將插上巨頭的旗幟。畢竟,一筆寫不出兩個“馬”字。這也意味著,目前中國估值超過100億美金的11家超級獨角獸企業,其中10家與BAT有染(阿里系曾經投資小米)。

張一鳴最近很忙,一邊是頭條即將IPO的消息,一邊是可能拿阿里的投資,而這兩個消息只能有一個是真的。恰恰說明了一點:是拿一級市場的錢,還是拿二級市場的錢,主動權依然掌握在張一鳴手裡。與其說頭條是對巨頭二選一,不如說是對錢的來路二選一。

過去五年成長起來的獨角獸,一邊把風口當做槓桿,一邊挑錢:天使階段就開始挑,VC階段依然挑,到了Pre-ipo階段,甚至可以挑A和T的錢。

結果就是創造了一條中國特色的創投產業鏈:創業公司to VC,VC to AT。對於創業公司來說,拿了AT的錢,即使不上市也能有人兜底;對於中國的新老VC們來說,在上市之外,又找到了一條退出變現之路,而且獲利方式比上市更加簡單粗暴。

事實勝於雄辯。從19億美金的91助手到90億美金的餓了麼,給早期投資者(VC)帶來的收益,遠遠高於同期任何一家IPO公司的賬面回報,而且還是真金白銀。據說2016年的時候,微信九宮格的一個位置就價值10億美金,相當於一隻獨角獸的價格。VC們怎能不愛巨頭?

但對於絕大多數獨角獸來說,進入2018年之後好像突然喪失了對錢的主動選擇權。據《接招》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在境外上市和已經遞交招股說明書的總共22家中國互聯網公司中,只有4家在最近12個月內完成了新一輪私募融資,其中還有兩家發生在去年10月份(美團和51信用卡)。

再來看另一組數字。2015年至2017年的三年間,是中國獨角獸公司誕生數量最多的三年:2015年超過15家,2016年超過10家,2017年超過20家。2018年已經過去一半,中國誕生了幾家獨角獸呢?答案是不到5家。

但2018年將會創造中國互聯網的另一個紀錄:誕生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的一年。到這個月已經上市11家了,足以秒殺過去十年當中任何一年的數量。

與此同時,在今年已經上市的11家公司中,有6家公司先後出現破發。顯然,這也是一個紀錄。

一方面,獨角獸物種呈現頻臨“滅絕”的趨勢,另一方面,在它們迴歸大自然(IPO)之後,野外生存能力依然令人擔憂。換句話說,獨角獸在一級市場裡越來越不好混,在二級市場同樣沒撈到什麼油水。

誰最著急?當然是VC。當一、二級市場同時出現堵塞,相當於資本的退出機制發生了“便秘”;對於VC來說,沒有退出(或者叫沒有通暢地退出),這個生意就沒有閉環。沒有閉環的生意,誰還陪你玩?

根據投中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VC/PE募集基金的規模和數量大幅下降,規模同比下降74.85%,數量同比下降54.82%。

這個趨勢當然有全面去槓桿化的大背景,導致一級市場的募資越來越難,但不可否認,隨著大部分風口特別是偽風口的退潮,裸奔的VC越來越多。以共享單車為例,僅僅ofo和摩拜兩家公司就撐起了一個僅次於網約車的超級風口,燒錢數十億美金。

但摩拜賣身美團之後,早期投資者誰還願意像兩年前那樣天天把它掛在嘴邊?據說獨角獸捕手朱嘯虎是目前從ofo獲利較多的早期投資人,其轉賣給阿里的股份也不過3000萬美金;而通常情況下,這3000萬美金LP還要拿走其中的八成。ofo一戰,朱老師估計都沒有從拉手獲得的優先清算權划算。

過去五年中國VC行業的繁榮,離不開流動性過剩的背景,但這只是一個方面。上游資本的充裕,必然與下游退出通道的拓寬有關。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說阿里是“中國西湖版納斯達克”。

其實阿里僅僅是之一。如果把巨頭看做一級市場的最終接盤俠,那目前中國有“四大股權交易所”:騰訊、阿里、小米和百度。騰訊傾向投資與電商相關的獨角獸,阿里傾向收購與流量相關的獨角獸,小米傾向佈局智能生態鏈,百度傾向AI領域的跑馬圈地。

新三板、創業板、中小板沒有做到的事情,BATM做到了。它們才是過去五年VC行業真正的衣食父母。

但對於VC們來說,好日子已經到頭了。第一,該佔的山頭,巨頭都佔了;該進的風口,巨頭都進了。接盤俠也有自己的生理週期。

第二,過去一年,“四大股權交易所”的市值(估值),始終穩定在一個常態區間內,比如A和T,市值始終在4500億美金至5500億美金之間;小米目前的市值,與兩年前的估值大體相同;百度則是一直在800億至900億美金之間徘徊。

巨頭們不是沒錢了,而是要把錢用到該用的地方,比如新零售、AI等新一代風口。這些風口與以往風口的最大不同,就是巨頭們不再花錢買買買,而是擼起袖子自己幹。想象一下納斯達克開7-11、做無人駕駛。

再清楚不過了:中國一級市場的“大盤指數”很穩定了,你還怎麼打新股?如今騰訊和阿里投資部門的工作強度,肯定也沒有前幾年那麼強。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一年to AT模式的主要表現,可能就是騰訊與阿里兩個投資部門的員工互相跳槽,從而佐證市場還有“流動性”。

新老VC們現在面臨的退出環境,應該是過去十年當中最艱難的時刻:二級市場受全球貿易爭端的影響,不得不發動馬雲馬化騰這樣的“高端散戶”來捧場;一級市場受馬爸爸們自身戰略和資源的影響,不得不提前關閉退出窗口。真正的“前不著村,後不著店”。

有人說今年將迎來獨角獸快速消亡的一年,如果這個判斷成立,那最先消亡的也不是獨角獸,而是VC。

來自胡潤研究院的報告顯示,中國投資獨角獸數量最多的十家機構中(包括騰訊和阿里),成立時間最晚的是順為資本和真格基金,都是2011年,其它8家都是成立於2010年之前的機構。而中國VC/PE的總數量,早就過萬家了。這個行業不是二八法則,是0.01與9.99的法則。

過去五年VC行業的風光無限,本質上是來自於巨頭的壟斷紅利,當這種紅利由外部性轉為內部性的時候,也就意味著to AT模式的終結。其實VC行業不是慫了,而是真正要從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