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愁|西街,是那一桌乡宴的味道

记住乡愁|西街,是那一桌乡宴的味道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

“老西街”的乡愁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乡愁似乎很遥远又很模糊,生长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陪伴他们成长更多的是手机、电玩、炸鸡和可乐。

而对于从小在西街长大的人们眼中,乡愁是“木房青瓦”,是城墙脚边蔓延的青苔,是‘坐在夕阳下抽着叶子烟的老人’,是“薄暮中袅袅升起的炊烟”......

记住乡愁|西街,是那一桌乡宴的味道

西街朝霞 / 高伟

就在昨日,西街城墙上,“老西街”与“新西街”们团聚一堂,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坝坝宴,他们把酒言欢,追忆往日,共叙邻里深情。

记住乡愁|西街,是那一桌乡宴的味道

地道的乡宴,是旧时的味道

记住乡愁|西街,是那一桌乡宴的味道

城墙坝坝宴,别有一番风味

吃得高兴,喝得开心

我们是一家人

记住乡愁|西街,是那一桌乡宴的味道记住乡愁|西街,是那一桌乡宴的味道

往日趣事

“你还记得到你原先穿个衩衩裤,从街这头跑到街那头,就爱到李二姐家头去吃杂糖。”

“咋记不到喃,你那时候还不是经常滚个铁环到处跑,安逸得很。”

记住乡愁|西街,是那一桌乡宴的味道记住乡愁|西街,是那一桌乡宴的味道
记住乡愁|西街,是那一桌乡宴的味道记住乡愁|西街,是那一桌乡宴的味道
记住乡愁|西街,是那一桌乡宴的味道

afternoon

一个夏日的傍晚

记住乡愁|西街,是那一桌乡宴的味道
记住乡愁|西街,是那一桌乡宴的味道

resh

r

再忆峥嵘岁月

记住乡愁|西街,是那一桌乡宴的味道

“我们几个老姐妹搬迁之后都十多年没见过面了,这回这个坝坝宴真的巴适,你看嘛,我们聚在一起好高兴嘛。”

“这个是我大姐,原来我们一家六个人挤三十平米的房子,大姐是老大,晚上就搭的木板板睡觉,把床让给我们睡。”“现在还是要感谢共产党和政府,搬迁之后住新房子了,条件好得多了!”

风过耳,马帮的铃声犹在,仿佛还响在玉垒关口。沉默千年的往事在风沙中渐渐浮出,凸显,一队马帮,从都江堰市的西街出发,他们沿着这条近700里的茶马古道,往返于松潘和都江堰之间,甚或抵达更加渺远的丝绸之路。

记住乡愁|西街,是那一桌乡宴的味道

1940年代的西门

文幼章(加拿大)摄/王国平 供图

记住乡愁|西街,是那一桌乡宴的味道

1984年,松茂古道西关城门/何一西 摄

李冰建堰时,曾得到湔氐等少数民族大力相助,建堰成功后,为表感谢,组织人力开凿龙溪、娘子岭的山道,后经多代人努力,形成今天的松茂古道。

记住乡愁|西街,是那一桌乡宴的味道

沿岷江河谷而行的松茂古道

庄学本 摄/庄文骏 王国平 供图

渐渐热闹起来的是松茂古道,一队队骡马驮着货物,驮着商贾,驮着山里人零零碎碎的日子默默地走在山道上,踢踏踢踏的啼声成为山路上最有节奏的音乐。

记住乡愁|西街,是那一桌乡宴的味道

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松茂古道上的马帮

路得·那爱德(美国) 摄/王玉龙 王国平 供图

记住乡愁|西街,是那一桌乡宴的味道

1939年,著名国画家董寿平先生抗战时避乱成都,后寓居灌县西街闾士朋医生家,在灌县一住就是12年。张大千、徐悲鸿、黄炎培等大师常与董先生切磋学问、探讨艺事。匆匆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大师们的朗朗笑语仿佛还在西街上回荡。

记住乡愁|西街,是那一桌乡宴的味道

河街子民居/何一西 摄/都江堰档案馆 存

岁月远去,沧海桑田,太多故事值得我们回味与歌颂。如今的古城快速发展,也必将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属于我们的奋斗与故事。

记住乡愁|西街,是那一桌乡宴的味道

主 管:

中共都江堰市灌口街道工作委员会

都江堰市人民政府灌口街道办事处

主 办:

都江堰市灌口街道综合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