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广元名医张晓娟:老年患者的贴心“女儿”

「讲述」广元名医张晓娟:老年患者的贴心“女儿”

张晓娟,副主任医师,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二科主任。一袭白衣,扎根临床,辛勤耕耘,20年来的刻苦钻研与无私奉献,得到了同事好评、患者赞誉和社会肯定。先后被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广元市委市政府分别授予“青年英才奖”和“广元名医”。

「讲述」广元名医张晓娟:老年患者的贴心“女儿”

把患者当“父母”

从医多年,张晓娟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良好的道德、严谨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对待每一位病人,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释、兢兢业业施诊。

「讲述」广元名医张晓娟:老年患者的贴心“女儿”

她目前所在的老年病二科,都是60岁以上不同程度失能、失智的老年人,她一直用精湛的医术和温馨的服务,为这些老年患者的生命之舟续航,并最大限度尊重生命,给患者以尊严,让他们少份痛苦,多声欢笑。面对这群老年患者,她不仅是医生,也是他们的“女儿”,她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搀扶的动作,都是一剂良药。

「讲述」广元名医张晓娟:老年患者的贴心“女儿”

去年有位因脑出血在外院做了开颅、切管术的老人,家人本想放弃治疗,但是又于心不忍便将老人送到老年二科,张晓娟带领医护团队秉持着“哪怕是一丝希望,也要尽百分百努力”的执着,根据患者的病情,详细地制定了治疗和护理方案。患者的治疗、鼻饲营养、管道护理、皮肤护理,她事无巨细,像亲女儿一样给予治疗和呵护,老人虽没有意识,但她每次给老人查体时,她都会在老人耳畔说:黎阿姨,我好好地给您检查下哈……嗯,今天你好多了……”。最初,她的行为,别人觉得好笑,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一言一行深深的感动着患者家属,有一天,当她再次给患者查体时,患者手指微微一动,并慢慢地用眼神回应着,老人慢慢地抬起右手,向她竖起大拇指。老人的苏醒令张晓娟及患者家属激动不已。

不遗余力带教

目前张晓娟已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也在省市多个专委会任职。她不仅注重自己的学习和提高,还一直关心和帮助科内年轻医生的成长。俗话说“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可她每次都倾囊相授,把自己所学所获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低年资医生。

「讲述」广元名医张晓娟:老年患者的贴心“女儿”

她知道老年患者器官老化程度加重,免疫功能减退,具有多病共存、表现不典型、变化迅速、并发症多、药物不良反应多等特点,这些都给年轻人的诊疗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为此,她耐心指导与带教实习生、进修生、规培生,从手把手教授年轻医师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规范执行诊疗规程入手,为年轻同志快速成长打下基础。组织教学查房、沟通技巧训练、病案分析、小讲课等学术活动及开设专题讲座,讲授内科、老年医学、精神病学、影像学等多学科知识,用言传身教去带动着身边的年轻医者,加速了他们的成长。

「讲述」广元名医张晓娟:老年患者的贴心“女儿”

此外,张晓娟还曾参与灾后心理救援工作及灾后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在中英联合四川省灾后精神疾病的调查汇总会上,代表广元作了汇报发言,取得市级科技进步奖,多篇学术论文也颇具影响。

投身健康宣教

作为老年科主任的她不仅致力于老年常见病的诊治及危重症的抢救,同时还致力于老年人的保健和疾病预防,她经常通过专家巡讲、名医直播、心理健康服务“六进”等方式,向社会普及和宣讲老年精神疾病知识。同时她针对老年人群体,积极探索团队、个人心理治疗方法,号召在社区成立老年人互相帮扶小组,对老年人群的心理康复起到了明显的成效。

打造医养乐园

张晓娟根据老年患者的病情,实行身心同治。她所带领的老年二科成为省级重点专科、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岗”。

“我时常会想,当我老了以后,我希望人们用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方式对待我?”推己及人,张晓娟也一直在用自己需要的态度对待前来就诊的老年患者。她深知治疗好这些老人不能只用药,还得用心去“哄”。有位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需输液治疗,但老人极不配合,当护士给他输液,他抬起另只手,欲推开护士时,她立即握住老人的手满面笑容,“来,爷爷,我们一起捉虫虫……”说着,唱起儿歌,以转移老人的注意力,治疗得以顺利进行,这样的场景在科内时常可见。

“我们的工作除了抢救病人的惊心动魄,也还有日复一日的平凡宁静。正是这份平凡与宁静,让许多老年患者感到家的温暖。”张晓娟时常说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