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歌唱·對唱季》:以「對唱」爲切口,回歸音樂本位

儘管唱衰音樂類綜藝的聲音近年來頻頻響起,然而2018年的暑期檔依然成為了音樂類節目的主戰場,不論電視臺還是視頻網站,不僅有老牌音樂節目的綜N代,更有新的面孔入局,7月9日優酷《這!就是歌唱·對唱季》宣佈鹿晗、羅志祥、李榮浩加盟節目擔任“對唱發起人”,再次攪動起音樂綜藝市場的格局,面對嚴峻的行業格局,《這!就是歌唱·對唱季》到底有哪些把握可以從中突圍而出?

《這就是歌唱·對唱季》:以“對唱”為切口,迴歸音樂本位

在接連產出《這!就是街舞》《這!就是鐵甲》兩檔圈層爆款綜藝之後,優酷此次出手音樂類網綜推出《這!就是歌唱·對唱季》顯然有備而來,節目以“對唱”為切入角,不僅敏銳地洞察到了音樂在社交中承擔的重要功能,更通過“音樂+劇情”的模式,迴歸音樂在情感傳達方面的本質功能,選手在節目中的真經歷、真感受與他們的音樂作品呈現互相呼應,打破以唱功為單一評價維度的類型桎梏,也為處於“天花板”瓶頸的音樂類綜藝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迴歸情感表達本位,歌唱本該“詠志”

實際上,關於“音樂類綜藝到底還能走多久”的質疑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一方面來自於不少人對音樂人才儲備的憂慮,因為過多的綜藝節目消耗了大量的音樂新人,“好苗子已經被髮掘乾淨”也成為一些行業觀察者的定論;另一方面則是關於節目模式的質疑,音樂類綜藝很容易陷入比咖位、比唱功、比投入的惡性循環,儘管“音樂”這一綜藝富礦每年生產大量綜藝節目,然而很容易就陷入模式重複、缺乏辨識度的問題當中。

大量競賽模式音樂節目通常以唱功作為單一或主要維度的評價指標,不僅讓很多音樂人陷入毫無體面可言的廝殺,實際上也正在一步步損壞觀眾的音樂品位,以至於一段時間裡,“飈高音”被視為非常重要的音樂技能。此前某檔綜藝節目裡,兩位知名女歌手互飆高音的片段在網絡盛傳,被一位知名樂評人評價為“毫無音樂的美感”,話雖犀利,卻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種歌唱技能競賽導致的審美失範。

唱功固然是評價歌手能力的重要指標,但是一味陷入對技巧的追求缺顯得越來越背離音樂的初衷,實際上比起唱功,抒發情感、傳達情感恐怕才是音樂更本真的功能,甚至可以說一部分音樂作品即使有瑕疵,但因為有真摯的情感投入,不僅絲毫沒有因為“唱功”被否定,反而擁有了獨一無二的氣質。

比如影史留名的《Moon River》,雖然演唱者奧黛麗赫本既非熟練,亦非專業歌手,但是這段坐在窗口彈唱的音樂卻成為不可磨滅的經典;

《這就是歌唱·對唱季》:以“對唱”為切口,迴歸音樂本位

再比如歌手陳奕迅在演唱會上的《浮誇》,因為嗓音沙啞,唱到部分段落因為哭腔幾近失聲,但是反而擁有了區別於錄音室版本的獨特魅力,由此可見,動人的音樂作品不一定非得通過炫技體現,只要真情流露,創造與聽眾內心相契合的意境,帶給其強烈的情感體驗,就能打動聽眾。

《這就是歌唱·對唱季》:以“對唱”為切口,迴歸音樂本位

優酷即將播出的首檔頂級對唱類劇情式音樂網綜《這!就是歌唱·對唱季》一反傳統音樂綜藝的固定模式,以“對唱”為切入口,直擊音樂空白領域,首創CP對戰類創新形式,依託賽制激發人物性格,在鹿晗、羅志祥、李榮浩三位對唱發起人的帶領下,男女選手在“劇情化”的賽制中“確認眼神”,發掘、選擇彼此“對的人”。

他們所唱的音樂和在節目中的劇情相疊合,歌以詠志,能讓演唱者投入、沉浸在歌曲意境中,帶給觀眾聽覺享受之外,或更能讓觀眾體會到音樂的情感溝通功能,給觀眾帶來更多的情感觸動與音樂美感體驗。

正如總導演岑俊義此前接受採訪時說的那樣,“對唱的形式方便講故事。對唱是兩個人,男生女生通過對唱歌曲產生情感共鳴,就有可能碰撞出感情的曖昧元素,更容易講故事,也更有想象空間。”

《這!就是歌唱·對唱季》或有望修正此前音樂類節目過於看重“競爭關係”的問題。重新引導觀眾,迴歸音樂本位,重新發掘音樂之美,也有望打開音樂綜藝的新局面。

迴歸社交本位,對唱、社交共融共生

實際上“對唱”這一形式對觀眾來說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是生活中比較常體驗到的場景,對不少人來說,在KTV邀請喜歡的人對唱可能是印象很深刻的甜蜜回憶,因為發起對唱的邀請,本質上是一種“示好”的行為,具有著非常強的互動屬性和實用屬性,這種和生活場景息息相關的歌唱類型,實際上比起居廟堂之高的歌技展示具有更加接地氣的觀眾土壤,“對唱”其實是一種真實可感的演唱形式。

因此,以“對唱”這一題材作為切入角度,也展現出了創作團隊令人驚喜的獨到眼光,在豐富多樣的音樂類型中,男女對唱歌曲不論形式還是內容都具有非常特殊的位置。在節目中,男女選手之間藉由強互動的對唱表現形式,通過音樂更好地發現自我、認識彼此。

而挑選音樂搭檔的條件,也是以音樂審美為基礎,以聲過招、以情動人,在關於音樂創作的專業交流過程中發現與自己相同音樂愛好的搭檔,確定彼此是否“志同道合”。這種沉浸式“CP養成”模式也將牽動觀眾注意力,對CP走向多角度分析,實現選手之間的社交互動,以及觀眾與平臺之間的溝通互動,形成社交話題。

《這就是歌唱·對唱季》:以“對唱”為切口,迴歸音樂本位

張婉清《中國新歌聲》 第二季 劉歡戰隊學員

值得一提的是,《這!就是歌唱·對唱季》或將讓大眾重新發現民歌之美,傳統文化在這個舞臺上將煥發新風尚。眾所周知,情歌對唱在民歌中佔了很大比例,堪稱對唱歌曲寶庫,如土家族的《送郎歌》,白族的《蝴蝶泉邊》,蒙古族的《敖包相會》等,這些民族瑰寶或有望重新被唱響,以全新的姿態走近年輕群體,而這些歌曲的生命力也有望被喚醒。節目組此番創新,也體現優秀節目的擔當和責任意識。

此外,節目還將百首經典單人歌曲進行重新編排,改編成男女對唱歌曲,為音樂搭檔之間的互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碰撞出更多火花,豐富CP劇情線,增加節目看點。

《這就是歌唱·對唱季》:以“對唱”為切口,迴歸音樂本位

李祥祥 《中國夢之聲》 第一季 全國總冠軍

KTV素來是高頻次的社交場所,尤其是對年輕群體而言,人們喜歡唱歌,喜歡一起唱歌,因為歌曲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音樂是社交媒介,有其天然的社交屬性,不過近年來對唱類型的音樂作品其實屈指可數。

在《這!就是歌唱·對唱季》節目進程中,選手們將充分釋放音樂才華創作出更多對唱金曲,為這一類型提供更加豐富的內容選擇。不論是節目中選手之間通過音樂的互動,還是通過節目為線下輸送更多優質作品從而帶動線下互動,帶動社交的活躍顯然已經被“對唱”預定,充分展現音樂聯結人與人的功能屬性,實際上同樣是一種迴歸音樂本真之舉。

《這就是歌唱·對唱季》:以“對唱”為切口,迴歸音樂本位

以“劇情真人秀”強化故事性,以“對唱”為切入口,迴歸音樂溝通感情和社交互動的功能,是一次音樂本質屬性的大回歸,《這!就是歌唱·對唱季》或能給觀眾,重新審視音樂之美的契機。音樂應該是於日常生活的點滴之間,將人與人勾連,給人以感動,而不是抽離生活、情感本身孤立的存在。

可以預見的是,屆時各式多元音樂、對唱金曲,都將出現在這個舞臺上,不同曲風的相融一定會給觀眾帶來驚喜連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