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学同学的一封信:论台积电的长期投资价值

给大学同学的一封信:论台积电的长期投资价值

作者 | 张家维


在这个市场愈久,愈不相信有明牌这回事。但有些趋势是可以跟大家分享的,不一定都得应用在投资上,却是扎扎实实的影响着我们长远的未来生活。

就像前几年的日本大地震引发太平洋周围的海啸一样,表象与根本因素之间差异的寻觅需要不断的阅读与苦思;很多事情,只要不断努力训练我们的嗅觉,保持开放心胸,大胆假设,合理求证,一定会找到可能影响我们一辈子财富或工作的契机。

刚好今天大家讨论到台积电跟大立光,我们就来简单聊一下这两家公司。

给大学同学的一封信:论台积电的长期投资价值

台积电今天的成功,在1980年代张忠谋董事长决定专注于晶圆代工,产生供应链分化效应就决定了八字,联电屡追不上是因为未专注本业,过于重视财务操作所致。

大立光的成功(2005年之前还只是在做数字相机的玻璃镜片,规模还不如亚洲光学),在2006年林耀英董事长决定要全力转型开发塑料镜片以因应手机相机的趋势时,也就写下了它后来的八字。

然而,过去不代表未来,我们仍需要确定的是,公司还能否继续优秀?产业是否已经变得不利?

我记得2001年,911恐怖攻击事件前一两个月,我参加了台积电的法人说明会,因为景气很差,股价很低迷,张忠谋董事长亲自出席主持。

给大学同学的一封信:论台积电的长期投资价值

法人们最关心的是何时景气会好转?

所以张董事长提出了有名的“春燕说”;不过其实我对景气也不是很关心,因为我知道预测景气应该是我们这些人的职责,我一直追问着张董事长的是:你们公司每年投资金额这么高,到12吋晶圆以后更是如指数型增长,如何能够确保台积电以后的股东权益报酬率(ROE)能够维持以往水平?

比起预测景气,张董事长似乎对于这个问题更有把握,他认为有两个关键将使台积电的ROE较上个世代更高:一是摩尔定律将继续有效,而产品应用面也远远未到极限;二是能够有足够财务能力支应如此高资本支出的业者将愈来愈少,晶圆代工制造将逐渐形成寡占市场。

给大学同学的一封信:论台积电的长期投资价值

这些预言在16年后都实现了,而台积电的股东权益报酬率也从那时候的15~20%左右提升到目前的25~30%。

预测短期股价涨跌是一件神在做的事情,但是身为人的我们可以由公司经营良莠与产业趋势预测公司可能的营运轨迹,而长期而言,股价跟公司获利中间的关系,就像狗与老人之间一样,狗跑远了自然会回到老人身边。

对于科技与人类的社会,我是乐观的,也相信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机器人……这些都将深远而大致正面地影响我们的未来;所以芯片与微缩的工艺,其价值只会愈来愈高。

给大学同学的一封信:论台积电的长期投资价值

自然,作为晶圆制造龙头又管理良好的台积电,其前景与重要性也只会愈来愈提升。

当然,各位同学大部分人一定不会满意我的“明牌”,这种老太太都知道的股票,哪还需要我来说……不过,也就是这种老太太都知道的股票,对你们才有实质的投资意义,请问各位已经烦忙于日常工作的菁英们,真有时间跟精力去挖掘20年前的台积电或15年前的大立光?

现在市场上更有数以万计的金融人才们(小小不才没有能力的我,勉强也算其中之一),花更多时间跟资源汲汲营营于这件事情上,我真心不建议大家拿大刀跟人家的枪炮厮杀。

给大学同学的一封信:论台积电的长期投资价值

至少,在台积电这一类的公司上,你们比起那些人相对是没有太多信息劣势的——甚至更有优势,因为你们没有不专业的客户,时刻以不专业的方式评比你们的短期绩效;你们所需要做的,只是要为自己的投资负责而已。

十五年前我还是个小小研究员,人家问我投资什么?我回答:台积电;十五年后人家问我,我还是回答:台积电。

看不起它吗?就算你在十年前金融海啸前的高点买进套牢,到现在你的1块钱也变成5块钱了;如果从1994年我们毕业那年,台积电也刚好挂牌上市时就投资,你的1块钱会变成多少?

答案是:100块!

给大学同学的一封信:论台积电的长期投资价值

这件事情我永远记着,所以把我的毕业纪念照跟台积电的年报一直放在一起。

(完)

作者简介:张家维,台湾奇宏资管负责人,曾任永丰基金经理人及劳工退休基金经理人。专注于验证人生哲学与投资价值的资深操盘人,曾担任美国、日本、亚洲、大中华区域的市场投资决策者,经历过1997-2008的各类金融危机,希望能把多年起伏换得的经验、区域整合取得的异同与读者共享。

给大学同学的一封信:论台积电的长期投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